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村视域下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探寻——评林湄的长篇小说《天外》
1
作者 江少川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
林湄以两个"十年磨一剑",用二十年时间,出版了两部长篇《天望》与《天外》,百余万字。本文重点论述长篇近作《天外》,分几方面展开:一、《天外》以宏阔的地球村视野,独特而崭新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在现代科技、物质发达的... 林湄以两个"十年磨一剑",用二十年时间,出版了两部长篇《天望》与《天外》,百余万字。本文重点论述长篇近作《天外》,分几方面展开:一、《天外》以宏阔的地球村视野,独特而崭新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在现代科技、物质发达的新世纪,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心灵世界探求。二、作家承继两个优秀文化传统,融中西于一体,从文本互涉、文化之镜、文化之桥三方面将著作演绎成一个文化大文本。三、作家自觉地把生态意识纳入长篇创作之中,将笔触深入到社会大生态与人的伦理关系中,艺术地展现出人类所普遍关注的生态文明这一时代话题。第四,第五部分,论述梦幻写实、人物隐喻及作家创作此著的原动力与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视域 精神探寻 文化狂欢 文学生态 悲悯情怀
下载PDF
“技术化空间感知”、妇女解放与“地球”视域的出现——颐琐《黄绣球》与前五四的“中国”想象
2
作者 罗汉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12期71-79,共9页
“技术化空间感知”成为中国近现代“空间现代性”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空间化”写作倾向。改变“中国”在“地球”空间格局中的屈辱“位置”,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创作的动力。近代长篇白话小说《黄绣球》描绘了地球仪、报... “技术化空间感知”成为中国近现代“空间现代性”的重要手段,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空间化”写作倾向。改变“中国”在“地球”空间格局中的屈辱“位置”,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创作的动力。近代长篇白话小说《黄绣球》描绘了地球仪、报纸等现代空间装置进入中国后造成的空间震荡,揭示了妇女解放与“中国”重建、“改造世界”复杂的内在联系,这都提示了“全球性”空间研究视野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空间感知 《黄绣球》 地球视域 中国想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