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RML的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芮小平 张彦敏 +1 位作者 董鹏 杨崇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45,72,共3页
论文根据地学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在VRML环境下实现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层高程格网分别模拟地质体上下表面,用普通三角网连接两层表面的边界,从而构成一个视觉上的三维地质体。最后,笔者综合运用VRML语言中Index... 论文根据地学领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在VRML环境下实现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层高程格网分别模拟地质体上下表面,用普通三角网连接两层表面的边界,从而构成一个视觉上的三维地质体。最后,笔者综合运用VRML语言中IndexedFaceSet节点和ElevationGrid节点中的coord、color、coordIndex以及normal等字段构造了一个能够在网络上运行的三维地质体,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ML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现实 计算机图形技术
下载PDF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理论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宁书年 李育芳 《矿产与地质》 2002年第4期254-255,257,共3页
从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角度论述了三维地质体及其数据特点 ,指出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中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应是可变的 ,它是检验地质理论与工作方法的可视化工具 ;交互性三维图形编辑与显示是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的关键 ;提出了三维地... 从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角度论述了三维地质体及其数据特点 ,指出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中地质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应是可变的 ,它是检验地质理论与工作方法的可视化工具 ;交互性三维图形编辑与显示是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的关键 ;提出了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的体系结构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软件 三维交互式编辑 系结构 拓扑关系 研究方向 渐变性 突变性
下载PDF
基于对象缓冲区的拾取法在地质体可视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雪莉 唐志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66-5068,5075,共4页
在三维地质体可视化中,需要操作者能够通过输入设备如鼠标来操纵屏幕上的物体,有时还需要获取物体的空间坐标或图形数值,这些都需要以拾取作为实现的基础。运用基于对象缓冲区的拾取方法。当用户要拾取一个物体时,在对象缓冲区中重画整... 在三维地质体可视化中,需要操作者能够通过输入设备如鼠标来操纵屏幕上的物体,有时还需要获取物体的空间坐标或图形数值,这些都需要以拾取作为实现的基础。运用基于对象缓冲区的拾取方法。当用户要拾取一个物体时,在对象缓冲区中重画整个画面,把每个对象的标识符进行编码作为颜色值,然后,应用程序根据该像素的颜色值得到所要拾取对象的索引编码。通过得到的编码值能够快速、准确地搜索到所要拾取的对象,实现了在三维地质体中选择拾取有效地层的功能,避免了空间求交的复杂运算,速度快,并通过对象索引实现拾取被遮挡地层,在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取 对象缓冲区 地质体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矢量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4
作者 张俊松 何兴恒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3年第8期10-12,共3页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技术是快速、及时地再现地质体三维信息及综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基于矢量结构的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关键词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 矢量结构 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勘探
下载PDF
对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技术的探究
5
作者 王磊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15期125-,共1页
对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中各项地质信息的探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对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地层界面以及风化带分布等相关的力学参数和数据等,而利用地质体可视化研究技术来进行勘测能够更好的达到要求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 对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中各项地质信息的探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对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地层界面以及风化带分布等相关的力学参数和数据等,而利用地质体可视化研究技术来进行勘测能够更好的达到要求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体可视化技术 三维建模
下载PDF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技术
6
作者 聂鑫 曾强红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8期191-191,193,共2页
探测各种复杂地质体中的地质信息对于地质工程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地质检测过程中,所需测试的数据较多,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所收集的信息十分复杂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技术的发生发展。本人研究了... 探测各种复杂地质体中的地质信息对于地质工程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地质检测过程中,所需测试的数据较多,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所收集的信息十分复杂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技术的发生发展。本人研究了我国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的现状及应用分析,并针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体可视化技术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复杂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新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敏 杨武年 +1 位作者 罗智勇 吴学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90-2392,2395,共4页
基于似三棱柱模型和人工插入虚拟钻孔的方式提出采用虚拟钻孔链控制复杂地质体的新思路,成功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褶皱、透镜体、尖灭体、断层和高精度控制边界的推理算法。提出了TIN加密新技术——窗口加密法,发现Delaunay三角形存在&qu... 基于似三棱柱模型和人工插入虚拟钻孔的方式提出采用虚拟钻孔链控制复杂地质体的新思路,成功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褶皱、透镜体、尖灭体、断层和高精度控制边界的推理算法。提出了TIN加密新技术——窗口加密法,发现Delaunay三角形存在"隔离带"现象而实现Delaunay三角网局部重构技术——移动窗口ROI,设计并实现了三种加速算法方案。最后利用C#+Open Inventor实现真三维可视化和地质体高效率切割、挖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三维可视 似三棱柱 虚拟钻孔链 复杂地质 窗口加密法 隔离带 局部重构技术
下载PDF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探究
8
作者 孔庆强 周丹 李长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6年第10期231-231,共1页
三维地层模拟与可视化的精度与效果受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地质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地层在空间上更多呈现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这就急需一种可以精确建立呈现多样属性的复杂地层对象的高效建模方法。
关键词 地质 地质模型 地质三维可视
下载PDF
基于知识的地质剖面图生成器研究和实现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一鹏 张银 王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三维数据的获取一直是地质体可视化的难点 ,三维剖面建模技术通过二维的剖面图来描述地层等信息 ,将三维问题二维化 ,为三维数据获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利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剖面图的过程中 ,不但需要钻孔数据 ,还需要利用专家知识来绘... 三维数据的获取一直是地质体可视化的难点 ,三维剖面建模技术通过二维的剖面图来描述地层等信息 ,将三维问题二维化 ,为三维数据获取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利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剖面图的过程中 ,不但需要钻孔数据 ,还需要利用专家知识来绘制剖面图 ,因此提出将已有的专家手工绘制的剖面图作为一个重要的数据来源 ,生成虚拟钻孔数据 ,获取剖面生成知识。在此基础上 ,给出基于知识的剖面器开发方法 ,研究剖面图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应用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剖面图 三维数据 地质体可视化 地层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between CO2 and formation fluids at pore-scale leve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recovery of shale gas 被引量:8
10
作者 Peng Hou Yang Ju +2 位作者 Feng Gao Jianguo Wang Jian 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6年第4期351-369,共19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dvances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2-formation fluid displacement behaviour at the pore scale of subsurface porous media. Roughly, there are three effective visualization ... This article report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dvances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2-formation fluid displacement behaviour at the pore scale of subsurface porous media. Roughly, there are three effective visualization approaches to detect and observe the CO2-formation fluid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t the micro-scale, namel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fabricated micromodels, but they are not capable of investigating the dis- placement process at the nano-scale. Though a lab-on-chip approach for the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the fluid flow behaviour in nanoscale channel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n advanced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method combined with a nanofluidic chip, it is still a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can simulate the CO2 displacement processes in a two-dimensional or three-dimensional (3D) pore structure, but until now, the CO2 displace- ment mechanisms had no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d the 3D pore structure of real rock had not been direc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2 displacement process.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s of CO2 displacement to enhance shale gas recovery is also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coupling of molecular dynamics and LBM in tandem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CO2-shale gas displace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3D digital model of shale obtained from focused ion beam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formation fluid displacement Micro- and nano-pore scale Shale gas recovery Lattice Boltzman nmethods - Molecular dynamics FIB-S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