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洋 毛丰龙 +2 位作者 王朝景 刘德强 李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4-231,240,共9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9年9月-2021年4月连续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获得唐山地区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模型,以此分析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后半年期岩石圈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在地震前出现明显的方向转向和幅值弱化的现象,地震前后经历了“由震中向周边分散→由周边向震中汇聚发震→方向反转”的时空演化过程;(2)震中附近各测点岩石圈磁场总强度值在地震前后具有规律性时序变化,均呈现“震前缓慢减小→同震时期急剧增大→震后急剧减小”的特征;(3)基于压磁效应和断层亚失稳模型分析,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或许是由震中附近主要断裂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冶5.1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漾濞6.4级地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演化特征
2
作者 李见 陈佳 +4 位作者 叶泵 李孝宾 杨建文 金明培 番邵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 利用CAP方法反演2021年漾濞6.4级地震震源机制,并基于云南地区2015~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叠加应力场反演方法反演漾濞6.4级地震前后不同时段的应力张量方差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云南地区2013~2022年M≥3.0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震源区附近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漾濞6.4级地震性质为右旋走滑型,矩震级M_(W)6.03,矩心深度5.8 km,节面Ⅰ走向39°、倾角75°,滑动角-16°;节面Ⅱ走向133°、倾角75°、滑动角-164°。应力张量方差空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经历了一个低值-显著升高-震前下降形成新低值-震后显著升高的变化过程。应力张量方差时间演化特征显示,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附近应力张量方差在地震前1~2 a达到最高值,后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值后发生转折并趋势回升,整体呈正“V”字型,地震发生在正“V”字型转折后趋势回升阶段。应力张量方差的时空演化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6.4级地震 震源机制一致性 应力张量方差 时空演化
下载PDF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后重力变化
3
作者 杨雄 祝意青 +4 位作者 赵云峰 隗寿春 操聪 吕宏斌 曾亚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基于2016年以来南疆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南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20-01-19伽师M_(S)6.4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区域构造关系密切,沿柯坪断裂形成多个局部重力异常区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反映出2... 基于2016年以来南疆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南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20-01-19伽师M_(S)6.4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区域构造关系密切,沿柯坪断裂形成多个局部重力异常区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反映出2016~2020年该断裂活动引起显著的地表重力场变化;2)与伽师地震孕育有关的重力场经历了“重力正异常区-四象限特征及沿柯坪断裂的重力高梯度带-反向变化发震”的演化过程;3)重力场累积变化和差分变化图像均反映出伽师地震前出现显著的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四象限中心和零等值线拐弯附近;4)重力场动态演化较好地反映出伽师M_(S)6.4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中期前兆现象,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伽师M_(S)6.4地震前进行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强震地点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伽师地震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康定市地震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4
作者 代佳夷 董廷旭 +1 位作者 万红 邓亨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13-119,125,共8页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在地震前后变化是对地灾生态修复和寻找应对措施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四川省康定市2014年11月22日6.3级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在地震前后变化是对地灾生态修复和寻找应对措施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四川省康定市2014年11月22日6.3级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数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生态指数.根据该指数,得出地震灾害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地震前后的四个指标变化来看,热度指标与干度指标有轻微变化;绿度指标下降13.64%;湿度指标提升48.39%.(2)从地震前后遥感生态指数变化来看,康定市地震前后生态环境质量以中等及以上为主,分别为86.01%、 75.5%,在地震前后有明显下降.研究结果为康定市地震后生态修复与重建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评估 康定市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5
作者 赵佳忆 田述军 +1 位作者 李凯 侯鹏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与汶川大地震地震烈度空间分布特征叠加,加大了震后干流和支流泥石流由下游向上游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机器学习 易发性 汶川大地震 岷江上游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后CO异常变化研究
6
作者 史延飞 辛存林 +1 位作者 梁浩东 刘海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2-702,723,共12页
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信息的研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与CO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以瓦里关大气观测站地面数据验证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取玛多M_(S)... 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信息的研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研究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与CO时空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以瓦里关大气观测站地面数据验证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数据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取玛多M_(S)7.4地震前后AIRS反演的CO数据,通过滑动均值法、差值法对玛多地震前后不同尺度的CO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提取CO地球化学信息是可靠的。时间上,玛多M_(S)7.4地震前两个月CO浓度开始波动,出现峰值,地震发生后恢复平静;空间上,震中位置的CO浓度在近地面变化尤其明显,震中及附近区域的CO浓度从3月开始逐渐升高,由离散分布逐渐向震中和发震断裂带聚拢靠近,到4月底达到最大异常18.60×10^(-9),异常高值中心的连线与发震断层江错断裂走向、地表破裂分布一致。排除背景值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推断CO浓度异常变化是地震引起的,主要归因于地下气体释放和岩石挤压碰撞产气,气体逸散后在大气圈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起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 M_(S)7.4地震 AIRS传感器 CO柱浓度 CO体积混合比
下载PDF
北川县地震前后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演变
7
作者 何燕敏 林孝先 +1 位作者 蔡小虎 杜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针对区域规划中生态用地时空格局不能及时更新和获取的问题,通过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重心转移模型,从生态用地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对北川县震前、震后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 针对区域规划中生态用地时空格局不能及时更新和获取的问题,通过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重心转移模型,从生态用地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对北川县震前、震后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北川县生态用地呈减少趋势,共计转出生态用地1215.69 hm^(2),生态用地主要流失方向为建设用地;10年间生态用地呈现“西多东少,中部集中”的空间格局,各类生态用地的重心集中在中部及西部,总体较稳定,但在东西方向有轻微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空间格局 转移矩阵 演变分析 地震
下载PDF
2019年丰南4.5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特征
8
作者 张海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5,共10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南4.5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 动态演化 亚失稳理论
下载PDF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
9
作者 张娜 龚燕民 苏树朋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 总结归纳河北及邻近地区2014年以来4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兆异常特征位置,结合2020年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磁场H矢量、D、F总场3个要素地磁异常变化图像,分析发震前后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河北及邻近地区7个M≥4地震均发生在岩石圈磁场各地磁要素0值线附近的高梯级带、0值线附近及矢量方向转向等特征部位;②古冶M_(S)5.1地震符合河北中强地震岩石圈磁场震兆异常空间位置特征,概率达75%;③丰南M_(S)4.5地震后唐山岩石圈磁场异常区异常特征出现增强,原地震危险区有再次发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场 流动地磁 2019年丰南M_(S)4.5地震 2020年古冶M_(S)5.1地震
下载PDF
GPS观测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9期437-448,共12页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内地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参考框架下这些观测站大地震震前位移积累、同震和震后位移,特别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和同震水平位移。该区大地震时空间隔密,且分布范围较大,观测站相互间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影响明显,地壳运动极为复杂。本文重点讨论了5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特点、成因和相互影响。GPS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7.5级以上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弹性)回跳,震前水平位移积累是前兆。9.3级与2005年8.7级地震震级与时空相近,有重合与不重合的前兆形变区,是前者触发后者的主要条件;而9.3级与8.7级震后强烈地壳水平运动与2012年8.6级和8.2级地震的发生直接有关;2007年8.4级地震的发生与9.3级和8.7级地震无明显关系,但其震后水平位移影响了赤道南8.6级和8.2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尽管所采用的GPS连续观测站数量少、密度低,但仍为研究地震预测中多次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提供了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印尼西部地区是全球最有意义的地震预测探索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NSS 同震水平位移 印尼西部海域大地震 前兆形变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重力场变化及其小波多尺度分解
11
作者 李盛 黄章荣 +2 位作者 胡久常 解晓静 贾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5-949,979,共6页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 利用海南岛流动重力测网2016~2022年共13期复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并着重分析2019-08-20海南三亚M_(S)4.2地震前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三亚M_(S)4.2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在震前2 a和3 a出现重力场累积变化梯度带,梯度带的异常范围约60 km,重力场变化最大约为60μGal;三亚M_(S)4.2地震之后,震中附近地区重力场继续上升,至2020年下半年才开始协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生以2021-08-08乐东MS3.2地震为最大地震的震群事件。对2016-09~2019-08海南岛累积重力场动态变化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海南岛西南地区重力场变化在3阶、4阶和5阶小波细节图中均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M_(S)4.2地震 重力场变化 梯度带 小波多尺度分解
下载PDF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后垂直形变
12
作者 张四新 郝明 +1 位作者 贾鹏 侯伯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40-242,共3页
1研究背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37.77°N,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这是继1986年8月26日门源M_(S)6.4地震(37.70°N,101.50°E)和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 1研究背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37.77°N,101.26°E),震源深度为10 km,这是继1986年8月26日门源M_(S)6.4地震(37.70°N,101.50°E)和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37.68°N,101.62°E)之后该区域发生的又一次6级以上强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M_(S)6.9地震 跨断裂水准 垂直形变 童子坝水准 大梁水准
下载PDF
门源M_(S)6.9地震前后地震异常时空演化
13
作者 高曙德 杨晓鹏 +5 位作者 王文才 陈双贵 武善艺 姚赛赛 梅东林 张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37-239,共3页
中国大陆发生强震动力来源主要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下,青藏高原的北向运动、东部地区的东向运动作用(Wang and Shen,2020);近20年青藏高原北缘地块运动主流观点是巴颜喀拉块体向东运动带动周边地块的运动,但从近十年的地震活动分析,... 中国大陆发生强震动力来源主要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下,青藏高原的北向运动、东部地区的东向运动作用(Wang and Shen,2020);近20年青藏高原北缘地块运动主流观点是巴颜喀拉块体向东运动带动周边地块的运动,但从近十年的地震活动分析,柴达木和祁连块体向东运动是增强的,2022年门源M_(S)6.9地震等一系列地震是典型的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_(S)6.9地震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预报
下载PDF
2022年青州M_(L)4.1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家军 李铂 +8 位作者 朱成林 黄金水 杨立涛 董敏 熊玮 韩博 刘海林 池国民 吴婧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19,共18页
以2022年青州M_(L)4.1地震为研究目标,根据先前学者总结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在大震孕育发生中的异常特征,通过计算相邻两期重力变化、累计重力变化的方式,分析了震中附近变化的空间尺度和数量级。本文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显著地区的测点... 以2022年青州M_(L)4.1地震为研究目标,根据先前学者总结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在大震孕育发生中的异常特征,通过计算相邻两期重力变化、累计重力变化的方式,分析了震中附近变化的空间尺度和数量级。本文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显著地区的测点单点变化情况,包括高炳西、济南站、王坟及庙子等测点,以及高炳西场地南北两测点重力差的变化情况。根据高炳西场地南北两测点周边干扰情况,包括降水量、地面沉降、地形改正等,分析了该两测点重力差变化的原因。本文认为青州ML4.1地震发震前后的重力场有变化,且该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导致的地下物质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重力 时空变化 降水量 2022年青州M_(L)4.1地震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后川滇强震活动幕式图像分析
15
作者 朱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55-257,共3页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有着相同的新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紧密相连的充分依据。川滇之间没有像四川和甘肃或四川和青海之间存在的EW向秦岭构造带的横亘、阻截,将四川和云南作为整体研究,其幕式活动图像明显,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强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震活动 活跃幕 泸定M_(S)6.8地震
下载PDF
长宁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和地壳垂直形变特征及其关系
16
作者 王嘉沛 谈洪波 +5 位作者 李忠亚 刘少明 张毅 郝洪涛 胡敏章 申重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2-969,共18页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浅部的离散性局部变化特征明显,深部的趋势变化特征显著。震中周边4个站点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关系与近似规律不一致。长宁震区长期的动力是青藏高原的物质在深部向四川盆地南边界运移的结果。在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浅层可能存在一些空洞或气囊等空间,在地震前后出现气体、液体或高密度物质流失和填充的现象。结合前人对长宁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域的采盐、采气及废水回注等因素可能是触发四川长宁地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变化 地壳垂直形变 比值关系 小波多尺度分解 长宁地震
下载PDF
2022年门源6.9级地震前后b值时空特征研究
17
作者 郭瑛霞 朱益民 +3 位作者 余腾 李启雷 张丽峰 余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5-1161,共7页
为探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后b值变化特征,选取震前10 a进行时间扫描发现,震前震源区b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震后出现小幅回升,可能与震后应力释放有关。利用青海测震台网200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在最小完备震级基础上进行b值空间扫描和... 为探讨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后b值变化特征,选取震前10 a进行时间扫描发现,震前震源区b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震后出现小幅回升,可能与震后应力释放有关。利用青海测震台网2000年以来的小震目录,在最小完备震级基础上进行b值空间扫描和Δb值计算发现,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边缘,且震前1 a震源区Δb值变化不显著,表明门源地震的应力积累主要发生在2021年之前。对余震序列b值变化进行分析认为,早期b值变化可为后期余震的位置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6.9级地震 B值 时空特征
下载PDF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特征分析
18
作者 杨雄 祝意青 +1 位作者 赵云峰 隗寿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3-874,共12页
基于2015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南段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重力场变化与维西—乔后断裂关系密切,反映了2015—2021年期间该断裂活动引起了地... 基于2015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南段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重力场变化与维西—乔后断裂关系密切,反映了2015—2021年期间该断裂活动引起了地表重力场变化;(2)与漾濞地震孕育有关的重力场经历了“弱变化—区域性异常—局部异常—四象限分布异常—大范围的正异常—反向变化发震”的演化过程;(3)重力场累积变化和差分变化图像均反映出漾濞震前两年出现显著的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四象限中心和零等值线拐弯附近;(4)重力场动态演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漾濞M_(S)6.4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中期前兆现象,并基于该现象在漾濞M_(S)6.4地震前作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强震地点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 漾濞地震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下载PDF
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CH_(4)和CO异常研究
19
作者 梁浩东 辛存林 +1 位作者 刘海博 施紫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4,共9页
为了探究地震前后气体变化特征,使用差值法和异常指数法分析基于AIRS传感器提取的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CH_(4)和CO数据.结果表明,CH_(4)和CO气体柱浓度异常均出现在震前的2月且CO柱浓度变化早于CH_(4);空间上,CH_(4)气体柱... 为了探究地震前后气体变化特征,使用差值法和异常指数法分析基于AIRS传感器提取的2008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CH_(4)和CO数据.结果表明,CH_(4)和CO气体柱浓度异常均出现在震前的2月且CO柱浓度变化早于CH_(4);空间上,CH_(4)气体柱浓度异常沿康西瓦断裂-玉龙喀什断裂呈环状近东西向分布,CO气体柱浓度异常呈双环状分布,其中一个环带呈北西西向延伸,延伸方向与铁克里克断裂走向一致,另一个环带沿阿尔金断裂呈近东西向延伸.与本次地震有关的CH_(4)和CO异常应该是地震引起的地下气体沿断裂带逸散所致.CH.和CO柱浓度变化在地震活动期间呈显著负相关(R=-0.726),表明与CH_(4)和CO有关的化学变化可能是气体浓度异常的另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CH_(4) 地震 新疆于田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地震前后波速比异常分析
20
作者 祖丽皮亚·巴克 张琳琳 +3 位作者 阿布都热依木江·巴克 海仁沙·司拉木 古丽孜娜提·依德热斯 高朝军 《内陆地震》 2023年第4期420-424,共5页
根据南天山西段采集的地震波数据并结合多台和达法,通过定量分析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就空间状态而言,在本次地震发生之前,波速比的区域中有EW走向椭圆状低值异常区,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分别为30... 根据南天山西段采集的地震波数据并结合多台和达法,通过定量分析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就空间状态而言,在本次地震发生之前,波速比的区域中有EW走向椭圆状低值异常区,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分别为30 km与20 km。②就时间进程而言,伽师M_(S)6.4地震前无出现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无呈现降低—恢复—平静—发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6.4地震 波速比 异常 发震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