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物理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建广 吕绍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171-175,共5页
从数字信号处理的原理、应用、发展过程及前景等方面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作了概述 ,重点总结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技术 ,对探地雷达技术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并简要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信号处理软件 .
关键词 数字信号 离散处理 探地雷达 地球物理信号 DSP技术
下载PDF
基于科恩分布的地球物理信号的时频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向红 赵正予 +1 位作者 谢树果 刘进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在简要讨论几种科恩类广义双线性时频分布的基础上 ,探讨双线性时频分布的算法实现与仿真流程 ,进而模拟出地磁脉动信号的几种时频分布。同时还对 Pc脉动的几种双线性时频分布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相应的交叉项抑制和参数选取的方法。结... 在简要讨论几种科恩类广义双线性时频分布的基础上 ,探讨双线性时频分布的算法实现与仿真流程 ,进而模拟出地磁脉动信号的几种时频分布。同时还对 Pc脉动的几种双线性时频分布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相应的交叉项抑制和参数选取的方法。结果表明 ,在核函数参数选取适当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信号 时频分析 信号分析 科恩分布
下载PDF
地球物理信号能量(密度)多维分形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庆谋 刘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24-30,共7页
地球物理信号代表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在多种尺度上和尺度之间表现为自相似性 (self affinity)或尺度无关性 (ScaleInvariant) ,称为地球物理信号的分形性质 .多个分形地球物理信号叠加在一起表现为多维分形特征 .研究多维分形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信号代表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在多种尺度上和尺度之间表现为自相似性 (self affinity)或尺度无关性 (ScaleInvariant) ,称为地球物理信号的分形性质 .多个分形地球物理信号叠加在一起表现为多维分形特征 .研究多维分形地球物理信号的能量或能量密度特征 ,可以进行时间或空间地球物理信号的校正、奇异性研究分析 ,或进行不同地球物理动力学过程的分解 .本文描述了地球物理时间 (空间 )信号的多维分形过程和功率谱密度 (能量密度 )与波数以及重磁场能谱密度及面积 (能量 )与能谱密度的多维分形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分形 能量密度 测井序列分析 重磁场 地球物理信号 自相似性 尺度无关性
下载PDF
地球物理复杂信号的多尺度熵分析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周敏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为了研究地球物理观测信号在多尺度空间中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熵谱(General Entropy Spectral)概念,其在零频率下的值正好给出了传统意义的信息熵。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多尺度熵(Local Multiscale Entropy)分析方法,... 为了研究地球物理观测信号在多尺度空间中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熵谱(General Entropy Spectral)概念,其在零频率下的值正好给出了传统意义的信息熵。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局部多尺度熵(Local Multiscale Entropy)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信息熵和多尺度方法,可用于对数据特征、信息复杂度进行多尺度表达。上述这些新方法适用于分析各种复杂的地球物理信号,以便深入挖掘更多的信号特征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复杂信号 多尺度熵 多尺度分析
下载PDF
广义指数分布及其在地球物理信号时频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向红 赵正予 《信号处理》 CSCD 2001年第4期373-377,372,共6页
广义指数分布是Cohen类二次时频表示的一种,同传统的短时傅立叶交换和Wigner-Ville分布相比,它具有更加优良的时频分析特性。本文利用广义指数分布GED分析了地磁脉动信号的时频分布特征,高分辨率地再现了地磁信... 广义指数分布是Cohen类二次时频表示的一种,同传统的短时傅立叶交换和Wigner-Ville分布相比,它具有更加优良的时频分析特性。本文利用广义指数分布GED分析了地磁脉动信号的时频分布特征,高分辨率地再现了地磁信号的频谱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同时本文还探讨了GED分布中参数选取的方法。本文结果表明,在参数M,N,ζ1,τ1;选取适当的情况下,GED可以达到既压缩多分量信号中的交叉干扰而同时又不损失自项时频分辨率的良好效果,是分析地球物理信号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指数分布 时频分析 地球物理信号 信号处理
下载PDF
红外地球敏感器测试用电信号源软件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鑫林 赵建辉 +1 位作者 李焱嘉 张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73-676,共4页
在卫星姿态测量中,红外地球敏感器为核心部件。在研制红外地球敏感器过程中需要红外地球波电信号源为其提供电激励信号,根据红外地球敏感器测试要求设计了红外地球波电信号源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CPU板上主控软件和FPGA固化软... 在卫星姿态测量中,红外地球敏感器为核心部件。在研制红外地球敏感器过程中需要红外地球波电信号源为其提供电激励信号,根据红外地球敏感器测试要求设计了红外地球波电信号源的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包括CPU板上主控软件和FPGA固化软件两部分,分别实现对红外地球波电信号源信号发生的控制和专用信号发生模块信号输出的控制。调试结果表明软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功能全面的特点,满足红外地球敏感器测试用信号源实时性和高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地球敏感器 红外地球信号 软件实现
下载PDF
地球站信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国栋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地球站信号监测系统研制的技术背景和系统架构,进一步按照:集成多种监测技术打造全方位地球站信号监测平台、构建在OPC Server/Client架构上的互联互通平台技术、动态智能电子图纸技术三个部分阐述了系统... 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东广播电视台地球站信号监测系统研制的技术背景和系统架构,进一步按照:集成多种监测技术打造全方位地球站信号监测平台、构建在OPC Server/Client架构上的互联互通平台技术、动态智能电子图纸技术三个部分阐述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信号监测系统 互联互通平台 动态智能电子图纸
下载PDF
新型的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测试标定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剑 撒潮 +1 位作者 赵建辉 李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36-538,共3页
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测试标定工作在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研制周期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缩短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研制周期,提高其测试标定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测试标定的方法,并研制了一套能够应用于红外地球敏... 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测试标定工作在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研制周期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缩短红外地球敏感器的研制周期,提高其测试标定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测试标定的方法,并研制了一套能够应用于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测试标定系统的新型设备。该新型设备利用电地球信号源模拟红外地球敏感器探测感应到的真实的太空红外辐射,通过电检测装置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完成了红外地球敏感器地面测试与标定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研制的设备能够完成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地面测试标定并能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地球敏感器 地面测试 地球信号 电性能检测设备
下载PDF
热带气旋引起的震颤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雁滨 蒋骏 +2 位作者 李胜乐 杨辉 陈德璁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52-52,共1页
宽频地震观测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丰富的地球物理信号,对其新信息的探索和应用研究是一个正在挖掘的领域。目前宽频地震观测中的小振幅震颤和低频的微震动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同地区观测到的震颤在... 宽频地震观测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丰富的地球物理信号,对其新信息的探索和应用研究是一个正在挖掘的领域。目前宽频地震观测中的小振幅震颤和低频的微震动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不同地区观测到的震颤在性质上很不相同,而且震颤的产生原因也是多样的,因此,对震颤的观测和认识(特别是和地震的关系)还在丰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 热带气旋 地震观测技术 地球物理信号 微震动 宽频
下载PDF
基于光纤陀螺的动态寻北方案
10
作者 Kim,SJ 马宝国 《战术导弹控制技术》 2000年第2期53-60,37,共9页
在陀螺罗经系统中,应用光纤陀螺(FOG)可使这种传统系统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在重量、功率、预热时间以及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OG(它能够用于陀螺经系统)的新颖的动态寻北方案,描述了用于FOG地球信号的分析... 在陀螺罗经系统中,应用光纤陀螺(FOG)可使这种传统系统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在重量、功率、预热时间以及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OG(它能够用于陀螺经系统)的新颖的动态寻北方案,描述了用于FOG地球信号的分析模型,并且通过锁相放大器模拟了地球信号,此外,开发了采用两个锁相放大器输出的一种寻北算法,这种提出的方案由开发出的算法组成,文中包含了模拟结果,以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罗经 地球信号 自动寻北方案
下载PDF
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与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琪鑫 徐亚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5-2407,共13页
地球物理信号是地下介质对物理场的响应,其特征是解释地下结构和性质的主要依据.但受限于地下介质构造及物性分布特征的复杂性,地球物理信号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机器学习基于数据与特征的映射关系为判别地球物理信号特征和解... 地球物理信号是地下介质对物理场的响应,其特征是解释地下结构和性质的主要依据.但受限于地下介质构造及物性分布特征的复杂性,地球物理信号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机器学习基于数据与特征的映射关系为判别地球物理信号特征和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围绕机器学习方法在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及解释应用主题,梳理得到机器学习用于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与解释的一般逻辑思路和工作流程,在提炼机器学习所涉及的处理技术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机器学习在解决岩石图像识别与分类、地层岩性预测与成图、地震事件检测和到时提取、微小地震信号解释等问题时的技术要点;并对深度学习模型和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针对不同地球物理信号进行特征识别与解释的适用性和应用实效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和已有研究,对机器学习在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应用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地球物理信号 特征识别 岩性识别 地震检测
原文传递
利用LEO卫星的最小误差矢量合成定位算法
12
作者 王丹瑶 秦红磊 王元琳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74-79,94,共7页
针对利用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信号进行多普勒定位时,由于缺乏定位误差矢量相关研究而使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对多普勒定位误差矢量特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提出一种最小定位误差矢量合成优化算法:以初始定位结果为中心划定区域网格,计算... 针对利用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信号进行多普勒定位时,由于缺乏定位误差矢量相关研究而使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对多普勒定位误差矢量特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提出一种最小定位误差矢量合成优化算法:以初始定位结果为中心划定区域网格,计算依次去除各颗卫星后定位误差向量在该卫星速度方向上的投影误差模之和;遍历所有网格,搜索投影误差模之和最大的位置网格作为优化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的定位结果误差均值与均方根误差(RMSE)均有减小,其三维定位精度可提升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轨道卫星信号 多普勒定位 误差矢量分析 优化算法 遍历网格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工作面合理掘进速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育磊 高杰 毛力国 《煤炭与化工》 CAS 2018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实现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掘进,基于矿井动力灾害监测地球物理方法相关理论,跟踪考察并测试了万峰煤矿煤巷掘进过程中进尺、瓦斯涌出量及地球物理信号和岩巷爆破掘进过程中进尺情况及地球物理信号,根据各参量耦合关系依次确定煤、... 为了实现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掘进,基于矿井动力灾害监测地球物理方法相关理论,跟踪考察并测试了万峰煤矿煤巷掘进过程中进尺、瓦斯涌出量及地球物理信号和岩巷爆破掘进过程中进尺情况及地球物理信号,根据各参量耦合关系依次确定煤、岩巷道合理掘进速度,结果表明:煤巷应力前移速度为2 m/班,安全掘进方式为以1.6、2.4、2.4 m/班循环式掘进或以2 m/班的速度恒定式掘进。岩巷爆破掘进时装药量为35 kg左右、日进尺在2 m左右,应力集中造成岩体破坏程度小,可实现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信号 应力前移 合理掘进速度
下载PDF
用正规化统计方法进行位场数据边部增强
14
作者 Gordon R, J. Cooper 杨永(翻译) 任江波(校对) 《海洋地质》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位场数据的边缘增强能够有助于进行地质解释,目前的边缘增强方法很多,大多数都是基于位场水平和垂直导数的高通滤波器。正规化标准偏差(NSTD)是一种新的边缘探测滤波器,它是基于窗口的位场偏导数的标准偏差。NSTD方法在澳大利亚的... 位场数据的边缘增强能够有助于进行地质解释,目前的边缘增强方法很多,大多数都是基于位场水平和垂直导数的高通滤波器。正规化标准偏差(NSTD)是一种新的边缘探测滤波器,它是基于窗口的位场偏导数的标准偏差。NSTD方法在澳大利亚的航磁数据和南非的重力数据研究中得到论证,相对其它滤波器,NSTD滤波器得到了更详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探测 地球物理信号处理 地球物理技术 重力 图像增强
下载PDF
Cooperative DVB-SH Satellite Broadcasting Systems with Rotated Signal Constellations
15
作者 Nikos C.Sagias Stylianos Papaharalabos P.Takis Mathiopoulos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59-72,共14页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on in broadcasting systems from a 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satellite to mobile terminals(MTs),achieved through a terrestrial complementary ground station(CGS) wi...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on in broadcasting systems from a 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satellite to mobile terminals(MTs),achieved through a terrestrial complementary ground station(CGS) with fixed installment,which acts as a relay.Moreover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to-handheld(DVB-SH) standard,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fered by the rotated constellations method are investigated,where prior transmission,a phase rot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symbols by a fixed angle is applied followed by a random component interleaver.Turbo codes with soft decision decoding and appropriate random channel interleavers are also considered.We present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bit log-likelihood ratios(LLRs)that are needed for soft decision decoding at the MT turbo decoder,while the code combining technique is adapted to improve the end-to-end(E2E) performance.Then,we obtain through extensive computer simulations the average bit error probability(ABEP) of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 signals received over pure land-mobile satellite(LMS)and pure CGS links for coding rates 1/3 and6/7.Moreover,the optimal rotation angles are obtained for both links.E2 E ABEP results are then presented assuming cooperation between GEO and CGS,while the power allocation issue is investigated under fixed total transmission power.Ou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using the constellation rotation technique,a performance gain can be achieved for high coding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ADCASTING code combining constellation rotation coding rate comple-mentary ground system (CGS) coopera-tion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atellite-to-hand-held (DVB-SH) DECODE-AND-FORWARD log-likelihood ratio (LLR)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 (QPSK)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relays satellitecommunications soft-decision decoding tur-bo codes random interleavers
下载PDF
地声信号的Wigner谱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简文彬 陈葆仁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80-85,共6页
地声是一种具有非稳态特征的地球物理信号,分析其谱特征时须有别于稳态信号.本文以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段上的深井中所捕捉到的地声信号为例,用Wigner分布对地声信号作时-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地声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100.... 地声是一种具有非稳态特征的地球物理信号,分析其谱特征时须有别于稳态信号.本文以位于郯庐断裂带中段上的深井中所捕捉到的地声信号为例,用Wigner分布对地声信号作时-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地声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100.00~170.00Hz范围;临近破裂时,频率以高频为主,谱峰数增加;至破裂时频率降低,以低频为主,之后又以高频成份占优势.地声信号的谱特征与断裂所处的构造应力状态、断裂面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信号 地震预报 地声信号 Wigner谱
原文传递
洞悉地球脉动的信息提取新技术
17
作者 胡祥云 张勇 +1 位作者 冯晅 于四伟 《科技纵览》 2020年第8期68-71,共4页
地球物理观测不可避免会收集到传播介质、记录点周围环境和一些瞬时随机因素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会污染或淹没有效信号,影响后续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如何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中高精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是地球物理信号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科... 地球物理观测不可避免会收集到传播介质、记录点周围环境和一些瞬时随机因素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会污染或淹没有效信号,影响后续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如何从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中高精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是地球物理信号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环境 传播介质 随机因素 地球物理信号 有效信号 噪声 高精度
原文传递
New understanding achieved from 2 years of Chinese ionospheric investigations 被引量:2
18
作者 Libo Liu Weixing W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24-542,共19页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number of ionospheric research groups is more than 10. Around 110 articles related to ionospheric physics have been published during 2014–2015. In this annual national report of the Com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number of ionospheric research groups is more than 10. Around 110 articles related to ionospheric physics have been published during 2014–2015. In this annual national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Space Research(COSPAR), we will outline some recent progresses in ionospheric studies conducted by the Chinese mainland scientists in the past 2 years. These investigations cover(1) the ionosphere responses to geomagnetic activities;(2) ionospheric climatology and structures;(3) couplings between the ionosphere, plasmasphere and lower atmosphere, and possible seismic signatures in the ionosphere;(4)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scintillation;(5) ionospheric models, data assimilation and simulations;(6) ionospheric dynamics and electrodynamics;(7) progresses in the observation methodology and technique; and(8) planetary ionospheres. Such investigations will strengthen our ability to monitor the ionosphere,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onospheric states and the underlying fundamental processes, and improve the ionospheric modeling, forecasting,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E Ionospheric climatology Ionospheric dynamics Ionospheric coupling Planetary ionospheres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