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诚 唐云松 +6 位作者 马春梅 张理华 周毅华 朱光辉 胡济源 王朋岭 申洪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3-441,共9页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大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大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石窟 地衣测年 开采时代 成因
下载PDF
利用地衣测年法测定圣安德烈斯断层的地震年龄
2
作者 Bull.,WB 《地震地质译丛》 1996年第4期22-26,共5页
加利福尼亚内华达山脉地区的区域性岩崩是由当地地震和远处的圣安德烈斯层带北部与南部的地震引起的。五个历史地震所遗贸的岩崩用地衣测年法测定表明,测定地震的准确度达2.2-3.5年。
关键词 地震 圣安德烈斯断层 地衣测年
下载PDF
地衣测年法研究及其在陕西若干地质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新生 肖振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4期1885-1888,共4页
1950年,Beschel提出地衣测年方法。在测年时,一般地都是将地衣直径生长速率作为常数或由已知年代的地衣测量获得某一地区的地衣生长曲线,再由该曲线在同一地区或环境相似的其它地区测年。然而许多地区很难获得地衣生长曲线。不同环境下... 1950年,Beschel提出地衣测年方法。在测年时,一般地都是将地衣直径生长速率作为常数或由已知年代的地衣测量获得某一地区的地衣生长曲线,再由该曲线在同一地区或环境相似的其它地区测年。然而许多地区很难获得地衣生长曲线。不同环境下的地衣生长曲线不同。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地衣测年,必须研究地衣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北部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 )Th. Fr. ),获得它生长的通用模式和区域模式,研究了它的生长速率以及与基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测年 地质事件 陕西
原文传递
地衣测年及其在第四纪年代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建军 任俊杰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6年第2期19-27,共9页
地衣测年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年方法,已被应用于冰川地貌、古滑坡、古地震等地质事件的测年中,尤其在侵蚀速率较大、沉积物难以保存的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地衣测年仍不完善、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内... 地衣测年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年方法,已被应用于冰川地貌、古滑坡、古地震等地质事件的测年中,尤其在侵蚀速率较大、沉积物难以保存的地区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地衣测年仍不完善、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该方法也有争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其对于全新世以来地质事件的测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整理了地衣测年的发展历史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地衣测年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测年 地衣生长曲线 误差分析
原文传递
图尔盖—阿克苏河谷近数百年冰川作用和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О.Н.索洛明娜 Н.Г.麦利尼科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根据树木年轮和对冰碛物系列的地衣测年资料恢复了图尔盖-阿克苏河谷近380年的气候变化曲线。在利用树木年轮资料和地农测年资料重建曲线时,既考虑了生物本身生长规律和气候因子的影响作用,又参考了冰碛物系列的特征。把重建曲线与现代... 根据树木年轮和对冰碛物系列的地衣测年资料恢复了图尔盖-阿克苏河谷近380年的气候变化曲线。在利用树木年轮资料和地农测年资料重建曲线时,既考虑了生物本身生长规律和气候因子的影响作用,又参考了冰碛物系列的特征。把重建曲线与现代气象台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并对重建曲线进行了较正。研究表明,近几百年来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波动,峰值在1670,1720,1750,1770—1790和1830年左右,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降水量直线减少,冰川面积总的趋势在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气候变化 地衣测年
下载PDF
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路 谢新生 郭慧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98,共16页
1830年河北磁县M7■地震发生于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该断裂地震破裂和活动性的研究受到地震研究者关注。前人研究着眼于1830年磁县大地震的地表破裂,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性。应用卫片、航片解... 1830年河北磁县M7■地震发生于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该断裂地震破裂和活动性的研究受到地震研究者关注。前人研究着眼于1830年磁县大地震的地表破裂,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性。应用卫片、航片解译和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重要地点进行探槽开挖或野外地质剖面剥落以及采样测年,确定了断层各段落破裂事件的发生年代。该断裂西段分为3个断层段落:F2为磁县—峰峰段落,F3为东田井村—陶泉乡段落,F4为韩家沟村—甘泉村段落。F2断层段大部分隐伏,为早中更新世断层。F3断层段东端在东田井村南断错距今22 ka地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F3断层段在鼓山南山村一带为全新世断层,从张家楼村到陶泉乡为推测全新世活动断层。F4断层段为全新世断层。F4断层段全部位于基岩山区,可见多处基岩断面、地震沟槽及断层眉脊等断层破裂;一些破裂面发育地衣——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Th.Fr.],使用地衣测年方法确定这些破裂面为1830年磁县大地震地表地震遗迹。磁县—大名断裂带终止于F4西端。综合分析断裂带各个分段的破裂事件,得到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活动事件时空分布,估计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的晚更新世地震复发周期在600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县—大名断裂带西段 断层活动性 探槽 地衣测年 复发间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