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微生物对顺北断溶体油藏的近地表响应
1
作者 曹飞 杨敏 +2 位作者 鲍典 陈银节 王国建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8-684,共7页
顺北油气田是塔里木盆地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具有目的层埋藏深、断裂发育的特点。地震信号因沙漠地表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勘探难度大。基于油气垂向微渗漏理论的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探测断裂带的含油气性,配合地球物理,可... 顺北油气田是塔里木盆地的超深断溶体油藏,具有目的层埋藏深、断裂发育的特点。地震信号因沙漠地表吸收衰减严重,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低,勘探难度大。基于油气垂向微渗漏理论的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探测断裂带的含油气性,配合地球物理,可提高识别断裂带含油气性预测的成功率。以顺北5断裂带为主要目标的微生物油气勘探试验研究表明,油气微生物丰度异常对断溶体油藏具有较好的近地表响应。与植被覆盖区相比,沙漠区的油气微生物指标(包括甲烷氧化菌和丁烷氧化菌)具有测量值低、波动性小的特点,但由于沙漠区特殊的生态条件,油气微生物受其他微生物群落的干扰更少,从而更能反映深层油气垂向微渗漏的近地表响应。应用结果显示,无论是甲烷氧化菌还是丁烷氧化菌,其高值异常区均主要集中分布于顺北5断裂带附近,同时,在顺北1断裂带附近也有较好的异常显示。从异常的走向来看,同断裂带的走向也基本一致,显示微生物异常带与断溶体油藏存在较高的关联度,表明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断溶体油气藏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断溶体油藏 微生物勘探 地表响应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由轴对称脉冲引起的地表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林皋 关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给出了三维弹性半空间上任意分布的轴对称脉冲荷载所引起的地表响应的瞬态解.脉冲的时间作用函数为Heaviside阶梯函数.解首先在Laplace-Hankel变换域中获得,Laplace逆变换在复平面上通过回路积分获得... 给出了三维弹性半空间上任意分布的轴对称脉冲荷载所引起的地表响应的瞬态解.脉冲的时间作用函数为Heaviside阶梯函数.解首先在Laplace-Hankel变换域中获得,Laplace逆变换在复平面上通过回路积分获得,然后时-空解可由Hankel逆变换求得.任意分布的轴对称脉冲解可由双重积分来表达,对于某些特殊分布荷载,解可以单重积分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 脉冲荷载 地表响应
下载PDF
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动力响应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明 杨晓晨 +1 位作者 卢刚 佐佐木九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0-734,共5页
针对中国煤矿多分布于7度及7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大规模开采,在矿区地层中留下了大面积、立体分布的空间,一些开采位于工业区或居住区的下部等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对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响应进行... 针对中国煤矿多分布于7度及7度以上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大规模开采,在矿区地层中留下了大面积、立体分布的空间,一些开采位于工业区或居住区的下部等问题,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的数值模型,对下伏采空区的煤矿地表地震响应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在剪切地震波的作用下,下伏采空区煤矿地表的最大水平加速度受到地下采空区的影响.讨论了在采深及采空区填充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地表监测位置的响应值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震灾害 采空区 地表响应 地震加速度 填充效果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地铁浮置式轨道引起地表振动响应解析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宗臻 刘维宁 +1 位作者 马龙祥 王文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2-137,共6页
在土层振动传递固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地铁浮置式轨道型式引起的地表振动响应的解析预测模型。本模型将地铁环境振动的预测问题转化为计算浮置式轨道作用于基底的频域力群和求解土层振动频响函数的问题,然后通过系统合理简化... 在土层振动传递固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地铁浮置式轨道型式引起的地表振动响应的解析预测模型。本模型将地铁环境振动的预测问题转化为计算浮置式轨道作用于基底的频域力群和求解土层振动频响函数的问题,然后通过系统合理简化将两部分进行频域叠加运算得出地表振动响应。采用本模型预测了北京地铁4号线浮置板区间地表振动响应,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置板区间模型预测和地表实测加速度振动主频均为8~10Hz,且频域幅值相当,变化趋势相符;实测Z振级54.0dB,预测z振级56.1dB,预测结果较准确。本频域快速预测模型具有预测速度快、预测精度高、可进行频域预测等特点,是现有环评预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浮置式轨道 地表振动响应 预测模型 实测验证
下载PDF
地铁振动的地表低频响应预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丁德云 刘维宁 +2 位作者 李克飞 刘卫丰 孙晓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地铁振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低频(<20Hz)振动对高精密仪器和设备、古建筑物等的影响已成为焦点。如何采取合理的减振措施将低频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减振与振动控制试验... 地铁振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低频(<20Hz)振动对高精密仪器和设备、古建筑物等的影响已成为焦点。如何采取合理的减振措施将低频振动的影响降到最低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减振与振动控制试验室,开展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和普通轨道低频振动试验;基于地表低频响应测试数据,结合"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隧道-地层"和"普通轨道-隧道-地层"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地表低频响应受激振频率(1~20Hz)、距轨道水平距离(0~100m)和轨道埋深(10~30m)等因素的影响,推导出地表低频响应量分析公式。将公式预测的地表低频响应量的最大值分成II、II、II和IV四级响应带,进一步讨论响应带分布与轨道埋深、距轨道水平距离和轨道基频等关键因素的关系,从而为减少地铁振动的地表低频响应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低频振动试验 三维有限元 地表低频响应 回归分析 响应
下载PDF
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践踏干扰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席建超 胡传东 +3 位作者 武国柱 吴普 葛全胜 成升魁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 从生态系统响应和游客主观认知的双重视角,对六盘山旅游区旅游步道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状态下旅游践踏干扰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边缘1—3m范围内,但不同生态系统差异较大。在调查的3个景区中,小南川景区乔灌草生态统主要集中在旅游步道1m左右;凉殿峡景区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集中在1—2m之间;野荷谷景区华北落叶松林下生态系统则达到3m左右;②采用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Index of Land Cover Impact,IL-CI)和游客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LAC)来衡量受干扰旅游步道响应程度,在1m范围内各调查样区ILCI均达到4级或5级严重冲击程度;1—2m间以凉殿峡景区ILCI值较高(39%),介于1—2级之间,而小南川与野荷谷景区儿口值属1级轻微影响;3m及以外三者影响基本较小。游客对游道沿线土壤裸露度可接受改变限度为55.7%,3个调查样区1m范围内植被覆盖减少率(CR)均超过此水平;③调查样区旅游步道响应强弱与游道坡度、边坡坡度以及游道宽度具有一定相关性;④地表覆盖物响应指数因与其它各响应变量间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旅游干扰系统响应的一项简易而有效的指标。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旅游践踏干扰已对游道沿线环境以及游客游憩体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变目前景区开发无序状态,加强旅游步道规划设计和游客行为规范,建立长期环境监测系统,将对制定防治游憩冲击策略,促进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旅游践踏干扰 地表覆盖度响应指数(ILCI) 可接受改变限度(LAC)
下载PDF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勘探远景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静 梁前勇 +1 位作者 张莉 钟广见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4期657-664,共8页
台湾海峡盆地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尚缺少直接的钻探资料来证明其油气资源,或油气地球化学资料证明该区油气渗漏体系的存在与否。笔者拟通过该区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普查,... 台湾海峡盆地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尚缺少直接的钻探资料来证明其油气资源,或油气地球化学资料证明该区油气渗漏体系的存在与否。笔者拟通过该区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普查,探索该区油气渗漏体系的存在性及其地表响应特征,为进一步的海域油气详查提供有力证据。结果表明,各项油气化探指标在该区均有一定的地表响应,为低背景场反映,表明研究区下伏地层中存在烃类渗漏现象;通过化探指标有效性遴选及综合异常评价,在九龙江凹陷和晋江凹陷共遴选了7个异常区,且均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是下一步油气详查的优选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油气渗漏 地表响应 油气远景 台湾海峡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近20a输水的生态效益监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亚宁 吾买尔江·吾布力 +5 位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程勇 陈亚鹏 郝兴明 朱成刚 汪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1,共7页
自2000年实施以抬升地下水位、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遏制生态持续恶化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21次,累计输水量达84.45×10^(8)m^(3)。近20 a的监测结果分析显示:(1)... 自2000年实施以抬升地下水位、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遏制生态持续恶化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21次,累计输水量达84.45×10^(8)m^(3)。近20 a的监测结果分析显示:(1)在距河道100 m处,塔里木河下游的上段、中段、下段的地下水位埋深由输水前期2000年的7.76 m、9.31 m、7.82 m抬升至2020年的3.70 m、4.48 m、2.69 m,平均抬升幅度为4.06 m、4.83 m、5.13 m;在500 m处,地下水位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8.21 m、9.45 m、9.08 m抬升至6.61 m、5.46 m、3.82 m。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的上、中、下3个区段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均达到了1050 m,分别抬升了2.69 m、1.38 m、1.59 m。(2)地表水体面积由输水前的49.00 km^(2)扩大到2019年的498.54 km^(2),尾闾湖泊—台特玛湖"死而复活",地表水体面积达到455.27 km^(2)。(3)输水后,地表生态响应敏感,在距河道2000 m范围内,塔里木河下游高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增加了132 km^(2)、0.07、7.6 g C·m^(-2)和1221 g C·m^(-2)·季^(-1)。(4)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地表植被的影响和改善面积达到1423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大幅增加,碳汇区域由2001年占研究区的1.54%增长至2020年的7.80%,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生态恢复力大幅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增加。近20 a的生态输水大幅抬升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沿河两岸以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林植被得到拯救和复壮,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地下水位埋深 地表生态响应 塔里木河
下载PDF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涧 蒋维楣 +2 位作者 刘红年 王卫国 罗燕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92,共7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 2与大气化学模式连接的模拟系统 ,比较了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在线、离线模拟方法的硫酸盐柱含量、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及地表温度响应。发现 :在线与离线模拟方法得到的硫酸盐柱含量、有无反馈大气顶直接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在许多地区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在较小区域平均的尺度上更显著 ,在全区域平均尺度上也较为明显 ,是不能被忽略的 ;结果显示从硫酸盐含量到辐射强迫和地表温度响应逐渐加大的差异 ,说明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与模拟方法有关 ,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气溶胶 区域气候模式 大气化学模式 地表温度响应
下载PDF
地铁曲线段Vanguard扣件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颖绚 杜林林 +1 位作者 王文斌 刘维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研究Vanguard扣件在地铁曲线段的减振效果,以北京地铁5号线某曲线段为例,分别对DTVI_2扣件和Vanguard扣件下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三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扣件在直线段和曲线段的地表动... 为研究Vanguard扣件在地铁曲线段的减振效果,以北京地铁5号线某曲线段为例,分别对DTVI_2扣件和Vanguard扣件下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三维动力学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扣件在直线段和曲线段的地表动力响应特性和衰减规律.通过分析振动响应峰值、最大垂向计权Z振级及插入损失,研究了Vanguard扣件的减振效果.根据现场实测以及数值分析结果可知: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铁曲线段地表动力响应高于直线段,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动力响应特性类似且量值接近;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横向及垂向动力响应随距线路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增加而呈起伏式衰减;列车运行于DTVI_2扣件和Vanguard扣件的轨道上时引起的地表垂向振动响应显著的频段分别位于60Hz和30Hz附近;Vanguard扣件减振效果显著,对曲线段水平向振动响应的减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曲线段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地表动力响应 Vanguard扣件
下载PDF
三维井地电阻率法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正元 张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井地电阻率法是在井中供电地表测量的一种方法。在井地电阻率法电法实际工作中电流源通常采用点状电流源和线状电流源,其中点状电流源适用于裸眼井中供电的情况,而线状电流源则适用于套管井供电的情况。结合野外实践工作,主要研究以下... 井地电阻率法是在井中供电地表测量的一种方法。在井地电阻率法电法实际工作中电流源通常采用点状电流源和线状电流源,其中点状电流源适用于裸眼井中供电的情况,而线状电流源则适用于套管井供电的情况。结合野外实践工作,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1)电流源为点状时,针对电流源分别在异常体的上面、里面和下面3种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的视电阻率响应变化很大;(2)电流源为垂直线源时,针对电流源分别在异常体的上部、延伸至异常体中间以及贯穿异常体3种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视电阻率响应的幅值变化逐渐变大;(3)电流源为倾斜线源时,线源倾斜角度不断加大对应地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线源倾斜角的加大,地表响应的幅值变小。这些结论为野外工作中设置井地电法仪器参数以提高其观测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初步判断异常体的埋深做出定性的分析,同时为井地电法三维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阻率法 正演 点状电流源 线状电流源 地表视电阻率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中小地震的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12
作者 Y.L.Li B.S.Wang +6 位作者 R.Z.He H.W.Zheng J.Y.Yan Y.Li 李娱兰(译) 郑洪伟(校) 贺日政(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3期212-230,共19页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 利用绝对地震定位方法(Hpyo2000)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32°N~36°N,90°E~93°E)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发生的中小地震进行了重定位。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结果相比,定位后结果整体上更加聚集,水平位差距超过10km,深度上集中在0~8km范围内,这表明青藏高原内部上地壳构造活跃。2017年6月共发生8次3.0级以上地震,定位后的震中位置集中分布在格拉丹东附近。定位前后M<3.0的小地震的结果也显示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M≥3.0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其与地表构造性质较为吻合,青藏高原内部仍受到印度板块强烈的挤压作用。其中2017年6月格拉丹东附近发生的8次地震均为正断或走滑兼正断型,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猜测这是壳幔活动剧烈的地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挤压作用 格拉丹东 地表响应
下载PDF
Multi-hole joint acquisition of a 3D-RVSP in a karst area:Case study in the Wulunshan Coal Field,China 被引量:2
13
作者 Hu Ming-Shun Pan Dong-Ming +4 位作者 Zhou Fu-Bao Li Juan-Juan Wang Yang-Zhou Chen Shen-En Xu Yong-Zho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37-53,167,168,共19页
Conventional surface seismic exploration in areas with complex surfaces such as karst landforms has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poor excitation and reception conditions.RVSP(reverse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eismic... Conventional surface seismic exploration in areas with complex surfaces such as karst landforms has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poor excitation and reception conditions.RVSP(reverse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eismic exploration adopts a geometry in which the sources are downhole and receivers are on the ground which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surfaces on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to some extent).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real data analysis,it was noted that in areas with complex surfaces and large numbers of underground karst caves,seismic waves generated in shallow boreholes are easily affected by various surface and multiple waves as well as by scattering from karst bodies.Therefore,the quality of the reflected seismic data is extremely low.Also,it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with conventional noise filtering methods.However,when the source depth is increased,the quality of the reflected waves can be improved.This is exactly what the RVSP method accomplishes.Besides,for the RVSP method,due to its particular geometry,the apparent velocities of the reflected waves and most interference waves are quite different,which can help to filter most nois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NR of the reflected signals.In this study,a 3 D-RVSP exploration study using 8-hole joint acquisition was conducted in a typical karst landfor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 D-RVSP method can obtain higher quality seismic data for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s that have large numbers of underground karst caves.Furthermore,multi-hole joint acquisition for 3 D-RVSP has higher data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better uniformity of underground coverage.Therefore,in this study,38 faults were accurately revealed and at high resolution based on the 3 D-RVSP imag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Complex surface Seismic response 3D-RVSP Multi-hole joint acquisi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Shear Wave Velocity on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of Site Surface 被引量:1
14
作者 Cao Junfeng Feng Weidong +1 位作者 Meng Fanyue Dong Shuangl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2期233-241,共9页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ypical sites in the Jianghuai region,many kinds of soil layer seismic response are modeled by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he measured values of shear velocity to a certain scale. The seismic re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ypical sites in the Jianghuai region,many kinds of soil layer seismic response are modeled by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he measured values of shear velocity to a certain scal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 layer sites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linear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by choosing the Taft,Kobe and El-centro records as the ground motion inp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shear velocity variability on the surface ground motion is in relation to the soil layer structure and ground motion input parameters such as amplitude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velocity,the PGA(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on the surface of site will increase,however,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is de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velocity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Characteristic period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Relative Positio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15
作者 Li Fangjie Zhao Fengxin Zhang Yushan You Hongb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a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viscoelastic artificial boundary, a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ubway structures.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lative positions between ground building and subway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when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the relative story displacements and internal forces of subway structures are changed greatly. Further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buildings on subway structure changes as the distanc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way structure Ground building Relative position Seismic response
下载PDF
道路隧道对软土场地的地震动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勇 王祺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年第3期12-18,共7页
采用有限元动力数值模型研究软土场地在道路隧道影响下,地表地震动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隧道埋深为变化量,取距隧道轴线水平距离的地表观测点响应为分析对象,以正则化加速度峰值、正则化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为场地... 采用有限元动力数值模型研究软土场地在道路隧道影响下,地表地震动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隧道埋深为变化量,取距隧道轴线水平距离的地表观测点响应为分析对象,以正则化加速度峰值、正则化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为场地动力影响指标,评价均匀场地和分层场地单一圆形道路隧道埋深对地表不同位置处的地震动响应特性。研究表明:均匀场地正则化加速度傅里叶谱随频率和隧道埋深呈周期性变化;分层软土场地中,随着观测点与隧道轴线距离增大和埋深增加,地表加速度正则化傅里叶谱幅值逐渐趋近于1,特别是在地表距离隧道轴线超过2.5D(D为隧道外径)或埋深超过2.5D后,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放大均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隧道 地震 自由场 地表响应 傅里叶谱
原文传递
振杆密实法处理杂填土地基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远 杨晔 时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城市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活、工业和建筑固体废物,通常与天然土体混合堆积形成杂填土。杂填土具有不均匀、欠固结、低强度、高压缩、强湿陷等特性,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一项全新技术——振杆密实法在郑州某杂填土地基处理... 城市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生活、工业和建筑固体废物,通常与天然土体混合堆积形成杂填土。杂填土具有不均匀、欠固结、低强度、高压缩、强湿陷等特性,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介绍了一项全新技术——振杆密实法在郑州某杂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通过监测土体水平位移和分层沉降,分析了振杆施工扰动对周围土体的影响;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振动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和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地表振动响应,确定了各工艺阶段的频率参数,研究了振动能量的传递和衰减规律;通过动力触探、面波等原位测试方法评价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振杆周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大于浅层,而浅层沉降大于深层;留振对扩大水平加固范围的作用有限,浅层土体比深层更易被留振密实;频率对土体振动影响显著,高频时振动集中在垂直方向且幅度较弱,低频时振动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为主,且放大效应显著;越接近系统共振频率,水平振动越明显并大于垂直振动。场地共振频率约为16 Hz。振动能量大部分被振源附近土体吸收,安全施工距离小于2 m;加固后土体强度提高1.6倍以上,达到中密状态,满足了加固要求,验证了振杆密实法处理杂填土地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杂填土 振杆密实法 土体变形 地表振动响应 加固效果
原文传递
自由表面对地震辐射能的影响:以逆冲断层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彦恒 史保平 张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8-943,共6页
从震源辐射的能量表象定理出发,以逆冲断层为例,定量地分析了自由表面对逆冲断层地震波辐射能量计算的影响,利用准静态有限尺度逆冲断层位错模型,准确地计算了当断层处在不同倾角、距自由表面不同深度的情形下,断层面上和自由表面位移... 从震源辐射的能量表象定理出发,以逆冲断层为例,定量地分析了自由表面对逆冲断层地震波辐射能量计算的影响,利用准静态有限尺度逆冲断层位错模型,准确地计算了当断层处在不同倾角、距自由表面不同深度的情形下,断层面上和自由表面位移场和应力场变化.结果表明,当断层接近地表,且倾角很小时,考虑断层同自由表面相互耦合作用的地震波总辐射能(ER)远大于由断层本身滑动位移所释放出的辐射能量(EF),后者也就是通常用于地震波能量估算的辐射能.随着断层与自由表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自由表面与断层间的耦合作用也随之减小,总的辐射能与断层面上的辐射能之比(ER/EF)接近于1.目前的结果可对地震观测中存在的远场和近场视应力不一致的现象提供了部分解释,而且该成果对于近场强地面运动的准确定量计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配 表象定理 逆冲断层 视应力 地表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