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崖州湾海域上新世以来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1
作者 崔浩楠 吴能友 +8 位作者 谈明轩 黄诚 龙军桥 颜历 胡旋 邢子浩 邢景峰 郭泽俊 李央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5,共11页
地质环境的稳定是支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三亚崖州湾海域地层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研究,对该地区的演化过程及未来演化趋势具有科学意义。根据二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将崖州湾海域地层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 地质环境的稳定是支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三亚崖州湾海域地层地震相和沉积相进行研究,对该地区的演化过程及未来演化趋势具有科学意义。根据二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将崖州湾海域地层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A、SQB、SQC。在SQA和SQB层序内部以最大海侵面为界划分了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C层序还未发育完全,只存在海侵体系域。在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和前积反射地震相3种地震相类型。根据地震相展布特征,认为崖州湾海域沉积地层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海及浅海3种沉积相类型。上新世以来随着海平面的升降、气候变化及受其影响的物源供给水平变化,研究区由浅海相过渡到三角洲相,最后到现在的滨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州湾 上新世 地震层 地震 沉积演化
下载PDF
基于多点扩散的地震层位全局追踪方法
2
作者 彭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90-3199,共10页
为同时追踪所有地震层位并处理层间关系,使层位在整体上贴合地震数据,提出了基于走向长线段扩散连接的层位全局自动追踪方法。按照不同剖面方向跨多个地震道追踪趋势形成局部层位走向,结合已有层位调整后,将局部层位走向连接形成层位,... 为同时追踪所有地震层位并处理层间关系,使层位在整体上贴合地震数据,提出了基于走向长线段扩散连接的层位全局自动追踪方法。按照不同剖面方向跨多个地震道追踪趋势形成局部层位走向,结合已有层位调整后,将局部层位走向连接形成层位,达到局部区域走向的贴合。从多个位置起始将走向线段扩散连接,并通过平滑处理深度分歧和层间关系,形成全局层位。进一步基于地震数据相似性随机调整走向线段以整体上贴合地震数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层位趋势更为准确,减少了误差累积和深度分歧的影响,整体调整后更贴近真实地震数据走向,为地震解释初始全局层位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 全局追踪 走向线段 扩散连接 位自动追踪 地震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时频域高分辨地震层序识别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学华 贺振华 黄德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地震信号频率随着时间的不稳定变化包含了地下反射层序特征的重要信息,时频分析是检测地震信号局部谱特征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实际地震信号处理,对S变换改进后得到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用于分析和补偿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得到了精细的地震... 地震信号频率随着时间的不稳定变化包含了地下反射层序特征的重要信息,时频分析是检测地震信号局部谱特征的重要工具。为适应实际地震信号处理,对S变换改进后得到一种新的广义S变换,用于分析和补偿地震信号的高频成分,得到了精细的地震层序识别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它对砂岩油气藏的成层特征的分析具有分辨率高和高信噪比的优点。地震信号的广义S变换时频谱分解可作为地震层序识别和解释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 时频分析 S变换 广义S变换 谱分解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黄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6-1082,共7页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 采用的定量识别技术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充分利用地震属性信息,进行属性体约束下的层序界面自动追踪,借助Wheeler域转换实现层序单元定量划分。通过无井控条件下的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研究,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及组合形态的地质模式,识别出2个准二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SQ1~SQ6);以SQ6层序为例,对其最大洪泛面进行定量识别,进一步将SQ6层序高位体系域复合前积体分为Ⅰ幕与Ⅱ幕,2幕前积体内各识别出2期次一级沉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定量识别技术在无井区可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体系域界面以及典型沉积体内幕期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地单元 定量识别 内幕分析 恩平凹陷文昌组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大型进积型台地—斜坡地震层序、演化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存革 李国蓉 +3 位作者 罗鹏 王明 罗明霞 刘永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9-687,共19页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重复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资料为基础,综合常规的三维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解释,针对寒武系台地-斜坡沉积体系的地震层序、样式、演化与控制因素,讨论台地的起源、不整合面形成环境和海相烃源岩。在塔河油田寒武系地...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重复采集的高精度三维资料为基础,综合常规的三维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解释,针对寒武系台地-斜坡沉积体系的地震层序、样式、演化与控制因素,讨论台地的起源、不整合面形成环境和海相烃源岩。在塔河油田寒武系地层中识别出16个地震层序。其中,编号为SQ6、SQ7和SQ11的地震层序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其他层序由海进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具有快速海进、缓慢海退的不对称旋回特征。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总体表现出纵向加积、向东超覆、台地边缘依次向东迁移的大型进积型台地特征,台地边缘向东迁移的距离超过40km。塔河油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起源于塔中隆起的北斜坡,经历了缓坡、平顶陆棚、镶边陆棚等台地样式的演化。沉积底形、相对海平面变化、拉张活动、基底沉降和古气候在不同演化阶段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古气候和风向对中—晚寒武世镶边陆棚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顶面和寒武系顶面发育区域不整合面,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和阿瓦塔格组顶面在陆棚边缘发育不整合面,这些不整合面形成于拉张环境。塔河油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尤其是玉尔吐斯组全区分布,吾松格尔组、阿瓦塔格组和上寒武统的斜坡-盆地相烃源岩分布在塔河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寒武系 进积型台地 地震层 烃源岩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地震层序特征及地质属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文娟 李刚 +1 位作者 杨长青 杨传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应用SYNTRAK-480型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对东海陆架盆地地层进行了探测研究。通过全区地震资料的解释,根据地震反射波及反射界面特征,共识别出T02、T03、T04、T05、T06和Tg等6个反射界面。重点对T02、T04、T05、T06和Tg反射层进行追踪对... 应用SYNTRAK-480型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对东海陆架盆地地层进行了探测研究。通过全区地震资料的解释,根据地震反射波及反射界面特征,共识别出T02、T03、T04、T05、T06和Tg等6个反射界面。重点对T02、T04、T05、T06和Tg反射层进行追踪对比解释,建立了统一的地震层序和地层格架。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地震反射层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即:Ⅰ(海底面—T02)、Ⅱ(T02—T05)、Ⅲ(T05—T06)、Ⅳ(T06—Tg)、Ⅴ(Tg以下)层序;其中第二地震层序可以进一部划分为两个亚地震层序Ⅱ1、Ⅱ2,经与研究区相邻海陆已知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该区5个不同地震层序的地质年代分别为Q+N、E3+E2+E1、K、J、前中生界。中生界沉积为有利勘探目的层,尤其是闽江凹陷与基隆凹陷潜力大,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地震层 地质属性 中生界沉积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双界面地震层拉平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永涛 刘池洋 +3 位作者 周义军 黄雷 毕明波 王秀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6-666,489-490,共12页
为了落实古地貌形态、研究古地貌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双界面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的新方法,主要步骤有:①判断地震层拉平技术的适用性,确定生烃关键期和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地震拉平层位;②先拉平生烃关键... 为了落实古地貌形态、研究古地貌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双界面地震层拉平技术恢复生烃关键期的古地貌的新方法,主要步骤有:①判断地震层拉平技术的适用性,确定生烃关键期和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地震拉平层位;②先拉平生烃关键期对应的地震反射层位,去除后期构造变形对古地貌形态的影响,计算拉平层至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层位之间的地层厚度;③再拉平填平补齐结束期对应的地震反射层位,恢复该时期的古地貌形态,计算该拉平层与不整合面(古地貌)之间的地层厚度;④将以上两次计算的地层厚度值相加,即为生烃关键期时的古地貌形态。应用该方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中部前侏罗纪的古地貌形态,提高了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同时,指明了该区侏罗系成藏规律,即古地貌填平补齐结束期层位相对宽缓的构造形态控制了石油运移的方向,古地貌的局部隆起是石油成藏的有利部位。该方法将对类似区古地貌研究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地震层拉平 生烃关键期 古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8
作者 吴国忱 康仁华 印兴耀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 在传统时频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地震剖面进行三维时频分析的方法。首先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换成x t f三维数据体 ,根据振动能量在一定时间内沿频率方向作定向变化的特性来确定沉积旋回的类型。利用f t切片划分沉积旋回 ,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改变滤波档可以得到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剖面 ,利用这些剖面可以识别旋回之间的界限。再以此为基础 ,利用x t切片进行层序界面的追踪和构造断层的拾取。利用小波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划分的沉积旋回和物性变化规律可以进行层序界面追踪 ,并进一步确定储层范围。这种方法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多维时频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时频分析 地震层 沉积旋回 地震勘探
下载PDF
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实现地震层位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宋端智 柴振友 张爱敏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作者在本文中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 The 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简称VRML )实现了层状地质体的三维显示。实例表明 VRML具有直观、易学的特点 ,不需要使用者掌握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知识 ,而且图形绘制结果方便用户... 作者在本文中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 The 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简称VRML )实现了层状地质体的三维显示。实例表明 VRML具有直观、易学的特点 ,不需要使用者掌握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知识 ,而且图形绘制结果方便用户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 可视化 地震层 纹理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层速度计算排替压力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振学 傅广 +1 位作者 庞雄奇 周相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4-290,共7页
目前,评价盖层封闭能力的主要参数有岩石的排替压力、孔隙率、渗透率、密度、孔隙中值半径、比表面等。在这些参数中,排替压力是最直接、最根本、层客观的参数。实际资料表明:①岩石的排替压力随孔隙率、渗透率、孔隙中值半径的减小... 目前,评价盖层封闭能力的主要参数有岩石的排替压力、孔隙率、渗透率、密度、孔隙中值半径、比表面等。在这些参数中,排替压力是最直接、最根本、层客观的参数。实际资料表明:①岩石的排替压力随孔隙率、渗透率、孔隙中值半径的减小而增大,随密度、比表面的增大而增大;②声波速度可用孔隙率来描述(),而扎隙率与密度紧密相关;③经过适当校正的地震层速度可以替代声波速度。由此可以推导出地震层速度与排替压力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便可在一个区域内计算排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潜压力 地震层速度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杜文凤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901-2906,共6页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 煤层中的小断层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地预测小断层是当前煤矿安全的迫切需求。现有的地震解释方法适用于解释落差3m以上的断层,因此对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断层解释需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地震层曲率是根据三维地震解释层位计算得到的曲率,反映解释层位上任一点的弯曲程度。地震层曲率的计算建立在解释层位网格化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曲面拟合方程系数来实现。煤层中落差小于3m的小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的微小变化、扭曲、振幅突然变弱等特征,这些微小的变化在地震层曲率属性上表现为线性构造,因此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小断层预测,异常的长度和方向分别代表着断层的延展长度和断层的走向。实例表明,利用地震层曲率进行煤层小断层预测,可以提高小断层的解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震层曲率 预测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震层序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时代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艳秋 易春燕 李刚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6,共8页
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近几年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共识别出6个地震层序。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地层速度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这些层序的地质时代属性分别为前震旦系、震旦... 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近几年新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共识别出6个地震层序。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地层速度分析、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对比,推测这些层序的地质时代属性分别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以及新近系—第四系。研究区的沉积地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整体呈NNE向和近EW向展布。对中部隆起地层的属性分析结果,不仅能为盆地的结构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而且对中部隆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都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部隆起 地震层 地质时代 划分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层序地质时代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艳秋 李刚 易春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9,124,共11页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海相中—古生界 地震层 地质时代 地震反射特征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震层间属性高精度识别煤矿陷落柱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兴平 林建东 唐建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1,共5页
基于煤矿陷落柱因充、导水的复杂性,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探测陷落柱,提出了基于三维地震层间属性高精度识别煤矿陷落柱的方法、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获得地震分辨率小于1/2波长的... 基于煤矿陷落柱因充、导水的复杂性,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探测陷落柱,提出了基于三维地震层间属性高精度识别煤矿陷落柱的方法、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获得地震分辨率小于1/2波长的陷落柱的信息,而且可以较好地得出陷落柱的平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地震层间属性 煤矿陷落柱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可钻性和钻速的新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翔宇 夏宏泉 +4 位作者 郑雷清 罗庆 李枝林 张治发 钱浩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143,共3页
虽然钻井的机械钻速与钻头结构、钻井液性能、钻进参数和钻具组合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理论和实践表明,地层因素仍是影响钻速的最主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钻速,而且也制约着钻井参数对钻速的影响。针对新探区的特点,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包... 虽然钻井的机械钻速与钻头结构、钻井液性能、钻进参数和钻具组合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理论和实践表明,地层因素仍是影响钻速的最主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钻速,而且也制约着钻井参数对钻速的影响。针对新探区的特点,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包含地震层速度、地质年代、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地层岩性等信息,发掘这些信息与地层可钻性以及机械钻速间的内在联系。在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等办法,模拟和优选出了层速度与地层可钻性以及层速度与机械钻速间的定量计算模型,并最终形成一套基于地震层速度直接预测机械钻速的新方法。通过对HN油田近20口井的机械钻速进行钻前预测,结果发现符合率均达70%以上,这充分证明该方法能较科学地预测新探区的机械速度,能为钻前钻井周期设计以及钻井招投标价格预算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速度 声波时差 可钻性 机械钻速 预测方法
下载PDF
Muglad盆地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地震层序格架和地震相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辉 于兴河 +1 位作者 李庆明 刘计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1,共4页
Nugara坳陷东凹勘探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数量过少而地震资料丰富。通过优选主干地震剖面,识别特殊的地震反射波终止型式与波阻特征、井-震标定的合成记录以及三维空间的交叉闭合验证结果,建立起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S1和S2两套... Nugara坳陷东凹勘探面积大,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数量过少而地震资料丰富。通过优选主干地震剖面,识别特殊的地震反射波终止型式与波阻特征、井-震标定的合成记录以及三维空间的交叉闭合验证结果,建立起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S1和S2两套三级地震层序格架。以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顶底接触关系和地震物理属性等构形要素,并结合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内识别和划分出5类13种地震相。其中,席状平行相和席状波状相、充填平行相、楔状前积相是凹陷中的优势地震相类型,分别代表了滨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沉积,且垂向上具有显著的继承性。从层序S1到层序S2,在沉积环境上反映为湖域的缓慢收缩和三角洲砂体的不断进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格架 地震 Darfur群 Nugara坳陷东凹
下载PDF
南海北部第四纪高分辨率地震层序地层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葛黄敏 李前裕 +1 位作者 钟广法 李学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60,共12页
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ODP 184航次获得的岩心及测井资料,开展第四纪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上超、下超、削蚀、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标志进行层位追踪,识别出了6个区域地震层序界面,并在层序内部追踪和识别了8个不连续的或局部分布的... 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ODP 184航次获得的岩心及测井资料,开展第四纪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上超、下超、削蚀、顶超等地震反射终止标志进行层位追踪,识别出了6个区域地震层序界面,并在层序内部追踪和识别了8个不连续的或局部分布的反射界面。以区域连续反射面为界划分出6套地震层序,分析各层序的反射特征、顶底年龄、地层厚度以及沉积速率等,建立了第四纪以来南海北部分辨率高达数万年的地震层序框架。对比过钻孔ODP1144站和近1146站的相邻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两者呈现出很好的层序一致性,借以说明地震剖面研究能够在没有钻孔及准确定年的前提下,体现某个区域的大尺度地层特征,得出比传统岩性描述和地层分段更为直观、可靠的多维空间分布的认识。将地震剖面与深海沉积记录比对,发现地震反射界面多与氧同位素高值期(即冰期或者间冰期内部偏冷的冰阶)相对应,尤其6个全区连续反射界面均对应着冰期旋回中的特大冰期,而地震层序与深海沉积记录不同指标如氧同位素、碳屑沉积、水体结构等所记载的气候变化信号之间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特别讨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MPT)在地震剖面、深海沉积物、冰盖以及黄土、地磁中的记录。本次工作探讨了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方法所得结果的关联和不同之处,提出借助彼此的研究优势相互补充和综合,可以更好的还原区域沉积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层 合成记录 与沉积记录对比 第四纪 南海
下载PDF
小波分析方法在提高地震分辨率及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国忱 印兴耀 +1 位作者 张广智 张繁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5-51,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在小波变换域(相空间)内进行地震波能量补偿,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文中还论述了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特性,对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层序分析,形成小波分析相剖面。用垂直小波分析相剖面...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在小波变换域(相空间)内进行地震波能量补偿,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文中还论述了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特性,对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层序分析,形成小波分析相剖面。用垂直小波分析相剖面可以划分地震层序,进而研究沉积地层的沉积层序及内部精细结构;用水平小波分析相剖面可确定岩性的横向变化,为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定量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地震层 沉积 小波分析相剖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地震层序划分与层序地层学解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69-777,共9页
从地震资料入手,根据某些古凸起部位石树沟群内部存在的削截、上超、下超等不整合反射,将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通过区域追踪以及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这3个地震层序分别与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3个岩石地... 从地震资料入手,根据某些古凸起部位石树沟群内部存在的削截、上超、下超等不整合反射,将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划分为3个地震层序。通过区域追踪以及钻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这3个地震层序分别与头屯河组、齐古组和喀拉扎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相对应。头屯河组顶界的不整合系构造抬升剥蚀所形成,属构造成因,齐古组顶界的不整合系丘形侧积作用所形成,属沉积成因。地震相分析表明这3个层序(组)为3期物源来自北北东向克拉美丽山的洪积扇沉积,其地层发育和沉积相特征受构造、物源和古气候3大因素的控制。在地震资料所揭示出的石树沟群内部和顶界不整合面附近及某些丘形、透镜形沉积体中,存在多种可能的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 地震 石树沟群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郑公营 曾婷婷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11-716,共6页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层位解释是地震解释的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过去的层位追踪基本上是纯手工,既耗时又耗力,而地震层位反映在地震波形上具有同相性和相似性等,这使得依据地震波形的这些性...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层位解释是地震解释的基础工作,而层位的识别和追踪是地震层位解释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过去的层位追踪基本上是纯手工,既耗时又耗力,而地震层位反映在地震波形上具有同相性和相似性等,这使得依据地震波形的这些性质,研究某种算法让计算机自动追踪层位成为可能。这里介绍了两种层位自动追踪方法:波形特征追踪算法和相关追踪算法,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算法的原理。通过编程实现了这两种方法,对它们的追踪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两种方法总体上满足层位追踪要求,结合应用两种方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层位解释 位自动追踪 波形特征追踪 相关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