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1
作者 高波 董英 +6 位作者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甘肃积石山
下载PDF
帕米尔东北部公格尔拉张系现今构造形变InSAR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2
作者 陈荣柳 李杰 刘代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3,89,共6页
帕米尔构造结断裂发育,强震频繁,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区域。位于帕米尔内部的公格尔拉张系是中、东帕米尔内部最重要的张性断层之一,对其现今构造形变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帕米尔内部的现今变形状态、动力学机制、强震活动及灾... 帕米尔构造结断裂发育,强震频繁,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区域。位于帕米尔内部的公格尔拉张系是中、东帕米尔内部最重要的张性断层之一,对其现今构造形变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帕米尔内部的现今变形状态、动力学机制、强震活动及灾害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处理了2018—2022年2个轨道的Sentinel-1 SAR数据,获取了研究区高密度三维形变速率场,并结合库伦应力讨论了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在东西方向上,公格尔拉张系的木吉断裂存在约10 mm/a的右旋走滑,昆盖山南麓断裂和公格尔山断裂的拉张速率分别约为11和5 mm/a,慕士塔格断裂几乎不作拉张运动;垂直方向上,木吉断层南盘抬升7 mm/a,北盘抬升3 mm/a,昆盖山南麓断裂、公格尔山断裂和慕士塔格断裂的两侧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抬升,约为3 mm/a;静态库伦应力表示,公格尔拉张系北段为未来强震的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格尔拉张系 INSAR 构造形变 库伦应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3
作者 罗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180-184,共5页
地震滑坡地质灾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将灾害影响降至最低,提出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生态修复策略。选择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从人为、自然两个方面确定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收集地震滑坡... 地震滑坡地质灾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将灾害影响降至最低,提出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生态修复策略。选择地震活动频繁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从人为、自然两个方面确定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影响因素。收集地震滑坡地质灾害数据,构建地震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数据收集结果计算评价指标的具体取值,考虑指标权重,得出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优化设计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灾害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加设生态袋防护、充分应用液压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植被与土壤恢复等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生态修复策略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九寨沟地区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迎宾 徐佩依 +6 位作者 林剑锋 伍新南 柳静 相晨琳 何云勇 杨昌凤 许冲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5,共13页
BP神经网络因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拟合能力,被广泛地运用在区域性滑坡危险性预测中。本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四川九寨沟地区,以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沟MS7.0地震引发的4834个历史滑坡为例,将其随机划分为... BP神经网络因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拟合能力,被广泛地运用在区域性滑坡危险性预测中。本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四川九寨沟地区,以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沟MS7.0地震引发的4834个历史滑坡为例,将其随机划分为70%的训练样本集用于九寨沟地区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以及30%的验证样本集对预测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估。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平行发震断层距离、垂直发震断层距离、震中距离、距道路距离、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以及岩性共9个影响因子,分析发震断层对地震滑坡的控制作用,并总结九寨沟地区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其中发震断层、岩性和坡度对九寨沟地区地震滑坡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利用模型得到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图,结果显示73.19%的滑坡位于极高和高危险区域,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基本相符。通过30%的验证样本集来绘制预测成功率曲线,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成功率(AUC值)为0.90,证实了BP神经网络在九寨沟地区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中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拟合能力,评价结果为后续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区 BP神经网络 地震滑坡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广西某铝矿排泥库工程场地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5
作者 刘路 张海娟 +2 位作者 王康 彭三曦 高栋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5期145-147,共3页
针对广西平果那荣排泥库加高扩容项目,通过地震地质调查等方法,并结合地震活动性,研究其工程场地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通过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可得右江断裂是排泥库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右江断裂的活动容易导致排泥库发生泥浆... 针对广西平果那荣排泥库加高扩容项目,通过地震地质调查等方法,并结合地震活动性,研究其工程场地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通过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可得右江断裂是排泥库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右江断裂的活动容易导致排泥库发生泥浆泄漏事故;通过采用时间相依的地震潜势评估方法结合消逝比分析,未来50年,右江断裂带有可能发生中强震;未来百年内,排泥库附近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研究可为类似尾矿库加高扩容工程及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泥库 发震构造 地震危险性 右江断裂
下载PDF
考虑地震构造背景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光滑方法在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力方 吕悦军 +2 位作者 彭艳菊 马晓玲 宁亚灵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3期261-272,共12页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震 地震构造背景区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金芳 黄宗林 +7 位作者 徐锡伟 郑荣章 方盛明 白登海 王广才 闵伟 闻学泽 韩竹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6,共16页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 大量震例研究表明 ,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的破坏非常严重 ,应用先进有效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准确地探明城市之下及附近活动断层分布 ,确定直下型地震的震源和危害性是我国城市减灾工作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实际问题。《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作为中国地震局全国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试点与示范项目于 2 0 0 1年初开始实施 ,2 0 0 4年 8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的验收。项目围绕解决城市范围内的断裂定位、定年、定性、深部背景、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及防震减灾对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 ,通过“初查与目标区主要活断层鉴定”、“深部地震构造环境探测”、“地震活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地震活断层的详细探测”、“地震活断层危害性评价”和“活断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的探测和评价工作 ,同时在福州市城、郊区全面开展壤中气汞、土壤汞、气氡、地质雷达、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浅层地震折射法、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震源效果对比、用于建立福州盆地埋藏第四系 (标准 )剖面的钻探等多种手段的试验探测 ,总结各种试验探测的技术指标和实践经验 ,在活断层的综合试验探测、定位定年、地震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下列成果与结论 :(1)福州市活断层综合试验探测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活断层探测 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
下载PDF
第四纪火山区活动构造的识别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汪一鹏 《华南地震》 1997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第四纪火山区作活动构造研究时需要仔细地区分岩浆原生构造、火山区非构造变动和真正的活动断裂。第四纪火山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不再活动的断裂不宜看成危险性断裂。第四纪火山区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极少可能发生大地震。
关键词 第四纪 火山区 活动构造 断层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青海玉树2010-4-14地震发震构造与地震滑坡危险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冲 《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 2012年第1期1-14,共14页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北京时间),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大地震(玉树地震)。据统计,截至2010年4月25日,玉树地震造成了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约1.5万户民房倒塌。地震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泛指崩塌、狭义...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北京时间),青藏高原中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大地震(玉树地震)。据统计,截至2010年4月25日,玉树地震造成了2220人死亡,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约1.5万户民房倒塌。地震引发了多处山体滑坡(泛指崩塌、狭义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斜坡物质运动形式)。本文基于GIS技术,选取PGA/烈度、距离发震断裂、坡度、坡位、岩性、距离断裂、距离水系等7个因素作为玉树地震滑坡影响因子,开展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初步评价工作。基于因子分级对滑坡发生的相对重要程度,按照0~9的分级方式,分别建立地震滑坡影响因素的专题GIS图层。这7个因子的权重也采取以0~9的分级方式进行赋值。根据影响因子权重与内部分级级别,计算出研究区内每个栅格的滑坡危险性指数。将研究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分为4类,分别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得到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了地震区内主要县城与公路可能遭受的滑坡危险性。希望本文成果能为灾区紧急救援、以后的决策、恢复重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发震构造 滑坡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乌鲁木齐活动构造系的构造过程及其地震危险性评价意义
10
作者 陈立春 冉勇康 王虎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47-47,共1页
北天山山前构造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呼图壁以西,山前变形以薄皮构造为特征,形成几排典型的逆断层扩展褶皱和冲断带;阜康以东,变形则以厚皮构造为特征,博格达山体沿高角度断裂直接逆冲到山前戈壁砾石层之上;之间的乌鲁木齐一带,... 北天山山前构造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呼图壁以西,山前变形以薄皮构造为特征,形成几排典型的逆断层扩展褶皱和冲断带;阜康以东,变形则以厚皮构造为特征,博格达山体沿高角度断裂直接逆冲到山前戈壁砾石层之上;之间的乌鲁木齐一带,则以北倾的单斜构造为特征,既有褶皱一逆断又有正断和走滑变形,且晚更新世以来部分断裂的活动性质可能已负反转。如何认识和厘定乌鲁木齐一带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地震危险性评价 构造 走滑变形 地震活动 山前构造 薄皮构造 厚皮构造
下载PDF
主动地震波CT反演技术预测冲击地压危险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戈 李煜 +2 位作者 王绍琛 何俊江 高红兵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177-181,共5页
为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亭南煤矿基于PASAT-M型CT微震探测系统,采用主动CT反演技术对309工作面未开采区域进行原位探测。根据探测结果,结合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的预测,以指导后续卸压防冲工作。此次探测区内煤... 为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亭南煤矿基于PASAT-M型CT微震探测系统,采用主动CT反演技术对309工作面未开采区域进行原位探测。根据探测结果,结合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的预测,以指导后续卸压防冲工作。此次探测区内煤岩层总体处于中等冲击危险等级;采用综合考虑地震波波速异常系数和地震波波速梯度系数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主动地震波CT反演技术与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可以有效探测回采区域内潜在冲击危险区,为下一阶段卸压防冲措施提供精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地震 冲击危险性评价 CT反演
下载PDF
积石山地震之地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勤俭 程理 《防灾博览》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该次地震是否是喇家遗址灾害事件的重演?我们是否低估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震区的抗震设防是否存在问题?灾后重建工作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设防水平?要说明这些问题,需要对该地震的地震构造...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该次地震是否是喇家遗址灾害事件的重演?我们是否低估了该区的地震危险性?震区的抗震设防是否存在问题?灾后重建工作是否需要提高抗震设防水平?要说明这些问题,需要对该地震的地震构造及其发震能力进行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 地震危险性 抗震设防 灾害事件 喇家遗址 积石山 经济损失
下载PDF
汶川地震重灾区堰塞湖次生灾害危险性遥感评价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世新 周艺 +2 位作者 魏成阶 邵芸 阎福礼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0-907,共8页
地震堰塞湖的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直接破坏,开展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估,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辅助数据,确定了汶川灾区52处主要堰塞湖的名称、空间位置,识别出其鲜明的线状空间分布特征。堰塞湖的... 地震堰塞湖的破坏性不亚于地震灾害的直接破坏,开展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估,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辅助数据,确定了汶川灾区52处主要堰塞湖的名称、空间位置,识别出其鲜明的线状空间分布特征。堰塞湖的危险性评价,分为极度危险(1个)、高度危险(5个)和危险(46个)3个等级。遵循溃坝威胁区确定原则和方法,对堰塞湖溃坝威胁区进行了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重灾区受堰塞湖溃坝威胁的总面积为963.27km2,涉及18个县市(区)的134个乡镇。最后,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重建规划和堰塞湖风险规避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堰塞湖 遥感分析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 被引量:40
14
作者 齐信 唐川 +1 位作者 铁永波 梁京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在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应用GIS技术对5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和叠加分析,并结合降雨因子最终完成北川县灾后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52.6%,地质灾... 在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北川县为例,应用GIS技术对5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提取和叠加分析,并结合降雨因子最终完成北川县灾后危险性评价图。评价结果表明:高危险区面积占52.6%,地质灾害点占95.9%;中危险区面积占25.1%,地质灾害点占3.7%;低危险区面积占22.3%,地质灾害点占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北川县
下载PDF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凤民 张立海 +1 位作者 刘海青 张业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NE向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危险性 评价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都汶公路沿线为例 被引量:49
16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3 位作者 葛永刚 朱颖彦 刘应辉 裴来政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735-3742,共8页
选择地震极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采用信息量方法,分析地震崩塌滑坡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结合GIS技术评价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都汶公路沿线最利于地震崩塌滑坡的条件为:(1)坡度... 选择地震极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采用信息量方法,分析地震崩塌滑坡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结合GIS技术评价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性。研究表明,都汶公路沿线最利于地震崩塌滑坡的条件为:(1)坡度:大于35°;(2)坡向:E,ES和S坡向;(3)坡面粗糙度:大于1.15;(4)距断层距离:5~20km;(5)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6)地层岩性:元古代闪长岩、元古代斜长花岗岩、元古界玄武岩、安山岩、石炭系灰岩、泥灰岩和志留系灰绿色千枚岩及石灰岩,尤其是元古界玄武岩和安山岩。利用信息量综合因子叠加技术,对研究区域崩塌滑坡体进行危险性评价,并将其分为极高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轻度危险区以及基本无危险区。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处于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极高度危险区,三者面积占总面积的70.34%,其中极高度危险区占到总面积的19.15%,范围较大,在公路修复和重新规划建设中应加强预防这些区域发生崩塌滑坡;基本无危险区范围较小,仅占总面积的11.81%;在分布特征上,极高度危险区和高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映秀至草坡河段上,草坡河至汶川段大部分处于轻度危险区及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震后公路恢复、重建及灾区重建提供科学指导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5·12”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都汶公路 信息量法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GIS支持下基于AHP方法的2013年芦山地震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1
17
作者 刘丽娜 许冲 +1 位作者 徐锡伟 陈剑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191,共9页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 在详细综述国内外有关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选取芦山7.0级地震区一个大致以震中为中心的100 km×100 km正方形区域作为研究区域,以GIS技术作为操作平台,确定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结合芦山地震滑坡特征将滑坡影响因子分级,分析高程、坡度、坡向、斜坡曲率、地层岩性和PGA等6个影响因子经分级概化后所代表的区域与滑坡的分布关系,采用区域分布面积百分比指标与滑坡密度指标来衡量影响滑坡的各个影响因子分级所代表的研究区间对地震滑坡影响程度;其次,使用AHP法对研究区内地震滑坡建立6个影响因子两两比较的6个关系矩阵,对6个关系矩阵分别进行各个参数权重的综合分析,所形成的影响因子权重分布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是影响地震滑坡最严重的因子,影响因子对芦山地震区滑坡影响程度关系为PGA>地层岩性>坡度>高程>斜坡曲率>坡向;取6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所确定的影响因子权重,以构建研究区内滑坡危险度阈值栅格图,接着将滑坡危险性阈值栅格图划分为与评价因子分级赋值时对应的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同时给出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最后,根据芦山地震实际所触发的滑坡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检验曲线验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AUC值为85.41%,即定量衡量滑坡评价结果的准确率为85.41%,表明评价结果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0级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GIS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联合探测的采掘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少虹 潘俊锋 +5 位作者 王洪涛 齐庆新 唐忠义 冯美华 娄金福 张豫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80-2991,共12页
电磁波CT能够探测掘进工作面,但无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后方的大面积区域;地震波CT能够探测回采工作面内部,但是探测不了两侧的煤柱,即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在矿井采掘巷道存在评价盲区。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建立了一种基... 电磁波CT能够探测掘进工作面,但无法探测掘进工作面后方的大面积区域;地震波CT能够探测回采工作面内部,但是探测不了两侧的煤柱,即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在矿井采掘巷道存在评价盲区。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联合探测的采掘巷道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将2种现场实测手段电磁波CT和地震波CT2相结合,研究了基于2种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数学表达;以时间和地点为状态变量,以现场动力显现情况及CT探测结果为驱动变量,确定了评价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实施流程。通过分析基于地震波和电磁波CT探测的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力学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在2种CT探测的基础上,实现了采掘巷道冲击危险等级的确定及危险区域的划分;将该评价方法进行工程实践表明,通过将2种CT探测方式联合起来,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及其后方大面积区域,回采工作面及区段煤柱区的冲击危险性评价,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克服了基于单一CT探测手段的评价方法在探测尺度上的局限,几乎覆盖了矿井采掘巷道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为冲击地压治理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时间上,该方法将CT探测与矿井的采掘接续相结合,初步确定探测顺序,并根据实际的动力显现情况和之前CT探测的结果加以调整。从空间来说,覆盖了掘进面、回采工作面和煤柱等矿井采掘巷道几乎所有潜在冲击危险区域,基本保证了无评价盲区。并且,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震动波与电磁波CT探测操作过程的便捷性,能够较好的适应井下现场动力显现的突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CT 电磁波CT 冲击危险性评价 采掘巷道 煤柱
下载PDF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预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春山 孙炜锋 +7 位作者 谭成轩 韩金良 何淑军 吴树仁 杨为民 王涛 张永双 石菊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8-1145,共8页
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强烈的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崩塌,其次为地裂缝、泥石流和地... 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遥感解译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评判方法,利用GIS技术对重灾区14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定量的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价。强烈的地震诱发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崩塌,其次为地裂缝、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局部有沙土液化,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及山区。总结了14个县市重灾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若干个亚区。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区带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高危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级地震 重灾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预测分析
下载PDF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及编图——以映秀震中区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葛华 陈启国 王德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4-652,共9页
虽然宣称地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近期的破坏性强震发生的频率较以往高。强震诱发的滑坡灾害也越来越成为了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对一个地区发出中长期地震预报之后,如果也能相应地对该地区的斜... 虽然宣称地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近期的破坏性强震发生的频率较以往高。强震诱发的滑坡灾害也越来越成为了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对一个地区发出中长期地震预报之后,如果也能相应地对该地区的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预测地震时滑坡最可能发生的地段,这对于减轻震区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5.12"汶川地震映秀震中区为例,运用Newmark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和编图示范,探讨了目前常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今后区域性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危险性评价 编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