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希强 周蕙兰 +1 位作者 沈萍 季爱东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1期6-11,共6页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针对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初步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地震事件识别 地震定位 现状 数字化地震观测
下载PDF
基于离散Gabor分布的地震事件识别
2
作者 范万春 李真富 +3 位作者 刘俊民 施仁 孙煜 许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9-433,476,共6页
描述了一种联合时频分析方法— Gabor分布 ,并且讨论了信号离散 Gabor分布的计算机实现方法。根据公认有效的地震事件识别判据 -体波震级 mb与面波震级 MS之比 mb/ MS,结合信号的 Gabor分布谱图 ,在联合时频域对这一识别判据进行了新的... 描述了一种联合时频分析方法— Gabor分布 ,并且讨论了信号离散 Gabor分布的计算机实现方法。根据公认有效的地震事件识别判据 -体波震级 mb与面波震级 MS之比 mb/ MS,结合信号的 Gabor分布谱图 ,在联合时频域对这一识别判据进行了新的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事件识别 Gabor分布 时频分析 地震监测
下载PDF
用改进的相对幅值法反演震源机制及其在核爆炸地震事件识别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红春 靳平 +1 位作者 潘常周 肖卫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与波形反演方法相比,相对幅值法在利用短周期地震波反演震源机制时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地球模型,因此更适合于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反演.本文以Pearce的传统相对幅值法为基础,引入一种新目标函数以量化特定震源机制解模型的直达P波与... 与波形反演方法相比,相对幅值法在利用短周期地震波反演震源机制时不需要高分辨率的地球模型,因此更适合于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反演.本文以Pearce的传统相对幅值法为基础,引入一种新目标函数以量化特定震源机制解模型的直达P波与地表反射pP和sP波的理论相对幅值与实际观测之间的不吻合程度,由此提高了相对幅值法的容错能力.利用改进的相对幅值法,反演了吉尔吉斯斯坦伊赛克湖地区震级分别为mb4.9和mb3.8的两次天然地震震源断层面解.对于较大的地震,利用5个远震台阵上观测的pP/P和sP/P相对幅值得到的震源断层面解,与哈佛大学的CMT断层面解非常接近;对于哈佛大学没有给出CMT解的较小地震,利用同样方法得到的震源断层面解的走向与震中位置处主要断层的走向一致,而且利用该断层面解可以拟合和解释区域台站上的长周期波形和P波初动方向.最后,为了说明相对幅值法在地下核爆炸地震事件识别中的应用,利用改进的相对幅值法分析了朝鲜2006年10月9日核试验的远震P波波形,发现没有断层面解与远震台站上的P波波形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幅值法 震源机制 地震事件识别
下载PDF
基于能量比与多道时差约束的微地震事件识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建伟 崔伟雄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微地震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反演多个微地震事件的位置来刻画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岩体破裂的属性参数,而在其反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的准确、快速识别非常重要。针对三个分量的微地震数据特性,通过能量比法实现单道上多个能量突变值的识别,在此... 微地震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反演多个微地震事件的位置来刻画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岩体破裂的属性参数,而在其反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的准确、快速识别非常重要。针对三个分量的微地震数据特性,通过能量比法实现单道上多个能量突变值的识别,在此基础上根据同一微地震事件在多道检波器上的时差特性达到微地震事件识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事件识别 能量比法 多道时差约束
下载PDF
峰度和AIC方法在区域地震事件和直达P波初动自动识别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大鹏 刘希强 +1 位作者 李红 周彦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5,295,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达P波信号的峰度和Kurtosis-AIC方法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直达P波初动精细识别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处理.结果表明:(1)应用峰度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地震事件,可有效减低地震事件的错误...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达P波信号的峰度和Kurtosis-AIC方法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直达P波初动精细识别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处理.结果表明:(1)应用峰度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地震事件,可有效减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2)与人工识别震相到时的结果相比,根据Kurtosis-AIC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得到的震相到时的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9±0.0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度方法 Kurtosis-AIC方法 地震事件识别 震相识别
下载PDF
高阶统计量及AIC方法在区域地震事件和直达P波初动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大鹏 刘希强 +3 位作者 刘尧兴 王志铄 赵晖 张亚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5期61-69,共9页
利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与赤池信息量准则(简称AIC)相结合,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P波初至精细识别的新方法研究,通过处理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结果表明:应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尤其是峰度)能够有效识别地震事... 利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与赤池信息量准则(简称AIC)相结合,进行区域地震事件实时检测和P波初至精细识别的新方法研究,通过处理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结果表明:应用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尤其是峰度)能够有效识别地震事件,降低地震事件的错误报警率和漏报率;与人工识别震相到时结果相比,根据Ske-AIC、Kur-AIC震相自动识别方法得到的震相到时的平均绝对值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统计量 AIC 地震事件识别 震相识别
下载PDF
基于倾斜仪记录的地震事件自动判别初探
7
作者 周晓峰 叶庆东 杨颖航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以垂直摆倾斜仪数据为资料,通过自编的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EMD分解,将低频固体潮和高频地震信号分开,分别对地震信号和固体潮在时间域中用长短时平均能量比(STA/LTA)的方法,实时监测到中国台湾5.4级和中缅边境地区4.9级地震事件,并区分... 以垂直摆倾斜仪数据为资料,通过自编的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EMD分解,将低频固体潮和高频地震信号分开,分别对地震信号和固体潮在时间域中用长短时平均能量比(STA/LTA)的方法,实时监测到中国台湾5.4级和中缅边境地区4.9级地震事件,并区分了仪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分解 STA/LTA比值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下载PDF
慢地震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晁军 石耀霖 马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8-269,共12页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包括 :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 ,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包括 :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 ,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笔者认为 ,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 ,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 ,确切验证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慢地震 .为此需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台网观测密度和发展宽频带地震仪、应变仪、GPS、InSAR的综合观测 ,并应加强对多种资料的综合理论分析及模拟的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长周期地震事件 识别、定位和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于多道包络能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龙云 陈静 +1 位作者 陈祖斌 李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4-1430,共7页
地面监测的微地震数据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人工形成的射孔数据和压力诱发的微地震数据.从微地震监测理论出发,微地震事件准确识别直接影响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的精度.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存在漏检及误检的弊端,提出了多道包络... 地面监测的微地震数据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人工形成的射孔数据和压力诱发的微地震数据.从微地震监测理论出发,微地震事件准确识别直接影响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的精度.针对常规微地震信号初至拾取方法存在漏检及误检的弊端,提出了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针对存在射孔数据的情况,详细论述了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过程,采用模拟数据证明了基于射孔信号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其次,采用一系列微地震正演模拟数据进行大量实验,验证基于多道包络能量叠加技术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实际微震压裂数据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事件识别 多道包络能量叠加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原文传递
华北、华南边界地区史前地震识别研究
10
作者 郑海刚 杨源源 +1 位作者 赵朋 姚大全 《中国科技成果》 2016年第21期29-29,共1页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对已知地震开展详细野外研究,鉴别出具有明确时间的历史地震事件遗迹;收集归纳地震遗迹正演对比标志;完善史前地震遗迹识别标志及史前地震事件识别技术和研究方法;对考古、工程发掘现场和探槽中的构造变形...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对已知地震开展详细野外研究,鉴别出具有明确时间的历史地震事件遗迹;收集归纳地震遗迹正演对比标志;完善史前地震遗迹识别标志及史前地震事件识别技术和研究方法;对考古、工程发掘现场和探槽中的构造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识别。重点提交华北、华南边界地区史前地震分析研究结果,为中国东部及其他类似地区的史前地震研究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识别 华北 边界 华南 地震事件识别 地震遗迹 识别技术 识别标志
原文传递
地震自动识别及震相自动拾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翰林 吴庆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0-1007,共8页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 微小地震事件的研究工作应用领域广泛,在诱发地震监测、地颤动低频地震监测、地震预警等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微震事件的自动识别以及震相的自动拾取的研究则是后期微震数据处理工作的基础,包括地震定位、地震成像、震源机制反演等工作.本文就目前各类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震相拾取方法的原理起源与大致分类应用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三大类方法:第一类是基于振幅(能量)判据的长短时窗比、震源扫描叠加等事件识别以及震相拾取系列方法;第二类是基于波形互相关技术的事件识别方法;第三类是基于波形自相关的盲搜索技术.最后还列举了几类较为前沿的综合性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并与传统搜索和拾取方法进行了比对,认为各类单一传统方法各有利弊,不具有普适性,应就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地震事件自动识别 震相自动拾取 长短时窗比 震源扫描叠加 波形互相关 波形自相关
原文传递
An automatic seismic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ourth-order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希强 蔡寅 +4 位作者 赵瑞 曲保安 赵银刚 冯志军 李红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28-138,252,共12页
Real-time, automatic,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is critical for rapid earthquake reporting and early warning.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CTF)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 Real-time, automatic,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eismic signals is critical for rapid earthquake reporting and early warning.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CTF)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regional seismic events and a fourth-order statistics algorithm with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 wave phas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r changes, in energy,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the direct P- or S-waves signal and noise. Simulations suggest for that the proposed fourth-order statistics result in high resolution even for weak signal and noise variations at different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establishing the S-waves onset, first a specific segment of P-wave seismograms is selected and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are obtained. Second, the S-wave seismograms that contained the specific segment of P-wave seismograms are analyzed by S-wave polarization filtering. Finally, the S-wave phase onset times are estimat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used to analyze regional earthquake data from the Shandong Seismic Network.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greatly decreased false and missed earthquake triggers, and improved the detection precision of direct P- and S-wave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ignal P and S-waves automatic detection correction trigger function
下载PDF
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破地震波形的实时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润航 黄汉明 +2 位作者 施佳朋 薛思敏 袁雪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1-1727,共7页
本文从长短时间窗(LTA-STA)得到启发模拟实时波段类型识别.事件为首都圈及其附近的186个天然地震和174个人工爆破事件,用于抽取特征的波形信号为各观测台站波形3分量中的垂直分量波形,在各个事件的所有观测台站的垂直分量波形中,通过滑... 本文从长短时间窗(LTA-STA)得到启发模拟实时波段类型识别.事件为首都圈及其附近的186个天然地震和174个人工爆破事件,用于抽取特征的波形信号为各观测台站波形3分量中的垂直分量波形,在各个事件的所有观测台站的垂直分量波形中,通过滑动窗口按同一准则去除被噪声淹没的部分台站波形,只选择留下未被噪声淹没的台站波形.对连续波形,使用长窗口沿波形时间轴进行滑动,每滑动一个步长就进行一次滤波处理,以滤除噪声,当滤波后的长窗口波形满足阈值条件,此时停止长窗口滑动.然后在滤波前的长时窗口中选取短时间窗口波形,提取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训练和识别,最后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识别,事件划分按以训练集为300个事件,测试集为60个事件进行划分,进行了训练和识别.然后又将训练集按照训练集240个事件,测试集120个事件进行划分.得到较好的识别结果.本文结果说明了波形类型实时识别的可行性,也可为后续实时波形检测和识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地震事件 爆破事件 地震波形 地震事件识别 实时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