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莺歌海盆地地震异常体成因机制管窥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槐基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独特的盆地,盆地中发育了众多的地震异常性。在对其详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磁资料、钻井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机制,认为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异常体是贯穿新生界古火山活动的遗迹。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地震异常体 成因机制 含油盆地 地震勘探 泥丘 火山活动 地震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地震异常体特征及其地震地质解释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槐基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文中讨论了莺歌海盆地地震异常体的特征,并就地震异常体出现的各种地震相,反射结构、构造形迹等进行了地震地质解释。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地震异常体 特征 地震地质解释 泥丘 古火山活动 遗迹 含油气盆地
全文增补中
伊拉克A油田地震异常体识别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俊海 徐明华 +2 位作者 王自明 韩翀 王海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7,共9页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 A油田地震资料上广泛存在地震反射异常,其表现为地震同相轴局部的下凹、错断,目前对地震异常体识别及成因机制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进程。利用相干、方差、似然等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了地震异常体识别。结果表明,地震异常体横向延伸距离很短,纵向延伸距离变化较大,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其在平面上为近似圆形,多数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少数为线状或雁列状分布。根据目的层构造演化过程、地应力及岩芯资料对地震异常体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溶蚀作用和挤压作用的综合结果。早期目的层发生了溶蚀作用,但溶蚀作用强度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分布不均匀,由于后期挤压作用较弱,只在局部脆弱的地方发生了断裂。部分异常体是目的层主要纵向油气运移通道,破坏了下部层系圈闭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反射异常 成因分析 溶蚀作用 挤压作用
下载PDF
西丁家地区地震反射异常体识别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岑 胡望水 +1 位作者 阎振华 侯慧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西丁家地区下白垩统为深水环境下发育的沉积地层。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精细地层解释,发现在不同层系中,如沙一段和营三段,存在多种地震反射异常体且数量可观。这些异常体多数为浊流及生物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地震剖面上呈长条状、下切状和透镜状等外部反射特征。在对这些地震异常体特征识别和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本区的地震异常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大部分地震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通过对异常体的地震追踪和解释对其进行识别和分布研究,为西丁家地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异常体 反射特征 浊流沉积 岩性油气藏 分布研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地震反射异常体及其地质属性初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洪辉 周东延 丛祝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2,共3页
塔里木盆地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不同层系中存在很多地震异常体,这些异常体多数因沉积作用、构造作用而形成,部分已被钻井证实为特殊异常体,大部分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和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异常体地质属性,将... 塔里木盆地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不同层系中存在很多地震异常体,这些异常体多数因沉积作用、构造作用而形成,部分已被钻井证实为特殊异常体,大部分异常体还未进行钻探。依据地震反射特征和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异常体地质属性,将其归纳为9类,即下切状、楔状、丘状斜交前积、蘑菇状、树枝状、枕状、丘状、下凹状和透镜状异常体。通过沉积环境、速度分析以及合成声波处理研究后认为,这些异常体多数为陆相古河道砂体或海相生物礁、滩的反映,储集条件优越,如果有充足的油气源,无疑是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在钻探这类圈闭和目标之前,必须紧密结合地球物理、地质、测井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减少风险,取得较理想的钻探效果。图1参1(李建国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盆地 地震反射异常 地质属性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塔中西北部上奥陶统丘状地震反射异常体的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国强 鲁惠丽 +4 位作者 武恒志 李国蓉 刘树根 阎相宾 吴伟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06,共4页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富含礁滩沉积体,由于礁体具有丘状外形,因此人们普遍将其北西部台缘外带的丘状地震反射体解释为生物礁。本文通过地震地质综合分析,认为上奥陶统生物礁个体较小,其厚度小于1/8波长,宽度小于1个菲涅尔带半径,...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富含礁滩沉积体,由于礁体具有丘状外形,因此人们普遍将其北西部台缘外带的丘状地震反射体解释为生物礁。本文通过地震地质综合分析,认为上奥陶统生物礁个体较小,其厚度小于1/8波长,宽度小于1个菲涅尔带半径,在常规地震资料中不能直接辨别,真正的礁滩沉积体总是隐伏于代表大套灰岩层顶面的极强反射波(T74)及其之下的1 ̄2个弱反射波之中。那些位于极强反射波(T74)之上,内部为低频强振幅层状反射波结构的丘状体,其地层结构表现为灰岩(或泥质灰岩)与泥岩互层,为低能与高能过渡带的沉积环境的产物,内含礁滩沉积体的概率也很低。精细解释表明,此类丘状体是低倾角逆断层构造、斜坡滑塌堆积及浊积扇等非礁滩沉积体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系 丘状地震反射异常 生物礁 断层构造
下载PDF
利用地震数据体结构识别和划分有利含油单元——以玉北油田YB1井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谋杰 郭海敏 +2 位作者 林昌荣 郑佳奎 董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67-72,6,共6页
油(气)藏存在于地下一定条件的圈闭之中,其地球物理特征蕴含在地震数据体中,而地震数据结构是地震数据体中最稳定和本质的特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地震道振幅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利用GM(1,1)模型对生成序列做预测,将预测结果序列与原... 油(气)藏存在于地下一定条件的圈闭之中,其地球物理特征蕴含在地震数据体中,而地震数据结构是地震数据体中最稳定和本质的特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地震道振幅数据作一次累加生成,利用GM(1,1)模型对生成序列做预测,将预测结果序列与原始序列对比,生成误差序列,误差值反映结构异常大小,通过对结构异常和油气井生产情况作关联分析计算,总结油气响应的结构体异常特征,达到地震直接预测油气的目的。利用该方法预测了玉北油田YB1井区的有利含油系统单元的分布情况,并与实际钻井和测试资料进行了对比,取得良好油气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异常体 地震数据 地震数据结构 灰色关联分析 有利含油单元 油气预测 玉北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地震反射异常体特征剖面
8
作者 兰酊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6-6,共1页
在塔里木盆地地震剖面上,异常反射多,内容丰富,包含了诸多沉积、构造现象. 依据异常反射的外型特征和内部反射结构,可将其归纳为9种类型:丘状、下切状、楔状、丘状斜交前积、蘑菇状、树枝状、枕状、下凹状和透镜状等(图1).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震反射异常 丘状 下切状 楔状 丘伏斜支前积 树枝状 透镜状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体体积定量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探索——以塔河油田主体区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群 王世星 +1 位作者 顾汉明 邓光校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2,114,共6页
塔河油田主力产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岩溶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最基本的表现为"串珠状"强振幅异常反射。在岩溶缝洞体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定量化计算理论依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串珠状"反射异常体的雕... 塔河油田主力产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岩溶缝洞体在地震剖面上最基本的表现为"串珠状"强振幅异常反射。在岩溶缝洞体的地震资料分辨率和定量化计算理论依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串珠状"反射异常体的雕刻和体积估算,以及由大量数值模拟结果统计获得的体积校正系数的校正,定量计算了有效缝洞体的体积,取得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体体积定量化计算方法探索研究的初步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开展大面积的高精度地震采集、发展与应用适应缝洞体准确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新技术,同时开展大批量系统性的物理模拟实验工作,有望逐步提高缝洞体体积定量化预测的精度,为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的储量计算以及后续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缝洞 地震异常体 积校正系数 定量计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航磁异常带新解译 被引量:32
10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2 位作者 蔡志慧 张淼 高爱荣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969,共9页
横亘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纬向航磁高ΔTa异常带,一直是探讨盆地及深部基底的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焦点。根据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满加尔坳陷中南部上奥陶统内发育大型地震反射异常体,平面上主要由8个地震反射异常体近东西向呈带... 横亘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纬向航磁高ΔTa异常带,一直是探讨盆地及深部基底的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焦点。根据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满加尔坳陷中南部上奥陶统内发育大型地震反射异常体,平面上主要由8个地震反射异常体近东西向呈带状展布,与盆地中部航磁高ΔTa异常带相关。从地层发育及地震相特征分析,这些地震反射异常体应为辉绿岩-玄武岩等基性火成岩体,且与航磁ΔTa异常带上的磁力高相对应。异常体具有垂直向下的通道,与断裂及岩浆活动通道有关。盆地中部高航磁异常带为多期构造易活动带,反映了满加尔坳陷震旦纪与中晚奥陶世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异常 中部航磁异常 构造活动 震旦纪和晚奥陶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应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预测裂缝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3
11
作者 师永民 祁军 +2 位作者 张成学 肖荣阁 王斌婷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探讨了利用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识别和预测裂缝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首先从 过井地震剖面出发,通过井-震标定,建立裂缝的地震响应模式,总结裂缝发育层段(时窗段)的特征波形;然后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逐道进行目的层段... 探讨了利用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识别和预测裂缝的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首先从 过井地震剖面出发,通过井-震标定,建立裂缝的地震响应模式,总结裂缝发育层段(时窗段)的特征波形;然后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逐道进行目的层段的实际地震道对比,把地震波形状分类成离散的"裂缝信息",再根据拟合 度准则进行分类,最终得到裂缝地震反射异常体的空间展布。在青西油田利用地震波形分析技术进行了裂缝预 测,并根据预测结果部署了5口井,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吻合,位于裂缝发育区的Q11井获得了高产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探讨 技术预测 波形分析 地震反射异常 应用 地震响应模式 神经网络技术 预测结果 裂缝发育区 特征识别 波形变化 实现过程 基本原理 地震剖面 特征波形 形状分类 空间展布 裂缝预测 分析技术 地震波形 青西油田
下载PDF
油气储层预测技术在琼东南盆地BD13区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安敏 裴建翔 +2 位作者 陈志宏 李绪深 李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琼东南盆地BD 13区中新统三亚组一段地震异常体具有异常范围比构造范围大的特点,且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可能属于构造背景之下的岩性圈闭成藏。为了确定该地震异常体的含气规模,利用拟声波地震反演和频谱成像技术联合预测了该套... 琼东南盆地BD 13区中新统三亚组一段地震异常体具有异常范围比构造范围大的特点,且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可能属于构造背景之下的岩性圈闭成藏。为了确定该地震异常体的含气规模,利用拟声波地震反演和频谱成像技术联合预测了该套储层,初步搞清了砂体厚度及平面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VO、AVD、DR及衰减梯度等烃类检测技术进行了储层检测,并应用衰减梯度多信息融合技术预测了砂体含气规模,结果表明,BD 13区三亚组地震异常体含气规模较大,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BD13区 地震异常体 地球物理信息 储层预测方法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岩性圈闭形成及有利勘探区带划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波 陈海清 王光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2-46,79,共6页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第三系为一套拗陷湖盆沉积地层,具备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该区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以岩性圈闭为主要目标的勘探阶段。本文根据柴西南具有相对平缓沉积背景、三大物源控制沉积相带和后期构造运动剧烈的特点... 柴达木盆地柴西南第三系为一套拗陷湖盆沉积地层,具备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该区经过多期次勘探后,目前已进入以岩性圈闭为主要目标的勘探阶段。本文根据柴西南具有相对平缓沉积背景、三大物源控制沉积相带和后期构造运动剧烈的特点,通过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各时期的主要物源和沉积相展布,研究岩性圈闭形成的构造沉积背景,明确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目的层段和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有利勘探区带 层序地层 沉积背景 地震异常体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YJ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精细刻画
14
作者 于晓娜 袁晓玲 王卓琼 《江汉石油科技》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摘要:YJ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首先根据长兴组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明确了生物礁发育的有利相带的展布,然后通过模型正演结合已钻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长兴组生物礁的地震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 摘要:YJ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的基础上,首先根据长兴组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明确了生物礁发育的有利相带的展布,然后通过模型正演结合已钻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长兴组生物礁的地震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频谱成像以及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的等比例切片了解地震异常体平面展布特征,以及纵向上变化情况,最后针对目标逐条测线进行落实,对礁体进行刻画。全区共解释长兴组生物礁13个,总面积为202.84km2,其中的1号、3号、4号生物礁已由钻井证实,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地震异常体 属性分析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生物礁与火山岩的辩证识别
15
作者 陆江 李胜勇 +3 位作者 张迎朝 魏长飞 郑榕芬 朱沛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624,共8页
探讨生物礁与火山岩等疑似礁体的辩证差异,厘清珠江口盆地西部浅层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从琼海24-2异常体所处地理环境出发,结合南海北部生物礁发育的大背景和珠江口盆地生物礁发育的演化规律,重点从生物礁发育所必备的各种地质条件... 探讨生物礁与火山岩等疑似礁体的辩证差异,厘清珠江口盆地西部浅层地震异常体的地质属性。从琼海24-2异常体所处地理环境出发,结合南海北部生物礁发育的大背景和珠江口盆地生物礁发育的演化规律,重点从生物礁发育所必备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其地震响应特征进行辩证分析。结果表明琼海24-2异常体所处地理环境不具备生物礁发育的地质条件,地震反射特征具有明显的火山穿刺现象,且属后期破坏型火山活动,因此琼海24-2是受火山活动影响复杂化的异常体,不是生物礁,也不满足火山旁侧发育生物礁的模式,勘探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地震异常体 辩证识别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Property Identification of Anomalous Seismic Bodies by GMES Techniques, A Case History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云祥 孙卫斌 +1 位作者 李德春 徐晓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135-139,i0001,共6页
What are the anomalous seismic reflection bodies at depths of over 6000m?Are they reefs or igneous rock?Thi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seismic techniques,but the GMES technique can handle it .The GMES technique is ... What are the anomalous seismic reflection bodies at depths of over 6000m?Are they reefs or igneous rock?Thi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seismic techniques,but the GMES technique can handle it .The GMES technique is a joint exploration technique combining gravity,magnetic,electrical,and seismic techniques.The specific procedure is to conduct a 2D interface-constrained CEMP inversion using 2D seismic and log data followed by a property parameter inversion of the anomalous bodics using gravity and seismic data by the stripping technique.We then estimat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the anomalous bodies,such as density,susceptibility,resistivity,velocity,and etc.to deduc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bodie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drilling decisions.The work in the TZ area reported in this paper show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ES constrained inversion joint inversion and anomalous body
下载PDF
Abnormal Phenomena of Volume Strain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 被引量:1
17
作者 Wu Lijun Chen Zhengwei +3 位作者 Li Hangu Xu Lei An Bayaer Xu Shun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3期373-385,共13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minent anomalies observed by the Sacks volume strainmeter in Erzhangying station and Tiantanghe station before 80 earthquakes with Ms≥ 7. 0 which took place from January 2011 to April 2014 a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minent anomalies observed by the Sacks volume strainmeter in Erzhangying station and Tiantanghe station before 80 earthquakes with Ms≥ 7. 0 which took place from January 2011 to April 2014 all over the world. Then, preconditions for anomaly identification are put forward for complex earthquake cases.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olume strain observation has a better earthquake reflecting ability for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larger than 7. 0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within 8000kin. In addition, these results also reflect that the volume strain observation can better reflect precursory anomalies of such earthquakes. Based on categoriz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ose anomalies, we divide the anomalies into three types, that is, earth tide distortion type, abrupt change type and slow earthquake type. Furthermore, the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types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i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ccording to research, volume strain anomaly has an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to futur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earthquakes Volume strain The earth tide distortion Abruptchange Slow earthquakes Earthquake case study
下载PDF
Analysis of Sacks Body Strain Interference at Beida No.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Earthquake Case Study
18
作者 Li Hangu Hu Lan Wu Li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at Beida No. 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tidal solids,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at Beida No. 200 station in Changping and tidal solids,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acks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data before the M_S8. 0 Wenchuan earthquake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ference. The short-impending anomaly of the body strain de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reliable. The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conclude:( 1) The trend anomaly as extensional change of the body strain deformations on a quasi 1 year time scale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recorded, and the accumulative amount was about 4000 × 10^(-9). Correspondingly,the short-term precursor of earthquake was manifested as an extensional abrupt change.( 2) The extensional intermittent anomalous abrupt change was recorded by body strainmeters between March1 and May 7 in 2008.( 3) Four compressional abrupt changes were recorded in the intermittent distortions recorded between April 13 and May 11.( 4)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were increased in the distortion process in May 1 to 3,5,7,and 9 to 12,caused by slow earthquake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wavelet analysis. The abnormal phenomena are summarized and the mechanic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train solid tide distortions in body strain observations,the continuous repeated extensional and compressional abrupt changes accompanying these distortions,and the increase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index of short term and impend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factors such as air pressure and wat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strain The solid tide distortion Slow earthquake Short imminent anomalies
下载PDF
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变质岩体演化
19
作者 倪斌 杨风丽 +1 位作者 李筱 于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52,共9页
为了揭示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的地质属性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地震反射和重、磁反演等研究,结合区域地表地质研究成果,推测该异常体可能为三叠纪下扬子地块深俯冲阶段经历高压变质作用后被拆离折返的岩体,并在南北两... 为了揭示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的地质属性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地震反射和重、磁反演等研究,结合区域地表地质研究成果,推测该异常体可能为三叠纪下扬子地块深俯冲阶段经历高压变质作用后被拆离折返的岩体,并在南北两大地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中被推覆至南黄海北部的古生代地层之上.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杂乱和空白反射,局部存在发散结构;与上、下地层之间存在2~3个同相轴的较强—强反射;另外,该异常体也具有高层速度(6 000~6 500m/s)、高密度(〉2.7g/cm3)和中低磁化强度(-0.5A/m)等特征.通过海陆区域地质调查和类比,进一步揭示了该异常体和苏鲁三叠系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这一发现为认识印支期东亚大陆碰撞和地质演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苏鲁造山带 地震反射异常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