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体地势起伏的大地构造学(英文)
1
作者 Gennady F. Ufimtsev(Institute of the Earth’s Crust, Russian Acad. Sci., Siberian Division,Irkutsk 664033, Russi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7-73,共7页
地球体的一般几何形态及其表面的地势起伏,都与地球地形的全球对称以及与由全球地震层析X射线摄影法推导出的深部构造相关联。在西太平洋中,星球地势起伏的对称受到破坏,那里的地球体表面受到抬升。这一区域表现有特殊的岩石圈构造... 地球体的一般几何形态及其表面的地势起伏,都与地球地形的全球对称以及与由全球地震层析X射线摄影法推导出的深部构造相关联。在西太平洋中,星球地势起伏的对称受到破坏,那里的地球体表面受到抬升。这一区域表现有特殊的岩石圈构造,而且显而易见地是,在后冈瓦纳地球各向异性膨胀一收缩的背景下,自晚中生代以来,这里的构造圈已发生了一些最为重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地球 地势起伏 大地构造学
下载PDF
亚健康的地球
2
作者 郑婷 《绿色中国》 2012年第11期24-27,共4页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伦敦动物学学会以及全球足迹网络共同编写,并于2012年5月15日在北京发布。该报告被称为"地球体检报告",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在全球发布一次,旨在持续评估地球生命力状况。《地球生...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伦敦动物学学会以及全球足迹网络共同编写,并于2012年5月15日在北京发布。该报告被称为"地球体检报告",从1998年开始每两年在全球发布一次,旨在持续评估地球生命力状况。《地球生命力报告》的结论基于以下两个关键指标:地球生命力指数——该指数通过追踪1970年后2688种脊椎物种的9000多个种群的动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 亚健康 世界自然基金会 生命力指数 动物学 地球 种群 物种
下载PDF
球体位错理论的基本解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新 孙文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5-1111,1117,共8页
位错理论是现代地震学中计算地球内部位错源引起的地表变形的重要理论模型。诸多学者对准静态位错理论模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大量工作是在前人给出的基本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回顾了位错理论模型的基本物理方程,包括平衡方程、本构关系和泊... 位错理论是现代地震学中计算地球内部位错源引起的地表变形的重要理论模型。诸多学者对准静态位错理论模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大量工作是在前人给出的基本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回顾了位错理论模型的基本物理方程,包括平衡方程、本构关系和泊松方程,并分别推导了无自重、不可压缩、自重可压缩的地球模型下的通解。给出的基本解可以用于进一步理解和计算一维径向分层的地震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理论 球体地球模型 平衡方程 球型解 环型解
下载PDF
关于地球椭圆体面上等角航线的解算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佳波 《天津航海》 1990年第3期7-10,共4页
为了克服计算航法在地球圆球体上解算精度低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地球椭圆体面上进行等角航线(恒向线)正、反解算的理论,并以算例进行了校核。等角航线的解算问题在航海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当船舶在海上按某一等角航线航行时,有... 为了克服计算航法在地球圆球体上解算精度低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地球椭圆体面上进行等角航线(恒向线)正、反解算的理论,并以算例进行了校核。等角航线的解算问题在航海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当船舶在海上按某一等角航线航行时,有时采用计算航法。即根据船舶的航向K、航程S和船舶出发点的地理坐标(φλ_1)。用计算航法求得到达点的地理坐标(φ_1,λ_2)。沿用大地测量学的习惯,我们称它为等角航线问题的正解;反之,若已知等角航线上某两点的地理坐标,需要求知等角航线的航向和航程时,我们称之为等角航线问题的反解。本文主要探求关于在地球椭圆体面上进行等角航线的解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角航线 地球椭圆体 大地测量学 航向角 地球球体 恒向线 航海学 解算精度 起始点 已知数据
下载PDF
“体检报告”显示地球很不健康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不够用
5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第17期I0006-I0008,共3页
5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京发布了被称为“地球体检报告”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据报告编写者之一、伦敦动物学学会环境保护主任乔纳森·贝利(Jonathan Baillie)介绍,诊断结果显示“地球现在很不健康”。报告的结... 5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京发布了被称为“地球体检报告”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据报告编写者之一、伦敦动物学学会环境保护主任乔纳森·贝利(Jonathan Baillie)介绍,诊断结果显示“地球现在很不健康”。报告的结论主要基于两个关键性指标——“地球生命力指数”和“人类生态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命 健康 显示 世界自然基金会 生命力指数 环境保护 生态足迹 地球
下载PDF
遥感对地观测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季 艳 张英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2年第6期14-16,19,共4页
着重分析了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有关的遥感对地观测技术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并以GPS、RS、GIS一体化信息技术为例,阐述了空间集成型技术的概念、理论、技术构成、特点,展望了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遥感技术 GPS RS GIS 地球 观测 信息处理 计算机
下载PDF
利用震后黏弹性位错理论研究苏门答腊地震(M_w9.3)的震后重力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国庆 付广裕 +1 位作者 周新 徐长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54-1665,共12页
本文利用2003—2011年的GRACE RL05数据提取了苏门答腊地震(Mw9.3)引起的震后重力变化,发现断层两侧震后重力变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断层下盘总体变化率为0.55μGal/yr,断层上盘为0.16μGal/yr.基于子断层叠加的编程思想,本文将Tanaka的... 本文利用2003—2011年的GRACE RL05数据提取了苏门答腊地震(Mw9.3)引起的震后重力变化,发现断层两侧震后重力变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断层下盘总体变化率为0.55μGal/yr,断层上盘为0.16μGal/yr.基于子断层叠加的编程思想,本文将Tanaka的黏弹球体位错理论配套计算程序(简称黏弹位错程序)加以改造,克服了其近场计算精度不足(甚至错误)的缺陷,可用来研究大地震引起的近场震后位移与重力变化.本文利用改造后的黏弹位错程序计算了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Mw9.3)产生的同震重力变化,计算结果在空间分布和量级上均与利用弹性位错程序计算获得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我们对黏弹位错程序进行改造的正确性.最后,结合GRACE卫星观测数据,本文利用Tanaka的黏弹位错理论研究了苏门答腊地区的地幔黏性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幔黏滞性具有显著的横向差异,当发震断层上下两盘的地幔黏滞性系数分别取8×1018 Pa·s和1×1018 Pa·s时,模拟的震后重力变化在总体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上与GRACE卫星观测结果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地球位错理论 GRACE重力卫星 苏门答腊地震(Mw9.3) 重力变化 黏滞性
下载PDF
从风中走来的高原 被引量:1
8
作者 章秉辰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1年第2期34-41,共8页
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 据说,从太空观看地球,在中国的腹地,可以看到一块形状神似人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被地质学家们亲切地称为“地球胃”。有学者研究认为:在汉语词典里,“胃”又叫“肚”,意为“肉身中的田土”,即胃是人身上的“国土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胃”便是“地球体”上的“土地中心”。说起黄土大家并不陌生,说起它的科学定义可能会让人颇感意外,因为并不是所有黄色的土状物都能叫黄土。被誉为地学泰斗、“黄土”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先生,曾给黄土下过科学定义:“黄土”特指“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岩并具有大空隙的土状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定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 汉语词典 刘东生 资深院士 地球 高原
下载PDF
位移格林函数的精密计算及其在芦山Ms7.0地震中的应用
9
作者 高尚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依据目标地震震中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实际构造,重建层状地球模型,并据此改造格林函数计算程序,计算适用于目标地震的格林函数,从而提高同震位移计算精度。芦山Ms7.0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球模型对垂向位移格林函数的影响随着震中距的变化... 依据目标地震震中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实际构造,重建层状地球模型,并据此改造格林函数计算程序,计算适用于目标地震的格林函数,从而提高同震位移计算精度。芦山Ms7.0地震震例研究表明,地球模型对垂向位移格林函数的影响随着震中距的变化而变化。4类独立震源中,地球模型对水平面内引张位错的影响最大,其在近区的影响可达到格林函数本身的40%左右。按照川西地区地壳上地幔实际层状构造(简称"芦山模型")改造格林函数计算程序后,近场同震水平位移的计算精度总体上可提高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体地球位错理论 位移格林函数 计算程序 芦山Ms7.0地震 同震位移
下载PDF
有关城市命运的宇宙狂想
10
作者 成明 《新知客》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城市星球"馆无疑是最具象征意味的一个场馆,它映射所有城市未来,引领人们展开有关城市命运的狂想。
关键词 象征意味 道家文化 生命哲学 地球球体 使人 圆形结构 德立 会将 市场人员 《神曲》
下载PDF
China's Developing Open Economy: Myths and Realities
11
作者 张二震 戴翔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4期91-97,共7页
Both academia and actual economic sectors have certain misunderstanding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economy.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has in fact had an open economy and not an "export-or... Both academia and actual economic sectors have certain misunderstandings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pen economy. Since it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has in fact had an open economy and not an "export-oriented" economy. China's trade imbalan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 merely a result of economic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world's more- and less- developed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in China appears to be heavily export-oriented, stems naturally from the real economy moving towards a dynamic equilibrium against a backdro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deepening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We have concluded that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external demand reinforce each oth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n economy in China is therefore not at odds with expanding domestic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economy export-oriented economy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external demand
下载PDF
关于Finsler流形中凸性的讨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智 杨国俊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6-20,共5页
研究了Finsler流形中测地球体的凸性;指出了Finsler流形中任一点处凸邻域的存在性,将Riemann流形的J.H.C.Whitehead定理推广到了Finsler流形。
关键词 FINSLER流形 地球 凸函数 凸集
原文传递
Immiscible metallic melts in the deep Earth: clues from moissanite(SiC)in volcanic rocks
13
作者 Jin-Xiang Huang Qing Xiong +7 位作者 Sarah E.M.Gain William L.Griffin Timothy D.Murphy Andrei A.Shiryaev Liwu Li Vered Toledo Mikhail D.Tomshin Suzanne Y.O’Reilly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7期1479-1488,M0004,共11页
The occurrence of moissanite(SiC), as xenocrysts in mantle-derived basaltic and kimberlitic rocks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in the lithospheric and sublithospheric mantle. SiC is... The occurrence of moissanite(SiC), as xenocrysts in mantle-derived basaltic and kimberlitic rocks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in the lithospheric and sublithospheric mantle. SiC is stable only at fO2< △IW-6, while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related melts commonly are considered to be much more oxidized. SiC grains from both basaltic volcanoclastic rocks and kimberlites contain metallic inclusions whose shapes suggest they were entrapped as melts. The inclusions consist of Si^0+ Fe3Si7± FeSi2 Ti ± CaSi2Al2± FeSi2Al3± CaSi2, and some of the phases show euhedral shapes toward Si^0. Crystallographically-oriented cavities are common in SiC, suggesting the former presence of volatile phase(s), and the volatiles extracted from crushed SiC grains contain H2+ CH4± CO2± CO.Ou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iC crystalized from metallic melts(Si-Fe-Ti-C ± Al ± Ca), with dissolved H2+ CH4± CO2± CO derived from the sublithospheric mantle and concentrated around interfaces such as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and crust-mantle boundaries. When mafic/ultramafic magmas are continuously fluxed with H2+ CH4 they can be progressively reduced, to a point where silicide melts become immiscible, and crystallize phases such as SiC. The occurrence of SiC in explosive volcanic rocks from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indicates that the delivery of H2+ CH4 from depth may commonly accompany explosive volcanism and modify the redox condition of some lithospheric mantle volumes. The heterogeneity of redox states further influences geochemical reactions such as melting and geo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seismic velocity and the viscosity of mantle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sanite Reduced gas Alloy inclusion MANTL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