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诗经》中的地理美学及审美教育探究
1
作者
严婵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12期75-77,共3页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地理价值.围绕《诗经》文本的地理审美教育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从地理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诗经》中孕育的美感,包括和谐美、时空美、色彩美和文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地理价值.围绕《诗经》文本的地理审美教育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从地理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诗经》中孕育的美感,包括和谐美、时空美、色彩美和文化美;另一方面,从语文学科视角出发,在坚守语文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开展地理美学视角下的《诗经》文本教学,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地理美学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美学的三重境界
2
作者
温安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1,49,共2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根基是人地协调观,这反映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万物,关注点是人对万物的认知。由此衍生出地理学另一个独特的领域——地理美学。结合人类对宇宙万物的审美价值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根基是人地协调观,这反映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万物,关注点是人对万物的认知。由此衍生出地理学另一个独特的领域——地理美学。结合人类对宇宙万物的审美价值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研究的物象、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反映出地理世界的三重美学境界,简称为地理哲学“三美”,即地理形美、地理神美和地理魂美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核心素养
地理
哲学
地理
学研究
人地关系
美学
境界
宇宙万物
地理美学
三重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龙
路紫
郜方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6,共9页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在先天自然美和后天人工美两个层次上阐释了身体美学的实际应用;最后概括了学科性质、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也展望了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⑴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强调对身体美的感知及其对人体机能乃至身体价值的欣赏,强调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强调普遍的个人身体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身体美的正确引导、控制与改进及其接近生活实际。⑵地理学通过情感地理、文化地理和行为地理等与"地方"观点、"表征与非表征"观点相结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新文化地理范畴下揭示了身体美学内涵:人作为文化行为主体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人的"归属"并最终形成"地方"文化,身体美学与新文化地理学交集于身体文化意义的研究。⑶在身体塑造过程中存在身体美学的地方和时代差异,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影响社会认知和审美的因素不断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下与地方情感相结合,因地方情结的差异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带来对身体认知的不同,形成了身体塑造的差异性。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美学
新文化
地理
学
身体
地理
学
地理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赫特纳美学地理学思想的意义及其启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钟仕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5,共4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和地理学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从演绎分析向实验实证过渡的美学与从描述自然地理现象向注重人文研究和区域研究转向的地理学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美学的观念、理论被区域地理学家所借鉴,创立了美学地理学,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和地理学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从演绎分析向实验实证过渡的美学与从描述自然地理现象向注重人文研究和区域研究转向的地理学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美学的观念、理论被区域地理学家所借鉴,创立了美学地理学,其中的杰出代表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从赫特纳的美学地理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当年在哥尼斯堡大学《自然地理学》讲座中所阐释的地域美学思想。赫特纳所提出的美学地理学的一般概念和原则以及强调地理学研究和美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不仅对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美学研究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特纳
美学
地理
学
景观
地域
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样性:美学地理学的客观基础
5
作者
郑慧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地表事物的美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事物之中 ,它只存在于事物多样性之中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是美学地理学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 ,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自...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地表事物的美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事物之中 ,它只存在于事物多样性之中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是美学地理学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 ,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自然源泉 .深入发掘和阐明地表事物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是地理学家的一项十分重要和持久的任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美学
地理
学
客观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地理图像与中国山水画之诞生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成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9,共8页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成的始点。有汉一代,是中国上古地理图像绘制的成熟期,也是实景图绘向山水艺术的转进期。这一时代的地理图像,以宏阔的天下视野,将国家地理、山川风物一网打尽,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确立了基本范式和格局;其经验与想象交并的方式,则为山川实景向审美表达的生成提供了原初背景。据此,考察汉代地图与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关系,其价值有三:一是确证写实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本源地位,借此可以将山水画纳入到一个纵贯国史的图像史序列;二是确认汉代上承先秦地图史、下启魏晋山水史的独特位置,将其视为从地理认知向山水审美递变的转折点;三是将山水艺术视为一种广义的地理美学,借此对宋元以来山水画日益虚灵化的取向做出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地理
图像
汉代地图
山水画
地理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理教育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红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14期8-10,共3页
地理教育美学是一门由地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及传播学等多学科彼此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地理教育关学既是美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又是地理教育向美学的升华。地理教育美学研究是从美学视野观照中学地理...
地理教育美学是一门由地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及传播学等多学科彼此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地理教育关学既是美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又是地理教育向美学的升华。地理教育美学研究是从美学视野观照中学地理教育的复杂的、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理论体系构建等,均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地探索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
教育
美学
理论体系
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取向与空间定位──重庆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3
8
作者
谭桂林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重庆文学史
文化取向
空间定位
区域文学史
地域文化研究
美学
地理
学
中国现代文学
地域文化小说
二十世纪
新时期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立汉语新诗的美学体系——从当代汉语新诗的几种美学形态谈起
9
作者
景立鹏
《中国美学》
2018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完善的美学话语体系,而汉语新诗由于最初是作为现代性话语的一部分,因此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美学话语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西方现代派、人道主义和文学主体性等人文思潮的张扬,促使汉...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完善的美学话语体系,而汉语新诗由于最初是作为现代性话语的一部分,因此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美学话语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西方现代派、人道主义和文学主体性等人文思潮的张扬,促使汉语新诗美学话语逐渐生成,形成了以日常美学、地理美学、疼痛美学为代表的诸多诗歌美学形态。这一方面再次肯定了汉语新诗的独立发展必须回归美学本位、艺术本体,从个人诗学的角度探索诗歌艺术的美学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为建立汉语新诗独立的美学体系,廓清当代汉语新诗在世界诗歌版图中的本土形象提供了可能与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诗
日常
美学
地理美学
疼痛
美学
美学
本体
原文传递
题名
《诗经》中的地理美学及审美教育探究
1
作者
严婵娟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12期75-77,共3页
文摘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地理价值.围绕《诗经》文本的地理审美教育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从地理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诗经》中孕育的美感,包括和谐美、时空美、色彩美和文化美;另一方面,从语文学科视角出发,在坚守语文学科本位的基础上,开展地理美学视角下的《诗经》文本教学,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诗经》
地理美学
审美教育
分类号
G6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美学的三重境界
2
作者
温安武
机构
深圳市坪山区光祖中学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1,49,共2页
文摘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核心素养的根基是人地协调观,这反映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万物,关注点是人对万物的认知。由此衍生出地理学另一个独特的领域——地理美学。结合人类对宇宙万物的审美价值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研究的物象、人类活动及人地关系,反映出地理世界的三重美学境界,简称为地理哲学“三美”,即地理形美、地理神美和地理魂美三个层次。
关键词
地理
核心素养
地理
哲学
地理
学研究
人地关系
美学
境界
宇宙万物
地理美学
三重境界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龙
路紫
郜方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
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42)
文摘
首先回顾了地理学关于身体美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形成,并对其内涵做以解读;然后总结了身体第一性、精神分析、审美感知、审美表现等分析方法;再次从身体塑造的基础层次与智慧延伸、身体塑造的地方性与时代性、身体塑造与文化、精神、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在先天自然美和后天人工美两个层次上阐释了身体美学的实际应用;最后概括了学科性质、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也展望了发展前景。研究发现:⑴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强调对身体美的感知及其对人体机能乃至身体价值的欣赏,强调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强调人的自然美与社会美的和谐,强调普遍的个人身体方面的行为规范,强调身体美的正确引导、控制与改进及其接近生活实际。⑵地理学通过情感地理、文化地理和行为地理等与"地方"观点、"表征与非表征"观点相结合,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新文化地理范畴下揭示了身体美学内涵:人作为文化行为主体与地方相互作用形成人的"归属"并最终形成"地方"文化,身体美学与新文化地理学交集于身体文化意义的研究。⑶在身体塑造过程中存在身体美学的地方和时代差异,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影响社会认知和审美的因素不断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下与地方情感相结合,因地方情结的差异和时代特征的差异带来对身体认知的不同,形成了身体塑造的差异性。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内容。
关键词
身体
美学
新文化
地理
学
身体
地理
学
地理美学
Keywords
somaesthetics
new cultural geography
somatic geography
geoaesthetics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赫特纳美学地理学思想的意义及其启示
被引量:
3
4
作者
钟仕伦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5,共4页
基金
201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和地理学都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从演绎分析向实验实证过渡的美学与从描述自然地理现象向注重人文研究和区域研究转向的地理学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美学的观念、理论被区域地理学家所借鉴,创立了美学地理学,其中的杰出代表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从赫特纳的美学地理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当年在哥尼斯堡大学《自然地理学》讲座中所阐释的地域美学思想。赫特纳所提出的美学地理学的一般概念和原则以及强调地理学研究和美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不仅对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美学研究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赫特纳
美学
地理
学
景观
地域
美学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样性:美学地理学的客观基础
5
作者
郑慧子
机构
河南大学政治系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330-332,共3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40 70 90 0 )
文摘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而且具有同样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地表事物的美不存在于任何个别的事物之中 ,它只存在于事物多样性之中 .地表事物的多样性是美学地理学得以成立的客观基础 ,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得以开展的自然源泉 .深入发掘和阐明地表事物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是地理学家的一项十分重要和持久的任务 .
关键词
多样性
美学
地理
学
客观基础
Keywords
diversity
aesthetic geography
objective foundation
分类号
K90-0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P901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地理图像与中国山水画之诞生
被引量:
5
6
作者
刘成纪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9,共8页
基金
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研究"(项目编号:SKZZB2015039)阶段性成果之一
北京舞蹈学院人才强教特聘客座专家计划项目(2016年)"中国古典乐舞的早期形式与哲学生成"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成的始点。有汉一代,是中国上古地理图像绘制的成熟期,也是实景图绘向山水艺术的转进期。这一时代的地理图像,以宏阔的天下视野,将国家地理、山川风物一网打尽,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确立了基本范式和格局;其经验与想象交并的方式,则为山川实景向审美表达的生成提供了原初背景。据此,考察汉代地图与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关系,其价值有三:一是确证写实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本源地位,借此可以将山水画纳入到一个纵贯国史的图像史序列;二是确认汉代上承先秦地图史、下启魏晋山水史的独特位置,将其视为从地理认知向山水审美递变的转折点;三是将山水艺术视为一种广义的地理美学,借此对宋元以来山水画日益虚灵化的取向做出校正。
关键词
汉代
地理
图像
汉代地图
山水画
地理美学
分类号
J20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理教育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红
机构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年第14期8-10,共3页
基金
嘉应学院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YJG20150107)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地理教育美学是一门由地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及传播学等多学科彼此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地理教育关学既是美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又是地理教育向美学的升华。地理教育美学研究是从美学视野观照中学地理教育的复杂的、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理论体系构建等,均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地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地理
教育
美学
理论体系
构建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取向与空间定位──重庆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3
8
作者
谭桂林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重庆文学史
文化取向
空间定位
区域文学史
地域文化研究
美学
地理
学
中国现代文学
地域文化小说
二十世纪
新时期文学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立汉语新诗的美学体系——从当代汉语新诗的几种美学形态谈起
9
作者
景立鹏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美学》
2018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文摘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完善的美学话语体系,而汉语新诗由于最初是作为现代性话语的一部分,因此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美学话语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西方现代派、人道主义和文学主体性等人文思潮的张扬,促使汉语新诗美学话语逐渐生成,形成了以日常美学、地理美学、疼痛美学为代表的诸多诗歌美学形态。这一方面再次肯定了汉语新诗的独立发展必须回归美学本位、艺术本体,从个人诗学的角度探索诗歌艺术的美学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为建立汉语新诗独立的美学体系,廓清当代汉语新诗在世界诗歌版图中的本土形象提供了可能与契机。
关键词
汉语新诗
日常
美学
地理美学
疼痛
美学
美学
本体
Keywords
Chinese New Poetry
daily aesthetics
geography aesthetics
pain aesthetics
aesthetics ontology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诗经》中的地理美学及审美教育探究
严婵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理美学的三重境界
温安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地理学的身体美学研究
白龙
路紫
郜方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赫特纳美学地理学思想的意义及其启示
钟仕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样性:美学地理学的客观基础
郑慧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汉代地理图像与中国山水画之诞生
刘成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地理教育美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李红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文化取向与空间定位──重庆文学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谭桂林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建立汉语新诗的美学体系——从当代汉语新诗的几种美学形态谈起
景立鹏
《中国美学》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