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古地磁年代学及喜马拉雅山抬升记录 被引量:49
1
作者 岳乐平 邓涛 +4 位作者 张睿 张兆群 F.Heller 王建其 杨利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9-1016,共8页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 研究了西藏吉隆—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新近纪沉积环境 ,作了古地磁年代学研究 ,认为喜马拉雅山北坡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始于 7.2MaB .P .,3.2MaB .P .湖盆萎缩消亡 ,标志着喜马拉雅山地区在 7.2MaB .P .和3.2MaB .P .发生过强烈的隆升事件 .沃马盆地龙骨沟剖面所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层年龄大约为 7.0~ 6 .7MaB .P .,隐示着此时青藏地区三趾马生活区与当时的华北平原三趾马生活区有着大体相当的地理、气候环境 .之后由于喜马拉雅山持续抬升 ,断陷盆地下沉 ,并在 5 .9~ 3.6MaB .P .期间湖盆面积最为广阔 .青藏高原抬升而华北平原沉降 ,中国西部地区地形高于东部 ,东西部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差异 .3.6MaB .P .由于青藏地区持续强烈隆升 ,西部地区河流切穿古老湖盆 ,3.2 0MaB .P .吉隆—沃马湖盆萎缩 ,于 1.7MaB .P .逐渐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吉隆—沃马盆地 地磁年代学 三趾马动物群 喜马拉雅山抬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晚新近纪“吴起古湖”的古地磁年代学与古环境记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蕗 岳乐平 +4 位作者 王建其 李建星 徐永 张佳音 马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1-1462,共12页
晚新近纪以来中国北方堆积的风成红粘土-黄土序列是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吴起地区存在一套湖相沉积物,层位上介于第四纪黄土与晚新近纪红粘土之间,但该古湖存在的具体时限尚不清楚.我们利用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年代学方... 晚新近纪以来中国北方堆积的风成红粘土-黄土序列是古气候信息的良好载体,在黄土高原北部的吴起地区存在一套湖相沉积物,层位上介于第四纪黄土与晚新近纪红粘土之间,但该古湖存在的具体时限尚不清楚.我们利用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年代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气候指标对代表"吴起古湖"的土佛寺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相沉积物中特征剩磁的载体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磁极性序列能很好地与国际地磁极性年表对比,剖面起始于4.28 Ma B.P.左右,湖相沉积层起始于3.0 Ma B.P.左右,结束于1.2 Ma B.P.左右.岩性、磁化率、粒度和沉积速率变化均反映出这一时期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暖湿向冷干发展,期间"吴起古湖"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0~2.5 Ma B.P.为古湖形成时期,水体相对较深;2.50~2.05 Ma B.P.期间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水明显变浅;2.05~1.20 Ma B.P.时古湖中仍有一定量的水体存在,但随后逐步缩小并最终消亡.该地区气候条件在1.2 Ma B.P.左右的恶化是导致吴起古湖消亡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活动引起的北洛河溯源侵蚀并切穿湖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古湖 地磁年代学 古环境 黄土高原 晚新近纪
下载PDF
以成矿年代学为基础的磁法勘查新技术的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友钊 郝国江 董杰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成矿年代学认为 ,某地区特定类型的矿床形成于特定的地质时期。根据古地磁学与地磁年代学 ,特定地质时期的地磁场方向一定。通过比较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剩余磁化方向 ,可确定矿化异常。本文讨论了磁法勘查新技术的成矿年代学基础 ,提出以... 成矿年代学认为 ,某地区特定类型的矿床形成于特定的地质时期。根据古地磁学与地磁年代学 ,特定地质时期的地磁场方向一定。通过比较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剩余磁化方向 ,可确定矿化异常。本文讨论了磁法勘查新技术的成矿年代学基础 ,提出以“地质时间”为核心概念的表达矿异常的参数 ,并通过一个实例简要说明该新技术在找矿勘探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学 磁法勘探 地磁 地磁年代学 矿化异常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Paleomagnetic Result of Quaternary Drilling Core from Southern Leizhou Peninsula, Guangdong Province
4
作者 王俊达 梁池生 闫满存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orientat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rilling Core ZK1 in southern Leizhou Peninsula for the study of Quaternary paleomagnetic strato\|chronology. The polarity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e recorded pal... orientat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rilling Core ZK1 in southern Leizhou Peninsula for the study of Quaternary paleomagnetic strato\|chronology. The polarity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e recorded paleomagnetic information in three main parts: the upper one of the core,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to the depth of 39 m, is normally magnetized in polarity, the middle one, from 39m to 210m in depth, mainly shows reversed polarity and the lower one recorded normal polarity again. They correspond to the Brunhes normal chron, the Matuyama reversed chron and the Guass normal chron in th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respectively. The age of the core could be over 3.4 Ma. Meanwhile,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measured and its result is significant for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paleoclimati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雷州半岛 地磁年代学 沉积物 冲刷作用
下载PDF
南京地区下蜀黄土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武春林 朱诚 +4 位作者 鹿化煜 马春梅 朱光耀 郑朝贵 许信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通过对南京江北泰山新村下蜀土剖面所采的144个样品和南京江南燕子矶下蜀土剖面所采的467个样品所进行的古地磁测年、磁化率测量和粒度测定,建立了南京地区下蜀黄土地层220kaB.P.以来较精细的时间标尺;在此工作基础上,将南京下蜀黄土堆... 通过对南京江北泰山新村下蜀土剖面所采的144个样品和南京江南燕子矶下蜀土剖面所采的467个样品所进行的古地磁测年、磁化率测量和粒度测定,建立了南京地区下蜀黄土地层220kaB.P.以来较精细的时间标尺;在此工作基础上,将南京下蜀黄土堆积所记录的环境信息同北方经典黄土、深海沉积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发现燕子矶剖面磁化率曲线能够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1—7阶段进行良好的对比,两者之间的细节变化具有一致性,其中S0表现为高值,可与氧同位素曲线阶段1对比,为一高温期;L1可以划分为两层黄土(L1LL1、L1LL2)和一层弱发育的古土壤(L1SS1),L1LL1和L1LL2可与阶段2和4对比,L1SS1可与阶段3对比;S1古土壤层由3个古土壤亚层(S1SS1、S1SS2、S1SS3)和2个弱成土亚层(S1LL1、S1LL2)叠置而成,磁化率曲线具有明显的三峰夹两谷形式,正好可与氧同位素阶段5对比,表明这一时期的古气候特点是在湿热的背景下有两次干冷波动,其中S1SS1、S1SS2、S1SS3分别对应于5a、5c、5e,S1LL1、S1LL2对应于5b、5d;L2黄土磁化率曲线整体呈谷形,但中下部有一次峰,下部磁化率偏高,与阶段6的曲线特征相吻合;S2古土壤层未见底,目前获得的磁化率曲线特征可与7a和7b对比。以上研究结果确立了江南风尘堆积的古气候全球变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第四系 地磁年代学 磁化率 粒度 古环境信息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昆仑山垭口盆地晚新生代高精度磁性地层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宋春晖 高东林 +6 位作者 方小敏 崔之久 李吉均 杨胜利 金洪波 Douglas Burbank JosephL.Kirschvink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145-2154,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 因其与这一...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垭口盆地发育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 在青藏高原北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确定盆地形成和消亡的年代对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过去依据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提出了'昆仑-黄河运动', 因其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全球和高原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同期而引起了人们的更多关注, 但上述构造运动时代的界定是建立在不明确的年代学基础之上. 文中对昆仑山垭口盆地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磁性地层学研究, 高密度古地磁采样和测年表明剖面年龄约为3.6~0.5 Ma BP, 地层的沉积演化记录了垭口盆地形成发展及构造经历了五个阶段, 揭示晚上新世以来高原北部~3.6, 2.69~2.58, 1.77, 1.20, 0.87和~0.78 Ma构造隆升的历史, 确定昆仑组砾石层和'昆仑-黄河运动'的年代分别为3.6~2.69 Ma和1.20~0.78 Ma, 为高原隆升过程和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可靠年代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年代学 昆仑山垭口盆地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 晚新生代地层 昆仑山垭口 磁性地层学 盆地发育 昆仑-黄河运动
原文传递
祁连山北缘酒东盆地晚新生代磁性地层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志军 方小敏 李吉均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95-201,共7页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8.6~4.5和4.5~0.9 Ma.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 对河西走廊西端的酒东盆地文殊山背斜剖面开展的磁性地层学工作初步结果表明,疏勒河群胳塘沟组、牛胳套组和玉门砾岩的年代分别约为>11~8.6,8.6~4.5和4.5~0.9 Ma.沉积环境分析发现从约8.6~7.6 Ma起青藏高原北部从较低的高度开始逐步持续的缓慢隆起,较青藏高原东北部要早,但并无证据显示当时已经达到最高.玉门砾岩出现代表的强烈隆升开始于约4.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年代学 酒东盆地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磁性地层 祁连山 高原隆升
原文传递
Magnetostratigraphic dating of the Hougou Paleolithic site in the Nihewan Basin,North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ZUO TianWen CHENG HongJiang +2 位作者 LIU Ping XIE Fei DENG Cheng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643-1650,共8页
The fluvio-lacustri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ern China, are important for studying Quaternary land mammal evolution and Paleolithic settlements in the high-latitude temperate East Asia. Here ... The fluvio-lacustri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in the Nihewan Basin, northern China, are important for studying Quaternary land mammal evolution and Paleolithic settlements in the high-latitude temperate East Asia. Here we report new magnetostrati- graphic results that constrain age of the Hougou Paleolithic site in this basin. Magnetite and hematite were identified as carriers of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s, with the former being dominant. Magnetic polarity stratigraphy shows that the Hougou sequence recorded the very late Matuyama reverse chron and the Brunhes normal chron. The age of the Hougou Paleolithic site was estimated to be 395 ka based on an averaged rat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our mag- netostratigraphy and previously published chronological data for early Paleolithic or human sites in the high-latitude northern China may document a persistent colonization of the hostile high-latitude areas of the eastern Old World during the mid- die-early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ewan Basin Hougou Paleolithic site magnetic stratigraphy early human ev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