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景艺术在自然与环境中的介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滨 迟晓阳 陈健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5期174-175,共2页
地景艺术产生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这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制度的变革,也是表达对生态问题的关切。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艺术家试图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参与自然和环境中去。正如五十... 地景艺术产生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这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制度的变革,也是表达对生态问题的关切。如今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艺术家试图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参与自然和环境中去。正如五十多年前美国地景艺术家创作的初衷一样,地景艺术不仅能带来审美上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而且以艺术介入自然的方式去呼吁社会关注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情感表达 自然环境 生态
下载PDF
浅析地景艺术介入社会文化研究
2
作者 张滨 迟晓阳 陈健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65-66,共2页
地景艺术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种艺术思潮。地景艺术的产生,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画廊制度、传统媒介约束的反抗,以及投入荒野创作的愿景;另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家们关注自然、重视生态的情怀,对工业文明高度繁荣引发的社会环... 地景艺术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种艺术思潮。地景艺术的产生,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画廊制度、传统媒介约束的反抗,以及投入荒野创作的愿景;另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家们关注自然、重视生态的情怀,对工业文明高度繁荣引发的社会环境问题的反思。文章从艺术的功能性角度对地景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正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影响下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艺术社会学 艺术功能性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化理念的辽宁省“一区一带”地景艺术创意产业模式创新
3
作者 余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7期177-178,共2页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国内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与此同时,生态文化理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甚至可以说,生态文化理念对于现代的国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辽宁省的"一区一带"改革制度的实施,...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国内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与此同时,生态文化理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了,甚至可以说,生态文化理念对于现代的国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辽宁省的"一区一带"改革制度的实施,无疑为地景艺术创业产业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崭新的元素和方向。故此,在该文中就将对基于生态文化理念的辽宁省"一区一带"地景艺术创意产业模式创新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地景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代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地景艺术 一区一带 创意产业 模式创新
下载PDF
浅析地景艺术的美学思考与探究
4
作者 陶瑞峰 陈柏潼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24期75-75,共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与无节制的消费,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平衡。地景艺术的创造可以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西方的美学传统中,自然与艺术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别,而地景艺术将这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与无节制的消费,已经严重影响了自然界的平衡。地景艺术的创造可以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西方的美学传统中,自然与艺术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别,而地景艺术将这种区别打破,并将它们融为一体,由此诞生新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审美内涵 自然美学
下载PDF
影响当代建筑设计的地景艺术
5
作者 徐凌玉 《建筑与环境》 2013年第5期69-70,共2页
地景艺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全新媒介出现。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受到了地景艺术的深刻影响,众多设计案例中都出现了地景艺术原则的运用,自然与设计的相互包容,今后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无... 地景艺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全新媒介出现。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受到了地景艺术的深刻影响,众多设计案例中都出现了地景艺术原则的运用,自然与设计的相互包容,今后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地景建筑 设计实践
下载PDF
生态环境与地景艺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毛毳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70-171,共2页
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表现在艺术上,便是地景艺术的产生。地景艺术打破既有的艺术形式,走出画廊和美术馆,进入人们生活的实际空间。它以大自然为创作舞台,追求纯粹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拒绝商业的宰制有其相... 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表现在艺术上,便是地景艺术的产生。地景艺术打破既有的艺术形式,走出画廊和美术馆,进入人们生活的实际空间。它以大自然为创作舞台,追求纯粹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拒绝商业的宰制有其相当深沉的哲学。本文就地景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对应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地景艺术 艺术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基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陶瓷地景艺术研究
7
作者 黄小华 邵月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2,107,共4页
陶瓷地景艺术的应用由来已久,大致包括山体式、水体式和地面式三大类型。陶瓷地景艺术依托于自然环境而存在,是对自然环境的重塑与美化,但也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陶瓷地景艺术创作应当以自然环境保护为前提、基础、重要理念和创... 陶瓷地景艺术的应用由来已久,大致包括山体式、水体式和地面式三大类型。陶瓷地景艺术依托于自然环境而存在,是对自然环境的重塑与美化,但也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陶瓷地景艺术创作应当以自然环境保护为前提、基础、重要理念和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地景艺术 自然环境保护
下载PDF
福柯理论下的纽约高线公园与地景艺术“麦田”
8
作者 颜晨耘 王珊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期189-193,共5页
福柯理论描述了空间中视线的表达和权力的产生,他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联系起来的方法,并解释了空间中的权力以及空间如何通过组织、人和经验发挥作用。福柯还将异托邦理论形容为一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它描述了一个... 福柯理论描述了空间中视线的表达和权力的产生,他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一种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联系起来的方法,并解释了空间中的权力以及空间如何通过组织、人和经验发挥作用。福柯还将异托邦理论形容为一种不同的概念,因为它描述了一个与日常空间不一致的世界,可以作为一种反思和检查空间的方法。高线公园和地景艺术"麦田"都位于纽约曼哈顿,其设计原意都是出于反对霸权与殖民主义,但两者最终的社会效应却不相同:高线公园主要被白人使用者占据,而"麦田"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不小的呼吁影响力,被视为反殖民主义的优秀艺术作品。本文意在通过福柯的理论来分析这两个作品,寻找其设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反思在这个过程中福柯的理论在建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权力 空间 高线公园 地景艺术
下载PDF
克里斯托和他的地景艺术
9
作者 郭吉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地景艺术家克里斯托,痴情于包裹艺术40余年,小到瓶子、汽油桶、妇女,大到桥梁、宫殿、山峰、岛屿无所不包。他的作品以不可掌控的形式美,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带着新奇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关键词 地景艺术 艺术作品 里斯 国会大厦 形式美 重新审视 作品完成 包裹 象征意义 汽油桶
下载PDF
地景艺术介入的建筑设计--以“鼓浪屿计划”为例
10
作者 刘郑楠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期145-150,155,共7页
地景艺术聚焦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艺术走向城市和居民生活的标志,也为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本文从地景艺术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梳理其发展过程及对空间、场所乃至建筑、景观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归纳出其介入建筑空间的主... 地景艺术聚焦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艺术走向城市和居民生活的标志,也为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本文从地景艺术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梳理其发展过程及对空间、场所乃至建筑、景观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归纳出其介入建筑空间的主要手段。结合“鼓浪屿计划”毕业设计,运用相关理论,以地景艺术介入的手段探索鼓浪屿与厦门城市的历史和地理关系,来解决更真实、更具体的文化复兴和建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地理 历史 文化 鼓浪屿
下载PDF
地景艺术视角下乡村旅游景观营造探讨——以陕西省镇巴县赤南镇为例
11
作者 田恩慈 胡静怡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8期120-122,共3页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景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融入乡村旅游景观,使其突破传统的枷锁与新时代接轨[1],在立足于本土和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崇尚的田园生活,充分彰显当代中国的乡土特色。以陕西省镇巴县赤南镇乡村旅游景观为... 如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景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融入乡村旅游景观,使其突破传统的枷锁与新时代接轨[1],在立足于本土和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崇尚的田园生活,充分彰显当代中国的乡土特色。以陕西省镇巴县赤南镇乡村旅游景观为例,分析当地景观的现存问题,在大地艺术的视角下,提出"山水融合"、"产业依托"、"乡土文化重塑"等发展性建设模式,为产业类农耕型和风景资源型相结合的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 地景艺术 镇巴县
下载PDF
地景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生态文化的影响
12
作者 陶瑞峰 陈柏潼 《唐山文学》 2018年第12期86-86,共1页
一、地景艺术的思想自然环境中的创造地景艺术已成为许多设计师借用的语言。与此同时艺术潮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景艺术家们认为,工业化社会是现代文明堕落的象征,而古建筑则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协调统一的产物。我... 一、地景艺术的思想自然环境中的创造地景艺术已成为许多设计师借用的语言。与此同时艺术潮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景艺术家们认为,工业化社会是现代文明堕落的象征,而古建筑则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协调统一的产物。我国传统思想中庄子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与地景艺术思想不谋而合,我相信艺术应该来自生活,高于生活,但也要与生活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生态文化 美学特征
原文传递
生态乡村聚落景观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以国外乡村景观与黔东南地区聚落生态景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临风 杨婉艺 《绿色科技》 2020年第3期24-25,29,共3页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 指出了乡村聚落由社区或乡村居民点组合而成,而乡村景观则代表聚落居民生活的场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溯人类发展史与自然环境演变史,结果发现、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是自然环境与人为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景艺术美学与文化旅游产业则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作的具有价值的痕迹和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生态乡村 地景艺术 文化旅游 场地营造
下载PDF
黄岩地景艺术作品
14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地景艺术 黄岩 艺术作品 手电光
原文传递
地景生态化艺术设计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朱敏 《文化产业》 2021年第13期149-150,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更加贴合大众对生活环境艺术化的要求,各个城市都更加积极地推动地景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出和地方文化相匹配又能够传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更加贴合大众对生活环境艺术化的要求,各个城市都更加积极地推动地景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出和地方文化相匹配又能够传承特色历史文化的当代地景艺术,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充满艺术美感且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然而就大部分地区的地景设计情况而言,由于受到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影响以及技术应用限制,地景艺术的设计效果有待完善,应用效果也是不甚理想。怎样让地景设计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社会,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且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是现代地景艺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城市广场 应用
下载PDF
这是什么东西?OK,是艺术!
16
作者 鲍玉珩 戴安娜·巴蒂尼丝 徐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74-76,共3页
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成的偶发艺术,地景艺术,表演艺术,身体艺术或行为艺术,可以统称为完整艺术,其实都属于新达达艺术范畴之内。
关键词 偶发艺术 地景艺术 表演艺术 行为艺术 身体艺术 迭达主义 新达达主义
下载PDF
“宝藏岩历史断面”公共艺术营造(浮萍.光影一线.大花咸丰草)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一如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2-65,共4页
宝藏岩所在位置是台北市唯一没有人工堤坊的水岸。本案地景艺术的呈现,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完成维护管理,各阶段都有着有关部门、民众及规划团队的协调合作关系。笔者以文化保存的心态,将"宝藏岩历史断面"以完全不增减的方式,作... 宝藏岩所在位置是台北市唯一没有人工堤坊的水岸。本案地景艺术的呈现,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完成维护管理,各阶段都有着有关部门、民众及规划团队的协调合作关系。笔者以文化保存的心态,将"宝藏岩历史断面"以完全不增减的方式,作了忠实的保留;以环境资源的角度,将宝藏岩的天、地、人累积而成独特的山城空间魅力以地景整地的手法,作了完整的铺陈;以连续大自然的理念,将宝藏岩的小观音山与临接的新店溪,以拆捕互见的工法,作了最直接有效的通连;又以艺术创作的概念,将宝藏岩的空间与时间,以灯光设计的形成,作了抒情的展演。宝藏岩历史断面与新店溪水岸的关系,在经过本工程巧妙地链接作业后,不仅让都市角落成长的累积"被看见",也让台北市民,多了一处舒筋展骨、自由表演创作,可以观水赏绿、观星、悠游的好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宝藏岩历史断面 地景公共艺术 历史空间保存与再生
下载PDF
有机非线性视角下的地景建筑
18
作者 杜钊 王贺 《建筑与环境》 2014年第5期74-76,共3页
地景建筑来源于大地艺术,是一种表现出大地景观特征的建筑,形态上呈现出水平延展性,与大地肌理及周围景观相融合.还原、延续、并扩展地表形态。而在21世纪的建筑发展潮流中,有机与非线性这两个关键词也被抬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 地景建筑来源于大地艺术,是一种表现出大地景观特征的建筑,形态上呈现出水平延展性,与大地肌理及周围景观相融合.还原、延续、并扩展地表形态。而在21世纪的建筑发展潮流中,有机与非线性这两个关键词也被抬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本文尝试将有机非线性理论引入到地景建筑,阐释了如何运用有机非线性思维去思考地景建筑机制,最后架构出一个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和谐相处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非线性 大地 艺术地景建筑
下载PDF
现代地景公共艺术造型的探讨
19
作者 沈应平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0,共2页
地景艺术和公共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同时出现在美国的艺术运动,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它们同属于艺术造型范畴,是城市公共艺术造型的一部分。本文就地景艺术造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地景公共艺术造型的特色和设计... 地景艺术和公共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同时出现在美国的艺术运动,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它们同属于艺术造型范畴,是城市公共艺术造型的一部分。本文就地景艺术造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地景公共艺术造型的特色和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景艺术 公共艺术 艺术造型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黄色小鸭展览对游客之吸引力、旅游意象与满意度之研究
20
作者 于健 刘瑞芬 钟欣桦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3期34-47,共14页
目的在于探讨由荷兰设计师弗洛兰泰因·霍夫曼所设计的黄色小鸭,在台湾的展出对游客之吸引力、旅游意象与满意度的差异情形及关联性。以黄色小鸭地景艺术展览区——高雄、桃园、基隆这3个地区的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方式抽... 目的在于探讨由荷兰设计师弗洛兰泰因·霍夫曼所设计的黄色小鸭,在台湾的展出对游客之吸引力、旅游意象与满意度的差异情形及关联性。以黄色小鸭地景艺术展览区——高雄、桃园、基隆这3个地区的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方式抽样进行,共发放320份问卷,并以统计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发现:参观游客,以女性游客比例较高,年龄则集中在15-25岁、未婚。交通工具以大众运输居多。游客不同人口统计变项对观光吸引力、旅游意象及满意度部分有显著差异,吸引力对旅游意象有正向影响,旅游意象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由此可知,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强烈,其旅游意象就越正面,满意度就越高。吸引力会通过旅游意象的中介效果,进而对满意度呈现正向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结论与建议,为主办单位及相关业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小鸭 地景艺术 观光吸引力 旅游意象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