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闪定位资料的雷暴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姜苏 苏建峰 +1 位作者 陈媛 秦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6-239,243,共5页
TITAN算法常用于对雷达体扫资料进行雷暴识别与追踪;但使用的雷达体扫资料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地闪定位资料成本较低且易于获得。因此,将TITAN算法运用到地闪定位资料中,探索TITAN算法对地闪定位资料的适用性以及在TITAN算法中地闪定位资... TITAN算法常用于对雷达体扫资料进行雷暴识别与追踪;但使用的雷达体扫资料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地闪定位资料成本较低且易于获得。因此,将TITAN算法运用到地闪定位资料中,探索TITAN算法对地闪定位资料的适用性以及在TITAN算法中地闪定位资料能否取代雷达资料。利用山西省一次雷暴活动过程地闪定位资料,使用TITAN算法对雷暴能够进行了很好地识别;且得出算法阈值选取的大小会影响雷暴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定位 雷暴 TITAN算法 阈值 识别
下载PDF
广东近年“龙舟水”期间地闪特征及其与降水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雨珊 刘三梅 +1 位作者 伍国裕 伍德超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选取广东2018-2022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发生在粤港澳地区地闪定位数据,分析其地闪发生的特征,并结合86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资料探讨了地闪强度、频次与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1)广东近5a地闪强度集中在-40~15kA;正闪发生占... 选取广东2018-2022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发生在粤港澳地区地闪定位数据,分析其地闪发生的特征,并结合86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资料探讨了地闪强度、频次与降水的关系。结果显示:(1)广东近5a地闪强度集中在-40~15kA;正闪发生占比38.80%,平均电流为6.28 kA;负闪发生占比61.20%,平均电流强度为-16.18kA;(2)逐日闪电频次较多,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水量与总地闪频次随年份起伏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呈弱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45;另外,近年“龙舟水”期间总地闪频次逐时变化呈单峰型,而2021年总地闪频次逐时变化呈双峰型,2022年总地闪频次逐时变化呈三峰型。(3)广东中心地区发生地闪密度大,其平均地闪强度相对较小,而四周边缘地区地闪密度小,平均强度反而大;另外,粤东、粤北等丘陵地区“龙舟水”期间地闪强度普遍在20~25kA;而雷州半岛地区平均地闪强度大于25kA,尤其是2022年平均地闪强度达到了40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地闪定位数据 地闪强度 地闪密度
下载PDF
河池市地闪活动与下垫面关系研究
3
作者 吴量 向清才 陆庆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S01期91-93,共3页
基于河池市地闪资料、髙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下垫面数据,分析地闪密度、强度分布与下垫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其他建设用地和土壤类型中的灰潮土发生的地闪密度最高,低覆盖度草地和酸性粗骨土发生的地闪密度最低;疏... 基于河池市地闪资料、髙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下垫面数据,分析地闪密度、强度分布与下垫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其他建设用地和土壤类型中的灰潮土发生的地闪密度最高,低覆盖度草地和酸性粗骨土发生的地闪密度最低;疏林地和酸性紫色土发生的地闪强度最高,低覆盖度草地和湖泊、水库发生的地闪强度最低。地闪密度随海拔高度和植被指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地闪强度与海拔高度呈线性正相关,但与植被指数无明显相关性。水系密度对地闪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基于地闪密度、强度分布相关的下垫面参数,采用信息熵法得到的地闪空间分布模型与实测地闪资料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定位资料 下垫面参数 信息熵 地闪空间分布模型
下载PDF
1907号台风“韦帕”登陆期间眼壁区的垂直电场探空观测
4
作者 张廷龙 余海 +6 位作者 陈阳 赵小平 陈洁 文中海 李哲 蒋贤玲 张茂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43-453,共11页
2019年夏季在海南文昌获取到1907号台风“韦帕”眼壁内的一次电场探空资料,本文利用卫星、雷达、地面电场及海南省地闪定位资料对该台风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探空路径区域内的电场廓线以及电荷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 2019年夏季在海南文昌获取到1907号台风“韦帕”眼壁内的一次电场探空资料,本文利用卫星、雷达、地面电场及海南省地闪定位资料对该台风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探空路径区域内的电场廓线以及电荷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海拔高度5.74-9.10 km之间共有4个正电荷区和3个负电荷区,这7个电荷区所处的温度区间在-2.4--16.7℃之间,自下而上各电荷区的平均电荷密度分别为0.63,-0.33,0.31,-1.03,1.70,1.57和-1.20 nC/m^(3),初步分析认为最上部的两个正电荷区应该为同一个电荷区,由此在综合考虑电荷区厚度的情况下,发现强度最大的三个电荷区分别为最下部的正电荷区、中部的主负电荷区与上部的主正电荷区,三者呈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其次为云上边界厚度较薄的负极性屏蔽电荷层,下部正电荷区与主负电荷区之间的两个电荷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电场廓线 地闪定位 三极性电荷结构
下载PDF
长沙市土地覆盖类型与雷电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少娟 王道平 +3 位作者 刘凤姣 周明薇 郭斌 贺秋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为研究土地覆盖类型与雷电特征的相关性,利用长沙市2009-2018年地闪定位资料和欧空局300 m精度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雷电活动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分布特征,分析地闪频次和平均电流强度与各土地覆盖类型因子的相关... 为研究土地覆盖类型与雷电特征的相关性,利用长沙市2009-2018年地闪定位资料和欧空局300 m精度土地覆盖类型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雷电活动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分布特征,分析地闪频次和平均电流强度与各土地覆盖类型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闪频数与各土地覆盖类型占地面积成正比,其中耕地上地闪频数最多,草地最少;除草地上地闪活动月变化具有“双峰单谷”特征外,其他类型上均呈“单峰”型;各土地覆盖类型上的地闪活动日变化呈单峰型变化特征,水体和草地上的地闪活动午后波动较为剧烈;地闪活动最活跃区域位于城镇建设用地上,平均闪电密度值较高的土地覆盖类型其雷电流强度却相对较弱;耕地占地面积与地闪频次和平均电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定位 欧空局 土地覆盖类型 雷电活动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