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地震晚期孕育过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至整个孕震区介质,除了直接关注断层面上的力学状态,膨胀扩散模型和微破裂模型认为,断层之外的区域会出现与高应力-应变水平积累有关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Scholz et al,1973)。岩石物...1研究背景地震晚期孕育过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至整个孕震区介质,除了直接关注断层面上的力学状态,膨胀扩散模型和微破裂模型认为,断层之外的区域会出现与高应力-应变水平积累有关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Scholz et al,1973)。岩石物理实验、原地实验、含裂隙介质电阻率模型分析表明,含水岩土介质电阻率在压应力作用下呈现下降变化,应力卸载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这些结果从微观尺度呈现出电阻率变化与介质微裂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震例分析则从宏观尺度呈现出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的统计特征。但是,二者之间还需要“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这一中间过程的联系。展开更多
文摘1研究背景地震晚期孕育过程的研究已经逐步扩展至整个孕震区介质,除了直接关注断层面上的力学状态,膨胀扩散模型和微破裂模型认为,断层之外的区域会出现与高应力-应变水平积累有关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Scholz et al,1973)。岩石物理实验、原地实验、含裂隙介质电阻率模型分析表明,含水岩土介质电阻率在压应力作用下呈现下降变化,应力卸载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这些结果从微观尺度呈现出电阻率变化与介质微裂隙变化之间的关系,而震例分析则从宏观尺度呈现出地震前视电阻率变化的统计特征。但是,二者之间还需要“介质变形-电阻率变化”这一中间过程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