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常剪切应变点及速度分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学滨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68-375,共8页
对于峰后线性应变软化的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总剪切应变等于弹性剪切应变(由经典弹性理论描述)及由微结构效应而引起的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由非局部理论或梯度塑性理论描述)之和。若剪切应力—塑性剪切应变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称之为... 对于峰后线性应变软化的地质体材料,剪切带内部的总剪切应变等于弹性剪切应变(由经典弹性理论描述)及由微结构效应而引起的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由非局部理论或梯度塑性理论描述)之和。若剪切应力—塑性剪切应变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称之为软化模量)小于剪切弹性模量的两倍,则在剪切带的任一剖面内存在两个总剪切应变不依赖于剪切应力的点,称之为常剪切应变点。在这两个点上,弹性剪切应变的降低和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增加处于平衡状态,总剪切速度达到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两个常剪切应变点之间,局部总速度随剪切应力率的降低而增加。剪切带内部的局部总速度分布是非线性的,这与通常采用的剪切带内部速度的线性分布假定(忽略微结构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材料 剪切带 常剪切应变点 速度分布 局部化 梯度塑性理论
下载PDF
基于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地质体材料变形—拉裂过程模拟——以岩样紧凑拉伸试验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学滨 白雪元 祝铭泽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332-340,共9页
地质体材料易发生拉裂,为了有效模拟地质体材料的变形—拉裂过程,自主研发了一种连续—非连续方法。该方法实质是拉格朗日元法与虚拟裂缝模型的耦合,既能较准确模拟应力应变场,又能较准确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复杂过程。以岩... 地质体材料易发生拉裂,为了有效模拟地质体材料的变形—拉裂过程,自主研发了一种连续—非连续方法。该方法实质是拉格朗日元法与虚拟裂缝模型的耦合,既能较准确模拟应力应变场,又能较准确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的复杂过程。以岩样紧凑拉伸试验为例开展变形—拉裂过程研究,得到以下结果。紧凑拉伸岩样的变形—拉裂过程:在岩样的V形缺口尖端附近出现最大主应力集中现象;节点发生分离,虚拟或真实裂缝扩展,最大主应力始终集中于虚拟裂缝的尖端位置;岩样被拉裂成两部分。最大不平衡力发生1次突增对应着1个节点的分离。在峰值之前,岩样的载荷—位移曲线表现出了硬化现象;随着岩样尺寸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有所下降,这与Bazǎnt的尺度律相一致,且峰后应力—应变曲线的陡峭程度增大。目前针对紧凑拉伸试验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提出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在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模拟方面的突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体材料 拉裂 岩样 紧凑拉伸 尺度律 虚拟裂缝模型 拉格朗日元法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抗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怡豪 邓国强 +5 位作者 李干 宋春明 邱艳宇 张中威 王德荣 王明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7,共9页
利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杆形钢弹在10马赫左右条件下对4种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的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重点研究了砂浆层位置和空气隔层对侵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遮弹层与下部结构间的空气隔层、在整个结构顶部设置疏松砂浆层均可以在... 利用二级轻气炮开展了杆形钢弹在10马赫左右条件下对4种分层地质类材料靶体的超高速侵彻模型实验,重点研究了砂浆层位置和空气隔层对侵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遮弹层与下部结构间的空气隔层、在整个结构顶部设置疏松砂浆层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加剧弹体破坏、减小结构层的侵彻深度,但同时会增加遮弹层的表面成坑效应。从减小结构层的侵彻深度出发,“软-硬-软-硬”的分层设计思路对抵抗超高速弹体侵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侵彻 模型实验 分层地质材料 优化配置
下载PDF
Iron isotopic analyses of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 on MC-ICP-MS with instrumental mass bias corrected by three independent methods 被引量:2
4
作者 Chuanwei Zhu Wenning Lu +3 位作者 Yongsheng He Shan Ke Hongjie Wu Linan Zh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91-700,共10页
Here we report iron(Fe) isotopic data of three pure Fe solution standards(IRMM-014, GSB Fe, and NIST3126a) and five widely used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RM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nd Geologic... Here we report iron(Fe) isotopic data of three pure Fe solution standards(IRMM-014, GSB Fe, and NIST3126a) and five widely used geological reference materials(RM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and 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 obtained on a Neptune Plus multi-collector–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MC-ICP-MS) in our laboratory over the past 3 years. The instrumental mass bias was corrected by three independent methods: sample-standard bracketing(SSB),Ni doping + SSB, and ^(57)Fe–^(58)Fe double spike + SSB.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both the Ni doping and double spike methods helped calibrat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mass bias. Collectively, almost all measurements of RMs yielded δ^(56)Fe within ± 0.05 of recommended values,provided that each sample was measured four times on MC-ICP-MS. For the first time, new recommended values for NIST SRM3126a are reported(δ^(56)Fe = 0.363 ± 0.006,2SE, 95% CI; and δ^(57)Fe = 0.534 ± 0.010, 2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isotopic analyses Sample-standardbracketing Double spike Ni doping Referencematerials Precision and accur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