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区域应力场及其板块构造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纪人 赵志新 +1 位作者 河野芳辉 木下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8-494,共7页
为了研究海沟型巨大地震发生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特征 ,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结果 ,根据地震俯冲带几何形状及其内应力场区域特征 ,南海海槽下的俯冲带可划分为两段 :东部的四国 -纪伊半岛段和西部的九州段 .东部的菲律宾海板块... 为了研究海沟型巨大地震发生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特征 ,详细研究了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结果 ,根据地震俯冲带几何形状及其内应力场区域特征 ,南海海槽下的俯冲带可划分为两段 :东部的四国 -纪伊半岛段和西部的九州段 .东部的菲律宾海板块地震俯冲带呈现出低角度俯冲 (10°~ 2 2°) ,且俯冲深度相当浅 (6 0~ 85km)的特征 ;而西部九州段的俯冲带为高角度俯冲 (4 0°) ,且俯冲深度较深 (16 0km) .东、西部俯冲带内部应力场也截然不同 .东部的四国大部分地区和纪伊半岛的俯冲带内表现为俯冲压缩型应力场 ,而西部的九州段则为明显的俯冲拉张型应力场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重力异常、GPS、热流量等地球物理观测结果后指出 ,南海海槽东部 ,即四国 -纪伊半岛以南的海槽区域 ,具有与智利海沟极其相似的地震发生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和高应力积累等特征 ,属于年轻活动俯冲带的高应力型俯冲 .而西部的九州段 ,虽然也是海沟型地震活动区 ,但不具有大地震发生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和高应力积累 ,不属于年轻活动俯冲带的高应力型俯冲 .俯冲带年龄的不同很可能是造成南海海槽东、西段板块构造动力学以及应力场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海海槽 地震活动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区域特征 地震区域 构造动力学特征 地震俯冲带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邹霞玲 彭绍琴 皮依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117,1130,共8页
当前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对人工指挥台进行数据传输,易导致灾害条件下受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通监控结果,存在地震实时监测信息准确性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该设计系统进行数... 当前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对人工指挥台进行数据传输,易导致灾害条件下受损无法及时有效地传通监控结果,存在地震实时监测信息准确性低、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因此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大型地震区域监控系统。该设计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交换的网络拓扑采用ZIGBEE实现通信。基于VS.NET基础设计系统架构,通过地震的现场指挥部建设支持可视化的调度指挥台,实现综合调度和集中指挥的目的。系统中智能地震救灾控制中心采用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和智能运算,实现对地震检测区的精准、高效检测和工作指导。通过数据采集交换与应急调度平台,监测地震实时监控与设备使用情况。采用地震救灾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对物联网中地震区域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分析,系统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地震救灾信息多视角的全面处理。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测算结果实时性高、功耗低,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大型地震区域 监控系统 救灾控制中心 数据采集交换 应急调度
下载PDF
嵌入式TCP/IP协议在地震区域网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惠 安锦文 《测控技术》 CSCD 2005年第1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TCP/IP协议的裁减、定制和简化,形成了miniTCP/IP协议栈,满足了地震区域网络信息交 换的需求。并介绍了miniTCP/IP协议栈在地震区域网络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震区域网络 TCP/IP协议 裁减 简化
下载PDF
用大量余震震源机制估计2000年鸟取县西部地震区域的应力场 被引量:1
4
作者 Y. Yukutake Y. Iio +3 位作者 H. Katao T. Shibutani 万永革(译) 吕春来(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7年第6期5-19,共15页
根据大量震源机制估计了2000年鸟取县西部地震(MW=6.6)前后的区域应力场。为约束主震前的应力场,我们比较了主震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与主震后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在余震区的北部和中部,推测主震前的偏应力量值太大,不会受到静态应力变化... 根据大量震源机制估计了2000年鸟取县西部地震(MW=6.6)前后的区域应力场。为约束主震前的应力场,我们比较了主震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与主震后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在余震区的北部和中部,推测主震前的偏应力量值太大,不会受到静态应力变化的影响。主震前的最大主应力轴的方向与构造应力场一致。而在余震区南部,主震滑动较大的地区及其周围,发现由于静态应力变化较大,主震后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在断层南端附近,静态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余震的P轴方位角一致,推测主震前的偏应力量值小到足以受到静态应力变化(5MPa)影响的地步。断层南端原有余震断层面的强度可能特别弱。发现主震前的应力场在小于主震断层长度的尺度上是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场 地震区域 震源机制 鸟取县 余震 西部 估计 应力变化
下载PDF
408UL地震区域网络传输原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惠 《石油仪器》 2004年第6期14-16,73-74,共3页
40 8UL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了地震区域网络、链路和网络节点的概念 ,把整个网络分成控制节点、记录节点、数据缓冲节点和采集节点四类。将数据通讯分成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两种。每两类节点之间可以进行一种或两种形式的通讯。同步通讯采用... 40 8UL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了地震区域网络、链路和网络节点的概念 ,把整个网络分成控制节点、记录节点、数据缓冲节点和采集节点四类。将数据通讯分成同步通讯和异步通讯两种。每两类节点之间可以进行一种或两种形式的通讯。同步通讯采用与以往遥测地震仪相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异步通讯采用OSI/RM协议模型 ,运用局域网的通讯协议 ,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了计算机局域网通讯技术在大型遥测地震仪中的应用 ,同时也降低了遥测地震仪的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地震 数据采集 地震区域网络 链路 通讯协议 IAU FDU
下载PDF
地震区域的电力自动调度应急模型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宏生 赵猛 +2 位作者 刘怡 郑阳 李俊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7-603,共7页
传统电力实施平衡调度模型进行电力自动应急调度时,未考虑输电裕度和应急物资的分配问题,实施电力应急调度成本高、效率低,造成地震区域的经济财产损失增加,因此,设计地震区域的电力自动调度应急双层模型,采用上层模型—增强电网输送能... 传统电力实施平衡调度模型进行电力自动应急调度时,未考虑输电裕度和应急物资的分配问题,实施电力应急调度成本高、效率低,造成地震区域的经济财产损失增加,因此,设计地震区域的电力自动调度应急双层模型,采用上层模型—增强电网输送能力的自动应急调度模型,依据多断面静态安全协调模式的输电裕度和灵敏度与电力实时调度决策获取不同发电机调节量,对不同发电机调节量通过多断面综合协调模式实施多目标优化,获取发电机使用的最优解,增强电网输送能力;通过下层模型—电力应急资源调度模型,采用电力应急资源调度最小成本目标函数,依据各电力资源存储中心配送到故障现场的资源量小于存储量的原则,塑造电力应急资源数量约束条件,实现电力应急资源的调度成本最小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使电力系统获得较高的输电裕度,提高了电力自动调度应急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域 输电裕度 断面 自动调度 电力应急资源 应急模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区域简明图集》(序)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地震区域 汶川县 图集 受灾人口 对口支援 烈度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区域图(封3)灾情说明 被引量:1
8
作者 米翁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49-550,F0003,共3页
关键词 地震区域 龙门山断裂带 灾情 汶川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释放过程 应力传播
下载PDF
428XL系统的软件功能和地震区域网络系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文良 《物探装备》 2008年第5期289-295,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428XL系统的软件e-428的性能和基本功能结构,而对于428XL系统中更加完善并且符合通用标准的地震区域网络技术,文章则从网络系统的结构、数据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以及现代网络遥测地震仪的远程控制... 本文简要介绍了428XL系统的软件e-428的性能和基本功能结构,而对于428XL系统中更加完善并且符合通用标准的地震区域网络技术,文章则从网络系统的结构、数据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以及现代网络遥测地震仪的远程控制系统等方面对其原理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8XL e-428软件 地震区域网络 TCP/IP协议 网络数据传输 网络遥测
下载PDF
IODP第314航次——日本南海地震区域实验项目
10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44,共2页
关键词 实验项目 地震区域 IODP 南海 日本 航次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 科学钻探
下载PDF
改进的VIM模型在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评估中的应用——以玉树地区为例
11
作者 郑浩 陈宇 +3 位作者 郭兰兰 刘吉夫 刘连友 郑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快速和准确地评估建筑区域地震脆弱性,对把握区域尺度的地震风险和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改进的脆弱性指数模型(VIM),在区域尺度上选取建筑物的修建时期、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和建筑层数等7种属... 快速和准确地评估建筑区域地震脆弱性,对把握区域尺度的地震风险和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改进的脆弱性指数模型(VIM),在区域尺度上选取建筑物的修建时期、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楼层高度和建筑层数等7种属性作为修正指标,对玉树藏族自治州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曲线进行修正。并以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7.1级地震为情景,对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改进的VIM模型可以显著提高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的评估结果(13%)。玉树地区建筑物区域地震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以震中结古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递减,和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为“脊线”向两侧递减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 区域地震脆弱性 脆弱性指数法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以雄安新区为例
12
作者 王虹宇 张合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2期14-17,24,共5页
在充分调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际,对成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确定数据库构架、服务内容和形式,基于此建设雄安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管理系统,系统构建合理... 在充分调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实际,对成果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设计和研究,确定数据库构架、服务内容和形式,基于此建设雄安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管理系统,系统构建合理的总体框架、数据库构成和创新内容,展示系统功能和社会服务相关内容,为地震管理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服务与决策支持,从而实现对雄安新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数据的有效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 抗震设防 管理系统
下载PDF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研究——以雄安新区为例
13
作者 王虹宇 张合 仇硕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总结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以雄安新区为例,着重介绍规划建设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雄安新区在完成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动参数区域划分、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设了区评成果管理应用系统,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服... 为总结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应用,以雄安新区为例,着重介绍规划建设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雄安新区在完成活动断层探察、地震动参数区域划分、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设了区评成果管理应用系统,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服务新区规划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本研究对区评成果服务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防震减灾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 城市规划 工程建设 防震减灾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应用研究
14
作者 肖斌 曾文敬 +1 位作者 朱慧 王妍婕 《江西科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工程建设科学抗震设防的依据,在保障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成果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通过GIS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 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工程建设科学抗震设防的依据,在保障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成果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通过GIS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探讨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构建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全要素“一张图”,实现了对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全息可视化管理,提升了安全性评价成果管理与应用的便捷性,进而发挥应有的减灾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大数据 一张图 全息可视化 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利用区域地震记录测定地震辐射能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子博 刘瑞丰 +2 位作者 李赞 孔韩东 胡岩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6-637,共12页
地震辐射能量作为描述地震大小的物理量,可为地震应急和灾害评估提供重要参考.现有快速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方法多使用远震记录(35°≤Δ<80°),受到几何扩展和频率相关衰减校正方法的限制,利用区域地震记录(5°≤Δ<3... 地震辐射能量作为描述地震大小的物理量,可为地震应急和灾害评估提供重要参考.现有快速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方法多使用远震记录(35°≤Δ<80°),受到几何扩展和频率相关衰减校正方法的限制,利用区域地震记录(5°≤Δ<35°)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区域地震记录快速测定地震辐射能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该方法可以测定5.0级以上地震的辐射能量,弥补了由于低信噪比和台站分布影响,导致利用远震记录只能稳定测定6.0级以上地震辐射能量的不足;(2)将该方法应用于2009-2021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66次MW>5.0地震,结果显示74%的单台区域能量震级与远震能量震级的偏差在±0.3以内;对于44次MW≥5.5地震,区域结果与远震结果基本一致,86%的事件区域能量震级与远震能量震级的差在±0.2之间;(3)结合地震矩资料,得到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的能矩比范围为5.2×10^(-6)~8.1×10^(-5),平均能矩比为2.4×10^(-5);走滑型地震的平均能矩比高于倾滑型地震,能矩比整体分布存在区域特征,西域地块地震的平均能矩比高于青藏地块东部地震,青藏地块西部地震的平均能矩比最低,同一区域内的地震能矩比也存在差别,这表明不同断层上发生的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存在明显差异;(4)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地震台网的日常工作中测定地震辐射能量,为科学研究、地震应急和地震灾害评估提供新的地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辐射能量 能矩比 区域地震记录 远震记录 中国大陆
下载PDF
美国地震监测现状综述
16
作者 吕帅 房立华 +1 位作者 任华育 周本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8,共18页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化、定制化的跨越。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地震站网密度、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数据智能处理、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地震监测现状,文章从地震监测架构、地震台网布局、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和数据产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进展,并与我国地震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警事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地震监测 区域地震台网 地震预警 地震数据处理
下载PDF
寻找地震相关区域的词频共现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明生 贾志娟 +1 位作者 吉晓宇 洪流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540,共5页
地震的地区相关性反映出一定地理位置上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寻找中国震区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可以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区域。以中国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为平台搭建共现分析模型,首先将地震区域以熟知地名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Salton模型... 地震的地区相关性反映出一定地理位置上地震发生的规律性,寻找中国震区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可以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区域。以中国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为平台搭建共现分析模型,首先将地震区域以熟知地名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Salton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修正Salton指数的共现分析方法,使用修正后的共现分析方法求解地震区域间的关联度。实验表明,该修正Salton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域 词频共现 Salton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地质选线在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应用
18
作者 王奇 《低碳世界》 202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为了解决雅安地震中的宝兴县、芦山县交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等问题,通过分析2022年雅安芦山“6·1”地震区域公路恢复重建案例,阐述地质选线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地震烈度区域的应用,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公路路线设计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 地震烈度区域 地质选线 公路路线设计
下载PDF
地震区域电梯的安全要求——美国标准A17.1-2004《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第84章
19
作者 李宁(译) 孙立新(校) 《中国电梯》 2008年第14期72-82,共11页
8.4 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的电梯安全要求 8.4适用于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内的建筑物中安装的,具有对重装置的电梯和直顶式液压电梯。这些建筑物按照建筑规范所定义的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见3.1)。
关键词 液压电梯 安全要求 安全规范 自动扶梯 美国标准 地震区域 地震风险 对重装置
原文传递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20
作者 张齐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7期43-45,共3页
近年来,随着强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强震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由于地震分布和强震资料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大部分强震资料相对不足的区域,基于强震资料建立衰减关系的方法尚不可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强震资料相对丰富区域建立的... 近年来,随着强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强震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由于地震分布和强震资料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大部分强震资料相对不足的区域,基于强震资料建立衰减关系的方法尚不可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强震资料相对丰富区域建立的衰减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使其能应用于强震资料匮乏区域是一种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关系 区域性差异 地震区域性特征参数 修正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