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浅地表金属地雷二维电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金添 宋千 +1 位作者 孙晓坤 周智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46-2249,共4页
利用机载或车载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GPSAR)可以实现地雷和雷场的远距离大区域快速探测,是探雷的发展趋势.为了降低地雷检测中的虚警,需要基于地雷和杂波电磁特征设计有效的检测器.本文提出了GPSAR浅地表金属地雷二维电磁特征计算方法... 利用机载或车载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GPSAR)可以实现地雷和雷场的远距离大区域快速探测,是探雷的发展趋势.为了降低地雷检测中的虚警,需要基于地雷和杂波电磁特征设计有效的检测器.本文提出了GPSAR浅地表金属地雷二维电磁特征计算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Rail-GPSAR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电磁建模结果表明,浅地表金属地雷图像具有双峰特征,它将有效的提高地雷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穿透 合成孔径雷达 金属地雷 电磁特征
下载PDF
折射对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影响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添 周智敏 常文革 《电子对抗》 2005年第5期16-21,26,共7页
分辨率和空间位置定位精度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重要参数。传统成像模型是建立在同一均匀媒质的假设上,而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Gmund PENetration SAR,GPEN SAR)为了探测掩埋在地下的目标,通常... 分辨率和空间位置定位精度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重要参数。传统成像模型是建立在同一均匀媒质的假设上,而地表穿透合成孔径雷达(Gmund PENetration SAR,GPEN SAR)为了探测掩埋在地下的目标,通常工作在多层媒质的环境中,传统模型不再适合。文章首先建立了分区均匀媒质中的成像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导了两层媒质时后向投影算法的积累轨迹误差。然后利用实际与理论方位分辨率之比、积分旁瓣比和定位偏差定量分析了两层媒质表面的折射效应对成像质量和定位精度的影响,为校正土壤折射对成像的影响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穿透 后向投影算法 多层媒质 折射效应 定量分析 雷达成像 穿透 地表 方位分辨率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及其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丁晓利 陈永奇 +2 位作者 李志林 刘国祥 章国宝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是一项较新的空间测量技术。它使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反射复数影像 ,每一分辨元的影像信息中不仅含有灰度信息 ,而且还包含干涉所需的相位信号。干涉技术主要是从覆盖同一地区的多幅合...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是一项较新的空间测量技术。它使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反射复数影像 ,每一分辨元的影像信息中不仅含有灰度信息 ,而且还包含干涉所需的相位信号。干涉技术主要是从覆盖同一地区的多幅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提取干涉相位图 ,通过影像处理、一些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相位解缠等 )和几何转化来获取数字高程模型或探测地表形变等。尤其重要的是 ,用此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最高可达毫米级精度。近十年来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新一代星载系统的发射 ,其图像分辨率和产品精度仍会继续得到提高。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连续空间覆盖、高自动化和高精度的监测地表形变的能力 ,加上此技术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已经吸收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地壳变形、地震监测和震后形变测量、火山运动、地面下沉以及冰川漂移等方面 ,均已开始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 ,有些已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本文首先介绍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其特点 ,最后回顾及分析该技术在监测地面变形中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技术 地表变形 空间测量
下载PDF
VHF/UHF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穿透性能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智敏 黄晓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36-1340,共5页
穿透性能是VHF/UHF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的突出特点,本文定量地分析了其对叶簇、地表的穿透能力,给出了穿透深度与有关参数的数学关系。分析了波长、入射角和极化等主要因素对穿透性能的影响,认为:频段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穿透能力和系统实... 穿透性能是VHF/UHF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的突出特点,本文定量地分析了其对叶簇、地表的穿透能力,给出了穿透深度与有关参数的数学关系。分析了波长、入射角和极化等主要因素对穿透性能的影响,认为:频段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穿透能力和系统实现难度,而极化以HH方式最佳。文中结论对超宽雷达系统设计与性能评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 穿透性能 后向散射
下载PDF
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风 PRINET Veronique 马颂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7-534,共8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度模型、测量地表形变等领域 .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 ,并就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处理过程总结了如何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对...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度模型、测量地表形变等领域 .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 ,并就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处理过程总结了如何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三维信息 .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干涉图象的相位展开做了详细讨论 ,概括、分析、比较了近年来发表的大量的相位展开算法 ,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问题所在 .最后就国内、外在未来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三维信息 数字高度模型 干涉图象 相位展开
下载PDF
叶簇穿透合成孔径雷达增强成像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添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5期503-508,共6页
叶簇穿透合成孔径雷达(FOPEN SAR)为了探测树林中隐藏目标,通常工作在低信杂比(SCR)的环境中,目标检测难度极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散射方位变化特性的增强成像方法,在保证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增强隐蔽目标图像SCR。对于感兴趣的车... 叶簇穿透合成孔径雷达(FOPEN SAR)为了探测树林中隐藏目标,通常工作在低信杂比(SCR)的环境中,目标检测难度极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目标散射方位变化特性的增强成像方法,在保证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增强隐蔽目标图像SCR。对于感兴趣的车辆类目标,目标主侧面与地面形成二面角。当电磁波沿二面角法线方向入射时,回波能量最强。该方法能够获得该方位角对应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增强目标SCR,提高检测性能。实测机载FOPEN SAR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簇穿透 合成孔径雷达 增强成像
下载PDF
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监测矿区地表形变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华 《四川测绘》 2003年第3期99-104,共6页
由于雷达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等特点,促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SAR系统的几何特征及其干涉原理,着重探讨差分干涉雷达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表形变 监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矿区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赵韬 张明义 +3 位作者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7-1097,共11页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表变形
下载PDF
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被引量:59
9
作者 刘国祥 丁晓利 +2 位作者 陈永奇 李志林 郑大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34-740,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 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遥感新技术。它具有从覆盖同一地区的星载 (或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对提取干涉相位图 ,借助于雷达成像时的姿态数据重建地表三维模型 (即数字高程模型 )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基于多幅雷达复数图像处理的差分干涉技术 (D- In SAR)可以用于监测地表形变 ,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更高 ,其监测空间分辨率是前所未有的。介绍了 In SAR和 D- In SAR的基本原理 ,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做了分析 ,重点回顾和展望了差分干涉技术在与地表形变有关的地震监测和震后形变测量、地面下沉和山体滑坡、火山运动监测等方面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游新兆 乔学军 +1 位作者 王琪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特别有用的信息 ,用于绘制地形图 ,测量诸如地震、火山、冰川运动等造成的地形变 ,研究植被覆盖特性、洋流等。介绍了InSAR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并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SAR 相位差分处理
下载PDF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筠力 刘艳阳 +1 位作者 陈重华 赵迪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3期96-108,共13页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 天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发源自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突破性地实现了平面向立体维度的拓展,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差分干涉(D-InSAR)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方向。经过近3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InSAR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填补了天基高效测绘手段的空白,产生了极大的应用效益,其中,德国TerraSAR-X/TanDEM-X系统、我国天绘-2卫星系统均为典型代表。同时,基于InSAR技术体制以及在轨数据的积累和研究,不断衍生新的技术方向、新的应用前景,该技术领域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InSAR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天基InSAR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典型应用。通过天绘-2卫星系统真实在轨数据的分析与解读,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工程与技术基础。通过分析天基InSAR主要应用方向的观测需求,给出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 极化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监测
下载PDF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Bam地震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及其对城市遥感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基炜 《上海地质》 2001年第4期52-55,共4页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干涉几何特征以及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着重阐 述共分析了影响其地学监测方面的数据质量等相干技术问题。就InSAR开展上海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提出了基本思路, 对InSAR城市遥感应...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干涉几何特征以及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着重阐 述共分析了影响其地学监测方面的数据质量等相干技术问题。就InSAR开展上海城市地面沉降研究提出了基本思路, 对InSAR城市遥感应用的潜在意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INSAR 地面沉降 城市遥感 地表 上海 雷达干涉测量
下载PDF
浅析用于地球表面监测的合成孔径雷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洪辉 田村安孝 《数字通信世界》 2010年第7期50-52,共3页
合成孔径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度模型、测量地表形变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并就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处理过程总结了如何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信息。分辨率是衡量SAR图像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合成孔径雷达已广泛应用于产生高精度的数字高度模型、测量地表形变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并就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处理过程总结了如何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地表信息。分辨率是衡量SAR图像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也介绍了用孔径合成来提高雷达的图像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分辨率 地表 检测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散射波干扰模型(英文)
16
作者 孙建涛 张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由于缺少SAR散射波干扰真实数据,建立了SAR散射波干扰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地面散射点的分布特征,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极度粗糙地表和中等粗糙地表,散射波干扰充斥于SAR的整个波束,不能采用空间滤波的方式进行干扰抑制;对于中等... 由于缺少SAR散射波干扰真实数据,建立了SAR散射波干扰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地面散射点的分布特征,给出了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对于极度粗糙地表和中等粗糙地表,散射波干扰充斥于SAR的整个波束,不能采用空间滤波的方式进行干扰抑制;对于中等粗糙地表,增加快时间采样点数,可以增加相关散射点的数量,因此可以用空间-快时间自适应滤波的方法提高干扰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散射波干扰 地表散射模型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健 郭交 韩文霆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0年第2期44-53,共10页
土壤水分是水文、环境和农业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数,也是旱情监测和灌溉管理的关键指标,故及时获取土壤水分信息对水资源管理、生态规划和农业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一定的穿透... 土壤水分是水文、环境和农业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参数,也是旱情监测和灌溉管理的关键指标,故及时获取土壤水分信息对水资源管理、生态规划和农业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和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水分定量反演中。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SAR数据反演土壤水分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重点分析了裸露地表和植被覆盖地表的水分反演现状,明确当前SAR反演土壤水分与实际应用需求的差距。为推动今后土壤水分反演研究发展,提高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的准确性,增强土壤水分反演方法的普适性和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结果的时空分辨率将是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反演 合成孔径雷达 裸露地表 时空分辨率
下载PDF
地震滑动时空分布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全球定位系统、远震和强震数据的联合反演:在1999年伊兹米特主震中的应用(二)
18
作者 B.Delonis D.Giardini +3 位作者 P.Lundgren J.Salichon 刘素英 孙彦雪 《世界地震译丛》 2004年第2期54-64,共11页
图11和图12分别给出了对地表位移未作约束和有约束时由实际数据分别反演和联合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它们有共同的特征:(1)在模型西部的深处缺少滑动;(2)在模型的中部,从格尔居克以西约10km到萨潘贾湖的东邻区,存在高滑动值(4~8m);... 图11和图12分别给出了对地表位移未作约束和有约束时由实际数据分别反演和联合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它们有共同的特征:(1)在模型西部的深处缺少滑动;(2)在模型的中部,从格尔居克以西约10km到萨潘贾湖的东邻区,存在高滑动值(4~8m);(3)在最东段滑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动 时空分布 合成孔径雷达 全球定位系统 远震 强震 1999年 伊兹米特地震 地表位移值
下载PDF
雷达遥感穿透次地表获取残存信息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心源 刘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分析了雷达波对干燥沙土的穿透深度δp 关系式并进行了理论计算 ,在阿拉善区可达 2 .82m以上的穿透深度 .利用美国航天飞机雷达遥感数据 ,进行穿透深度的实证分析 .该研究对于利用雷达遥感获取次地表残存信息进而进行古环境的分析具有... 分析了雷达波对干燥沙土的穿透深度δp 关系式并进行了理论计算 ,在阿拉善区可达 2 .82m以上的穿透深度 .利用美国航天飞机雷达遥感数据 ,进行穿透深度的实证分析 .该研究对于利用雷达遥感获取次地表残存信息进而进行古环境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也充分表明雷达遥感在中国西北干旱区古环境研究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技术 穿透深度 地表残存信息 古环境重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建军 张莹 +1 位作者 李昕 梅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3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