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多道包络能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龙云 陈静 +1 位作者 陈祖斌 李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4-1430,共7页
地面监测的微地震数据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人工形成的射孔数据和压力诱发的微地震数据.从微地震监测理论出发,微地震事件准确识别直接影响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的精度.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存在漏检及误检的弊端,提出了多道包络... 地面监测的微地震数据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人工形成的射孔数据和压力诱发的微地震数据.从微地震监测理论出发,微地震事件准确识别直接影响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的精度.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存在漏检及误检的弊端,提出了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针对存在射孔数据的情况,详细论述了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过程,采用模拟数据证明了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其次,采用一系列微地震正演模拟数据进行大量实验,验证基于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际微震压裂数据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事件识别 多道包络能量叠加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倾斜仪记录的地震事件自动判别初探
2
作者 周晓峰 叶庆东 杨颖航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以垂直摆倾斜仪数据为资料,通过自编的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EMD分解,将低频固体潮和高频地震信号分开,分别对地震信号和固体潮在时间域中用长短时平均能量比(STA/LTA)的方法,实时监测到中国台湾5.4级和中缅边境地区4.9级地震事件,并区分... 以垂直摆倾斜仪数据为资料,通过自编的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EMD分解,将低频固体潮和高频地震信号分开,分别对地震信号和固体潮在时间域中用长短时平均能量比(STA/LTA)的方法,实时监测到中国台湾5.4级和中缅边境地区4.9级地震事件,并区分了仪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分解 STA/LTA比值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下载PDF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翰林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0-1007,共8页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等工作.本文就目前各类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起源与大致分类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振幅(能量)判据的长短时窗比、震源扫描叠加等事件识别以及震相拾取系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事件识别方法;第三类是基于波形自相关的盲搜索技术.最后还列举了几类较为前沿的综合性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并与传统搜索和拾取方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各类单一传统方法各有利弊,不具有普适性,应就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比 震源扫描叠加 波形互相关 波形自相关
原文传递
An automatic seismic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ourth-order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希强 蔡寅 +4 位作者 赵瑞 曲保安 赵银刚 冯志军 李红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28-138,252,共12页
Real-time, automatic,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is critical for rapid earthquake reporting and early warning.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CTF)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 Real-time, automatic,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is critical for rapid earthquake reporting and early warning.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CTF)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regional seismic events and a fourth-order statistics algorithm with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 wave phas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r changes, in energy,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direct P- or S-waves signal and noise. Simulations suggest for that the proposed fourth-order statistics result in high resolution even for weak signal and noise variations at different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establishing the S-waves onset, first a specific segment of P-wave seismograms is selected and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are obtained. Second, the S-wave seismograms that contained the specific segment of P-wave seismograms are analyzed by S-wave polarization filtering. Finally, the S-wave phase onset times are estimat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used to analyze regional earthquake data from the Shandong Seismic Networ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greatly decreased false and missed earthquake triggers, and improved the detection precision of direct P- and S-wave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ignal P and S-waves automatic detection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