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图与地方认知——18-20世纪东南山地家谱里居图意象图式分析
1
作者 王翊加 罗涵月 杨园章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环境认知科学研究证实,在地方认知形成过程中,心智借助意象图式将空间结构化、概念化并赋予意义。因此,对意象图式的研究是理解地方认知形成机制的关键。文章以家谱中描绘本族群聚居环境的里居图为对象,通过分析意象图式作用的结果——... 环境认知科学研究证实,在地方认知形成过程中,心智借助意象图式将空间结构化、概念化并赋予意义。因此,对意象图式的研究是理解地方认知形成机制的关键。文章以家谱中描绘本族群聚居环境的里居图为对象,通过分析意象图式作用的结果——“地图”图像学和统计学,反推其绘制行为背后的图式逻辑。分析结果表明,图面表达上呈现出非标准化、主观特征的里居图,在意象图式层面具有完整、封闭、明确的结构。里居图的制作者通过将文化景观、生产生活、自然和祖先崇拜三重意义编织进基础的意象图式结构中,建构了村落尺度上社会与自然协同的地方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里居图 地方认知 东南山地聚落 地势学
下载PDF
地方认知与国家意志的互动:明代以降乡贤推举和祭祀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岳精柱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历史上的乡贤对地方贡献很大,是地方认知的代表。通过入祀乡贤祠的推举和核准过程,国家将这种地方认知归化为国家意志;通过对乡贤的祭祀和宣扬,国家又将国家意志以地方认知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国家意志得以普遍宣扬、传播,实现了国家意志... 历史上的乡贤对地方贡献很大,是地方认知的代表。通过入祀乡贤祠的推举和核准过程,国家将这种地方认知归化为国家意志;通过对乡贤的祭祀和宣扬,国家又将国家意志以地方认知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国家意志得以普遍宣扬、传播,实现了国家意志向民间的渗透,达到了地方认知与国家意志的良好互动。申报的过程是对乡贤美化的过程;入祠祭祀的过程,是对乡贤神化的过程。乡贤不但为地方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地方官员与当地士绅融洽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祠 地方认知 国家意志 互动
下载PDF
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非表征理论与南京马拉松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敏瑶 张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5-1366,共12页
以2016南京马拉松为例,从非表征理论出发,调查跑者身体在时空间中的具身实践,分析身体的瞬间潜力如何与生命经历共同作用于个体对地方的认知。研究发现: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是运动与感觉的产物,它与自我认知相继出现、相互促成,并呈现... 以2016南京马拉松为例,从非表征理论出发,调查跑者身体在时空间中的具身实践,分析身体的瞬间潜力如何与生命经历共同作用于个体对地方的认知。研究发现: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是运动与感觉的产物,它与自我认知相继出现、相互促成,并呈现为褶皱式渗透、交错过程;情感在实践的当下时刻作用于身体,造成瞬间的身体强度变化和心理情绪波动,影响个体对地方的认知能力;瞬间触发的地方认知以原先身体经验为基础,并为将来的实践与认知提供新的原料。研究借助马拉松这一极限运动,详细刻画情感触发所建构的身体-空间关系,强调具身实践中瞬间与经验的辨证关系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地方认知,丰富有关身体与地方的地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实践 非表征理论 运动 感觉 情感 情绪 地方认知
原文传递
大运河(北京段)传统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及认同研究--以通州三个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成志芬 唐顺英 华红莲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36-46,共11页
近几年,北京提出了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居民对于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SPSS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通州古运河上的三个码头、大运河(北京段)的三个因运... 近几年,北京提出了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居民对于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SPSS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通州古运河上的三个码头、大运河(北京段)的三个因运河而生的传统村落上马头村、皇木厂村、崔家楼村为案例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大运河(北京段)传统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状况整体较好,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为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认知内容有不同的影响。区位影响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即不同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情况存在差异。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及认同的重要方式有两种: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和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提高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针对不同的认知内容,对不同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的居民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区位村落的居民,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加强其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加强长辈对运河文化的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传统村落 运河文化 地方认知 地方认同
下载PDF
古代鄱阳湖诗歌的地方抒写
5
作者 刘双琴 《鄱阳湖学刊》 2017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作为人地关联的文学反映,地方是生态批评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文学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因其重要的交通位置,险恶与秀美并存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隐逸传统,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性。在行旅、隐逸双重空间所形成的地... 作为人地关联的文学反映,地方是生态批评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文学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因其重要的交通位置,险恶与秀美并存的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隐逸传统,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性。在行旅、隐逸双重空间所形成的地方特性中,诗人们表达出独特的地方认知,包括对行路艰难的感知、对羁旅客愁的体验、对山水景观的认同以及对隐逸世界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诗歌 地方认知 文学地理 生态批评
下载PDF
东亚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佳楠 赵姗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96-211,共16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 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迭代,显著提升了人类福祉,同时也催生了诸如操纵、“黑箱”、歧视、隐私、责任困境等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伦理作为科技伦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前沿议题。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人工智能的政策与伦理准则、学术性认知与地方实践、流行文化方面进行技术工具范畴与合作伙伴关系范畴的布局与探索,明晰了女性客体化、拟人化工具悖论与“反社会”技术等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问题,为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与发展提供了国际镜鉴。中国应吸取其有益经验,立足国情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机协同与进化,为中国人工智能伦理规制研究提供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 人工智能 政策 伦理 学术性认知地方实践 流行文化
下载PDF
地方志社会认知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洪民荣 唐长国 《中国地方志》 2016年第11期21-33,共13页
利用网络和微信形式对全国25367人进行地方志社会认知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地方志知晓度较高,但使用率较低;互联网成为主要的地方志知晓渠道和使用方式;社会对地方志的认可度较高,但对地方志工作满意度不高,不同群体对于地方... 利用网络和微信形式对全国25367人进行地方志社会认知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地方志知晓度较高,但使用率较低;互联网成为主要的地方志知晓渠道和使用方式;社会对地方志的认可度较高,但对地方志工作满意度不高,不同群体对于地方志的认知度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建议采取完善地方志法规、加大地方志宣传、推进地方志信息化、重视地方志普及、创新地方志开发等措施加强地方志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对地方志的认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微信 地方认知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国外老年旅游研究进展与理论体系——兼论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老年旅游的思路框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斌 杨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5,131,共9页
老年旅游的发展是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现象之一,成为了旅游学、老年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对老年旅游的关注日益提高,但尚处于现象描述等初期阶段,各学科关注度和研究深度较一... 老年旅游的发展是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的现象之一,成为了旅游学、老年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国内对老年旅游的关注日益提高,但尚处于现象描述等初期阶段,各学科关注度和研究深度较一般。本文以人文地理学科为背景,收集、整理并仔细分析了国外老年旅游研究的主要文献,系统性的地总结了国外老年旅游研究的进展脉络、线索、较具代表性的学术理论观点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介入状况。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目前国外老年旅游研究的不足,作出了人文主义地理学对老年旅游研究的适用性研判,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框架。一方面致力于解决现实的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是寻求人文地理学科在老年旅游研究中的深度介入,兼具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旅游 地方认知 老龄化 意义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