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地磁急变特征对地磁场长期加速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春华 康国发 +2 位作者 高国明 文丽敏 孙苑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7-3760,共14页
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急变(jerks)和地磁长期加速度(secular acceleration, SA)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磁急变区域特征,并为地磁急变的地核动力学起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和CHAOS-7磁场模型,研究了自2000年... 研究中国地区地磁急变(jerks)和地磁长期加速度(secular acceleration, SA)的响应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磁急变区域特征,并为地磁急变的地核动力学起源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站观测数据和CHAOS-7磁场模型,研究了自2000年以来中国地区地磁急变和地磁长期加速度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地磁长期加速度在东半球和西半球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西半球加速度斑块主要出现在赤道附近,并呈现明显的西向漂移特征;而东半球加速度斑块则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来回运动.地磁急变与长期加速度斑块的强度和位置密切相关,地磁急变通常发生在地磁长期加速度强度(secular acceleration intensity, SAI)的极小值时期.自2000年以来,全球长期加速度强度大约在2006年、2009年、2012.5年和2016年达到极大值,而在2003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附近达到极小值.中国地区在2003年和2014年出现地磁急变,这两个年份既是东半球长期加速度强度的极小值时期,也是长期加速度正负斑块反极性的过渡时期.然而,在2007年和2011年,中国地区没有发生地磁急变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两个年份附近中国地区长期加速度正负斑块没有发生反极性变化,同时东半球长期加速度脉冲斑块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远离中国地区.这些脉冲斑块对中国地区地磁长期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长期变化的小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磁场模型 长期 长期加速度 中国地区
下载PDF
东亚全新世地磁场长期变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妍 郑洪波 +1 位作者 邓成龙 刘青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54-1164,共11页
地磁场长期变(PSV)受偶极子场和非偶极子场控制,区域性综合地磁场长期变可以减少非偶极子场的影响,保留的偶极子场共性反映出地球内部动力机制变化,同时可以用于区域地层对比。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是研究全新世地磁场变化的重要载体... 地磁场长期变(PSV)受偶极子场和非偶极子场控制,区域性综合地磁场长期变可以减少非偶极子场的影响,保留的偶极子场共性反映出地球内部动力机制变化,同时可以用于区域地层对比。海洋和湖泊沉积物是研究全新世地磁场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总结过去20年东亚全新世地磁场长期变结果,建立东哑地区第一条全新世地磁场长期变综合曲线。在全新世期间,磁倾角显示出5个明显的峰值,磁偏角有5次东向漂移的特征;磁倾角变化周期大约是2000年和550年,磁偏角的周期大约是1400年和500年。该地磁场长期变可以在大范围内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曲线,应用于东亚地区相对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长期(psv) 全新世 东亚 东海 高分辨率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约17cal.ka以来地磁场长期变记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小强 翁元忠 +5 位作者 周绮娴 彭杰 刘青松 李牛 张伙带 刘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5-1175,共11页
近些年来地磁场长期变(PSV)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但为探索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也为千年至万年时间尺度沉积地层的精细对比和定年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在众多的资料当中,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这一段时... 近些年来地磁场长期变(PSV)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但为探索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也为千年至万年时间尺度沉积地层的精细对比和定年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在众多的资料当中,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这一段时期内可靠的高分辨率古地磁场记录相对较少。本文以南海北部钻孔ZSQD2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重建古地磁场方向和相对强度的变化,补充该时期内地磁场变化的记录。浮游有孔虫的AMS 14C定年结果表明约190cm钻孔沉积物年龄在约4~17cal.ka之间,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实验证明沉积物中主要控磁矿物为软磁组分,如磁铁矿类矿物,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浓度、粒度和类型的变化较为单一,适合进行古地磁方向,尤其是相对强度的研究。该段时期内,地磁场的倾角和偏角均存在多次峰、谷变化,其中在约12.4~13.4cal.ka之间发生明显的地磁场异常,指示了“哥德堡地磁漂移(Gothenburg Excursion)”的存在,持续时间大约1ka。在该漂移发生之前,地磁场强度先开始衰减,相对强度的低值发生在约13.2~15.0cal.ka之间,早于古地磁场方向异常约1.6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末次盛冰期至早全新世 地磁场长期化(psv) 相对强度 哥德堡地磁漂移 (Gothenburg excursion)
原文传递
太平洋中部地磁台11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4
作者 陈伯舫 《华南地震》 2004年第4期8-10,共3页
综合APIA、HONOLULU、PAMATAI3个地磁台三分量的11年周期变化的形态后,可定性地提出该变化源于内场。如内源为核幔边界的电涡流,则其中心点应位于3台之间。
关键词 地磁场 地磁11年周期 长期异常
下载PDF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火山岩的古地磁结果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晟 潘永信 朱日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由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组成.对石帽山群凤际-二楼-云山剖面的岩石磁学研究显示,样品中磁性矿物为假单畴-多畴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通过系统热退磁实验,19个采样点共383块样品获得了稳定特征剩磁分量,得到剖... 福建永泰晚白垩世石帽山群由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组成.对石帽山群凤际-二楼-云山剖面的岩石磁学研究显示,样品中磁性矿物为假单畴-多畴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通过系统热退磁实验,19个采样点共383块样品获得了稳定特征剩磁分量,得到剖面的古地磁极位置为83.1°N,152.6°E(N=19,A95=3.9°),散度SB为9.0.剖面采样点的虚地磁极(VGP)呈Fisher分布、散度SB与白垩纪正极性超时(CNS)纬度散度关系的理论值在95%置信水平上一致,表明剖面所得古地磁极已消除了地磁场长期变的影响.该古地磁极与欧亚大陆90Ma古地磁参考极比较,二者在95%置信水平上一致,不支持白垩纪以来华南块体与欧亚大陆在纬向上存在明显的南向运动.此外,文中还讨论了CNS期间地磁场长期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块体 晚白垩世 火山岩 地磁场长期 地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