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藏敦煌绢画原始目录中所载《地藏十王图》人物身份问题考析
1
作者 杨青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敦煌藏经洞优秀的绘画品主要藏于海外,研究英藏敦煌藏经洞绘画品原始注记目录,有助于正确认识中英两国学者利用英藏敦煌遗书进行整理刊布、学术交流的历史。本研究通过对照斯坦因与助手罗里梅尔编著的五卷本《塞林底亚》(Serindia)中最... 敦煌藏经洞优秀的绘画品主要藏于海外,研究英藏敦煌藏经洞绘画品原始注记目录,有助于正确认识中英两国学者利用英藏敦煌遗书进行整理刊布、学术交流的历史。本研究通过对照斯坦因与助手罗里梅尔编著的五卷本《塞林底亚》(Serindia)中最原始的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目录,全方位考析该目录中所载敦煌绢画《地藏十王图》之人物身份解读的错误之处,完成了对该幅绢画“地藏菩萨”以及身边“善恶童子”“四判官”等人物身份问题的纠错。通过深入探析中英文化的内在差异,从而推进国际敦煌学的史学与创新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绢画 原始目录 地藏十王图 人物身份
下载PDF
英法藏唐宋敦煌遗画地藏菩萨袈裟纹样研究
2
作者 蓝津津 刘元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7,共14页
地藏信仰在汉地兴起后,其造像形式逐渐脱离印度佛教原典,并在唐宋时期进一步中原化。在该时期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画中,绘有大量地藏菩萨图像,其所穿着的袈裟纹样丰富,色彩绮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针对目前刊录的英法藏唐宋时期敦煌遗画... 地藏信仰在汉地兴起后,其造像形式逐渐脱离印度佛教原典,并在唐宋时期进一步中原化。在该时期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画中,绘有大量地藏菩萨图像,其所穿着的袈裟纹样丰富,色彩绮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针对目前刊录的英法藏唐宋时期敦煌遗画,以穿着绘有袈裟纹样的地藏菩萨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层袈裟、外层袈裟所绘袈裟纹样进行梳理,分为两类:袈裟沿用的常见纹样,如贴金菱形纹、同心圆联珠纹、团花纹;袈裟专属纹样,如云水纹与线迹纹。同时,对比同时期敦煌石窟中佛陀、弟子及地藏像所穿着袈裟的纹样,结合传世袈裟实物与出土的唐宋时期纺织品,从纹样内容、布局、工艺、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纹样分布及变化规律,可以一窥唐宋时期地藏信仰流变对其袈裟纹样的影响,并形成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佛教美术 敦煌遗画 地藏菩萨 袈裟纹样 云水纹
下载PDF
川北石窟唐代地藏造像三题
3
作者 杨筱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本文旨在考察川北石窟中三处唐代地藏造像,讨论各自特殊造型的意涵与来源。其一,广元千佛崖第726窟初唐第17、31龛地藏像。此二龛为对称表现的一组地藏像,手印、躯体与广元同时期触地印佛像相仿,原型可进一步追溯至西安出土初唐“印度... 本文旨在考察川北石窟中三处唐代地藏造像,讨论各自特殊造型的意涵与来源。其一,广元千佛崖第726窟初唐第17、31龛地藏像。此二龛为对称表现的一组地藏像,手印、躯体与广元同时期触地印佛像相仿,原型可进一步追溯至西安出土初唐“印度佛像”善业泥中的同类图像,反映了这一时期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大量吸收印度造像元素的唐代新风格对广元石窟的深刻影响。其二,巴中南龛初盛唐第25龛“地藏与六道像”。居中地藏现为结跏趺坐,但左膝改凿痕迹明显,原初应为屈右腿、垂左腿的半跏趺坐像。自地藏两侧飞出八道祥云,云朵上表现的佛陀及诸道人物与经典中地藏为救济众生所化现形象相应,需注意其为地藏示现、分身摄化的性质。其三,巴中北龛初盛唐第1龛“药师佛与观音、地藏菩萨”。从龛内遗迹来看,“地藏”光头实为风化所致,顶部原有发髻,三尊像为药师佛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可能性更大。二胁侍所着袿衣襳髾,见于同时期佛道龛像中女真、天女,为借助天人形象表现日光菩萨、月光菩萨的范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石窟 唐代 地藏 日天菩萨 月天菩萨
下载PDF
川西藏区康定木雅藏戏艺术特征述略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翔飞 罗敏 阿绒呷措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89,共2页
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立曲河流域的营官、沙德、塔公三个区称“木雅”.居住在木雅地区的藏族.操木雅语,当地藏民自称“木雅”“木雅瓦依”。木雅话是康巴藏族的“地脚话”,能讲木雅话的,仅沙德区的沙德、六巴、普沙绒和营官区... 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立曲河流域的营官、沙德、塔公三个区称“木雅”.居住在木雅地区的藏族.操木雅语,当地藏民自称“木雅”“木雅瓦依”。木雅话是康巴藏族的“地脚话”,能讲木雅话的,仅沙德区的沙德、六巴、普沙绒和营官区的朋布熙等地藏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县 艺术特征 川西 甘孜族自治州 述略 地藏
下载PDF
中唐以后敦煌地藏图像考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3,118-120,共13页
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是佛教思想与佛教美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画中有初唐至宋、西夏时期的地藏图像约140幅,本文主要对中唐以后敦煌地藏图像进行考察。
关键词 地藏 地藏图像 十王图像 道明和尚
下载PDF
四川绵阳北山院地藏十王龛像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总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8年第4期84-92,共9页
四川绵阳北山院摩崖9号龛为存世最早的晚唐地藏十王龛像。对此龛构成的分析与介绍,可以推动敦煌本《佛说十王经》及此题材窟像的研究。
关键词 地藏菩萨 十王 十王经十王追像 地藏菩萨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的构造机制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6-360,401,共6页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为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主体部分,根据对震旦系顶面、寒武系顶面,中奥陶统顶面和阳新统底面构造的分析,古隆起分为两部分:西部为简单背斜,东部为复式构造带,构造应力均为挤压型。以地质力学原理为基础,认...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为四川盆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主体部分,根据对震旦系顶面、寒武系顶面,中奥陶统顶面和阳新统底面构造的分析,古隆起分为两部分:西部为简单背斜,东部为复式构造带,构造应力均为挤压型。以地质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古隆起的构造特征是在地球自转速度降低的情况下,受纬向和经向惯性力作用的结果,由此而形成的分段不对称褶皱就是古隆起的构造成藏模式,并根据此模式指出了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构造机制 地质力学 地藏模式 油气
下载PDF
唐前期敦煌地藏图像考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5,共8页
地藏信仰开始于北凉,而地藏图像出现于初唐。敦煌画中有大量的地藏图像,始于初唐,宋、西夏仍见。松本荣一、河原由雄、罗华庆、潘亮文等学者曾有专文考述,但他们并没有对敦煌全部地藏图像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图像学研究,遗留问题不少... 地藏信仰开始于北凉,而地藏图像出现于初唐。敦煌画中有大量的地藏图像,始于初唐,宋、西夏仍见。松本荣一、河原由雄、罗华庆、潘亮文等学者曾有专文考述,但他们并没有对敦煌全部地藏图像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和图像学研究,遗留问题不少。本文所做的工作是,第一次对唐前期敦煌的地藏图像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纠正一些定名错误和时代错误,并新发现两幅地藏图像和两铺十轮经变,在此基础上对唐前期地藏像进行了图像学的研究。特别是提出《十轮经》系地藏像,是地藏图像研究的一个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 《十轮经》 三阶教
下载PDF
四川安岳圣泉寺地藏十王龛像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总 廖顺勇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 本文对四川省安岳圣泉寺中的地藏十王龛像作了详细介绍,论及地藏十五龛像的状况及独特价值。认为其雕造时代应属五代,但表达更为精深。此龛构图的回旋特点,与四川绵阳北山院第9号晚唐地藏十王龛像有接近之处。通过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在四川与重庆地区地藏十王题材至少可分为三个环系,即绵阳与资中的晚唐龛像、内江与安岳并大足部分五代龛像、大足所存北宋及南宋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岳 圣泉寺 地藏十王 龛像
下载PDF
大足石刻北山地藏组合造像管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玲娟 邓新航 龙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191-192,共5页
大足北山地藏造像有多种组合形式,除初盛唐以来中原北方比较流行的地藏与观音组合,地藏与阿弥陀佛、观音组合,地藏与药师佛组合外,还有其它地区较为少见的地藏与华严三圣组合,地藏与引路菩萨组合,以及地藏与阿弥陀佛、龙树菩萨组合等,... 大足北山地藏造像有多种组合形式,除初盛唐以来中原北方比较流行的地藏与观音组合,地藏与阿弥陀佛、观音组合,地藏与药师佛组合外,还有其它地区较为少见的地藏与华严三圣组合,地藏与引路菩萨组合,以及地藏与阿弥陀佛、龙树菩萨组合等,呈现出巴渝地区地藏造像的地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北山 地藏菩萨 组合造像
下载PDF
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研究论著目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惠民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4期162-168,共7页
本文主要收集了关于地藏信仰与地藏图像研究的相关论文,并将《十王经》研究论文论著目录作为附录收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地藏 信仰 图像研究
下载PDF
风帽地藏像的由来与演进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总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2,共6页
地藏菩萨以形像多样而著称,披戴风帽像最为典型突出但并非出自经典,而与唐代《道明和尚还魂记》有密切关系。山西临猗出土的绢画更反映出其演进过程。通过地藏菩萨主要类型的梳理,可知地藏信仰发展过程中,形象特征也有重要作用与突出表现。
关键词 地藏菩萨 佛装佛像 菩萨形 沙门形 风帽像
原文传递
关中唐代地藏菩萨造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共7页
关中唐代的地藏形象可分为佛装形、菩萨形、沙门形3种,时间为7世纪中叶至8世纪初,其中,佛装形地藏是关中地藏菩萨的主流形貌。关中唐代地藏菩萨造像特色,就是地藏菩萨和其他佛、菩萨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并不见于佛经,应该是外来信仰不断... 关中唐代的地藏形象可分为佛装形、菩萨形、沙门形3种,时间为7世纪中叶至8世纪初,其中,佛装形地藏是关中地藏菩萨的主流形貌。关中唐代地藏菩萨造像特色,就是地藏菩萨和其他佛、菩萨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并不见于佛经,应该是外来信仰不断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地藏信仰则走向另一个发展,侧重于地狱救度、地藏救赎重心的偏移,以及最终成幽冥世界的主宰,可以说是中国文化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地藏菩萨 造像 地藏信仰
下载PDF
《地藏菩萨本愿经》综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6,共9页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两宋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该经产生时代的上限大致在后晋天福年间(936-944);而其下限,应是在公元974年。该经为中土伪经的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其编撰人应是有着相当丰富的佛学知识并崇信地藏者。如果传本中将法灯作为翻译者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的话,那么五代宋初金陵清凉的法灯禅师有很大的嫌疑,而《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的撰集者常谨的嫌疑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本愿经》 实叉难陀 法灯 常谨 崔敦礼 十斋日
下载PDF
中国早期地藏信仰状况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41,共7页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 地藏菩萨之名虽然可能早在三国时期已传入中国,但倡导地藏信仰的经典则是在6世纪初以后才在中国出现的。目前我们所知隋前地藏信仰的资料均出自唐人之手,并不可信;隋及唐初(581650)的地藏信仰状况则庶几可征。从文献记载来看,隋及唐初的70年中已有地藏造像出现,但数量少,并且分布不广,可能是它们今天在石窟遗迹及出土造像碑中不见踪迹的原因,而这又与三阶教人对造像的态度有关。相反,称念地藏名号在当时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信仰行为。故与后世的地藏信仰相比,早期的地藏信仰表现出以称念地藏名号为主的特点。不过这一特点又常常被以造像为中心的偶像崇拜研究所忽略,因而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这一时段的地藏信仰状况认识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信仰 张僧繇 地藏造像 称名念诵 地藏故事
下载PDF
地藏本愿特殊性证伪——兼论《地藏经》伪经思想的起源与近代弘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航 王旭瑞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0-16,共7页
通过研究北凉录中《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赞佛偈"与玄奘大师所译《地藏十轮经》"地藏赞佛偈"译文的巨大反差,试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地藏大愿"是近代中国伪经思想的起源,其源于对北凉录《大方广十轮... 通过研究北凉录中《大方广十轮经》"地藏赞佛偈"与玄奘大师所译《地藏十轮经》"地藏赞佛偈"译文的巨大反差,试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地藏大愿"是近代中国伪经思想的起源,其源于对北凉录《大方广十轮经》中"地藏赞佛偈"个别语句的误译,而这种错误是明代以后才被广泛传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 誓不成佛 伪经 误译
下载PDF
四川仁寿千佛岩、石佛沟石窟新发现地藏十王造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近年笔者在四川仁寿千佛岩和石佛沟两处摩崖造像中新发现3铺唐末五代时期的早期地藏十王造像,呈现出不同以往发现的诸多特点,将四川与敦煌地区的此类图像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早期地藏十王图像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四川地区初... 近年笔者在四川仁寿千佛岩和石佛沟两处摩崖造像中新发现3铺唐末五代时期的早期地藏十王造像,呈现出不同以往发现的诸多特点,将四川与敦煌地区的此类图像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明早期地藏十王图像的内容要素和图式类型,在四川地区初始创作和早期流传过程中就已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 地藏十王 摩崖造像 敦煌
下载PDF
唐代华严法界救度思想的开展——兼论榆林窟第25窟卢舍那佛与药师、地藏的组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赖文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法界"是华严义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华严造像——法界人中像,被赋予的重要象征意义即是"法界"。菩萨遍入法界救拔众生,是华严行者的广大行愿,也是法界人中像传达的重要讯息。唐代法界人中像与药师佛... "法界"是华严义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华严造像——法界人中像,被赋予的重要象征意义即是"法界"。菩萨遍入法界救拔众生,是华严行者的广大行愿,也是法界人中像传达的重要讯息。唐代法界人中像与药师佛、地藏菩萨产生或对应、或组合的关联,反映出华严救度思想与当时的思想潮流相结合,将华严的教化具体融入法界,说明佛法不离世间法,更符合华严法界的意义。此一发展让法界人中像的图像意涵更为明确,也使法界人中像定位为卢舍那佛的性格更为彰显。榆林25窟卢舍那佛虽以大日如来形象呈现,但与药师佛、地藏菩萨的组合,与法界人中像所传达的概念一脉相承,就是华严法界的救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 法界救度 榆林窟第25窟 卢舍那佛 药师佛 地藏菩萨
下载PDF
敦煌写本《佛说地藏菩萨经》俗字考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鸥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文即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敦煌写本《佛说地藏菩萨经》中的几个俗字进行了辨识,并且进一步考证出这些俗字字体演变的原因和轨迹。
关键词 俗字 敦煌文献 佛说地藏菩萨经
下载PDF
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时代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70,共8页
在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的时代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多争议。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察,可以发现:由地藏菩萨发展出地藏信仰,经历很长时间,二者的传入并不是同时的。早在三国时期,地藏菩萨的名号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最早提到地藏菩萨的经典... 在地藏菩萨及其信仰传入中国的时代问题上,学界存在较多争议。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察,可以发现:由地藏菩萨发展出地藏信仰,经历很长时间,二者的传入并不是同时的。早在三国时期,地藏菩萨的名号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最早提到地藏菩萨的经典应是曹魏安法贤所译《罗摩伽经》,该经为《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早期译本。而宣扬地藏信仰的经典传入相对较晚。今《大正藏》中所收《金刚三昧经》虽有宣扬地藏信仰的内容,但它并不是四世纪中叶已被著录的同名经典,而是出自初唐人的伪托。因此,翻译于北齐天保九年(558)的《须弥藏经》应算是中土有确切翻译时间的最早宣扬地藏信仰的经典,虽然《大方广十轮经》的传入时代可能更早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藏菩萨 地藏信仰 中土译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