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焓 戴永久 张树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是区域气候模式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本文阐述了发展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近年来区域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典型案例,指出其多圈层通量耦合、空间分辨率提高以及耦合数据同化的三个共性特征。建议以开源共创的方式整合各界研究力量,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围绕新建立的模式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关注其中多圈层、多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围绕高分辨率区域地球系统模式建立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用于关键区域的防灾减灾和关键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 多圈层耦合 区域数字孪生监测预警平台
下载PDF
CMIP6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琦 王晓春 赵立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3月北极海盆海冰的分布情况,误差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地区,其中鄂霍茨克海的中部以及巴伦支海地区误差最大,最高值可达90%。与3月相比,模式对9月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效果不佳,在北极海盆地区以及海冰边缘地区均存在15%以上的误差。在海冰密集度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方面,3月,9个模式总体高估了海冰下降区的海域面积,在鄂霍茨克海、巴伦支海以及格陵兰海北部海域为模式误差大值区(大于50%)。模式在模拟9月海冰下降趋势的区域及量级上较3月都有更大的偏差。另外,9个模式对海冰密集度多年平均季节变化的模拟能力与其对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有一定关联,对海冰密集度季节变化模拟准确的模式,其海冰长期趋势的模拟也较接近观测。海冰分量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北极海冰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对全球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模拟效果评估
3
作者 张珂菡 万梓文 +1 位作者 刘俨志 王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以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数据集为准,量化了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对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时空变化的模拟性能,明确了多模式间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的区域。结果表明:中国模式均能模拟出北半球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以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数据集为准,量化了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对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时空变化的模拟性能,明确了多模式间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的区域。结果表明:中国模式均能模拟出北半球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陆地上,中国模式对两个辐射分量月均值的模拟结果与CERES相当,在海洋上低于CERES结果。中国模式能模拟出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下降、大气逆辐射上升的年际变化趋势。对于2001—2014年均值,中国模式模拟的地表入射短波辐射在海洋和陆地上较CERES分别偏低3.3和3.0 W·m^(-2),模拟的大气逆辐射在海洋上与CERES结果相当,在陆地上较CERES低1.3 W·m^(-2)。除南北纬30°附近之外,中国模式在其他纬度均低估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以热带和北极最为明显。模式对大气逆辐射的模拟偏差呈纬向波动特征,模拟误差大值出现在高大山脉处。中国模式模拟地表入射短波辐射不确定性极大的区域分布在热带雨林和南极洲沿海,模拟大气逆辐射不确定性极大的区域分布在格林兰岛、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和南极洲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 中国地球系统模式 地表入射短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
下载PDF
全球尺度地下水作用与地球系统模式地下水过程建模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建锋 左力艳 +1 位作者 张翠光 姚晓峰 《矿产勘查》 2023年第8期1473-1483,共11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含水层分布空间局限,地下水流不存在全球性循环,但是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虚拟水贸易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退化、含水层...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含水层分布空间局限,地下水流不存在全球性循环,但是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虚拟水贸易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退化、含水层疏干等问题已经超出流域尺度,成为世界所关注的区域性、全球性问题。近年研究表明,地下水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圈完整性、调节海洋水盐均衡、影响地球关键带与深部地层各种地质过程等大陆与全球尺度地球系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尺度地下水作用研究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前沿领域。地球系统模式地下水过程建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建立了多个全球水文地质模型、地下水观测监测网和地下水流模型。但是由于涉及水文地质、陆地水文、地表过程、大气过程等多个方面,全球地下水过程建模仍存在着很大挑战,需要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推进全球地下水过程建模并与地球系统模式进行耦合。根据中国地球系统模式建设需要,应加快国家尺度地下水过程建模研究,包括建立近地表全国水文地质模型;推进地下水过程模型与陆面过程模型实现无缝耦合;积极参与国际地下水观测监测网建设和地下水过程模型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全球尺度 地球系统模式 地下水过程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与理论驱动双向耦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秦昆 王宇帆 +4 位作者 黄静 刘娟 汪子正 张凯 高谢庆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3期1-4,20,共5页
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提出了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理论驱动相融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框架将地球系统模式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模型与自上而下的... 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提出了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理论驱动相融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框架将地球系统模式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模型与自上而下的物理模型耦合,通过双向驱动共同实现地球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的有效求解,从而构建智能化的地球系统模式。进一步研究需要基于该理论框架提出具体可行的算法,从而促进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物理模型 人工智能与物理模型耦合 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理论与技术研究综述
6
作者 秦昆 周扬 +5 位作者 黄静 刘娟 喻雪松 高牧寒 刘东海 高谢庆 《华南地理学报》 2023年第1期36-50,共15页
地球系统模式是理解过去气候与环境演变机理、预估未来潜在全球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是集成地学相关研究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国际前沿课题。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正在从传统的地球表层向整个地球系统发展,文章从地球信息科学的视角,对... 地球系统模式是理解过去气候与环境演变机理、预估未来潜在全球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是集成地学相关研究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国际前沿课题。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正在从传统的地球表层向整个地球系统发展,文章从地球信息科学的视角,对地球系统模式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包括: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概念及各分量关系、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分析(包括数值模式与求解方法、参数化方法、高性能计算方法、海量数据存储方法等)、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数据分析(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的再分析数据等)、地球系统模式预报方法分析(包括集合预报、多尺度预报、智能预报、高时空分辨率预报等)。最后,对地球系统模式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 地球圈层 数值模式 再分析 地球系统模式预报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科学学科二级申请代码下设研究方向与关键词解读:D051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岩銮 俞永强 +2 位作者 陈春刚 刘利 薛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1,共9页
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为更好的助力优化学科布局,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学科申请代码调整,通过广泛的战略研究与研讨形成了2020年度申请代码设置方案,确定了以“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 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为更好的助力优化学科布局,2019年大气科学学科率先开展了学科申请代码调整,通过广泛的战略研究与研讨形成了2020年度申请代码设置方案,确定了以“分支学科”“支撑技术”和“发展领域”三个板块、共15个“二级申请代码”为主要架构的学科资助体系,并组织专家对各“二级申请代码”的下设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经过三年实施和不断优化形成了当前的版本。本文主要针对D0512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下设的五个研究方向和关键词进行解读,介绍其设置背景,下设研究方向及关键词的总体框架,并基于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该申请代码下不同方向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五个方向的主要关键词基本设置合理,在后续工作中需要继续优化和适当调整,不断扩大影响并吸引更多的优秀申请人,促进我国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 申请代码 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下载PDF
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第19届学术年会简介
8
作者 吴方华 张芳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4年第6期38-40,共3页
1概况 2014年6月15—21日,国家气候中心模式室吴方华博士和张芳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Breckenridge小镇举办的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第19届学术年会。该学术年会由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气候与全球动力系承办,旨在探... 1概况 2014年6月15—21日,国家气候中心模式室吴方华博士和张芳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Breckenridge小镇举办的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第19届学术年会。该学术年会由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气候与全球动力系承办,旨在探讨CESM模式的研发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并为其他模式发展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其代表了目前国际前沿模式发展的最新动向。国家气候中心模式室历年都会派相关科研人员参会观摩学习。会上张芳主要关注了大气环流模式以及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吴方华则重点关注了海洋环流模式和海洋生物化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年会 地球系统 通用 大气化学模式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科罗拉多州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曾庆存 周广庆 +11 位作者 浦一芬 陈文 李荣凤 廖宏 林朝晖 刘辉志 王必正 谢正辉 徐永福 薛峰 曾晓东 张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90,共38页
将地球上大气、海洋、地理环境和生态各圈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并统一协调全球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有关研究(如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IPCC、Global Change等),现称为地球系统动力学。它是新兴的学科,其核心之一就是... 将地球上大气、海洋、地理环境和生态各圈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研究,并统一协调全球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有关研究(如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IPCC、Global Change等),现称为地球系统动力学。它是新兴的学科,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建立地球系统动力学理论模式并作模拟研究。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制和发展的有关现状及近年来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资源和海洋科技创新基地重要方向项目群"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研究"启动前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主要进展,指出了我国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发展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及其主要特色,其中有不少结果是新颖的和具有我国特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动力学 模式 模拟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 被引量:60
10
作者 王斌 周天军 +1 位作者 俞永强 Bin Wang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9,共13页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究计划,并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参评模式,回顾了国内外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现状与动态,展望了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希望能对国内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58
11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下载PDF
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萌 蔺文静 +3 位作者 刘昭 刘志明 胡先才 王贵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2-392,共11页
通过对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研究其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水为中偏碱性水,矿化度较高,化学类型主要为 Cl·HCO3-Na 型和HCO3·Cl-Na 型。热水在沿主要控热断裂上升途中与围岩发... 通过对西藏谷露高温地热系统的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来研究其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热水为中偏碱性水,矿化度较高,化学类型主要为 Cl·HCO3-Na 型和HCO3·Cl-Na 型。热水在沿主要控热断裂上升途中与围岩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水岩作用强烈,到达浅部之后,由于受到冷水的混合作用影响使得温度下降,在 Na-K-Mg 三角图上表现为局部成熟水和未成熟水。利用混合模型对热水未受到冷水混合影响之前的温度进行估算,得到热储的温度范围为195~260℃,冷水混入比例为5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露 高温地热系统 水文地球化学 成因模式
下载PDF
京北地区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 被引量:27
13
作者 吕金波 车用太 +3 位作者 王继明 刘振锋 刘成龙 郑桂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9-429,共11页
京北地热田包括小汤山和沙河2个次级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南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南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 京北地热田包括小汤山和沙河2个次级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南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南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青白口系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和侏罗系火山岩隔水层。该地热田地温场的平面特征是在小汤山镇和汤11井区出现2个高温区;垂向特征是随埋深加大,地温升高,但热储层内垂向增温率较低,热储盖层垂向增温率较高。该区雨水、地下冷水和热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上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线上,表明区内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在地下水化学三线图解中,该区热水位于城区热水的下方,说明京北热水比城区热水更靠近冷水补给区。热水的3H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14C年龄也由北往南逐渐增大,说明热水自北向南流动。由此认为,由北部山区渗入地下的大气降水,经小汤山以北的十三陵—桃峪口岩溶水分布区,跨过阿苏卫-小汤山断裂后发生深循环并被地热加温,流入京北地区后在该地区赋存,形成热田。根据上述特征,建立了京北地热田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并定义为京北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 地温场 水文地球化学 地热系统模式 京北地热田
下载PDF
从检验CMIP5气候模式看CMIP6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48,共6页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正在启动和进行中,其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 CMIP5 气候模式 检验 对比计划 世界气候 数值试验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46
15
作者 周天军 陈梓明 +21 位作者 邹立维 陈晓龙 俞永强 王斌 包庆 鲍颖 曹剑 何编 胡帅 李立娟 李建 林岩銮 马利斌 乔方利 容新尧 宋振亚 唐彦丽 吴波 吴统文 辛晓歌 张贺 张明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50,共19页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 模拟性能 气候预测与预估 未来展望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颖 赵连泽 +3 位作者 吴小根 蒋全荣 邵进 陈云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6期13-16,共4页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大地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FIO-ESM对北极海冰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舒启 乔方利 宋振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5,共9页
评估了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的历史实验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分析了该模式基于CMIP5未来情景实验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 评估了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的历史实验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分析了该模式基于CMIP5未来情景实验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下对北极海冰的预估情况。通过与卫星观测的海冰覆盖范围资料相比,该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多年平均海冰覆盖范围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的气候态月平均海冰覆盖范围均在卫星观测值±15%范围以内。FIO-ESM能够较好地模拟1979-2005年期间北极海冰的衰减趋势,模拟衰减速度为每年减少2.24×104 km2,但仍小于观测衰减速度(每年减少4.72×104 km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模式所预估的海冰一直衰减,FIO-ESM对21世纪北极海冰预估在不同情景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北极海冰总体呈增加趋势,在RCP6情景下,北极海冰基本维持不变,而在RCP8.5情景下,北极海冰呈现继续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地球系统模式 气候变化 北极海冰
下载PDF
对地球系统模式评估方法的回顾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对地球系统模式评估方法的回顾表明,近些年该领域有明显的进展,包括从单个变量到地球系统五个圈层多变量、多过程、多现象的定量评估,从气候态的评估到气候变化(如趋势性、周期性、年代际变率)、极值、异常和现象的定量评估,从定性评价... 对地球系统模式评估方法的回顾表明,近些年该领域有明显的进展,包括从单个变量到地球系统五个圈层多变量、多过程、多现象的定量评估,从气候态的评估到气候变化(如趋势性、周期性、年代际变率)、极值、异常和现象的定量评估,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计算模式模拟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在多模式的利用中开始考虑模式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似性,以及对气候预测和预估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和不确定性的贡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ESMs) 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 回顾
下载PDF
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国建 宁丽荣 +5 位作者 李广之 吴传芝 朱怀平 胡斌 肖鹏飞 唐俊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判识指标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导致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在方法选择和异常解释上依据不足。以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河北雄县地热系统,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系统为例,开展地球化学方法试验,建立了两种类型地热系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从地热系统的地质因素(热源、热水、热储、通道、盖层)出发,对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分析,表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导水断层、破碎带控制的正异常;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热储构造控制的正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的负异常;二者在有效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异常形态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类型地热系统勘探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地球化学勘探 沉积盆地型 隆起山地型 异常模式 差异性
下载PDF
近年来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崇华 延晓冬 石正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6,共7页
近十几年来,地球系统模式领域活跃着一类新兴的模式——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 ICs),EM ICs以其对计算能力的较低要求和对地球系统的较为完备的描述,使其应用几乎覆盖了简单模式和大气环流模式(CGCMs)的所有研究领域,特别在长... 近十几年来,地球系统模式领域活跃着一类新兴的模式——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 ICs),EM ICs以其对计算能力的较低要求和对地球系统的较为完备的描述,使其应用几乎覆盖了简单模式和大气环流模式(CGCMs)的所有研究领域,特别在长期气候变化的模拟方面展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使得在长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近代气候变化更具现实意义。EM ICs已经成为模拟地球系统的有力工具,为目前的CGCMs模拟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在简单模式与CGCM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首先回顾了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EM ICs)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探讨了EM ICs的基本组成、应用领域,并对EM ICs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中等复杂程度 大气环流模式 气候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