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磁模式组的舰船消磁电流调整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大明 何明 刘胜道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泰勒多项式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地磁模式组 ,该模式组能够满足消磁电流调整器的应用要求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均方根偏差很小 ,实际应用也比较方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地磁模式组的无探头消磁电流调整器 ,该消磁电流调整器具有... 利用泰勒多项式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地磁模式组 ,该模式组能够满足消磁电流调整器的应用要求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均方根偏差很小 ,实际应用也比较方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地磁模式组的无探头消磁电流调整器 ,该消磁电流调整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模式 舰船消磁 消磁电流调整器
下载PDF
基于地磁模式组的消磁系统误差测试仪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朝阳 吴飞 史伟 《舰船电子工程》 2016年第8期184-187,共4页
根据地磁模式组式消磁系统的技术特点,通过选取合适的计算机平台、采集卡、通讯卡等,按照模块化、结构化思想,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实现了一种消磁系统误差测试仪。多线程技术的运用,保证了测试信号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磁模式 测试仪 虚拟仪器 多线程
下载PDF
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建立方法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化然 蒋邦本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2期75-81,共7页
利用70年代的地磁资料,讨论了测点密度和测点坐标变换对建立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选用分布较均匀的200个左右的测点建立基本场模式是可行的;对测点的球面坐标进行Mercator投影变换是必要的,可以显著... 利用70年代的地磁资料,讨论了测点密度和测点坐标变换对建立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选用分布较均匀的200个左右的测点建立基本场模式是可行的;对测点的球面坐标进行Mercator投影变换是必要的,可以显著减小模式的场值分布在边界附近出现的畸变现象;3阶到5阶模式均主要反映正常的基本磁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模式 测点密度 地磁观测 地磁
下载PDF
时空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场模式应用初步研究
4
作者 陈化然 蒋邦本 郭瑞芝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7年第6期59-65,共7页
利用1950.0,1960.0,1970.0,1980.0,1990.0等年代的地磁资料,建立了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是成功的,可行的。本文还以此... 利用1950.0,1960.0,1970.0,1980.0,1990.0等年代的地磁资料,建立了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时空变量统一的三维中国地磁基本场模式是成功的,可行的。本文还以此模式场作为正常场,计算出1970.0年中国地磁异常场,并把地磁异常与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相比较,发现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磁异常 地磁数据 地磁模式
下载PDF
地磁场子夜均值逐日动态演化特征及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国 陈化然 刘晓灿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7期31-34,共4页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大地震 地磁场动态模式 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
下载PDF
国际地磁参考场及其计算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德章 《海洋石油》 CAS 1999年第3期34-42,共9页
国际地磁参考场是正常地磁场的一种表达模式,简称IGRF,它可用于地球物理勘探、航海、国防等领域。本文列出了1990-1995的球谐系数并详细叙述了计算的公式、步骤与技术。
关键词 地磁模式 国际地磁参考场 地磁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地磁异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学斌 周南硕 丁凤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0年第1期81-93,75,共14页
近年来,通过地磁场研究地壳深部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大地磁异常来推断和分析东北地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 一、地磁场的泰勒多项式模式和大地磁异常 地球磁场是由内源场和外源场两部分组成的。内源场是地球本身产生... 近年来,通过地磁场研究地壳深部问题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大地磁异常来推断和分析东北地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 一、地磁场的泰勒多项式模式和大地磁异常 地球磁场是由内源场和外源场两部分组成的。内源场是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约占地球磁场的99.5%,这就是通常说的基本磁场。大地地磁测量数据经过通化(对观测资料进行变(化磁场和长期变化校正)以后即可获得同一年代的基本磁场。基本磁场是由正常磁场和异常磁场组成的。正常场是地核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异常 内源场 深部构造 地壳结构 地磁测量 泰勒多项式 磁性体 正常磁场 外源场 地磁模式
下载PDF
1965~2000年北京宇宙线台垂直截止刚度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乐贵明 K.Kudela +1 位作者 薛丙森 叶宗海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9-991,共3页
根据带电粒子的力学运动方程分别计算了有外源场和无外源场情况下北京宇宙线观测台的垂直截止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宇宙线观测站的截止刚度随时间是变化的,在1965~2000年期间,1990年的垂直截止刚度最低,考虑外源场后,除1990年以外,... 根据带电粒子的力学运动方程分别计算了有外源场和无外源场情况下北京宇宙线观测台的垂直截止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宇宙线观测站的截止刚度随时间是变化的,在1965~2000年期间,1990年的垂直截止刚度最低,考虑外源场后,除1990年以外,北京宇宙线台的截止刚度都低于不考虑外源场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5~2000年 北京宇宙线观测台 垂直截止刚度 地磁 地磁模式 银河宇宙线
下载PDF
出国学习、进修
9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87年第9期59-60,共2页
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学习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的邀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唐鼎元于1986年2月5日至1987年2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参加学习。在美期间,唐鼎元从事了低温相偏硼酸钡单晶纤维生长的研... 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学习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的邀请,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唐鼎元于1986年2月5日至1987年2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研究中心参加学习。在美期间,唐鼎元从事了低温相偏硼酸钡单晶纤维生长的研究工作,并完成了低温相偏硼酸钡单晶纤维生长的论文。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纤维 美国斯坦福大学 物质结构研究 出国学习 研究中心 鼎元 偏硼酸 地磁模式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
下载PDF
Electron dynamics and wave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mirror mode structures in the near-Earth magnetotail 被引量:2
10
作者 LI HuiMin ZHOU Meng +2 位作者 DENG XiaoHua YUAN ZhiGang HUANG Shi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541-1551,共11页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mirror mode structures by Cluster spacecraft at around X^-16 RE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The wavelength of the mirror structure is larger than 7000 km,corresponding to tens of ion gyror...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mirror mode structures by Cluster spacecraft at around X^-16 RE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The wavelength of the mirror structure is larger than 7000 km,corresponding to tens of ion gyroradii.Features of the mirror structures are similar to those detected in the magnetosheath:the anti-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plasma density,zero phase velocity in the plasma rest frame and linear polarization.The structures were observed in a region bounded by two dipolarizations during a substorm intensification.Thus,the dipolarization process may provide a plasma condition facilitating the growth of the mirror mode structures.Another interesting feature is the electron dynamics within the mirror structures.Thermal electron energy flux has an enhancement at 0°and 180°pitch angles inside the magnetic dips of the first three mirror structures and an enhancement at 90°pitch angle inside the magnetic dip of the last structure.The different electron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mirror structures might be a result of different evolution stages of the mirror wave.The last structure may be in the nonlinear stage of the mirror instability,whereas the three others with quasi-sinusoidal waveforms may be in the linear stage.In addition,we found that intense whistler waves were confined within the magnetic dips.We conjecture that whistler waves observed in the first three dips were generated in a remote region,then they were trapped in the mirror mode troughs and transported toward the spacecraft;while the whistler wave detected in the last dip was excited locally by the electron anisotropy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ror mode structure DIPOLARIZATION electron distribution whistler wa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