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藏地应力和应力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渤南地区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藏勘探实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建伟 张云银 +2 位作者 曾联波 高秋菊 耿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800,7,共9页
渤南地区沙三下地层发育非常规油气藏,预测地应力及应力甜点是该类油藏勘探及评价的关键。本文提出的地应力及应力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以测井岩石物理参数分析为基础,建立地应力、破裂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的关系,通... 渤南地区沙三下地层发育非常规油气藏,预测地应力及应力甜点是该类油藏勘探及评价的关键。本文提出的地应力及应力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以测井岩石物理参数分析为基础,建立地应力、破裂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力学计算公式,并以弹性参数反演和多体融合技术为依托,实现了应力场及应力甜点的地震预测。理论研究及钻探结果均表明,渤南洼陷中部及南部的低应力区是油气成藏的优势条带,Ⅰ型和Ⅱ型应力甜点是泥岩裂缝型油藏的主要发育区,且具有页岩油产能。实际应力数据和钻探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非常规油藏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应力甜点 岩石物理参数 地球物理预测 渤南洼陷
下载PDF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松峰 毕建霞 +2 位作者 曾正清 王生朗 贺艳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0,共6页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均起着关键性作用,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烃源岩.普光地区因可用钻井较少,难以对陆相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和厚度进行定量评价.文中基于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均起着关键性作用,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烃源岩.普光地区因可用钻井较少,难以对陆相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和厚度进行定量评价.文中基于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资料,对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的TOC和厚度进行地球物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主要为中等烃源岩,TOC值大多为0.60%~ 1.50%,与实测TOC数据比较吻合;烃源岩总有机碳主要以条带状分布,且成层性特征比较明显;须三、须五段的烃源岩在普光东南部及西北部等局部地区的TOC比较高,为好的烃源岩;须三段的有效烃源岩厚度主要为20~30 m,须五段主要为30~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烃源岩 地球物理预测 须家河组 普光地区
下载PDF
青西油田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师永民 撒利明 +3 位作者 陈广坡 田鑫 李虹 王斌婷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6,F0003,共9页
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 白云岩成岩收缩晶间孔、洞、缝与构造网状缝相互沟通可以组成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这种复杂裂缝—孔隙型储层分布随机性强、发育程度和差异性大,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白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地球物理综合预测碳酸盐岩裂缝的方法。本文描述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实施和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西油田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 地球物理预测技术 发育程度
下载PDF
高热演化页岩总有机碳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妍欣 包书景 +1 位作者 周志 李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41,共13页
我国南方高热演化页岩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其有利区优选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环节.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生烃潜力最为关键的指标,可以直接影响有利区决策.为探究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高热演化页岩(Ro>2.0%)TOC预测中的适... 我国南方高热演化页岩是页岩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其有利区优选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环节.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生烃潜力最为关键的指标,可以直接影响有利区决策.为探究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高热演化页岩(Ro>2.0%)TOC预测中的适用性,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地归纳了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原理与技术流程,结合高热演化页岩地质特征与相关钻井实例应用分析,对比不同方法预测精度并分析适用性.研究表明:高热演化页岩以生干气为主且其层间缝与粒间孔占比少,其电阻率与声波时差更低,ΔlogR法不适用其TOC预测.体积密度测井法预测精度较低,地震多属性反演法精度也不高,且操作复杂、多解性很强.实验-测井-地震联合反演方法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是获取三维TOC数据体的最可靠的方法.测井、地震资料不足时,自然伽马测井法可以实现TOC粗估;资料丰富时应当优先选取计算精度最高的机器学习法,其次为多元线性回归法.各方法由经验判断向数理统计判断、由地质驱动向数据驱动、由单因素模型向多因素模型发展,未来可进一步建立高演化页岩TOC数据库实现高效准确的TOC智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演化页岩 总有机碳(TOC) 地球物理预测 机器学习法
原文传递
地球物理在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原理
5
作者 魏冬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3-14,共2页
在矿山、隧道等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隐伏的地质灾害不仅减缓施工进度,而且对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本文研究地球物理多种预测原理,以避免地下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灾害 地球物理预测
下载PDF
渤海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7
6
作者 赖维成 徐长贵 +1 位作者 于水 周心怀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4期217-222,共6页
勘探形势的发展要求储层预测走向精细化和向寻找隐蔽圈闭方向发展,而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将地质理论与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目前已发展到了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适应的动力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储层预测,要求对沉积体的... 勘探形势的发展要求储层预测走向精细化和向寻找隐蔽圈闭方向发展,而要达到此要求,必须将地质理论与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储层预测技术目前已发展到了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适应的动力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储层预测,要求对沉积体的时间控制因素(层序地层)、空间控制因素(坡折、沟谷、调节带)和物源控制因素进行细致研究,并研究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以任何单一因素为基础的储层预测模型都是不完整的,只有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物源三大因素,才能建立起储层预测的最佳模型。在准确控砂模型的基础上,从地震剖面解释到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都密切结合地质理论,才能准确地进行储层预测。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总结出了利用该项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的5个关键点。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在渤海海域古近系储层预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 层序地层坡折 沟谷物源 地震属性 渤海海域
下载PDF
井震联合预测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总有机碳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创 朱俊章 +3 位作者 龙祖烈 秦成岗 马宁 张小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2期26-32,共7页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关键表征参数。番禺4洼钻遇文昌组烃源岩的钻井有限,实测地化参数难以反映凹陷内烃源岩全貌,文章通过烃源岩TOC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综合运用地球化学、测井和地球物理信息,获得了文昌组烃源岩TOC三维...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关键表征参数。番禺4洼钻遇文昌组烃源岩的钻井有限,实测地化参数难以反映凹陷内烃源岩全貌,文章通过烃源岩TOC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综合运用地球化学、测井和地球物理信息,获得了文昌组烃源岩TOC三维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主要发育好-极好烃源岩,TOC主体分布在3.0%~5.0%;文昌组底部主要发育差—中等烃源岩,TOC分布普遍<2.0%;中部发育极好烃源岩,TOC主要分布在4.0%~6.0%;表层优质烃源岩集中发育于南洼中心,TOC主要分布在4.0%左右。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匹配关系好,有效地弥补钻井少且分布不均的不足,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一种全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烃源岩 地球物理预测 文昌组 番禺4洼
下载PDF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特征及成烃演化过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松峰 王生朗 +2 位作者 毕建霞 曾正清 贺艳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烃源岩特征研究是成烃演化研究的基础,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烃源岩特征.普光地区因可用钻井较少,难以对陆相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厚度进行定量评价.基于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对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 烃源岩特征研究是成烃演化研究的基础,烃源岩地球物理预测能够有效地定量评价烃源岩特征.普光地区因可用钻井较少,难以对陆相须家河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厚度进行定量评价.基于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对普光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的TOC含量和厚度进行地球物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须家河组主要为中等烃源岩,TOC含量约0.6%~1.5%,主要以条带状分布;须三段的有效烃源岩厚度主要为20~30m,须五段主要为30~40m;晚燕山期的剥蚀厚度约2 000~5 000m,从构造高部位向研究区两侧呈递减的趋势;侏罗纪末期,须三段烃源岩大部分地区进入成熟阶段,而须五段只有北部洼陷地区进入成熟阶段,达到生烃门限,现今,须三段和须五段烃源岩基本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主产气,成熟度由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烃源岩 地球物理预测 成烃演化 普光地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