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中纬力作用下地球板块的运移
1
作者 陈恭洋 李忠权 陈景山 《广西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以一个块体的理论运动轨迹特殊对象 ,分析在强中纬力作用下 ,地球板块在高纬度带 (6 8°2 7′~ 90°0 0′)、中纬度带 (2 1°33′~ 6 8°2 7′)、低纬度带 (南纬 2 1°33′~北纬 2 1°33′)内等不同地域的... 以一个块体的理论运动轨迹特殊对象 ,分析在强中纬力作用下 ,地球板块在高纬度带 (6 8°2 7′~ 90°0 0′)、中纬度带 (2 1°33′~ 6 8°2 7′)、低纬度带 (南纬 2 1°33′~北纬 2 1°33′)内等不同地域的受强中纬力作用时的运动方向及其 F- t关系图 ,以及板块在随着地球的自转 ,作跨越赤道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 :地球板块的运动特点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强中纬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地球的黄纬 ;黄纬的变化发生在板块所受强中纬力变化的情况下 ,其外部现象表现为地球纬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板块 运移 强中纬力 胀缩 动力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源于地球板块运动
2
作者 徐慧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一支国际海洋科研考察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地球生物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大陆间的“交通事故”——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
关键词 地球板块 生物多样性 板块运动 国际海洋 交通事故 地球生物 考察团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源于地球板块运动
3
作者 朱建东(编译) 徐慧(校)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5期553-554,共2页
一支国际海洋科研考察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地球生物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大陆间的“交通事故”——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科考队员们从非洲小发,沿赤道附近绕地球近半圈,直到东南亚和澳洲,对热带海洋展开系统的考察,在其... 一支国际海洋科研考察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地球生物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大陆间的“交通事故”——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挤压。科考队员们从非洲小发,沿赤道附近绕地球近半圈,直到东南亚和澳洲,对热带海洋展开系统的考察,在其考察线路上发现了三处海洋生物物种大爆发的遗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板块 生物多样性 板块运动 国际海洋 交通事故 地球生物 赤道附近 展开系统
下载PDF
陨石高压矿物学研究为地球板块俯冲带高压相转变机制提供新认识
4
作者 郭进义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3-823,共1页
橄榄石是石陨石和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变为高密度的似尖晶石(wadsleyite)和尖晶石(ringwoodite,林伍德石)矿物多形.橄榄石的高压相转变机制对认识地球和星球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球动力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 橄榄石是石陨石和地幔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变为高密度的似尖晶石(wadsleyite)和尖晶石(ringwoodite,林伍德石)矿物多形.橄榄石的高压相转变机制对认识地球和星球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球动力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橄榄石的高压相转变可以经由颗粒边界成核生长,或沿晶体内部特殊方位成核生长而转变为高压相.然而,过去在天然岩石(受冲击陨石)中,仅发现通过颗粒边界物质扩散作用形成的林伍德石多晶集合体,一直未能观测到在橄榄石晶体内部发生的林伍德石片晶状成核生长的相转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变机制 地球板块 俯冲带 矿物学 高温高压条件 成核生长 颗粒边界 地球动力学 橄榄石晶体 造岩矿物 物质组成 实验研究 科学意义 扩散作用 尖晶石 石陨石 高密度 内部 高压相 集合体 地幔 岩石
下载PDF
地球板块学说的研究与进展
5
作者 山岳 《科技信息(吉林)》 1998年第4期28-29,共2页
当我们从太空中观望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洋,在蔚蓝色的海洋包围之中可以见到棕色的土地,地球既显得充满生机,又宁静和谐,好象一切从来就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然而现代科学证实,... 当我们从太空中观望地球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海洋,在蔚蓝色的海洋包围之中可以见到棕色的土地,地球既显得充满生机,又宁静和谐,好象一切从来就是这样,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然而现代科学证实,地球的表面在数亿年前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它始终在运动之中。科学家解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板块学说 研究进展 板块学说
下载PDF
地球板块的螺旋漂移旋向运动
6
作者 周子牛 《潜科学》 1993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大陆漂移学说 地球板块 螺旋漂移 旋向运动
下载PDF
大概念视域下基于HPS理念探寻科学本质的教学研究——以“地球表面的板块”为例
7
作者 齐亚坤 《中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17期96-99,共4页
大概念视域下基于HPS理念的科学教学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知识融入科学教学中,具体可分为五步:第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引发冲突,激活思维;第三,引入历史,探寻历程;第四,模拟实验,直观感知;第五,总结评价,知识迁移。... 大概念视域下基于HPS理念的科学教学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知识融入科学教学中,具体可分为五步:第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引发冲突,激活思维;第三,引入历史,探寻历程;第四,模拟实验,直观感知;第五,总结评价,知识迁移。学生的认知从“学科小概念阶段”到“次位概念阶段”再到“大概念阶段”逐级提升。该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念建构的角度,对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进行思辨和争辩,进而实现对科学本质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 科学本质 HPS理念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下载PDF
科学家发现消失的地球板块
8
《晚晴》 2020年第12期67-67,共1页
休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发现在太平洋下隐藏着一个消失了6000万年的地球板块。据介绍,这个名为Resurrection的板块―直有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该板块从未存在过,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成因就与Resurrection有... 休斯顿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发现在太平洋下隐藏着一个消失了6000万年的地球板块。据介绍,这个名为Resurrection的板块―直有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该板块从未存在过,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成因就与Resurrection有关系。此次,研究团队利用地壳的计算机模型重建了始于66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期板块。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相信有直接证据证明Resurrection板块存在,我们正在试图解决由此引发的相关学术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带 学术争论 研究团队 模型重建 科学家 地球板块 证据证明 计算机
原文传递
从科学新老教材对比谈科学素养培养——以浙教版《科学》“地球表面的板块”为例
9
作者 苏爱娣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3,共3页
初中科学是以笔者尝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新版初中科学教材凸显科学素养教育,在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教材,解读教材意图,跟进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学习、论证式学习等落实科学素养,达到提升教... 初中科学是以笔者尝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新版初中科学教材凸显科学素养教育,在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教材,解读教材意图,跟进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学习、论证式学习等落实科学素养,达到提升教学内涵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科学 科学素养 地球表面的板块 教材对比
下载PDF
基于科学史和模拟实验的教学设计——以浙教版科学“地球表面的板块”一课为例
10
作者 徐琳洁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年第28期24-26,共3页
科学史融入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科学、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本文以浙教版科学“地球表面的板块”为课例,重现科学史,使学生自主发现现象,寻找证据进行解释。同时,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模拟实验探究地理现象,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科学史融入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科学、提高地理科学素养。本文以浙教版科学“地球表面的板块”为课例,重现科学史,使学生自主发现现象,寻找证据进行解释。同时,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模拟实验探究地理现象,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深度学习,提高科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模拟实验 核心素养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下载PDF
“猜想”地球
11
作者 孙远晋 《江苏教育》 2003年第02B期37-37,共1页
《地球的构造》(苏教版小学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这一课没有任何实验设计,尽管我积极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我只能把这节课上成对地球科学知识的介绍。在第三个班的教学中,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五... 《地球的构造》(苏教版小学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课)这一课没有任何实验设计,尽管我积极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但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我只能把这节课上成对地球科学知识的介绍。在第三个班的教学中,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五个问题,让学生对地球进行五次猜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自然教学 地球的构造》 教学内容 地球板块运动 教学方法 猜想
下载PDF
探索地球上的缓慢运动
12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2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地球板块运动有多快 地球板块的运动确实非常缓慢,一些小板块每年大约移动几厘米,而大的板块每年仅移动几毫米。知道一个板板在某个确定的时间内移动了多少路程,科学家们就能算出它的平均移动速率,就能解释地球大陆的形态在过去是... 地球板块运动有多快 地球板块的运动确实非常缓慢,一些小板块每年大约移动几厘米,而大的板块每年仅移动几毫米。知道一个板板在某个确定的时间内移动了多少路程,科学家们就能算出它的平均移动速率,就能解释地球大陆的形态在过去是如何演变的。同时,这也能使科学家对地球大陆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 地球板块 科学家 移动 大陆
下载PDF
月球引力是地球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13
《世界科学》 2004年第12期46-46,共1页
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关键词 地球板块 地震 地壳 潮汐 美国加州大学 海水 防灾 发生地 异常变化 联合研究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海西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冷福荣 刘旺盛 苏英 《内蒙古地质》 1996年第Z1期18-25,共8页
本文论述了华北地台北缘多条海西期花岗岩带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由北带至南带花岗岩类具有成分空间变化规律,微量元素特征类似于同碰撞花岗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从而论述了在晚古生代期间蒙古洋壳继续俯冲消减... 本文论述了华北地台北缘多条海西期花岗岩带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由北带至南带花岗岩类具有成分空间变化规律,微量元素特征类似于同碰撞花岗岩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从而论述了在晚古生代期间蒙古洋壳继续俯冲消减在华北增生板块之下,多条海西期花岗岩带继承了早古生代岛弧环境成分极性空间变化规律,同时又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探讨了古生代期间蒙古洋壳和华北陆壳板块运动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北缘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特征与板块构造
下载PDF
一种由α-石英到柯石英转变的新途径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文辉 刘曙娥 +5 位作者 许大鹏 王巍然 姚斌 郭星原 刘志国 钟正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17-1222,共6页
静高压合成柯石英的压力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是提出地球板块折返假说的基础。然而,静高压没有反映局部碰撞和剪切应力的因素。本文考虑了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高能机械球磨与静高压相结合的,可以模拟地表柯石英合成的实验室研究方法。... 静高压合成柯石英的压力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是提出地球板块折返假说的基础。然而,静高压没有反映局部碰撞和剪切应力的因素。本文考虑了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高能机械球磨与静高压相结合的,可以模拟地表柯石英合成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发现了存在一个机械球磨时间阈和一种由机械碰撞引起的α-石英中间亚稳相,其静高压致晶化成柯石英的条件为3.0 GPa,923 K,小于1.0 min。沿袭传统的板块折返假设,对应此条件的板块俯冲深度应比Coes的结果浅20 km。发现了10 s量级的柯石英的短时间快速合成现象。此方法合成的柯石的Raman峰,涵盖了以前得到的天然柯石英和人工合成的柯石英的Raman信息。阐明了此方法合成的柯石英在地质科学上的含义, 并提出另一种可能的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柯石英 高能机械球磨 静高压 地球板块折返 RAMAN谱 柯石英 α-石英 RAMAN 高压合成 地球板块
下载PDF
地表柯石英的实验室模拟合成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曙娥 许大鹏 +3 位作者 刘晓梅 苏文辉 薜燕峰 孙敬姝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静高压合成柯石英的压力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是提出地球板块折返假说的基础,然而,静高压没有反映局部碰撞和剪切应力的因素。考虑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高能机械球磨与静高压相结合的、可以模拟地表柯石英合成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发现了一... 静高压合成柯石英的压力和温度的实验条件是提出地球板块折返假说的基础,然而,静高压没有反映局部碰撞和剪切应力的因素。考虑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种利用高能机械球磨与静高压相结合的、可以模拟地表柯石英合成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发现了一种由机械碰撞引起的α-石英中间亚稳相,其静高压致晶化成柯石英的条件为3.0 GPa、923 K、<1.0 min。如果沿袭传统的板块折返假设,对应此条件的板块俯冲深度应比Jr.L.Coes的结果浅20 km。发现了10 s量级的柯石英的短时间快速合成现象。由本方法合成的柯石英的Raman峰,涵盖了以前得到的天然柯石英和人工合成的柯石英的Raman信息。阐明了由本方法合成的柯石英在地质科学上的涵义,并提出了另一种可能的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柯石英 高能机械球磨 静高压 地球板块折返Raman谱
下载PDF
关于ITRF96参考架整体旋转性的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强 朱文耀 熊永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8-606,共9页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的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96VEL ,该模型与NNR -NUVEL1A模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利用该模型 ,本文对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的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96VEL ,该模型与NNR -NUVEL1A模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利用该模型 ,本文对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考架是否存在一个整体旋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结果表明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考架有一个整体旋转 ,旋转角速度为 0 1 61°/Ma ,旋转极指向南纬 50 5° ,东经 65 5°,这与要求ITRF96无整体旋转的定义不相符 ,这个整体旋转将会对国际地球参考架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96参考架 地球板块运动模型 无整体旋转
下载PDF
地表Coesite形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18
作者 王德军 张广强 +2 位作者 刘润茹 孙敬姝 苏文辉 《长春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实验室合成柯石英(Coesite)静态最小合成压力Pcos,min数值的大小与地球深度的关系,是判断地球板块"深折返"或"浅折返"假说的依据。本文结合石英-柯石英的静高压实验数据,分别阐述了地球板块"深折返"和&qu... 实验室合成柯石英(Coesite)静态最小合成压力Pcos,min数值的大小与地球深度的关系,是判断地球板块"深折返"或"浅折返"假说的依据。本文结合石英-柯石英的静高压实验数据,分别阐述了地球板块"深折返"和"浅折返"假说,提出了"地表柯石英无需经过板块折返,而可以通过强地震波和/或较大的局域应力作用于地表石英而形成;对于地表中处于失稳的局域状态石英,即使不大的地震波和/或较大的局域应力也可能触发而起作用导致柯石英的形成"的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 COESITE 形成机制 地球板块折返 假说
下载PDF
并置VLBI站的相对形变及其与全球解结果的比较
19
作者 杨志根 M.Berube A.Searle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5,共6页
基于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和NNR-NUVEL-1A地 球板块运动模型,采用观测的VLBI基线长变化率作为约束,估计和讨论了全球6个并置 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相对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 glb2003以及... 基于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和NNR-NUVEL-1A地 球板块运动模型,采用观测的VLBI基线长变化率作为约束,估计和讨论了全球6个并置 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相对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 glb2003以及VTRF2003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日本Kashima与Kashim34VLBI 站之间,美国GREENBANK的NRAO20与NRAO85_3站之间可能存在每年约近4毫 米的相对垂直形变;WESTFORD与HAYSTACK二站间每年近2毫米的垂直形变率差 基本可得到肯定,KOKEE和KAUAI二站的垂直形变率约有每年1至3毫米的差.利用 如下方法能较可靠地检测出并置VLBI站间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地壳垂直形变,改进ITRF 解的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 垂直形变 ITRF2000 变率 地壳 地球板块 地球参考架 运动模型 基线 三维
下载PDF
先验约束参数估计法在CORS站点复测分析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勇 朱丽强 严津 《工程勘察》 2014年第6期90-93,共4页
CORS站点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如未及时修正会对CORS系统解算及流动站定位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固定约束与附加先验约束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取CORS站点坐标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了CORS站点坐标对系统解... CORS站点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运行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如未及时修正会对CORS系统解算及流动站定位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固定约束与附加先验约束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取CORS站点坐标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了CORS站点坐标对系统解算及流动站定位的影响;给出了CORS站点的复测方案,并对苏州CORS站点坐标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当前最新历元的基线解固定约束至建网时的控制点,以维持最新的相对位置及原始坐标框架,其中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导致的CORS站点位移对系统解算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S站点复测 先验约束 板块运动 坐标框架维持 地球板块运动 历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