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的岩石成因: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斌 翟明国 +1 位作者 田伟 江博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戍杂岩体的ENd(135 Ma)=-12.3- -16.9,ISr= 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戍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 15.42,(208Pb/204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慢,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杂岩体 地球化学证据 中生代 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动力学环境 Sr Nd 地球化学性质 富集地幔 太平洋板块 岩石组成 地壳物质 部分熔融 岩浆事件 地壳混染 岩浆作用 M1型 二长岩 辉长岩
下载PDF
湘西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1
2
作者 彭建堂 戴塔根 胡瑞忠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7-334,共8页
雪峰古陆是华南重要的金成矿区带之一.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野外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笔者从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Pb、S、Sr)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湘西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该... 雪峰古陆是华南重要的金成矿区带之一.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野外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笔者从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Pb、S、Sr)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湘西南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而非中基性脉岩,即赋矿地层为金的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地球化学证据 金矿床 湘西南
下载PDF
四川大岩子铂-钯矿床(点)热液成矿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成杭新 赵传冬 +3 位作者 庄广民 刘英汉 张勤 赵支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大岩子铂-钯矿区的岩石有白云岩、辉石岩脉、辉绿岩脉,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以外接触带的白云岩一侧为主,次为内接触带的辉石岩,矿石类型有矿化白云岩和矿化辉石岩两种类型。通过对含矿白云岩、含矿辉石岩、断层泥及辉绿岩的地... 大岩子铂-钯矿区的岩石有白云岩、辉石岩脉、辉绿岩脉,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以外接触带的白云岩一侧为主,次为内接触带的辉石岩,矿石类型有矿化白云岩和矿化辉石岩两种类型。通过对含矿白云岩、含矿辉石岩、断层泥及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大岩子矿床先后经历超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石岩脉;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绿岩脉;富含Pt、Pd的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即形成以Pt、Pd为主、富含As、Cu、Sb、Ag、Cd的热液矿床,其中Pt、Pd的富集成矿主要与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d矿床 热液成矿 地球化学证据 大岩子 钯矿床 辉绿岩脉 四川 外接触带 矿石类型
下载PDF
新疆乌恰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寻找热卤水成因的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珍权 刘继顺 +2 位作者 舒广龙 匡文龙 胡江春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2年第1期13-19,共7页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 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疆乌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成矿地球化学背景、区域化探异常特征、成矿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特征等 ,认为“三色”岩层和富含Pb、Zn、Ag、Cu、Sr等成矿及伴生元素的基底是形成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物质前提。成矿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再分配特征更进一步证实了本区存在大规模的热卤水活动。与金顶铅锌矿床对比 ,二者的基底都富含金属元素 ,矿石物质组分和成矿元素相同、水系沉积物异常的元素组合类似。这些特征是本区寻找热卤水成因的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十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乌拉根铅锌矿床和新发现的铅锌矿化点 (带 )均有规模大、强度高的Pb、Zn、Sr组合异常与之对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卤水成因 超大型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证据 新疆 中新生代 乌恰地区
下载PDF
凡口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汪礼明 徐文忻 +1 位作者 李蘅 彭省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64-167,共4页
对凡口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硫和铅同位素测定,获得成矿第Ⅰ阶段温度为300±50℃,第Ⅱ、Ⅲ阶段温度为250±50℃;并获得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2.1‰~26.5‰,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Cn;... 对凡口铅锌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进行矿物包裹体温度、硫和铅同位素测定,获得成矿第Ⅰ阶段温度为300±50℃,第Ⅱ、Ⅲ阶段温度为250±50℃;并获得矿床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为2.1‰~26.5‰,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Cn;第Ⅰ阶段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随赋存层位由老到新硫同位素有逐渐减小趋势;第Ⅱ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14.3‰~23.8‰;第Ⅲ阶段硫化物的δ^34S为5.7‰~15.7‰,具有从早阶段至晚阶段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从大至小的减小趋势。分析获得68件铅同位素数据,其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023-18.847;^207Pb/^204Pb比值为15.700-15.820;^208Pb/^204Pb比值为38.056-39.796。灰岩全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230-18.860;^207Pb/^204Pb比值为15.640~16.000;^208Pb/^204Pb比值为38.714~39.760。辉绿岩的^206Pb/^204Pb比值为18.570~18.650;^207Pb/^204Pb比值为15.260~15.620;^208Pb/^204Pb比值为38.650~38.960。第Ⅰ阶段占δ^18OH2O为12.3‰~13.1‰,δD为-50.2‰~-61.5‰;第Ⅱ阶段δ^18OH2O为-2.4‰~+10.8‰,δD为-50.2‰~-63.2‰;第Ⅲ阶段占δ^18OH2O为-4.9‰~-14.3‰,δD为-59.0‰~-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铅锌矿床 凡口 同位素测定 地球化学证据 硫同位素组成 ^208PB 成矿阶段
下载PDF
新元古代以来甘肃西秦岭造山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及其成矿背景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进忠 姚书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7-656,共20页
通过研究1980—1998年获取的西秦岭组(群)级岩石地层单元和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数据,如地层中稳定元素的比值和含量的接近程度指示的物源关系、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证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等,结合前人的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成果,论述了新元... 通过研究1980—1998年获取的西秦岭组(群)级岩石地层单元和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数据,如地层中稳定元素的比值和含量的接近程度指示的物源关系、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证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等,结合前人的地球物理数据解释成果,论述了新元古代以来西秦岭造山过程;进一步阐明了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利用组级岩石地层单元的相对均一性,引入I型花岗岩判别方法——SiO2-P关系判别法,在印证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获得新认识。认为新元古代以来,西秦岭的地壳演化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过程:中元古代末期至震旦纪早期华北和扬子板块的汇聚—分离—汇聚过程,震旦纪晚期—奥陶纪的伸展过程,志留纪—侏罗纪的自东至西的汇聚过程,泥盆纪—中新生代自东至西乃至西秦岭全区的板内伸展过程。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在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震旦纪的某个时期曾相互接近,震旦纪后逐渐相互远离并形成多岛洋盆。志留纪前后,依次发生过洋内俯冲、弧陆碰撞和洋陆俯冲。南北板块的碰撞始于泥盆纪,结束于侏罗纪,但富铝矿物含量高的与碰撞有关的S-型花岗岩形成于三叠纪。两板块的碰撞自东部的勉略一带逐渐向西迁移至迭部一带,震旦系至三叠系依次增生至华北板块,随后与消减、拆沉的扬子板块有关的板内伸展及相应花岗岩类的入侵自东部的党川地区向西迁移,直至全区整体处于伸展状态。不管早古生代的弧陆碰撞机制是什么,迭部—略阳断裂至少在志留纪以来在西秦岭的地壳演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沉积成矿的峰期是志留纪和泥盆纪,对应于洋盆开裂至洋盆关闭的转换期;热液成矿的峰期是三叠纪和侏罗纪,与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期一致,对应于碰撞向板内伸展的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以来 造山过程 地球化学证据 成矿背景 西秦岭 甘肃
下载PDF
某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焦珣 苏小四 吕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9-506,共8页
生物降解地下水石油烃会改变地下水环境的水化学组成,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污染晕中电子受体、生物降解代谢产物以及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量值变化获得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次在对某石油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污染方式调... 生物降解地下水石油烃会改变地下水环境的水化学组成,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污染晕中电子受体、生物降解代谢产物以及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量值变化获得生物降解的地球化学证据。本次在对某石油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污染方式调查基础上,根据地下水样测试结果,详细分析了地下水石油烃污染分布特征、污染晕中指示生物降解作用的电子受体、代谢产物以及重要地球化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内存在氧还原、硝酸盐还原、硫酸盐还原等生物降解作用,其中硫酸盐还原是污染场地地下水石油烃生物降解的优势反应;在沿地下水流向上,TPH浓度、HCO_3^-浓度和碱度逐渐降低,Eh、电子受体(DO、NO_3^-、SO_4^(2-))浓度逐渐升高;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向上,从中心向两侧各组分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烃污染 生物降解 电子受体 地球化学证据
下载PDF
桩西、埕岛地区古潜山储层受大气水影响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成刚 黄思静 +3 位作者 陈启林 张正刚 邓毅林 李海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1-4,89,共4页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δ13...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δ13C、δ18O值和较高的Mn含量等特征。这些特征进一步说明了该区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其上覆的加里东不整合面有关,其所经历的重要岩溶作用为大气水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为表生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 岩溶作用 地球化学 桩西、埕岛地区 地球化学证据 埕岛地区 潜山储层 桩西 特征研究 δ^18O值
下载PDF
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钦贤 陈多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2-559,共8页
巨量天然气水合物广泛赋存于大陆坡海底和高纬度永久冻土带沉积物中,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些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变可能是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暂且显著的全球性海相和陆相碳同位素的负漂移、甲... 巨量天然气水合物广泛赋存于大陆坡海底和高纬度永久冻土带沉积物中,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些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变可能是由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甲烷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暂且显著的全球性海相和陆相碳同位素的负漂移、甲烷起源的极负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值(特别是1δ3C<-40‰)、碳酸盐岩溶解、指示甲烷浓度异常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生物成因重晶石富集、类似冷泉碳酸盐岩发育的特殊沉积组构、海底垮塌及碳酸盐结晶扇(如文石)等是支持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假说"的主要证据。但这些证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假说"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历史时期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释放 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下载PDF
一个晚元古代的洋内岛弧地体──东秦岭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松 贾秀勤 +1 位作者 张宗清 孙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0-92,共3页
一个晚元古代的洋内岛弧地体──东秦岭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韩松,贾秀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张宗清,孙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一个晚元古代的洋内岛弧地体──东秦岭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韩松,贾秀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张宗清,孙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关键词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凤群 变质火山岩 玄武岩 地球化学证据 东秦岭
下载PDF
沟鞭藻的起源:分子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青 林壬子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3,共3页
沟鞭藻为单细胞的原始的海洋生物。古生物学家根据形态特征 ,超微结构和生物化学信息认为沟鞭藻可能在前寒武纪时已存在 ,并推测古生代疑源类可能是现代沟鞭藻的先祖 ,但确凿的沟鞭藻囊孢的化石记录始于晚三叠世。生物标志物以分子化石... 沟鞭藻为单细胞的原始的海洋生物。古生物学家根据形态特征 ,超微结构和生物化学信息认为沟鞭藻可能在前寒武纪时已存在 ,并推测古生代疑源类可能是现代沟鞭藻的先祖 ,但确凿的沟鞭藻囊孢的化石记录始于晚三叠世。生物标志物以分子化石的形式记录了沟鞭藻的起源及演化历史。在古生代及前寒武纪地层中甲藻甾烷及三芳沟鞭藻的检出 ,建立了沟鞭藻与其古代先祖 (疑源类 )的联系 ,提供了沟鞭藻先祖前寒武纪存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藻 沟鞭藻囊孢 甲藻甾烷类 生物标志物 分子化石 地球化学证据 起源
下载PDF
造山带中地壳部分熔融:北大别混合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12
作者 胡昭平 陈福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323-323,共1页
造山带地壳的部分熔融是造山带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部分熔融能极:犬的影响岩石的流变学性质,促进岩石的塑性变形,可能导致最终的造山带垮塌。部分熔融产生深熔熔体,其从源区的分离和迁移对大陆地壳的化学分异也有重要作用。混合岩... 造山带地壳的部分熔融是造山带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部分熔融能极:犬的影响岩石的流变学性质,促进岩石的塑性变形,可能导致最终的造山带垮塌。部分熔融产生深熔熔体,其从源区的分离和迁移对大陆地壳的化学分异也有重要作用。混合岩广泛出露于世界各大造山带,混合岩的成因包括:外来岩浆注入;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熔融作用 地球化学证据 造山带 混合岩 中地壳 北大别 分异作用 流变学性质
下载PDF
大气水对古潜山储层影响的地球化学证据——以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为例
13
作者 黄成刚 黄思静 +3 位作者 陈启林 张正刚 陈迎宾 邓毅林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2期26-31,38,共7页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 通过对桩西、埕岛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在岩石的各种结构组分中,岩石的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与基质在同位素特征和元素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洞或脉中的方解石充填物具有显著较高的^87Sr/^86Sr比值,较低的δ^13C、δ^18O值和较高的Mn含量等特征;这些特征进一步说明了该区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其上覆的加里东不整合面有关,其所经历的重要岩溶作用为大气水成岩作用,发生的时间为表生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古生界 埕岛地区 地球化学证据 大气水 ^87Sr/^86Sr比值 潜山储层 桩西 古潜山 δ^18O值 δ^13C 古岩溶储层 特征研究 碳酸盐岩 结构组分 元素特征 不整合面 成岩作用 岩溶作用 成岩阶段 充填物 方解石 特征和 同位素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地区二叠纪铝土矿沉积环境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4
14
作者 金中国 刘辰生 +3 位作者 邹林 郑明泓 张力 韩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7-827,共11页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形成于早二叠世大竹园期,属古风化壳沉积型。沉积环境是该类型铝土矿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反映沉积环境比较敏感的B、Ga、Sr、Ba、Th元素含量变化及B/Ga、Sr/Ba、Sr/Cu、Th/U、V/Ni、V/Cr、Ni/Co、Rb/K比值...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形成于早二叠世大竹园期,属古风化壳沉积型。沉积环境是该类型铝土矿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反映沉积环境比较敏感的B、Ga、Sr、Ba、Th元素含量变化及B/Ga、Sr/Ba、Sr/Cu、Th/U、V/Ni、V/Cr、Ni/Co、Rb/K比值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含矿岩系大竹园组主要形成于陆相滨浅湖环境,其底部沉积时期曾遭受海侵影响,具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特点;深时气候主要为古赤道附近的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氧化还原条件以相对开放的氧化环境为主,局部区域存在相对封闭的贫氧-厌氧环境;铝土矿形成经历了风化早期的强氧化、碱性介质环境→风化中后期的氧化、酸性介质环境→风化物迁移、搬运阶段的弱氧化、弱酸-中性介质环境→沉积成岩成矿期的氧化-弱氧化,弱酸-弱碱性介质环境(局部为贫氧-厌氧环境)→次生淋滤改造富集阶段的氧化、酸性介质环境。铝土矿工业矿体的形成与次生淋滤改造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证据 铝土矿 二叠纪 贵州务-正-道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及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0
15
作者 凌文黎 张本仁 +1 位作者 张宏飞 骆庭川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2-336,共5页
报道和总结了近期陕西汉中碑坝和西乡地区重要地质体系统同位素年代研究成果,在重新厘定的年代学基础上,就扬子克拉通北缘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剖析,依据该区岩浆作用的上地幔源区性质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中。
关键词 同位素 地球化学证据 中元古代 新元古代
下载PDF
海底热水沉积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Ⅱ)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文炘 李蘅 +1 位作者 邓明国 刘悟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33-334,共2页
关键词 硫同位素组成 热水沉积矿床 黄铁矿化 地球化学证据 地球化学特征 闪锌矿 方铅矿 地质特征 硫化物 重晶石
原文传递
大洋中脊下地壳结晶作用与熔融演化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立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6-936,共1页
2012年8月19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发表了题为《大洋中脊下地壳结晶作用与熔融演化》的文章。文章给出了确定大洋中脊下地壳结晶作用发生位置及熔融演化的地球化学方法.,该研究提供了位于太平洋的2个扩张中... 2012年8月19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发表了题为《大洋中脊下地壳结晶作用与熔融演化》的文章。文章给出了确定大洋中脊下地壳结晶作用发生位置及熔融演化的地球化学方法.,该研究提供了位于太平洋的2个扩张中心(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隆起和中速扩张的胡安·德富卡洋中脊)大洋中脊轴下方结晶深度的直接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证据 大洋中脊 结晶作用 下地壳 演化 熔融 地球化学方法 东太平洋
原文传递
新疆东天山铜镍矿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赫 秦克章 +1 位作者 唐冬梅 肖庆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27-1128,共2页
A型花岗岩以贫水、碱性和非造山为特征而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花岗岩,但目前所限定的A型花岗岩与原来的概念已有很大不同,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多种岩石组合(苏玉平,唐红峰,2005)。A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的特征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 A型花岗岩以贫水、碱性和非造山为特征而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花岗岩,但目前所限定的A型花岗岩与原来的概念已有很大不同,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多种岩石组合(苏玉平,唐红峰,2005)。A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的特征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明显的铺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非造山 稀土元素分馏 地球化学证据 天山地区 岩石组合 地球化学特征 负异常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藏TSR证据的发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厚勇 刘文汇 +1 位作者 王晓锋 张东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435,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从2009年开展页岩气实质勘探以来,已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O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海相页岩成功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开采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掀起了页岩气研究的热潮...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从2009年开展页岩气实质勘探以来,已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O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海相页岩成功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开采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掀起了页岩气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在页岩气的形成、演化、保存和成藏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同时也遇到诸多科学难题,如地质条件下页岩的成烃演化规律、页岩气乙烷碳同位素与干酪根碳同位素差异较大、页岩气烷烃气碳同位素倒转等,究其原因是页岩气组分单一,难以获取较多的地球化学信息。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中含H2S天然气的发现(N201-H1井,H2S含量=0.42%),激发了笔者探索海相页岩气中H2S成因的兴趣。本文力争从海相页岩中找出H2S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尤其成烃演化过程中伴随的TSR证据,并探讨TSR与页岩气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地球化学证据 四川盆地 TSR 乙烷碳同位素 气藏 地球化学信息 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若干不整合界面的厘定 被引量:20
20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5 位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刘昊伟 刘哲 高建平 杨文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之间、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间、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与下白垩统之间、上白垩统东沟组与古新统紫泥泉子组之间、中新统塔西河组与上新统独山子组之间及上新统独山子组与第四系之间9个区域不整合界面,大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证据及泥岩样品主微量元素、砂岩碎屑成分、碎屑岩微量元素、砂岩重矿物成分等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了这9个不整合界面的存在,为准确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层序及构造阶段、确定研究区不同阶段成盆作用及改造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不整合面 复合叠合盆地 地球物理证据 地球化学证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