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震相分析与测量的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邹立晔 《国际地震动态》 2004年第10期1-8,共8页
地震震相分析是地震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就震相分析与测量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 ,主要包括初动到时和极性的测量 ,震相中其他参数的测量 ,以及其他震相的识别与测量等。本文还着重介绍了《IASPEI标准地震震... 地震震相分析是地震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就震相分析与测量方面的一些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 ,主要包括初动到时和极性的测量 ,震相中其他参数的测量 ,以及其他震相的识别与测量等。本文还着重介绍了《IASPEI标准地震震相表》 ,该震相表的完成与公布是地震震相分析工作的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 地震图分析 震相测量
下载PDF
地震属性组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2
作者 杨午阳 刘全新 +2 位作者 邓央 李琳 徐云泽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2期40-45,共6页
利用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而在进行属性综合分析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叠后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多属性交会图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对众多属性进行筛选;利用统计类比方法把优选的... 利用常规叠后地震资料可提取多种地震属性,而在进行属性综合分析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叠后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多属性交会图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对众多属性进行筛选;利用统计类比方法把优选的属性信息综合到一张图中;利用统计类比的结果进行油气聚集有利区带和不利区带预测。在确定了控制点(通常为井点)基准区的基础上,按以下4个步骤生成统计类比图:①利用多属性交会图分析技术对基准区内的属性进行优选;②选择基准点,计算基准点的属性基准值;③按基准值的大小对属性进行分类;④将分类后的平面图相加,得到统计类比图。统计类比图给出了整个研究区中每一基准点与控制点相似属性的个数,因为控制点一般选为油气井位或干井位,因此,可利用统计类比图进行有利区带和不利区带的预测。在某一地区利用地震属性组合分析方法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交会分析 统计类比 基准值 岩性预测
下载PDF
第21章:地震图的结构及解释
3
作者 O.Kulhánek 李纲(译) 刘杰(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06年第1期44-61,共18页
关键词 地震图分析 复杂结构 地震波传播 地震观测数据 传播路径 震源物理 地震记录 地球内部 共同作用 地球结构
下载PDF
检层法钻孔波速测量中的震相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铁拴 卢振业 +1 位作者 陈国星 任利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地震波在工程中有极广的应用。例如在场地土层构造、地震小区划、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等工作中均有广泛应用,现场的地震波速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获得地震波波速的方法很多.如现场人工震源土层波速测定,由于时间、距离... 地震波在工程中有极广的应用。例如在场地土层构造、地震小区划、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地震动反应谱拟合等工作中均有广泛应用,现场的地震波速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获得地震波波速的方法很多.如现场人工震源土层波速测定,由于时间、距离、震源方式可以人为控制,是获得波速最直接可靠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PS检层法,许多文献(廖振鹏,1989;首培杰,1981)中都有介绍。但是当土层结构复杂,场地条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 地震图分析 钻孔 波速 检层法
下载PDF
宁波台DD-1记录近震震相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邱永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仪 宁波地震 地震图分析
下载PDF
Seismogram Analysis and Fitting of Three Earthquakes,West Papua,Recorded at Stations ENH and KMI,China
6
作者 Bagus Jaya Santos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8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The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below Eastern Southeast As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seismogram from surface wave to multiple depth waves in the time domain and three Cartesian components sim... The S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below Eastern Southeast As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seismogram from surface wave to multiple depth waves in the time domain and three Cartesian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The wave passes across the front area of subduction zone between the Philippine plate and the Asian plate.The main data are waveform comparisons,instead of the arrival times.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GEMINI method.The synthetic seismogram constructed by PREMAN global earth model deviates greatly from the measured one.To solve this problem,corrections are needed for the β speed structure.Corrections cover the gradient change of β_h,which turn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in upper mantle layers as in the PREMAN,change of earth crust depth and change of zero order coefficients of β velocity function in all earth mantle layers.So,the fitting is obtained,as well as the arrival time or the waveform of Love and Rayleigh surface waves,the S wave and the repetitive depth waves ScS_2 and ScS_3.This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Southeast Asia,being stretched due to tectonic release,has a mantle in some parts with negative anomaly of S wave velocity and vertical anisotropy in all earth mantle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图分析 垂直各向异性 亚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