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川M_S4.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栓成 王运生 +1 位作者 杨敏 陈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自从"5·12"汶川地震后,青川余震一直持续。以2015年9月23日青川M_S4.0级余震监测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青川东山监测点的地震动响应结果表明:在河谷部位,水平东西向最大峰值加速度大于水平南北向,而在山脊上则水平南北... 自从"5·12"汶川地震后,青川余震一直持续。以2015年9月23日青川M_S4.0级余震监测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青川东山监测点的地震动响应结果表明:在河谷部位,水平东西向最大峰值加速度大于水平南北向,而在山脊上则水平南北向最大峰值加速度强于水平东西向;相对于河谷(4#)监测点,东山山脊上6#监测点水平向PGA放大系数最大达到2.0,竖直向PGA放大系数为4.0;谱比分析(HVSR)显示,东山监测点谱比分析的地形放大系数最大可达5.6;且卓越频率多在1.5~3.5 Hz之间。研究表明,强震条件下东山斜坡存在明显的地形的放大效应;且位于地形转折处的6#监测点的放大效应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形放大效应 地震动监测 加速度反应谱 谱比分析(HVSR)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申通 王运生 +5 位作者 罗永红 赵波 辛聪聪 贺建先 古德章 张得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1621,共11页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各监测点的水平向加速度幅值一般要大于竖直向;(2)在地震过程中,聚宝山近SN走向的山脊沿水平东西方向震动更为猛烈,即沿东西两侧发生猛烈"甩动",形成沿山脊走向发育的地震裂缝。对余震监测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斜坡地震动方向效应的存在,聚宝山山顶处的2#监测点水平东西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其他方向,地震波能量在水平东西向上得到显著放大,因而坡顶处建筑物也更容易沿该方向发生破坏,证明了局部地形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控制效应;(3) 2#监测点竖直向主频值主要为6~12 Hz,水平东西向主频值主要为5~8 Hz,水平南北向主频值主要为5~10 Hz,其水平东西向主频率值主要为低频成分;相较于1#监测点,2#监测点各向的主频值发生明显衰减,即随着高程的增加,地震动主频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在斜坡上部地震波以中低频为主。通过进一步地计算分析得出,九寨沟地震诱发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多面临空山体等地形放大效应与地震波半波长密切相关,斜坡在局部地形尺寸与地震波丰富的波长成分的耦合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山体震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余震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东西方向 地形放大效应
下载PDF
团结水电站大爆破的振动监测
3
作者 黄涛 王天恩 +2 位作者 程云峰 赵道泳 曲保国 《东北水利水电》 1998年第4期28-30,共3页
团结水电站为堆石坝,采用大爆破方法一次开采全部上坝石料,爆破总药量为628.595t。由于爆破药量大,爆破的振动影响是工程的关注问题。在爆破时对坝区的地震动效应及各水工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从实测资料对工程安全... 团结水电站为堆石坝,采用大爆破方法一次开采全部上坝石料,爆破总药量为628.595t。由于爆破药量大,爆破的振动影响是工程的关注问题。在爆破时对坝区的地震动效应及各水工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从实测资料对工程安全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这次大爆破地震动速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振动监测 地震动监测 水电站 堆石坝
下载PDF
珙县低山区不同震源作用下斜坡地震动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昊宸 王运生 +4 位作者 胡东雨 赵方彬 寇瑞斌 毕杨杨 唐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 在宜宾市珙县五同村布设斜坡地震动监测仪器,采集兴文县3.1级、珙县4.5级及长宁县4.6级地震数据。对监测剖面上1^(#)、2^(#)监测点采集到的珙县余震地震动响应数据进行滤波和校正处理,对比分析震级、高程、方位等因素对斜坡造成的地震响应后认为:(1)当地震波的半波长与山体某些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接近时,斜坡地形与地震波的波峰产生耦合作用,地形放大效应显著,达到参考点的2.765倍,此处山体更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造成山体地质灾害;(2)分析珙县4.5级与长宁县4.6级地震得出,当地震波沿特殊部位(如山脊等)传播时,地震加速度及阿里亚斯强度更加显著;(3)分析地震加速度变化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随着震级的增大,斜坡的加速度响应也会增大;(4)随着高程和震级的变化,监测点的地震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随之变化,高程和震级对斜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放大效应;(5)在高程和微地貌的耦合作用下,斜坡地震加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4.5级地震 长宁县4.6级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地震加速度 阿里亚斯强度 放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