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关雪莲 王雪 柴丽娜 《中国农业教育》 2005年第4期39-40,共2页
高等院校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学风建设需要重视学生工作与学生内心发展需求的关系、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学风建设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浙江农林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杜斌 朱军 王晓霞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3期5-7,共3页
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入手,剖析了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浙江农林大学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 高等农林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概况入手,剖析了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浙江农林大学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的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标志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31-135,共5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高等农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农林"为主的的学科布局、形成独具农林优势的的办学特色、确立面向地方"三农"的服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高等农业教育,努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以"农林"为主的的学科布局、形成独具农林优势的的办学特色、确立面向地方"三农"的服务定位、拥有优质的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坚持改革与创新,走符合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可持续发展 内涵与标志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信 《文教资料》 2011年第35期162-164,共3页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认清形势,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主动适应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应认清形势,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主动适应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地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实现五个重心转移,加快推进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新发展
5
作者 石扬令 《高等农业教育》 2008年第7期3-6,共4页
我国高等教育30年来的大改革、大发展催人奋进,高等农林院校面临的困境令人沉思。适应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和新挑战的需要,当前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必须正确处理好五对矛盾,加快实现五个工作重心的转移。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质量工程 教育强国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李海亮 蔡立群 路永莉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高质量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思考能力,实现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培养高质量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受条件所限,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科研训练“无时可用”、指导教师匮乏、支持经费有限、硬件条件不足、科研训练实践平台不完善、与科研技能训练有关的课程缺失、科研训练项目与实际的生产实践脱节、学生自身的科研基础较差且科研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以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顺利开展。为此,甘肃农业大学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将科研技能训练提前到大学一二年级,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SRTP项目的开展做好准备。二是合理调配校内外师资,采取“内培+外引”措施,将校内管理岗位教师培养成为科研训练指导教师,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本科生SRTP项目指导教师,以充实大学生科研训练指导教师队伍。三是通过建立校级SRTP专项基金以及鼓励学院投入经费支持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将其与教师指导的SRTP项目挂钩,以加大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力度。四是依托“安宁五校战略联盟”,在充分发挥和整合各高校的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基础上,建立高校科研共享平台;同时,加强校内科研实践平台建设,通过加大本科专业建设资金的投入,在对二级学院实验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科研实践平台,并通过定期购置基础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加强平台管理、仪器维护和操作指导等,不断完善现有的科研实践平台。五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知农爱农特色,推动本科生SRTP项目与校院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增强SRTP项目的实用性。六是实施“课堂统一能力培养+课外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规范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七是通过建立“过程性考核+双合格制”的约束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建立校院两级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提升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认同感,也深化了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认知,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本科生 师资 经费 考核
下载PDF
农科大学生转专业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胡燕平 杨素铧 《高教论坛》 2014年第2期74-77,共4页
文章以分析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学生转专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探讨他们报考地方农林高校的深层次原因和动机;剖析不同社会出身背景的学生在选择转入专业的心理动机,并讨论得出施行通识教育、减少转专业限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 转专业 农科学生 动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