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涛
陈杰
+1 位作者
黄明达
余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大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及其分布特征,是震后调查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性质(正向逆冲或斜向逆冲)、破裂带走向的变化以及断错标志线、断层运动方向与断层走向间夹角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视位移的...
大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及其分布特征,是震后调查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性质(正向逆冲或斜向逆冲)、破裂带走向的变化以及断错标志线、断层运动方向与断层走向间夹角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视位移的产生,使得野外位移测量数据复杂化。滑动矢量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的量,代表了各破裂点或破裂面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运动轨迹,较之其各分量,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反应出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文章讨论了滑动矢量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利用两条不平行断错标志线计算滑动矢量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对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北段北川县城附近若干点的滑动矢量进行了计算,对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型
地震
地表
破裂
带
滑动矢量
水平位移矢量
走滑位移
水平缩短
垂直位移
汶川
地震
北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块体运动模型与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讨论:鲁甸和景谷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
54
2
作者
徐锡伟
程佳
+5 位作者
许冲
李西
于贵华
陈桂华
谭锡斌
吴熙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1134,共19页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和景谷地震与块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型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指出巴颜喀拉和羌塘等块体的主控边界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新1期地震活动的2个主体地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小江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及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是最新活跃期内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地点;对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异常监测应关注块体边界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变状态差异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型地震
地震
主体地区
活动块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被引量:
445
3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3 位作者
郑荣章
马文涛
宋方敏
于贵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51-162,共12页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_1)和滇中(Ⅱ_2)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_1,Ⅲ_2,Ⅲ_3)。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构造变动
地表破裂型地震
构造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涛
陈杰
黄明达
余松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批准号:2008DFA20860)
2008年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批准号:200808015)
汶川8.0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资助
文摘
大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及其分布特征,是震后调查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由于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运动性质(正向逆冲或斜向逆冲)、破裂带走向的变化以及断错标志线、断层运动方向与断层走向间夹角的变化等等,均会导致视位移的产生,使得野外位移测量数据复杂化。滑动矢量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的量,代表了各破裂点或破裂面在地表或近地表的运动轨迹,较之其各分量,能够更准确更直观地反应出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文章讨论了滑动矢量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利用两条不平行断错标志线计算滑动矢量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我们对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北段北川县城附近若干点的滑动矢量进行了计算,对地表破裂带的性质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逆断层
型
地震
地表
破裂
带
滑动矢量
水平位移矢量
走滑位移
水平缩短
垂直位移
汶川
地震
北川
Keywords
reverse-fault earthquake rupture, slip vector, horizontal slip vector, lateral displacement,shortening, vertical displacement, Wenchuan earthquake, Beichua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块体运动模型与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讨论:鲁甸和景谷地震的启示
被引量:
54
2
作者
徐锡伟
程佳
许冲
李西
于贵华
陈桂华
谭锡斌
吴熙彦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6-1134,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201)
中国地震局“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专题研究”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和景谷地震与块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型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指出巴颜喀拉和羌塘等块体的主控边界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新1期地震活动的2个主体地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小江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及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是最新活跃期内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地点;对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异常监测应关注块体边界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变状态差异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地表破裂型地震
地震
主体地区
活动块体
青藏高原
Keywords
surface rupturing earthquake
themed areas for earthquake occurrence
active block
Tibetan Plateau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被引量:
445
3
作者
徐锡伟
闻学泽
郑荣章
马文涛
宋方敏
于贵华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51-162,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8040701)资助
文摘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_1)和滇中(Ⅱ_2)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_1,Ⅲ_2,Ⅲ_3)。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块体转动
构造变动
地表破裂型地震
构造动力学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李涛
陈杰
黄明达
余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块体运动模型与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讨论:鲁甸和景谷地震的启示
徐锡伟
程佳
许冲
李西
于贵华
陈桂华
谭锡斌
吴熙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徐锡伟
闻学泽
郑荣章
马文涛
宋方敏
于贵华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
44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