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演进及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影响——以中学地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琳 李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基于地理要素整体性思想,采用几何结构表达方式,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目标逻辑结构的演进历程及对地理课堂教学形态的影响。以核心文本为中心,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表述经历过两次重要的变化,据此可将... 基于地理要素整体性思想,采用几何结构表达方式,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目标逻辑结构的演进历程及对地理课堂教学形态的影响。以核心文本为中心,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表述经历过两次重要的变化,据此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演变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1)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点线单向式结构"的"双基目标"(基石);(2)21世纪头15年"立体三向式结构"的"三维目标"(延展);(3)正在践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球体多向式结构"的"核心素养目标"(完善)。这3个阶段的发展是继承与超越的关系,均对中国地理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1)不同阶段的教育课程目标直接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形态;(2)不同形态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在实现其对应的课程目标时,也产生了不少的偏差,地理能力的培养未能全部体现;(3)当前"核心素养目标"指导下的"地理核心素养目标"有助于进一步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结论建议以"知识课堂""活动课堂"和"开放课堂"3种课堂教学形态的协同实践,促进培育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现代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目标结构 课程改革 地理课堂教学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