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计划中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冯筠 高峰 曲建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10-917,共8页
作为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分计划之一的ESE研究战略,在未来10年中,将主要关注以下5个科学问题:①全球地球系统是怎样变化的?②地球系统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③地球系统如何响应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④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文明造成的... 作为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分计划之一的ESE研究战略,在未来10年中,将主要关注以下5个科学问题:①全球地球系统是怎样变化的?②地球系统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③地球系统如何响应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④地球系统的变化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如何更好地预测地球系统未来的变化?这5个问题都是大范围的跨学科问题,涉及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各个方面。在这5个大的科学问题之下,又具体细化为23个二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 地球科学事业 地球科学事业研究战略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从空间对地观测到预测地球未来的变化(二)——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技术战略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冯筠 高峰 黄新宇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技术战略是ESE整体战略计划的核心部分,是ESE科学任务和目标实现的保障。技术战略包含了构成ESE战略框架5个基本部分中的观测与信息系统、先进技术两部分,提出ESE技术投资的战略目标是:规划、开发和引入先进技术,... NASA地球科学事业(ESE)技术战略是ESE整体战略计划的核心部分,是ESE科学任务和目标实现的保障。技术战略包含了构成ESE战略框架5个基本部分中的观测与信息系统、先进技术两部分,提出ESE技术投资的战略目标是:规划、开发和引入先进技术,以便能进行科学观测并服务于优先应用领域。技术战略的内容包括:1ESE技术战略的目标与实现途径;2技术计划的实施步骤;3ESE技术计划投资的核心技术领域。围绕着NASAESE战略计划的科学目标与任务,这一强化的技术计划提出以科学、应用为先导,推动技术投资,以需求确定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将ESE的技术能力需求与广泛的科学、技术、应用团体结合,寻求NASA内外的技术发展合作;通过合理地调配资源,减少重复,不断及时引入和培育先进技术,拓展未来的技术方法空间等科学管理理念,使技术投资回报达到最大。技术战略还根据ESE的科学主题和关键观测与信息技术挑战逐项规划了相应的技术投资与研发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A 地球科学事业 技术计划 对地观测技术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全球变化研究的战略计划——地球科学事业简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华 张勃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6期376-380,共5页
美国宇航局 ( NASA)提出并主持了地球科学事业 ( ESE) ,重点介绍了 ESE的战略任务、研究对象、合作伙伴以及与 ESE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ESE的核心在于利用一系列卫星所获取的空间数据 ,研究地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从而对全球变... 美国宇航局 ( NASA)提出并主持了地球科学事业 ( ESE) ,重点介绍了 ESE的战略任务、研究对象、合作伙伴以及与 ESE相关的地球科学研究。ESE的核心在于利用一系列卫星所获取的空间数据 ,研究地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从而对全球变化进行更全面更可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事业 地球系统 全球变化 卫星
下载PDF
MODIS的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4
作者 黄家洁 万幼川 刘良明 《地理空间信息》 2003年第4期20-23,28,共5页
在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中,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最有特色的传感器之一。本文对MODIS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国际环境中阐述了MODIS传感器及其数据在遥感领域的地位、发展及其应用。全文主要包括:EOS计划的地位、目标、内... 在对地观测系统(EOS)计划中,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最有特色的传感器之一。本文对MODIS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国际环境中阐述了MODIS传感器及其数据在遥感领域的地位、发展及其应用。全文主要包括:EOS计划的地位、目标、内容及其卫星和传感器简介;MODIS传感器的仪器特性;MODIS遥感数据的应用原理及应用领域。为我国今后在成像光谱领域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地球科学事业 对地观测系统 IERRA AQUA
下载PDF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及第13届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年会
5
作者 徐德义 谢淑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国际地质大会 地球科学 数学地球 年会 地球科学事业 奥林匹克 最大规模 交流平台
原文传递
关于地质学理科基地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刘世勇 张哲 《中国地质教育》 2000年第4期30-31,60,共3页
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为了保护和培养基础科学人才,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91年、1993年、1994年和1996年分四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学、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基础医学。
关键词 基地班 理科基地 地质学专业 几个问题 墓地 地球科学事业 教育部门 高考 中国地质大学 艰苦性
下载PDF
在顾功叙先生身边工作的日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承邺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6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地球科学事业 为人民服务 奉献精神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一) 被引量:1
8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NASA 2003年战略计划
9
作者 林蔚然 《航天工业管理》 2003年第1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2003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战略计划 空间科学事业 地球科学事业 生物学研究 航天计划
下载PDF
美国民用综合性对地观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辉 《中国航天》 2012年第4期26-32,共7页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启了从空间进行对地观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的对地观测活动已进入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综合观测的新阶段,建设空间、航空、地面观测系统相结合的大型、综合对地观测系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为满足... 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启了从空间进行对地观测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人类的对地观测活动已进入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化、综合观测的新阶段,建设空间、航空、地面观测系统相结合的大型、综合对地观测系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为满足对地球进行一体化、综合观测的需要,美国自2000年开始在其“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并实施“地球科学事业”(ESE)计划。目前,美国“地球科学事业”计划发展得较为成熟,基本完成最初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并确立了较为清晰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系统 美国 地球科学事业 民用 地面观测系统 地球观测系统 综合观测 建设空间
下载PDF
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邓起东院士科研工作业绩简介
11
作者 张培震 徐锡伟 晁洪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工作业绩 科技创新 院士 中国科学 科研 道路 地球科学事业 地质研究所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三)
12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19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我国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权威大师——纪念李春昱院士逝世30周年(二)
13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08,共4页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院士 权威
下载PDF
深切悼念陈述彭院士
14
作者 高俊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陈述彭 院士 地球科学事业 国防建设 科技人才 测绘事业 新中国 地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