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天人相应的地球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蕾 乔之龙 《现代中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55-56,共2页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之“天”包括着人类脚下的大地,人类是地球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对地的这种依赖关系,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了中...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之“天”包括着人类脚下的大地,人类是地球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中医学在探讨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对地的这种依赖关系,将人体的生理、病理与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了中医学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经发现人体组织结构与地球的水、化学元素、磁场、生理节律与地球运转周期以及生命活动与地球环境等存在着相应关系,为中医学“天人相应”论提供了新的内容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地球条件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其分布区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多福 姚伯初 +1 位作者 赵振华 徐文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 ,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 ,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 ,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 ;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 2~ 16℃范围内 ,琼东南盆地气田 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 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 ,随温度增高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 ;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 3.4%条件下 ,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 ,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 ,珠江口盆地小于 2 30 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 ,在 2 30~ 76 0 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 86 0 m水深的深水区 ;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 32 0 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 ,在 32 0~ 6 5 0 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 ,大于 6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边界条件 珠江口盆地 分布 断裂构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地球化学条件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泽文 杨珊 +3 位作者 张海祖 刘虎 程斌 田彦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塔里木盆地在埋深超过8000 m、油藏经历200℃以上高温改造仍然发现液态烃类流体稳定存在,目前勘探工作正在面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具有的高热稳定性来自其较好的保存条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研究进展... 塔里木盆地在埋深超过8000 m、油藏经历200℃以上高温改造仍然发现液态烃类流体稳定存在,目前勘探工作正在面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具有的高热稳定性来自其较好的保存条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研究进展,结合宏观地质背景演化,主要从微观过程入手探讨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热稳定性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宏观上塔里木盆地目前的低地温梯度有利于油藏的稳定保存;而油藏储层中普遍缺乏氧化性矿物,石膏类等含硫矿物也贫乏,使得油藏储层中的烃-水-岩相互作用(包括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发生的程度有限;同时,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中地层水广泛发育、分布复杂,这对油藏中的液态烃类,特别是大分子烃类的热裂解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油藏的稳定保存。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针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热稳定性的微观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特别是烃-水-岩相互作用中有利于原油烃类流体稳定保存的物理化学机理分析,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化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勘探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热稳定性 烃-水-岩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制约条件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西藏塔尔玛地区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与找矿潜力
4
作者 贾泽红 巫晓兵 +2 位作者 张厚亮 刁维 侯春秋 《四川地质学报》 201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西藏塔尔玛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中段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塔尔玛地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水系沉积物中Pb、Zn、As、Cu、Ni异常值较高,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北部... 西藏塔尔玛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中段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塔尔玛地区开展的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水系沉积物中Pb、Zn、As、Cu、Ni异常值较高,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北部,呈近东西向分布。此次工作已发现已发现铜矿化点3个,铜金矿化点1个,铅锌矿化点2个,显示该区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条件 找矿潜力 西藏塔尔玛
下载PDF
广州新垦莲藕产区莲藕品质与地球化学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顾涛 朱晓华 +4 位作者 赵信文 江拓 邱啸飞 郑小战 帅琴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3-845,共13页
名优特农产品品质与产区环地质背景条件密切相关。广州新垦莲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讨其产区地质背景与莲藕品质的关系对于新垦莲藕的规模化种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采集新垦莲藕产地藕塘底泥、地表水、新鲜莲藕样品,采用电感耦... 名优特农产品品质与产区环地质背景条件密切相关。广州新垦莲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讨其产区地质背景与莲藕品质的关系对于新垦莲藕的规模化种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采集新垦莲藕产地藕塘底泥、地表水、新鲜莲藕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等多种技术进行测试,开展品质评价研究,初步揭示了新垦莲藕品质与产区环境地球化学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藕塘底泥中营养元素锰、锌、钼、钴、钒、铁均处在一等(丰富)等级,硒以适量和高硒等级为主,重金属铬、铜、汞、镍、铅、锌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藕塘地表水中铜、锌、硒、硼、汞、镉、砷、六价铬、铅、镍等指标均满足灌溉水质要求;产出的新垦莲藕淀粉、可溶性糖、钾、磷、钙、镁、铁、锌、硒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和粗纤维含量较低;莲藕对底泥中不同元素生物富集系数平均值范围为0.0484~65.67,对磷的富集能力最强,对锗的富集能力最弱。藕塘底泥中硼与莲藕中淀粉显著正相关(p≤0.05),钙与蛋白质显著性正相关,砷与可溶性糖显著负相关。藕塘底泥中硼钴铁镁锰钒钙锗的含量较高,有利于莲藕营养组分的积累,产出高品质的莲藕。本文提出在种植过程中重视有机质、钙、氮和锗等养分的补充,关注镉和砷带来的潜在生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垦地区 底泥 地表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 地球化学条件 莲藕品质
下载PDF
卡姆斯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红 李盛富 +1 位作者 任满船 唐湘飞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卡姆斯特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喀拉萨依矿产地。前人对该区含矿建造、构造类型、铀源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地下水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欠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扩大铀矿找矿成果和总结铀成... 卡姆斯特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喀拉萨依矿产地。前人对该区含矿建造、构造类型、铀源条件和控矿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地下水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欠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扩大铀矿找矿成果和总结铀成矿规律,建立研究区找矿模式有重要意义。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总结水动力场特征;利用热力学计算水中铀存在形式,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判断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认为划分的4个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体系,不同的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规模不同。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性,补给区地下水处于弱氧化环境,铀以溶解、迁移为主,水铀氧化-还原电位差和水中铀存在形式表明地下水处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径流区是找矿有利地带。综合分析认为:喀拉萨依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最有利,红盆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较有利,5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有限,4164水文地质单元铀成矿空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姆斯特地区 含水层 水文地质单元 铀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铀成矿
下载PDF
伊犁盆地库捷尔太铀矿床铀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谭立群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本文对库捷尔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为什么在该矿床8个沉积旋回中都有层间氧化带发育,但以第Ⅴ旋回铀矿化最好,以及煤层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下述观... 本文对库捷尔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为什么在该矿床8个沉积旋回中都有层间氧化带发育,但以第Ⅴ旋回铀矿化最好,以及煤层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下述观点:(1)本矿床的铀成矿具有双重铀源体系;(2)伊梨盆地的构造条件对铀成矿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3)煤系天然气(煤成气)中的CH4是本矿床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还原剂。因此,在含煤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对煤系天然气圈闭的预测;(4)盆缘的扇三角洲相地层既具有良好的补-迳-排条件,又具有烃类的储集层,因此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5)地下水迳流区内的局部排泄源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地质 地球化学条件 找矿意义
下载PDF
甘肃李家沟铅-锌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甘肃李家沟铅一锌矿床属同生热液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层控矿床。文中按不同成矿阶段详尽地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依据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系统研究,作者认为,该矿床成矿金属物质、矿石硫和成矿流体的水主要分别取自基底... 甘肃李家沟铅一锌矿床属同生热液沉积-变质热液弱改造型层控矿床。文中按不同成矿阶段详尽地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依据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系统研究,作者认为,该矿床成矿金属物质、矿石硫和成矿流体的水主要分别取自基底地层、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硫以及渗流加热的大气降水和部分回灌海水。最后,本文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成矿 地球化学条件 甘肃
下载PDF
承德市矿泉水资源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 被引量:14
9
作者 苏宏建 杨瑞 +3 位作者 多晓松 赵婧 孙志辉 赵红瑞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地,其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等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流量大、水质优,且多为弱碱性或中性淡水,富含钾、钙、镁、锶、锂、锌、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通过对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分布情况的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的... 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地,其天然矿泉水和山泉水等水资源丰富,分布广、流量大、水质优,且多为弱碱性或中性淡水,富含钾、钙、镁、锶、锂、锌、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通过对承德地区矿泉水资源分布情况的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的矿泉水在承德地区的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类型矿泉水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做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泉水 分布规律 地球化学条件
下载PDF
山地城市条件下深埋地下管线探测——基于重庆市的山地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周勇 胡应清 陈继平 《城市勘测》 2011年第5期148-150,共3页
管线探测、提供管线分布现状图,是规划、设计、施工前必要的和必须的基础勘察工作。在当今的管线探测中,深埋管线的探测又成为我们管线探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要探讨基于山地城市条件下的深埋地下管线探测,从案例中总结方法。
关键词 深埋管线 追踪探测 盲探 地球物理条件
下载PDF
内蒙古矿调区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的关系
11
作者 马艳粉 《山东煤炭科技》 2011年第3期125-126,共2页
调查区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基东等四幅1:5万矿调区,地处我国重要的北山成矿带,区内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体,其中闪长岩体主要分布于西林陶勒幅,该闪长岩体多侵入在公婆泉组地层中而被后期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所侵入。闪长岩体中构造... 调查区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基东等四幅1:5万矿调区,地处我国重要的北山成矿带,区内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体,其中闪长岩体主要分布于西林陶勒幅,该闪长岩体多侵入在公婆泉组地层中而被后期黑云母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所侵入。闪长岩体中构造很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地表矿化线索和化探异常显示,该区化探异常明显,地质单元有侵入岩也有变质岩,断裂纵横交错,非常发育,是成矿的有利地质部位,闪长岩体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岩石地球化学 成矿条件地球化学
下载PDF
细菌柱浸铀矿工艺过程中钍浸出特征试验研究
12
作者 汪勇 陈建芳 +3 位作者 高柏 周敏 杜洋 占凌之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4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721铀矿云际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铀矿石柱浸试验,研究铀矿石在细菌池浸过程中钍浸出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柱浸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条件(pH和Eh)对钍浸出影响不大,随着时间变化,pH值在1.73~1.36发生变化,Eh值在169~59... 以721铀矿云际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铀矿石柱浸试验,研究铀矿石在细菌池浸过程中钍浸出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柱浸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条件(pH和Eh)对钍浸出影响不大,随着时间变化,pH值在1.73~1.36发生变化,Eh值在169~592mV变化,但钍浸出量基本稳定在2.2~2.5mg/L。同时试验结果发现,原矿铀浸出率为80.03%,钍浸出率仅约为14.1%,主要原因是U、Th的化学性质不同,Th均以+4价稳定存在于矿石中,一般不易被溶解而迁移转化。U具有多种价态,在氧化条件下显示+6价,而这种价态的U性质活泼,易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柱浸 钍浸出量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下载PDF
辽宁省水氡点基本特征的研究
13
作者 焦明若 刘宝恒 《防灾减灾学报》 1992年第4期65-77,共13页
本文比较详细地总结了辽宁主要水氡点的基本特征(包括特征参量),并汇成总表。在占有多年水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各主要水氡点的正常动态特征,认为一旦打破年变,在干扰排除基础上可考虑为前兆异常。同时,对每种动态类型的干扰因素... 本文比较详细地总结了辽宁主要水氡点的基本特征(包括特征参量),并汇成总表。在占有多年水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各主要水氡点的正常动态特征,认为一旦打破年变,在干扰排除基础上可考虑为前兆异常。同时,对每种动态类型的干扰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流量或抽水是多数水氡点的主要干扰因子。结合海城震例(或部分邻区震例资料),笔者探索了灵敏观测点应具有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并初步得出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氡 正常动态 干扰因素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下载PDF
川西高原地区水体中硒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杰 刘久臣 +4 位作者 汤奇峰 孟拓 袁欣 马博 朱晓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川西高原是大骨节病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低硒是大骨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该地区硒含量对于防治大骨节病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川西高原阿坝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水体样品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水体中硒含... 川西高原是大骨节病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低硒是大骨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该地区硒含量对于防治大骨节病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川西高原阿坝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水体样品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水体中硒含量较低,地下水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地表水和山泉水;山泉水的硒含量为0.001~0.058μg/L,平均值0.0067μg/L,硒的分布受地质背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值)等条件的控制,低硒的地质环境是导致山泉水的硒含量很低的最主要因素;地表水的硒含量为0.001~0.148μg/L,平均值0.0221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水体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硒含量为0.001~0.210μg/L,平均值0.0523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pH值和Eh值,有机质含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对于以山泉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藏民,低硒的山泉水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硒营养,不适合作为水源;川西高原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水中的元素迁移性极强,地表水中的硒不易进入生态链的循环,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的硒含量较高,应推广作为当地的生活饮用水,减少大骨节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阿坝地区 原子荧光光谱法 水体样品 地质背景 水体地球化学条件
下载PDF
氨基酸制备的简单演示实验
15
作者 孙英年 王琤 +2 位作者 高焕湘 李洪武 周洪波 《化学教育》 CAS 2004年第4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模拟演示实验 氨基酸 制备 原始地球条件 有机小分子 形成过程 生物学教学 生命起源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in 3D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of Coal Mine 被引量:4
16
作者 ZHAO Mu-hua YANG Wen-qiang CUI Hui-xi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4期339-343,共5页
In order to detect fault exactly and quickly, cusp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to interpret 3D coal seismic data in this paper. By establishing a cusp model, seismic signal is transformed into standard form of cusp cat... In order to detect fault exactly and quickly, cusp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to interpret 3D coal seismic data in this paper. By establishing a cusp model, seismic signal is transformed into standard form of cusp catastrophe and catastrophe parameters, including time-domain catastrophe potential, time-domain catastrophe time, frequency-domain catastrophe potential and frequency- domain degree, are calculated.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in 3D 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in coal m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sition of abnormality of the catastrophe parameter profile or curve i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fault, and the cusp catastrophe theory is effective to automatically pick up geology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precision in 3D seismic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strophe theory cusp catastrophe cusp model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Accumulation and Mixing of Oils in Jinghu Sag of Subei Basin:Constraints from Thermal Maturity Parameters 被引量:1
17
作者 HAN Zuo-zhen CHANG Xiang-chun +1 位作者 GUO Hai-hua PANG Ling-yu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Oils in Jinghu sag are abundant with high content of polar compounds and have a low ratio of saturate to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a high ratio of resin to asphaltene. The gross composition of oils in the Jinghu sag s... Oils in Jinghu sag are abundant with high content of polar compounds and have a low ratio of saturate to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a high ratio of resin to asphaltene. The gross composition of oils in the Jinghu sag suggests typical immature to low mature characteristics. Some compounds with low thermal stability were identified. Light hydrocarbons, a carbon preference index, an odd even index, n-alkane and hopane maturity parameters show mature features and little differences in the maturity level among oils. Sterane isomerization parameters indicate an immature to low mature status of oil. Transfer of the sedimentary center during sedimentation has led to different thermal histories among subsags and thus generated oils with different maturities. On the basis of source analyses, four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can be classified. Combined with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mergers of source, reservoir and long distance oil lateral migration, mixing conditions were present in the Jinghu sag.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turity variations are caused by mixtures of hydrocarbons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oil MATURITY oil/source correlation BIOMARKER GEOCHEMISTRY
下载PDF
Study on Active Faults and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the 1989 Batang M6.2~6.7 Earthquake Swarm in the Litang-Batang Region of West Sichuan,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Zhou Rongjun Chen Guoxing +4 位作者 Li Yong Zhou Chaohui Gong Yu He Yulin Li Xiaog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5年第3期292-305,共14页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Litang-Batang region of West Sichuan are mainly sub-longitudinal and a set of NNE- and NW-trending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 zone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emphasis is put on explaining the ...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Litang-Batang region of West Sichuan are mainly sub-longitudinal and a set of NNE- and NW-trending conjugate shear fracture zone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emphasis is put on explaining the movement patterns along the fault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Holocene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M satellite images and aero-photos in geomorphologic aspect of active structures. The sub-latitudinal shortening rate along the sub-longitudinal Jinshajiang fault zone is determined to be 2~3mm/a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horizontal dextral slip movement rate along the NNE-trending Batang fault is 1.3~2.7mm/a on average, and the horizontal sinistral slip movement rate along the NW-trending Litang fault is 2.6~4.4 mm/a on average. The general status of the recent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region and the regularities of block motion caused by it a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data of geophysical field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GPS measurements. The occurrence of the 1989 Batang M6.2~6.7 earthquake swarm is suggested to be the result of tensional rupture along the sub-latitudinal normal fault derived from the conjugate shearing along the NNE-trending Batang and the NW-trending Litang faults. It reveals a typical seismic case produced by normal faulting in a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fault Slip movement rate Block motion Earthquake swarm West Sichuan
下载PDF
高氟、低碘并存环境对体质的影响
19
作者 罗昌霞 袁红 +1 位作者 杨玉恺 黄铁柱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85-89,共5页
对高氟、低碘并存地区一个自然村的人群进行了体质人类学调查,并与邻近氟、碘含量正常地区汉族群体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外环境中高氟、低碘并存时.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牙齿、骨质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而且对体质特征亦可产... 对高氟、低碘并存地区一个自然村的人群进行了体质人类学调查,并与邻近氟、碘含量正常地区汉族群体的调查资料进行了比较,发现外环境中高氟、低碘并存时.不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牙齿、骨质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而且对体质特征亦可产生一定影响。进而提出同一人种、民族、居住同一地理位置所产生的体质差异可能和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及微量元素的交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 低碘 体质人类学调查 生长发育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条件
全文增补中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i isotope distributions in the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s 被引量:3
20
作者 Hong-tao He Siting Zhang +1 位作者 Chen Zhu Yun Li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5-24,共10页
Several important equilibrium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among minerals,organic molecules and the H_4SiO_4 solution are complemented to facilitat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Si isotopes in Earth'... Several important equilibrium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among minerals,organic molecules and the H_4SiO_4 solution are complemented to facilitat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Si isotopes in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s.The results reveal that,in comparison to aqueous H_4SiO_4,heavy Si isotopes will b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secondary silicate minerals.On the contrary,quadra-coordinated organosilicon complexes are enriched in light silicon isotope relative to the solution.The extent of ^(28)Si-enrichment in hyper-coordinated organosilicon complexes was found to be the largest.In addition,the large kinetic isotope effect associated with the polymerization of monosilicic acid and dimer was calculated,and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previous statement that highly ^(28)Sienrich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amorphous quartz precursor contributes to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With the equilibrium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 factors provided here,Si isotope distributions in many of Earth's surface systems can be explained.For example,the change of bulk soil δ^(30)Si can be predicted as a concave pattern with respect to the weathering degree,with the minimum value where allophane completely dissolve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sesquioxides and poorly crystalline minerals reaches their maximum.When,under equilibrium conditions,the well-crystallized clays start to precipitate from the pore solutions,the bulk soil δ^(30)Si will increase again and reach a constant value.Similarly,the precipitation of crystalline smectite and the dissolution of poorly crystalline kaolinite may explain the δ^(30)Si variations in the ground water profile.The equilibrium Si isotope fractionations among the quadracoordinated organosilicon complexes and the H_4SiO_4solution may also shed light on the Si isotope distributions in the Si-accumulating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 isotopes Equilibrium fractionation factor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Cluster model Kinetic isotope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