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概率地震区划图的两条技术路线
1
作者 陶正如 张明 +2 位作者 王立媛 陶夏新 陈伟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文章提出检验概率地震区划图的原则和两条技术路线。以区划图颁布实施后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为客观的检验标准,技术路线1统计实际地震造成的烈度超过区划图相应值的面积总和的占比,技术路线2评估按区划图设防建造房屋在实际地震中减轻经济... 文章提出检验概率地震区划图的原则和两条技术路线。以区划图颁布实施后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为客观的检验标准,技术路线1统计实际地震造成的烈度超过区划图相应值的面积总和的占比,技术路线2评估按区划图设防建造房屋在实际地震中减轻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效益。以我国1990版区划图为例,路线1的检验结果显示,设防烈度被超过的面积总和占大陆地区总面积的2.9%,相当于50年中有5.6%的超越,低于编图中设定的超越概率10%。以四川省最普遍的砖混和钢混结构房屋为例,与不设防相比,按1990版区划图设防建造的房屋在汶川地震中经济损失减少723亿元,体现经济效益621亿元,死亡减少10285人、重伤减少40716人,减灾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检验 概率 效益
下载PDF
美国地震区划图的新动向——场地效应模型与盆地效应模型
2
作者 黄亭 纪志伟 +3 位作者 陈学良 吴清 高孟潭 李宗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726,共9页
2018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对地震动模型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模型及西部地区沉积盆地放大等进行了更新,改善了对美国各地地震灾害的描述,并增强了对美国中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地震动差异的理解。本文分析并论述了2018... 2018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对地震动模型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模型及西部地区沉积盆地放大等进行了更新,改善了对美国各地地震灾害的描述,并增强了对美国中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地震动差异的理解。本文分析并论述了2018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中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模型及西部地区沉积盆地效应模型的主要特征,对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区划图的编制、修订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地震区划 地震动模型 场地效应 盆地效应
下载PDF
新版美国地震区划图源及其参数模型的分析与评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华 高孟潭 李金臣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2008年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本文称"美国地震区划图")采用5种类型震源区模型。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震源模型的划分目的、划分原则、基本特征、用途、各类型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原则与基本方法。评述了... 2008年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本文称"美国地震区划图")采用5种类型震源区模型。本文全面分析了这些震源模型的划分目的、划分原则、基本特征、用途、各类型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原则与基本方法。评述了美国地震区划图震源区模型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美国地震区划 震源区地震活动性 潜在震源区
下载PDF
中国地震区划 被引量:4
4
作者 时振梁 李裕澈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6期65-68,共4页
简要介绍编制中国地震区划图 (1990 )的技术途径。结合对我国地震活动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分布认识和我国地震预测方面的科研成果 。
关键词 中国 地震区划 地震危害性分析 地震风险水平 地震区划 编制
下载PDF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 被引量:35
5
作者 周本刚 陈国星 +2 位作者 高战武 周庆 李姜一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下载PDF
地震区划中b值统计时空范围的确定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玮琼 李文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由于特大地震(MS≥8.5)的孕震区一般大于通常所划分的地震带范围,故以地震带为统计单元,对包含MS≥8.5地震的带作b值估计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方差.本文引进两级统计单元的概念.地震区为适合包含特大地震(MS≥8.... 由于特大地震(MS≥8.5)的孕震区一般大于通常所划分的地震带范围,故以地震带为统计单元,对包含MS≥8.5地震的带作b值估计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方差.本文引进两级统计单元的概念.地震区为适合包含特大地震(MS≥8.5)作b值估计的统计单元,即第1级单元;地震区内又可分成若干地震带.它们可作为最大震级不超过8级地震的统计单元,即第2级单元.由于地震在时间上的非平稳性,在选取b值估计的时间段时,须考虑到各地区地震资料的不平衡性与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性,因地制宜、酌情处理,以求所选时段能合理反映未来百年该统计单元内地震的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统计 统计单元 震级间隔 地震区划 时空范围
下载PDF
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与参数确定 被引量:60
7
作者 潘华 高孟潭 谢富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1期11-23,共13页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 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核心。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依据板内地震活动空间不均匀性分布的特点,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中采用了由地震统计区、背景潜在震源区和构造潜在震源区构成的三级层次性潜在震源区模型,并构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本文在论述CPSHA方法及其地震活动性模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三级潜在震源区模型的构成、地震活动性假定和基本特点,同时,也对新版地震区划图地震活动性模型的重要参数确定思路、方法与结果进行了介绍。本文将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我国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模型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下载PDF
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及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军 李娜 陈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介绍和分析了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和地震构造、中国海域与邻区地震目录及地震活动特征、海域地震动特性及衰减模型、海域场地条件及对地震动的影响、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方法与技术等;编制了一系列相关图件、数据库和计算软件,包括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活动构造框架图、3个典型海域(位于黄海、台湾海峡、南海内)地震构造图、中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中国海域潜在震源区划分图与考虑不确定性的对比方案及考虑三维潜源模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软件;建立了中国海域及邻区俯冲带地震构造模型、基于地震动观测记录和地震模拟数据的南海俯冲带板内地震动衰减关系、利用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结合宽频带速度记录的俯冲带板缘与板内地震的地震动长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提出了以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及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指标的大陆架场地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场地地震动参数调整方案;最后形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体系,完成了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规程(初稿)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了3个典型海域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区划 地震构造 俯冲带 地震活动性 潜在震源区 地震动衰减 场地分类
下载PDF
关于下一代地震区划图编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6
9
作者 高孟潭 卢寿德 《震灾防御技术》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在回顾我国四代地震区划编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地震安全政策变化的分析,同时对国际上地震区划研究进展与编图工作的现状了解,探讨了下一代地震区划编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科学技术问... 本文在回顾我国四代地震区划编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地震安全政策变化的分析,同时对国际上地震区划研究进展与编图工作的现状了解,探讨了下一代地震区划编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基本科学技术问题,对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编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原则 抗倒塌 城市化
下载PDF
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重要性及关键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高孟潭 肖和平 +3 位作者 燕为民 俞言祥 陈鲲 陈学良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分析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灾害特点,指出了加强中强地震活动地区地震区划的重要性,回顾了中强地震活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潜在震源区确定、地震动衰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主要技术环节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地震区划 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地震区划中混合地震模型研究——以祁连山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瑞树 任国强 冉洪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47,共11页
以祁连山为研究区,以上限震级7.5和8.0的潜源为特征地震段,利用滑动速率法分别计算上述每个潜源中7.0~7.4级,7.5~7.9级地震的复发间隔。特征地震选用NB模型条件概率和NB累积概率模型,中强震采用中国地震区... 以祁连山为研究区,以上限震级7.5和8.0的潜源为特征地震段,利用滑动速率法分别计算上述每个潜源中7.0~7.4级,7.5~7.9级地震的复发间隔。特征地震选用NB模型条件概率和NB累积概率模型,中强震采用中国地震区划图(1990)的分档泊松模型,组成混合地震模型,用中国西部椭圆地震衰减公式,计算了未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认为累积概率模型当地震离逝时间长而潜源面积小时影响大,面积大的潜源应进一步考虑潜源的稀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特征地震 地震模型 祁连山
下载PDF
基于AI和GIS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夏新 张明宇 +1 位作者 郑广芬 左惠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18-24,共7页
作为不同区划方法编图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的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SHES)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STIS)联合应用于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的结... 作为不同区划方法编图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的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SHES)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STIS)联合应用于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的结果。为了对比分析衰减关系的影响,编图中也采用了借助误差向后传播算法建立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GIS 地震危险性 地震区划
下载PDF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2 位作者 吕红山 亢川川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Δ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值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抗倒塌地震区划
下载PDF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 被引量:37
14
作者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 新的国家地震区划图即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 2 0 0 1年 8月正式出版 .该地震区划图包括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该区划图风险水平为 5 0年超越概率0 .1,比例尺为 1∶4 0 0万 .该区划图已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 .本文介绍了该区划图编制的背景、编图的技术思路以及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区划 抗震设计 反应谱 度特 征周期
下载PDF
基于地震区划的电力系统元件损坏概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海磊 郭剑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2,共5页
电力系统元件的实际地震损坏概率是分析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和进行网络抗震风险分析的基础。在地震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电气设备易损性曲线,引入结构震害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主要元件及架空线路在地震情况下的损坏概率分析... 电力系统元件的实际地震损坏概率是分析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和进行网络抗震风险分析的基础。在地震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电气设备易损性曲线,引入结构震害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主要元件及架空线路在地震情况下的损坏概率分析模型。最后,采用该方法对成都电网的变电站元件及架空线路损坏概率进行计算,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变电站 架空线 损坏概率
下载PDF
潜在震源区内部空间非均匀分布地震区划方法在攀西地区和晋中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孟潭 胥广银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24-31,共8页
本文依据潜在震源区内部地震非均匀分布模型研究了攀西地区和晋中南地区地震区划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使用的均匀分布模型会低估地震危险性结果,导致高烈度分区的面积缩小。本文讨论了不同的确定非均匀分布概率的方法对地震区划结... 本文依据潜在震源区内部地震非均匀分布模型研究了攀西地区和晋中南地区地震区划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使用的均匀分布模型会低估地震危险性结果,导致高烈度分区的面积缩小。本文讨论了不同的确定非均匀分布概率的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 非均匀分布 潜在震源区 攀西地区
下载PDF
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例利用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进行地震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素娟 鄢家全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例,直接利用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进行地震区划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统计特性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烈度区划图;②在确定统计时段时,应充分考虑影响烈度资料的... 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例,直接利用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进行地震区划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历史地震资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统计特性来编制具有概率含义的地震烈度区划图;②在确定统计时段时,应充分考虑影响烈度资料的完整性和区域地震活动的非均匀性;③将平均重现期为500a的烈度区划结果与新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较,两者在分区形态上大体相近,个别地段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地震区划 历史地震
下载PDF
对现今地壳变形资料在地震区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本刚 周庆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采用汾渭地震带中段1996~2001年时段内的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地壳运动速度场,处理得到区内各测点相对水平运动矢量。采用均匀弹性体变形模型,计算了变形单元的主应变速率参数;引入地壳变形累积地震矩率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其地震带内地震... 采用汾渭地震带中段1996~2001年时段内的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地壳运动速度场,处理得到区内各测点相对水平运动矢量。采用均匀弹性体变形模型,计算了变形单元的主应变速率参数;引入地壳变形累积地震矩率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其地震带内地震活动趋势和潜在震源区内大震复发间隔估计的应用问题。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中段的地震矩累积速率为4.22×1017Nma,大大高于当前活动期的平均地震矩释放速率,处于地震应变累积阶段,未来地震活动性应比目前有所增强。对定襄潜在震源区和霍州潜在震源区的大震复发间隔估计结果也与采用活断层资料获得的结果相近。说明采用该估算方法具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历史地震记录相对短暂或活动构造研究程度较低地区更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变形 地震区划 地震活动趋势 潜在震源区
下载PDF
运用综合信息开展地震区划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微 王世称 +1 位作者 刘光胜 马生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2-899,共8页
运用综合信息推断基底构造格架。研究表明:地震带和地震点位于莫霍面陡度带、低速层陡度带、重力线型构造、重力环型构造以及重力线型构造交汇处;地震带和地震点与地下水、温泉、放射性铀矿的分布规律一致,同受基底构造格架控制;我国水... 运用综合信息推断基底构造格架。研究表明:地震带和地震点位于莫霍面陡度带、低速层陡度带、重力线型构造、重力环型构造以及重力线型构造交汇处;地震带和地震点与地下水、温泉、放射性铀矿的分布规律一致,同受基底构造格架控制;我国水系与线型构造关系密切,湖泊位于线型构造交汇处。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开展地震区划,圈定安全区和安全岛,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物理 综合信息 基底构造格架 地震区划 安全区和安全岛
下载PDF
攀西地区“逻辑树”地震区划结果及其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耀国 雷建成 +1 位作者 唐荣昌 钱洪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32-39,共8页
按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技术思路,讨论了b值、年均发生率和地表空间分布函数等的确定方法,最后以多参数方案组合成“逻辑树”,对攀西地区重新进行了地震烈度区划。结果表明,地震烈度区划图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在地震安全性和... 按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技术思路,讨论了b值、年均发生率和地表空间分布函数等的确定方法,最后以多参数方案组合成“逻辑树”,对攀西地区重新进行了地震烈度区划。结果表明,地震烈度区划图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在地震安全性和投资效益之间谋求某种平衡,在认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以“逻辑树”方法进行地震烈度区划不失为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烈度 逻辑树 地震区划 攀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