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工环地质在矿山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于冠南 乔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193-196,共4页
现阶段矿山规模日渐扩大,在矿山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质灾害因素影响,难以从根本上保障工程实施期间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水工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矿山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展岩土勘查... 现阶段矿山规模日渐扩大,在矿山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质灾害因素影响,难以从根本上保障工程实施期间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水工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矿山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展岩土勘查、设计、施工、环境监测等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重要性,针对地质灾害类型,明确水循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重点,以期充分发挥出水工环技术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矿山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
下载PDF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被引量:53
2
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2 位作者 姚鑫 王涛 汪华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0-1906,共7页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历史资料分析,提出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8级划分标准,并计算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为7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其中,地质灾害活动最强地段(7级活动区)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两侧;次强地段(6级活动区)位于北川县城湔河两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初步揭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活动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汶川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最大面密度 地质灾害活动强度 地质灾害指数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治民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3期254-254,258,共2页
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大、预防困难等特点,会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是水工环地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地质灾害具有破坏性大、预防困难等特点,会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是水工环地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理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本文将通过分析常见地质灾害活动的特点,探索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策略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在矿山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国良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22期226-228,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在外在生态现象上,还表现在地质灾害的发生上。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的损害密切相关,并且一旦发生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往往带来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水工环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监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在外在生态现象上,还表现在地质灾害的发生上。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的损害密切相关,并且一旦发生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往往带来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水工环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的一种常见而又有效的方法,水工环地质勘探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本文对水工环地质在矿山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矿山地质灾害活动的主要特点,提出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矿山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
下载PDF
浅谈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5
作者 郑世超 孙文浩 +2 位作者 万世平 张新辉 张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在治理地质灾害活动阶段,施工技术和科技设备的进步让人们日益重视水工环地质的具体运用。水工环地质的稳定性比较好,能够检测预判地质灾害活动,具有警示作用,利用有关设计人员使用对应的处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活动的预防、治理过程中使... 在治理地质灾害活动阶段,施工技术和科技设备的进步让人们日益重视水工环地质的具体运用。水工环地质的稳定性比较好,能够检测预判地质灾害活动,具有警示作用,利用有关设计人员使用对应的处理措施。在地质灾害活动的预防、治理过程中使用水工环地质,应该按照灾害不一样的类型,制定各自不同的具有针对西的处理方案,使其具体使用效果得到增强,同时能够使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基于InSAR识别的黄土高原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姚闯闯 姚鑫 +2 位作者 顾畛逵 任开瑀 周振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现,但由于其地域广阔、构造活跃、地貌类型多样、各地黄土特性差异较大,一直以来缺乏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系统认识。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文章利用201... 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现,但由于其地域广阔、构造活跃、地貌类型多样、各地黄土特性差异较大,一直以来缺乏活动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系统认识。InSAR技术具有大范围观测地表变形的能力,文章利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40期Sentinal-1 SAR数据,计算了整个黄土高原62.46×10^(4) km^(2)的地表变形,辅助地貌和光学影像特征,解译了4类活动性地质灾害,共解译出活动性地质灾害3286处,其中滑坡1135处、采矿塌陷1691处、沉降368处、堆填变形体92处,同时对其活动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黄土高原活动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八大区域,包括四大滑坡发育区、三大采矿塌陷分布区和一个沉降灾害分布区。活动性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丛集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滑坡体的发育密度与地形地貌有一定联系;采矿塌陷和地面沉降分布在中东部,密集且成群发育。地质灾害发育具有明显的时空发生规律,区域尺度上,地质灾害的发育密集程度受地形地貌和矿产资源的控制;灾害规模上,InSAR识别的灾害规模都为中型以上,与传统统计手段有一定差别。InSAR的识别结果客观反映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同时,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到地下采煤诱发的地表破坏的分布、范围和强度以及露天采煤矿坑深度和范围的扩展,进而推断煤业生产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质灾害 黄土高原 INSAR 滑坡 采煤塌陷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梁 张建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5年第3期250-254,共5页
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概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种类型的防治责任主体;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 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概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种类型的防治责任主体;研究了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投资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原因诱发的地质灾害 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主体 投资机制
下载PDF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于令芹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5期211-212,共2页
现在的人们环保意识和安全方案一是越来越强了,很多人开始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这也给我国的环境和安全生产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只是出现在生态环境当中,还出现了很多地质灾害。如果发生了地质灾害的话,就... 现在的人们环保意识和安全方案一是越来越强了,很多人开始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这也给我国的环境和安全生产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不只是出现在生态环境当中,还出现了很多地质灾害。如果发生了地质灾害的话,就会威胁到社会群众的生产活动和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护,做好水工环地质的保护、勘察和治理都可以作为地质灾害的防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分析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9
作者 陈瑜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264-266,共3页
水工环地质就是对一些地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等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和调查,最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了和其他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现在的地质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了,而且水工环地质技术已经... 水工环地质就是对一些地区的水文、工程和环境等地质情况进行收集和调查,最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了和其他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现在的地质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了,而且水工环地质技术已经成为了解决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这对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运动变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科技的发展速度很快,地质勘察技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拥有了更多先进的勘测设备和勘测技术,可以准确地找到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保护当地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 地质灾害活动 应用策略
下载PDF
Geo-engineering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HUANG Runqiu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of China was the result of quake-triggering along an active several hundred-kilometer-long fault. The subsequent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 geohazards are dominating factors in ...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of China was the result of quake-triggering along an active several hundred-kilometer-long fault. The subsequent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 geohazards are dominating factors in planning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building. This paper pres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coping with large-scale geohazards and disasters.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for huge scale catastrophe and earthquake precursor identification. Town construction must be kept away from active faults, especially to improve town safety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seismic and geological hazard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geohazard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for mountain areas that have become loosened by earthquake activity. Geological factors must be better understood to reduce direct and secondary risks and effects of earthquakes. Site selections for public relocation require clear and informe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and social risk reduction, so that relocation, infra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and commemorative relic-sites can be prot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GEOHAZARD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