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与城镇化提速——基于边界断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华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3年第5期157-176,共20页
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年之后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收紧为政策背景,使用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地理断点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对当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 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年之后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收紧为政策背景,使用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地理断点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土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对当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边界两侧50千米之内的县(市、区)在2000年以前具有相似的初始城镇化水平和地理特征,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收紧后当地的城镇化速度大约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机制分析表明,收紧城市土地供应提高了当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用地成本,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了当地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畅通土地要素跨区域配置对于挖掘城镇化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空间配置 城镇化速度 地理断点回归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的减霾效应——基于断点回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沂 薛赵琴 陈晓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6-77,共12页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联防联控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在...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施联防联控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采用2005-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基于地理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减霾。实证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发挥了减霾效应,城市群边界内区县的PM_(2.5)年平均浓度相较城市群边界外区县低11.204μg/m^(3)。(2)机制研究表明,结构性减霾和技术性减霾是区域一体化发挥减霾效应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产业分工和转移实现,后者主要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下技术转移和知识溢出实现。(3)区域一体化产生的减霾效应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发育较为成熟的三大城市群减霾效应最为显著。进一步地,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起到了更好的减霾效果。(4)文章研究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产生了显著的正环境影响,在城市群范围内持续构建区域间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积极推进在更大空间尺度统筹治理大气污染,重视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区域间产业的分工和协作,同时加大区域内技术创新投入,鼓励地方、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技术及减排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减霾效应 城市群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地理断点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与企业创新质量——来自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青山 吴玉鸣 蔡慧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99,共10页
以城市群扩容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其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如何?基于此,选取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方法考察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 以城市群扩容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其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如何?基于此,选取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方法考察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提升效应,即处理组企业创新质量大约提升61.99%~93.36%,且在放松“伪随机性”假设、反事实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仍成立;区域一体化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成立时间长、成长能力强、规模大的企业受到区域一体化的正向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降低企业成本和扩大企业需求是发挥区域一体化作用的主要路径。上述研究结论为推进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企业创新质量 成本需求机制 精确地理断点回归法
下载PDF
工业大推动的长期经济影响:基于集聚和人力资本视角的研究
4
作者 王文凯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33,共18页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冲击使人类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工业化以及应对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于1964年开始在西部地区进行长达十数年的工业大推动式投资,其目的是在西部地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冲击使人类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工业化以及应对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于1964年开始在西部地区进行长达十数年的工业大推动式投资,其目的是在西部地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备战时之需。本文利用这一外生冲击,使用县级层面的数据和地理断点的方法,对工业大推动的长期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工业大推动对当地的长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工业大推动期间投资越多的县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在排除了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大推动后期调整等竞争性假说后依然支持结论。机制分析发现,工业大推动期间投资建设的工业体系具有集聚效应,同时支援工业大推动的知识分子通过代际传递产生了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共同促进了长期经济发展。本文为“大推动理论”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国家在结构转型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推动理论” 工业集聚 人力资本 地理断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