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质报国精神融入地质类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林梦圆
陈怡同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9期169-172,共4页
以“李四光精神”和地质“三光荣”精神为起源的地质报国精神,是地质人具有的独特精神品质,也是引领地质事业发展的精神旗帜。其蕴含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和个人层面价值标准的...
以“李四光精神”和地质“三光荣”精神为起源的地质报国精神,是地质人具有的独特精神品质,也是引领地质事业发展的精神旗帜。其蕴含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和个人层面价值标准的具体彰显。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研究生具有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信息丰富的特征,与本科生相比,其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更强,但价值取向偏实用,社会责任意识、政治意识相对淡薄,意识形态可塑性较弱,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日益增大。地质类高校的研究生是地质科研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人才力量。文章从挖掘资源、顶层设计、实践路径、校园文化、自我教育等方面探析了将地质报国精神融入地质类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旨在促进地质类高校研究生认同、接受、理解、信守和践行地质报国精神,助力新时代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教育
地质报国精神
路径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报国精神融入地质类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林梦圆
陈怡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学生工作部
出处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9期169-172,共4页
基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地质报国精神融入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编号:XGS Z202216)。
文摘
以“李四光精神”和地质“三光荣”精神为起源的地质报国精神,是地质人具有的独特精神品质,也是引领地质事业发展的精神旗帜。其蕴含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和个人层面价值标准的具体彰显。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研究生具有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信息丰富的特征,与本科生相比,其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更强,但价值取向偏实用,社会责任意识、政治意识相对淡薄,意识形态可塑性较弱,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日益增大。地质类高校的研究生是地质科研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人才力量。文章从挖掘资源、顶层设计、实践路径、校园文化、自我教育等方面探析了将地质报国精神融入地质类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旨在促进地质类高校研究生认同、接受、理解、信守和践行地质报国精神,助力新时代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教育
地质报国精神
路径研究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质报国精神融入地质类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林梦圆
陈怡同
《大学(思政教研)》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