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江为为 宋海斌 +1 位作者 郝天珧 刘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18-27,共10页
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磁场特征 ,对研究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与计算 ,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 1~ 4阶小波变换逼近、细节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 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磁场特征 ,对研究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与计算 ,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 1~ 4阶小波变换逼近、细节 .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 ,在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区域 ,重、磁异常的主要特征没有内陆盆地那样明显 ,但盆地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异常相对缓变区 ,在盆地内部有时有局部异常的圈闭及剧变区 ,但总的特征为缓变的 .而周边区域多为相对剧变区 ,但也存在局部区域的缓变带 .重、磁场特征表明 ,盆地基底相对盆地周边区域主要由密度较大、磁性较强的岩石组成 ,因此盆地中部以高正磁异常为主 ,布格重力异常也相对周边地区高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力场的主要走向为NNE向 ,局部重力异常变化较为平缓 .磁异常走向没有重力异常明显 ,但主要也为NNE向 .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的地质构造为大陆架构造的延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盆地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小波变换 重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地壳结构 被引量:39
2
作者 江为为 郝天珧 宋海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45-53,共9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资料 ,分析了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反演计算了地壳深部结构 ,提供了该盆地的油气远景区 .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壳深部结构 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深部结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江为为 宋海斌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3期1-11,共11页
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1阶小波细节、4阶小波逼近变换.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以北西低的负值,东南高的正值为特征.在东部及东南部异常等值线走向为北... 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西区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计算了研究海域重、磁资料的1阶小波细节、4阶小波逼近变换.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以北西低的负值,东南高的正值为特征.在东部及东南部异常等值线走向为北东;西部异常等值线以北西走向为特征;西北地区异常以北东东、北东走向的局部等值线圈闭为特征,磁场的展布十分复杂,按磁异常的变化程度可分为三个变化区,即磁异常平静区、剧变区及缓变区.磁异常的平静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即莺歌海盆地所在位置,这一带磁异常等值线极为稀疏,异常值为负背景异常.剧变区位于海南岛,该地区的磁异常变化极为剧烈,异常特征以局部小圈闭为特征,等值线分布密集.磁异常的平缓区位于平静区及剧变区之外的其它地区.琼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的磁异常具有此特征.根据重、磁场资料以及南海北部盆地钻井取样的测试结果、同时参考穿越南海地学断面的结果.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表明南海陆架盆地区域地壳结构较为复杂,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2~33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反映出该区域地壳具有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的性质,同时存在有上地幔隆起区及凹陷区.磁性底界面厚度在17~24km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盆地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南海 深部构造 地壳结构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机构与干热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森琦 贾小丰 +2 位作者 李百祥 李胜涛 田蒲源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3-480,共8页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形成后期经多次喷发形成的火山群,为干热岩勘查开发选址,开展了新一轮地球物理勘查,笔者在五大连池近年完成的重磁勘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大地电磁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的成果,对已有重磁勘查资料重新认识再解释。通过重磁...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形成后期经多次喷发形成的火山群,为干热岩勘查开发选址,开展了新一轮地球物理勘查,笔者在五大连池近年完成的重磁勘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大地电磁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的成果,对已有重磁勘查资料重新认识再解释。通过重磁场对比,着重探讨了重磁场反映的尾山中心式喷发形成火山穹窿构造、岩浆囊的动力机制和地质背景,有别于笔架山—老黑山裂隙式喷发的特征,据此,可为五大连池火山机构研究和探讨深部存在干热岩提供地球物理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连池火山群 地球物理场特征 火山机构 岩浆囊 干热岩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岩浆岩地球物理场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守林 傅水兴 李恭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2-484,共3页
根据不同类型岩浆岩的岩石密度、磁性的不同,通过重磁异常分离、延拓、求导、异常的彩色编码及重、磁特征信息的复合处理等,按重磁反映的岩浆岩带所处的构造单元部位、岩浆系列特征以及与矿带的时空关系,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2带和7个群段。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岩浆岩 地球物理场特征
下载PDF
江苏宜兴周铁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邦顺 黄顺生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2期306-313,共8页
分析研究了江苏宜兴周铁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周铁地区既有寻找矽卡岩型铁、铅锌银多金属或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又有良好的重磁异常反映。结合宣州—苏州Ⅳ级成矿带找矿模式和铁、铜铅锌银多金属矿... 分析研究了江苏宜兴周铁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周铁地区既有寻找矽卡岩型铁、铅锌银多金属或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又有良好的重磁异常反映。结合宣州—苏州Ⅳ级成矿带找矿模式和铁、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典型矿床重磁场特征,探讨了周铁地区铁、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背景 地球物理场特征 找矿潜力 周铁地区 江苏宜兴
下载PDF
新余南部铁矿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对深部找矿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雪平 胡芳 黄临平 《江西科学》 2013年第5期601-605,共5页
新余南部铁矿床产于元古界杨家桥组沉积变质岩中,属于沉积-变质岩型磁铁矿床。通过以往航磁和1∶2.5万磁法测量基础上,总结其地球物理场特征,矿床的航(地)磁异常一般呈串珠带状和条带状展布,延伸范围较大,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 新余南部铁矿床产于元古界杨家桥组沉积变质岩中,属于沉积-变质岩型磁铁矿床。通过以往航磁和1∶2.5万磁法测量基础上,总结其地球物理场特征,矿床的航(地)磁异常一般呈串珠带状和条带状展布,延伸范围较大,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研究这些异常,对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有较好的指导和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岩 地球物理场特征 深部找矿
下载PDF
根据地球物理场特征评价核废物处置场址——对疏勒河断裂带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熊章强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以疏勒河断裂带中段及其以北的北山地区遥感地质图象特征为基础 ,从该地区地球物理场 (包括磁场、电磁场、射气场和地温场 )特征的角度 ,对建造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得出结论 :疏勒河断裂带中段及其北山地区的地质稳定性较... 以疏勒河断裂带中段及其以北的北山地区遥感地质图象特征为基础 ,从该地区地球物理场 (包括磁场、电磁场、射气场和地温场 )特征的角度 ,对建造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得出结论 :疏勒河断裂带中段及其北山地区的地质稳定性较好 ,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疏勒河断裂 地球物理场特征 稳定性评价 射气 地温
下载PDF
东秦岭南泥湖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耀升 刘申芬 +3 位作者 王俊鹤 秦学业 刘国庆 崔小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3-818,共16页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铅锌银矿田 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立体成矿模型 成矿预测模型 找矿潜力 栾川南泥湖
下载PDF
东秦岭钼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被引量:18
10
作者 程远 秦曦 +5 位作者 赵晓晓 王耀升 秦学业 宋双全 牛耀 崔小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7-761,共15页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产地,已查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钨)矿床十多处;在这些钼(钨)矿床外围,近年又找到了许多达中大型规模的脉型铅锌银(金)矿床,形成钼(钨)铅锌银(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众多的矿集区均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钼矿资源产地,已查明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钨)矿床十多处;在这些钼(钨)矿床外围,近年又找到了许多达中大型规模的脉型铅锌银(金)矿床,形成钼(钨)铅锌银(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众多的矿集区均分布于重磁推断的隐伏岩体(基)区及其边部附近,矿床的形成严格受隐伏岩体的侵入形态、顶面深度和所处构造的控制,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矿集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推定隐伏岩体和断裂构造的分布,是深部找矿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矿集区和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重、磁、电异常特征,建立了矿田和矿床的地质成矿模型和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地质成矿模型描述了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顺序约束,即隐伏岩体控制小花岗斑岩体的形成,小花岗斑岩体控制钼(钨)铅锌银(金)矿床的形成;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小花岗斑岩体和矿体(矿化体)的重、磁、电异常标志。根据找矿模型进行了深部找矿预测。研究成果对在东秦岭地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铅锌银 成矿规律 地球物理场特征 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找矿预测 东秦岭
下载PDF
豫西寨凹隐伏岩体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树民 秦曦 +5 位作者 赵晓晓 王耀升 焦平 刘申芬以 崔小玲 秦学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7-1131,共15页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 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三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2.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岩体 地球物理场特征 立体成矿模型 综合找矿模型 找矿潜力 寨凹 洛宁 河南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周边的几个金矿区遥感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铭君 叶磊 +1 位作者 申勇胜 文雪峰 《矿产与地质》 1998年第5期342-348,共7页
青海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的金矿化分布,与其所在区域的岩石建造、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以及区域航磁、重力场特征的关系密切。同时金矿区、矿化集中区显示出醒目的反映局部构造环境的弧形和线性构造,即以强烈剪切作用形成的线性构造带和... 青海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的金矿化分布,与其所在区域的岩石建造、岩浆活动和区域构造以及区域航磁、重力场特征的关系密切。同时金矿区、矿化集中区显示出醒目的反映局部构造环境的弧形和线性构造,即以强烈剪切作用形成的线性构造带和反映有后期岩浆分异侵入的环形构造。而且矿区、矿化集中区还位于反映深部构造变异的局部重力异常区边缘、区域航磁走向中断区或梯度变化带附近。这些遥感构造和地球物理场中的局部异常,是进一步找矿评价的重要标志。金矿床常位于上述异常区的边缘及控矿的早期封闭构造系统的隐约线性构造带内。在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遥感构造研究和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是进行金矿区、矿化集中区成矿预测的一种快速、有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成矿预测 金矿床 遥感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大庆外围盆地地球物理场与盆地基底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江为为 涂广红 +4 位作者 朱东英 周立宏 肖敦清 高嘉瑞 袁淑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4-1079,共16页
根据收集到的大庆外围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对外围盆地中的8个盆地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对各盆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由下地壳与上地慢的密度差引起的重力效应的剥离,对磁力异常进行了由居里面起伏引起的磁力效应... 根据收集到的大庆外围盆地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数据,对外围盆地中的8个盆地进行了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分析.对各盆地的重力异常进行了由下地壳与上地慢的密度差引起的重力效应的剥离,对磁力异常进行了由居里面起伏引起的磁力效应的剥离.在此基础上应用调和级数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反演计算了这8个盆地的重力基底和磁性顶界面,并分析了其基底特征.各盆地重力基底在0.2~9.0km之间变化,磁性顶界面在1.8~9.8km之间变化,其特征反映了各盆地的基本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调和级数 遗传算法 反演 盆地基底 大庆外围盆地
下载PDF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区域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忠 李百祥 《甘肃地质》 2008年第4期51-57,63,共8页
甘新蒙北山地区处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古板块的汇聚部位,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致使长期以来对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派说法不一,相同的学派在某些具体问题认识上也是各持所见。本文利用甘新蒙北山地区1∶100万、1∶2... 甘新蒙北山地区处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古板块的汇聚部位,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致使长期以来对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派说法不一,相同的学派在某些具体问题认识上也是各持所见。本文利用甘新蒙北山地区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甘蒙北山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成矿的关系,也为板块构造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区域构造 深部构造 区域成矿
原文传递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元 李百祥 《甘肃地质》 2008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地球物理场特征 区域构造 深部构造 区域控矿
原文传递
从地球物理场信息探讨阿尔金断裂带东北尾端效应和延伸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爱美 李百祥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4,共6页
据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分析,阿尔金—祁连山弧形巨型重力梯级带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构成青藏地块与塔里木、华北地块的分界,NEE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呈左行走滑兼有逆冲;祁连山西段NWW向弧形重力高、重力低相间分布,反... 据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分析,阿尔金—祁连山弧形巨型重力梯级带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构成青藏地块与塔里木、华北地块的分界,NEE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呈左行走滑兼有逆冲;祁连山西段NWW向弧形重力高、重力低相间分布,反映出祁连造山带内挤压推覆、逆冲叠置、盆山耦合的构造格局;在敦煌—金塔之间,基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东北段存在尾端效应,产生一系列与NEE向走滑断裂伴生的NNE向拉分断陷盆地,大陆碱性玄武岩充填在拉分空间,引起与重力低对应的磁异常;由于能量的消减和转换致使阿尔金断裂终止于金塔盆地花海断陷,向东并未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 挤压逆冲推伏构造 尾端效应 拉分盆地
下载PDF
某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中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延军 赵强 +1 位作者 田增彪 张葆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本文通过对全区实施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查明全区的地球物理特征,为主要断层构造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地质填图、划分地质界限有指导意义;本次推断将全区异常分为3个异常区,推断了23条断裂,圈定了5处磁性体边界;认为异常处于地层、岩... 本文通过对全区实施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查明全区的地球物理特征,为主要断层构造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对地质填图、划分地质界限有指导意义;本次推断将全区异常分为3个异常区,推断了23条断裂,圈定了5处磁性体边界;认为异常处于地层、岩体的构造接触附近或断裂构造发育部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其他找矿方法结果划分出5个多金属矿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物性特征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找矿靶区
下载PDF
中国中南地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江为为 郝天珧 +3 位作者 胥颐 刘振峰 朱东英 涂广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83,共13页
利用重、磁和天然地震资料对中南地区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分为4个重力异常区、3个航磁异常区.根据重力资料反演计算得到的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9.5-41 km之间,总的趋势为西厚东薄,地壳... 利用重、磁和天然地震资料对中南地区进行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根据研究区的重、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可将其分为4个重力异常区、3个航磁异常区.根据重力资料反演计算得到的研究区的地壳厚度在29.5-41 km之间,总的趋势为西厚东薄,地壳厚度与地形起伏基本上呈镜像关系.根据磁力资料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居里界面在12-40 km之间变化.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速度分布总体上体现了纵横交错的断块特征.在纵向尺度上,江汉-洞庭盆地以及周缘造山带的上地壳结构变化不大,中地壳和下地壳则普遍受到现今构造活动的改造,以致岩石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它们主要表现为低速区域的扩大,尤其是在地壳下部尤为突出,这与断陷盆地的拉张以及造山带岩石层的底侵和拆沉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研究区地球物理场的分析计算,在研究区共提取主要断裂带34条.根据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理论,依据岩石层结构、地壳结构和结晶基底等深部结构的不同,将研究区中板内不同构造单元——块体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块体之间的深大断裂带作为块体的边界——块体结合带,据此原则在研究区中划分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五个二级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地壳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断裂体系 构造单元
下载PDF
黄海中央断裂带的地球物理证据及其与边缘海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郝天珧 Suh Mancheol +4 位作者 阎晓蔚 江为为 宋海斌 胥颐 刘振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4,T004,T005,共8页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是一组“X”型交叉断裂而不仅... 根据黄海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 ,通过解析延拓、目标场提取、任意水平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 ,得到各种有关断裂的信息 .经过与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和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是一组“X”型交叉断裂而不仅仅是一条NW向延伸的断裂 ,并提出了有关的地球物理证据 .经分析认为 :黄海中央断裂带的存在是造成黄海东西两侧在地球物理场面貌、断裂分布特点与规模上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由于该断裂带的存在 ,致使郯庐断裂带的右旋活动所产生的应力对黄海东西两侧的影响不一致 ,因而产生了黄海西部重力异常等值线凌乱、密集、断裂密布但规模相对东部较小的现象 .认为黄海中央断裂带受扬子块体向中朝块体嵌入过程的影响 ,形成一组近SN向为锐角的“X”断裂带 ,但该断裂带具有明显多期活动的迹象 ,不仅与特提斯体制下块体碰撞、俯冲作用有关 ,也与后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聚敛、俯冲作用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中央断裂带 “X”型交叉断裂 地球物理场特征 多期活动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重磁场及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恬 吴世敏 +1 位作者 刘海龄 周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370,共7页
通过对南海重磁数据的重新处理,得到南海西北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图和化极磁异常图,并对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分析。根据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厚度在10~38km之间,... 通过对南海重磁数据的重新处理,得到南海西北部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异常图和化极磁异常图,并对所反映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加以分析。根据重力场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地壳厚度在10~38km之间,总的趋势由陆向洋逐渐减薄,对应于地壳类型从陆壳、过渡壳到洋壳的分布特征。根据磁力资料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其埋深变化于11~27km之间,在陆区居里面是下地壳顶界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另一个物性界面,而在海区则接近于莫霍面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特征 南海西北部 莫霍面 居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