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实验场地壳形变研究现状
1
作者 孙铁栅 《地震科技情报》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地震实验场,是世界各国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验场所,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形变的良好基地。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实验场中地壳形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 地震实验场,是世界各国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验场所,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形变的良好基地。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地震实验场中地壳形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地震试验场的地壳形变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实验场 地震预报 地壳变形
下载PDF
帕克菲尔德地震实验场的经验教训
2
作者 郭铁栓 《地震科技情报》 1993年第10期6-11,共6页
关键词 帕克菲尔德 地震预报 地震实验场
下载PDF
滇西实验场两次中强地震前后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秦嘉政 刘祖荫 龙晓帆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221,共10页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c(-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c(-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Δ<50km)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1余震期间的β值是0.02095(-1),相应的Qc(-1)值是0.0153,主震前后Qc(-1)值的变化接近3倍。而在主震的外围地区(Δ>50km),主震前的区域β值平均是0.0235s(-1),Qc(-1)是0.0153,与余震期间的结果相接近,表明主震前后在外围地区的尾波衰减变化不明显。地震序列的Qc(-1)值主震前后的变化为上升(起伏变化较大)-下降到最低值(主震发生)-回升(起伏变化小)这样的演变过程,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所表现出的这种时空变化的非均匀性过程显示了具有明显前兆意义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散射理论 尾波Q值法 地震前兆 滇西地震实验场
下载PDF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国华 罗增雄 +1 位作者 赖群 罗伯华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2期66-73,共8页
本文对澜沧─耿马大地震前后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之前,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变化有一个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下降时段,震后迅速恢复。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地震实验场 澜沧-耿马 地震
下载PDF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重力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郝洪涛 王青华 +3 位作者 张新林 韦进 吴桂桔 胡敏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6-894,共19页
文中基于滇西地震实验场1986-2014年间近30a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重力场的长期变化背景。结果表明,重力场长期变化背景以负变化为主,年平均变化率约为-1.24×10^(-8)m/s^(2);空间分布上,重力场变化的剧烈程度与断裂带分... 文中基于滇西地震实验场1986-2014年间近30a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重力场的长期变化背景。结果表明,重力场长期变化背景以负变化为主,年平均变化率约为-1.24×10^(-8)m/s^(2);空间分布上,重力场变化的剧烈程度与断裂带分布和历史强震活动存在密切关联,红河断裂北段、龙蟠-乔后断裂对本地区的重力场变化和地震活动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界作用。结合地壳垂直形变、地壳结构和区域动力学背景对重力场变化机理进行分析,重力场整体负变化趋势可能反映下地壳物质流引起的地表隆升和地壳增厚,而重力场变化空间分布的细节则与区域动力学背景下具体断裂带的活动特性以及相关的局部性物质分布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 流动重力观测 重力长期变化 地表垂直位移
下载PDF
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芬 金明培 +1 位作者 赵家本 李宗兴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5期14-20,共7页
研究了1992年以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4°40′~27°20′N,99°~101°30′E)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出现后,滇西实验场区发生M≥5.0地震或滇西实验场邻区(24... 研究了1992年以来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24°40′~27°20′N,99°~101°30′E)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出现后,滇西实验场区发生M≥5.0地震或滇西实验场邻区(24°~28°N,97°~103°E)发生M≥6.5强震的概率为75%,平均应震间隔时间为2.7个月,对应效果较好;而且滇西实验场区M≥5.0地震发生前和滇西实验场邻区M≥6.5强震发生前,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有很好的反映,概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汞 同步性异常 中强地震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
下载PDF
抚顺中尺度地震实验场建设与相关问题研究成果介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铁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由抚顺市地震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抚顺老虎台矿中尺度地震实验场建设与相关问题研究",在多方支持下,完成了2002年度计划,已经构建起中尺度地震实验场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实验场建设 中尺度地震实验场 抚顺市 地震预测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速度模型及其构造意义
8
作者 吴建平 蔡妍 +5 位作者 王薇 王未来 王长在 房立华 刘雅宁 刘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4-2326,共23页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位于青藏高原、华南块体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变形强烈,是我国大陆强震最活跃的地区.高分辨率的壳幔三维速度结构是认识强震孕育环境、壳幔变形机制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接收函...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位于青藏高原、华南块体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壳变形强烈,是我国大陆强震最活跃的地区.高分辨率的壳幔三维速度结构是认识强震孕育环境、壳幔变形机制和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接收函数与面波联合反演方法构建高垂向分辨率三维初始速度模型,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最高横向分辨率为0.25°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模型CSES-VM1.0.受Sn观测资料的限制, S波速度模型在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分辨率降低,使其更接近接联合反演给出的初始模型.基于人工爆破观测数据的检验表明,与以往的速度模型相比,新模型的初至P波理论走时更接近观测值.横跨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泸定6.8级地震震源区的速度剖面揭示,前者发生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相接触的软弱带附近,后者位于花岗岩分布区,北段受强度较大的高速体阻挡.扬子板块西缘存在断续分布的显著高速异常带,揭示了新元古代中基性侵入岩的空间分布,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断裂带的分布形态,甚至影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攀枝花附近存在沿北东-南西和南北向分布的两个高速异常,它们可能与新元古代和中晚二叠世的中基性侵入岩分布有关.在实验场西南地区,成像结果清晰地揭示出临沧花岗岩带、思茅盆地“中轴”断裂带隆起区以及哀牢山杂岩带的空间分布,展现出比以往成像模型更高的空间分辨能力.本项工作建立的速度模型可为地震科学实验场深部构造研究、高精度地震定位和强地面运动模拟等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震实验场 扬子块体西缘 三维速度模型 双差层析成像
原文传递
地震预报实验场:科学问题与科学目标 被引量:6
9
作者 "地震预报发展规划"工作组 刘桂萍 吴忠良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往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经验教训,讨论了新一代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实施策略。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启示,本文提出"地震博弈"策略,即考虑中长期地震预测的可用性与不确定性,在监测与实验系统设计中考虑地震活动和地震...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往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经验教训,讨论了新一代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实施策略。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启示,本文提出"地震博弈"策略,即考虑中长期地震预测的可用性与不确定性,在监测与实验系统设计中考虑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相依的区域模型。对于特定的活动断裂或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潜在强震段落,设置适应多种孕震模型的"想定地震破裂",针对地震孕育的"想定模式"设计观测项目和监测系统。这一系统以地震成因和孕震模型的有效约束、"预期"前兆的有效监测、预测/预报效能的有效检验为导向。从技术角度,本文提出将地震预报实验场作为一个"大科学工程",强调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分技术系统性能的稳健性,以及为确保与地震有效的"近距离接触"的系统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实验场 孕震模型 为预报的监测和模拟
下载PDF
关于创建川滇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的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牟雅元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年第5期39-45,共7页
川滇两省水能资源开发量位居全国前茅,尤其是川滇交界区域的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富甲全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国家即将在此建成一个位于全球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域的巨型水库密集区。具有全球难寻的监测... 川滇两省水能资源开发量位居全国前茅,尤其是川滇交界区域的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富甲全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国家即将在此建成一个位于全球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域的巨型水库密集区。具有全球难寻的监测、预报、研究水库地震的资源优势,建议用完全开放的创新思维,在此区域创建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具有重要的防震减灾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交界区域 金沙江流域 雅砻江流域 大渡河流域 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 建议
下载PDF
用断层形变资料探讨滇西实验场区现今构造活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兴华 李珊 宋金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62-369,共8页
本文以1982-1991年滇西实验场及外围地区跨断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讨论了场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同时滇西北东构造带以北地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发生了变化(近南北向),... 本文以1982-1991年滇西实验场及外围地区跨断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讨论了场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同时滇西北东构造带以北地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发生了变化(近南北向),认为这一趋势变化可能是未来地震形势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滇西 地震实验场 断层
下载PDF
1998-2004年滇西地区重力场演化与Ms≥6.0地震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云马 祝意青 程宏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5,共5页
对滇西地震实验场1998—2004年的重力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重力场变化与该区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相邻两期动态变化对测区内发生的2001年10月永胜6.0、2001年1月姚安6.5、2003年7月大姚6.2和2003年10月大姚6.1级地震均有较好的反映。
关键词 滇西地震实验场 流动重力测量 重力场演化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下载PDF
滇西重力变化的二维图象及其与5级(M_s)以上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67
13
作者 贾民育 邢灿飞 孙少安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3期9-19,共11页
滇西实验场布设了以区域网为主包括绝对网、微网和垂直梯度测线在内的综合重力网,总测点数达150多个。自1985年以来定期进行了复测,获得了大量高精度测量资料。研究了根据空间域内离散的观测数据构制连续变化图象的方法,绘制... 滇西实验场布设了以区域网为主包括绝对网、微网和垂直梯度测线在内的综合重力网,总测点数达150多个。自1985年以来定期进行了复测,获得了大量高精度测量资料。研究了根据空间域内离散的观测数据构制连续变化图象的方法,绘制了23幅重力二维变化图。这些图件用于构造活动研究比以往习用的段差和点值变化图的优点是:能够消除测量粗差,滤去浅表局部干扰和易于从整个空间域上判断变化特征。研究了重力二维变化图象与Ms>5.0级地震的关系。在观测期间。测区及其周边共发生了9次Ms>5.0级地震,地震发生在正负异常区变换带的零线附近;震前总有一个120nms-2以上的正异常区出现,震级越大异常区的幅值也越大;震前重力场发生变化的时间长度大约3年,完整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发震,从转折到发震的时间在一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 地震实验场 重力异常 重力图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滇西试验场重力潮汐观测及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瑞浩 刘贵安 +1 位作者 陈冬生 邓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佳重力潮汐参数及潮汐和非潮汐动态变化背景,并对观察期间的6个震例进行清理,分析了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和非潮汐信息的地震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潮汐分析 滇西 地震实验场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国民 尹京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83-90,共8页
对40年来地震科学家就地震预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国际间在地震预报方面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应认真考虑以下3个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与地... 对40年来地震科学家就地震预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国际间在地震预报方面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应认真考虑以下3个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2)地震预报观测技术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3)“地震预报实验场”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实验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2013年洱源5.5级地震近源区多点水汞短临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琼 邓嘉美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12期19-24,共6页
洱源地震前两个月,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3个汞观测点均出现短临异常,有一定的准同步性。但3个测点变化在异常形态、异常变化时间上随震中距不同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特征对于提高未来地震震中预报精度、实现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短... 洱源地震前两个月,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3个汞观测点均出现短临异常,有一定的准同步性。但3个测点变化在异常形态、异常变化时间上随震中距不同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特征对于提高未来地震震中预报精度、实现具有防震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源地震 短临异常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
下载PDF
把握机遇 加强合作 全面推进中日地震减灾务实合作
17
《防灾博览》 2018年第4期10-10,共1页
2018年7月9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应邀访问日本气象厅,与气象厅厅长桥田俊彦举行会谈,就全面推进中日地震减灾务实合作进行磋商。双方商定将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地震烈度速报及信息发布、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地震... 2018年7月9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应邀访问日本气象厅,与气象厅厅长桥田俊彦举行会谈,就全面推进中日地震减灾务实合作进行磋商。双方商定将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地震烈度速报及信息发布、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地震实验场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具体活动由指定联络人负责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减灾 合作 务实 日本气象厅 地震预警系统 中国地震 地震实验场 应急管理
下载PDF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贯入能量测试与分析
18
作者 陈龙伟 陈童 +1 位作者 王云龙 王维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7-1766,共10页
能量传递率是衡量贯入类试验锤击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对这一指标需要进行现场实测,进而修正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建立评价场地承载力、液化势等特性的标准化锤击数。国内规范中,则较少考虑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的问题,且缺少现场... 能量传递率是衡量贯入类试验锤击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外对这一指标需要进行现场实测,进而修正贯入试验的锤击数,建立评价场地承载力、液化势等特性的标准化锤击数。国内规范中,则较少考虑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的问题,且缺少现场试验测试数据,导致基于贯入类试验锤击数的地基评价方法难以与国外标准进行横向对比。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川滇地区西昌地震实验场的3个勘察试验点。采用能量测试仪实测标准贯入试验能量传递率,研究我国常规SPT试验装置锤击效率,并评价其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显示,现场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能量传递率均值基本超过75%。能量传递率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稍有增加,地表下20 m范围内增长幅值为10%左右。试验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常规SPT试验设备的锤击效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贯入试验 能量传递率 现场试验 地震实验场
下载PDF
《高原地震》第五卷(1993)总目录
19
《高原地震》 199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报实验场 阿尔金断裂带 纵横波 汾渭地震 孕震空区 中等地震 地震危险性分析 烈度衰减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鄂西和滇西孕震深部构造变异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朱思林 甘家思 +1 位作者 徐菊生 申重阳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3期30-37,共8页
根据最新精细重力异常场及其三维反演结果,用类比法研究了鄂西与滇西两区域各波长重力场变异特征和地壳层间结构差异,并对重点监测区危险地段划分所需的深部构造信息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滇西 地震实验场 重力异常 深部构造 孕震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