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及其在测量地震形变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单新建 叶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47-655,共9页
介绍了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较详细地论述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干涉雷达)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在测量地震位错中... 介绍了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较详细地论述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干涉雷达)技术的原理,并给出了在测量地震位错中的几个应用;最后指出,INSAR在观测地表垂直形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潜力,它将为监测地震动态场的变化提供全新的手段和方法,对今后地震预测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遥感 地震形变场 合成孔径雷达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当雄地震形变场提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珍 张永志 +2 位作者 吴然 张文军 叶凯 《测绘工程》 CSCD 2016年第8期5-10,共6页
随着D-InSAR技术在同震形变量测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文中以2008年10月6日当雄Mw6.3级地震为对象,采用ENVISAT搭载的ASAR传感器c波段在图像模式下的5景level 0级影像,以90 m分辨率的SRTM DEM作为外部DEM,使用GAMMA软件采用二轨差分干涉... 随着D-InSAR技术在同震形变量测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文中以2008年10月6日当雄Mw6.3级地震为对象,采用ENVISAT搭载的ASAR传感器c波段在图像模式下的5景level 0级影像,以90 m分辨率的SRTM DEM作为外部DEM,使用GAMMA软件采用二轨差分干涉测量的方法获取当雄地震同震形变场,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震中位置为90.372°E,29.734°N,得到同震垂直形变约为33cm,形变量精度达到厘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地震 ENVISAT 二轨差分 地震形变场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强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采用当前方法测量地震形变场时,不能有效去除地震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大,存在抗干扰性差和测量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对无人机摄影得到的主图像和辅图像做配准处... 采用当前方法测量地震形变场时,不能有效去除地震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大,存在抗干扰性差和测量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对无人机摄影得到的主图像和辅图像做配准处理,采用SAR处理器处理图像数据,得到干涉图。利用SUSAN算法检测干涉图的边缘,通过K均值方法划分模板区域中存在的特征值类别,根据划分结果得到干涉图的相关参数和噪声区域,结合非线性扩散方法和SUSAN算法完成干涉图的去噪处理,依据基线估计去除干涉图中存在的平地效应,利用网络流算法完成相位解缠,获得地形相位值,绘制地震形变图,完成地震形变场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 地震形变场 测量技术
下载PDF
InSAR高精度观测地震形变场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斌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3期44-45,共2页
目前,InSAR已成为监测地震同震、震后以及震间断层滑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的累积使得测量精度受到影响。本文从 InSAR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关键环节入手,系统分析各个关键环节的误差贡献,探讨InSAR... 目前,InSAR已成为监测地震同震、震后以及震间断层滑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的累积使得测量精度受到影响。本文从 InSAR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关键环节入手,系统分析各个关键环节的误差贡献,探讨InSAR误差干扰项的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DEM校正 InSAR大气垂直分层延迟相位的方法,进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2008年当雄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推导了系统和随机2种观测误差在三维形变场解算模型中的传播规律,进而研究了地震三维形变场最优解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误差分析 InSAR大气效应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地震三维形变
下载PDF
利用InSAR数据的汶川地震形变场提取及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许才军 林敦灵 温扬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Mw 7.9级汶川地震为研究对象,由于汶川地震发生在植被覆盖茂密、地形起伏大的龙门山山区,常规的C波段雷达在这些区域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信号,采用日本JAXA的L波段ALOS/PALSAR覆盖震区的震前和震后6... 以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Mw 7.9级汶川地震为研究对象,由于汶川地震发生在植被覆盖茂密、地形起伏大的龙门山山区,常规的C波段雷达在这些区域几乎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信号,采用日本JAXA的L波段ALOS/PALSAR覆盖震区的震前和震后6个条带的卫星数据,以SRTM-DEM数据作为外部DEM,利用GAMMA软件进行二通差分干涉测量处理,获取了覆盖震区的同震形变场;并使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公布的震区GPS同震观测结果,与InSAR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传统差分干涉获取到的形变量精度可以达到c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汶川地震 地震形变场 GPS
原文传递
基于DInSAR技术的2021年比如M_(S)6.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
6
作者 桑杰卓玛 索朗南杰 +1 位作者 次仁多吉 格桑卓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2021年3月19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发生M_(S)6.1地震,因西藏地区地球物理台站少且分布稀疏,无法较好地获取地震发生前后地球物理场变化信息。基于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SRTM3,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 2021年3月19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发生M_(S)6.1地震,因西藏地区地球物理台站少且分布稀疏,无法较好地获取地震发生前后地球物理场变化信息。基于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SRTM3,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技术,获取震区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判断地表形变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由正断兼走滑的断层运动造成,升、降轨沿雷达视线向的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4 cm(升轨)和2.8 cm(降轨),最大抬升量分别为0.6 cm(升轨)和3.5 cm(降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DINSAR 地震同震形变 Sentinel-1卫星
下载PDF
InSAR干涉形变场远程模拟系统实现与地震地表形变场模拟算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宏 马照松 +1 位作者 李卫东 单新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7,共8页
利用InSAR(Interferometric SAR)干涉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地表形变场(视线向,LOS),将其与弹性半空间中一定断层模型模拟计算出的地表形变场进行正演分析,以便获取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是一种典型的前向模拟模式。该计算模式由于... 利用InSAR(Interferometric SAR)干涉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地表形变场(视线向,LOS),将其与弹性半空间中一定断层模型模拟计算出的地表形变场进行正演分析,以便获取发震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参数,是一种典型的前向模拟模式。该计算模式由于模拟计算程序调试、安装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在每台微机上安装此类程序不仅费时费力,且浪费大量的计算资源。文中首先介绍了实现InSAR干涉形变场模拟模型由单机推广到Internet/Intranet上进行远程计算最终建立"InSAR干涉形变场远程模拟系统"的过程,并基于此系统平台对1997年玛尼MS7.9地震的InSAR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模拟试算、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干涉形变 地震地表形变 远程模拟
下载PDF
基于GIS的当雄同震InSAR形变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珍 张永志 +2 位作者 焦佳爽 张文军 槐岩珂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5,共7页
InSAR技术对同震形变的量测达到了厘米级的精度,但在数据后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采用可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及分析等功能的GIS,对InSAR数据获取的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西藏自治区当雄县MW6.3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InSAR技术对同震形变的量测达到了厘米级的精度,但在数据后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采用可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及分析等功能的GIS,对InSAR数据获取的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西藏自治区当雄县MW6.3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IS可对多源数据进行有效管理;(2)可以确定当雄地震的震中位置;(3)可获取沉降区的最大形变量;(4)可确定主要的形变区间;(5)可将形变结果进行三维展示。GIS可有效地弥补InSAR数据后处理、数据分析及成果展示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GIS 地震形变场 数据后处理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D-InSAR技术的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杨久东 田辉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基于DORIS软件和欧空局提供的ENVISAT数据,结合美国NASA的高精度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以二轨差分方法获取了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该区域在往西南方向上的弧后扩张是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地震造成了... 基于DORIS软件和欧空局提供的ENVISAT数据,结合美国NASA的高精度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以二轨差分方法获取了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同震形变场的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该区域在往西南方向上的弧后扩张是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驱动力,地震造成了该地区在卫星雷达视线方向上隆起了25.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奎拉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二轨法 地震同震形变 定量分析
下载PDF
SENTINEL-1A影像用于台湾高雄Mw6.7地震形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磊凯 黄其欢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6期101-103,106,I0004,共5页
为及时获取大范围地震震前震后的形变数据,监测和分析地表形变,利用欧空局最新发射的SENTINEL-1ASAR影像,采用D-InSAR技术获取台湾高雄Mw6.7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研究分析得到台湾高雄地震的震中位置约为120.41°E、22.96°N,地... 为及时获取大范围地震震前震后的形变数据,监测和分析地表形变,利用欧空局最新发射的SENTINEL-1ASAR影像,采用D-InSAR技术获取台湾高雄Mw6.7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研究分析得到台湾高雄地震的震中位置约为120.41°E、22.96°N,地震主要形变范围为震中方圆约8.3km,地表在雷达视线向最大形变约为16.4cm、最大相对形变约18.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D-INSAR SENTINEL-1A 地震同震形变
下载PDF
联合Sentinel-1A和GPS数据分析高雄地震形变
11
作者 王月 伍吉仓 《工程勘察》 2021年第10期59-63,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只能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信息,无法得到真实的三维地表形变量。GPS数据可以得到高精度的E、N、U方向位移,但只能在离散的站点测量,空间分辨率低。本文提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但只能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信息,无法得到真实的三维地表形变量。GPS数据可以得到高精度的E、N、U方向位移,但只能在离散的站点测量,空间分辨率低。本文提出一种联合InSAR和GPS数据计算地表三维形变的方法,采用覆盖研究区域的Sentinel-1A影像,结合重复轨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GPS同震位移测量结果获取了2016年台湾高雄Mw6.7地震的高密度三维同震形变信息。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最大形变中心约位于120.40°E、22.90°N,雷达视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cm,同震形变以垂直和东西方向形变为主。联合InSAR和GPS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演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对于其产生机理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INSAR Sentinel-1A 地震同震形变
下载PDF
光学影像匹配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丽 《城市勘测》 2019年第5期96-10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光学遥感影像在正射校正、配准和相位相关技术方面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应用光学影像进行高可信度地提取地震形变场成为可能。本文采用光学影像匹配技术,通过处理震前震后两景SPOT5卫星影像数据,对玉树地震的同震位移进行研... 近年来,随着光学遥感影像在正射校正、配准和相位相关技术方面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应用光学影像进行高可信度地提取地震形变场成为可能。本文采用光学影像匹配技术,通过处理震前震后两景SPOT5卫星影像数据,对玉树地震的同震位移进行研究,准确得到了30多千米的地表破裂带以及附近的同震水平位移分布。此结果与野外调查比较一致,表明了光学影像匹配技术在提取地震形变场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影像匹配 正射校正 相位相关 地震形变场
下载PDF
2017年伊朗Mw7.3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三维形变场获取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庆云 李永生 张景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6-204,共9页
2017年11月12日,伊朗伊拉克边界萨尔波勒扎哈卜(Sarpol-e Zahab)地区发生Mw7.3级强震,地震造成500余人死亡,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发震断层并未导致地表的破裂。为研究地震震源机制以及地震造成的地壳形变,首先使用ALOS-2和Sentinel-... 2017年11月12日,伊朗伊拉克边界萨尔波勒扎哈卜(Sarpol-e Zahab)地区发生Mw7.3级强震,地震造成500余人死亡,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发震断层并未导致地表的破裂。为研究地震震源机制以及地震造成的地壳形变,首先使用ALOS-2和Sentinel-1卫星数据,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获得了地震同震形变场,然后使用分辨率约束的四叉树采样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降采样。在此基础上,使用二步反演算法对断层面进行剖分,反演获取了发震断层的精确几何参数和最优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是一个逆冲兼具右旋走滑的断层,确定断层走向为347°,倾角为15°,地震滑动主要分布在16~19 km深度范围内,最大倾滑量为4.5 m。基于反演的断层模型,正演得到地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地震造成的形变主要在垂直方向,垂直向上的隆升形变量达78.8 cm。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和三维形变场结果与地震学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Mw7.3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震源机制反演 地震三维形变
原文传递
Seism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 Resistance Analysis of Shapai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Arch Dam Based on Field Monitoring and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2
14
作者 ZHUO Li HE Jiang-da XIE Hong-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Shapai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RCC) Arch Dam is the highest RCC arch dam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world with a maximum height of 132m,and it is the only concrete arch dam near the epicentr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 Shapai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RCC) Arch Dam is the highest RCC arch dam of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world with a maximum height of 132m,and it is the only concrete arch dam near the epicentr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th,2008.The seismic damage to the dam and the resistance of the dam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ponse and resistance of the dam to the seismic wave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monitored data.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analysis of insitu data record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ly little variation in the opening size at the dam and foundation interface,transverse joints and inducing joi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dam abutment resistance body was quite good except a little relaxation was observed.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showed that the sizes of the opening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modeling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monitored values,and the change of the opening size is in millimeter range.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Shapai arch dam exhibited high seismic resistance and overload capacity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event.The comparison of the monitored and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erical method applied in this paper well simulat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dam.The method could be useful in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RCC d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CC arch dam Wenchuan earthquake Power station
下载PDF
Earthquake deformation fiel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0 Yushu M_s7.1 earthquake 被引量:3
15
作者 LIU YunHua SHAN XinJian +1 位作者 QU ChunYan ZHANG GuiF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eavily damaged area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ing surface ruptures of seismogenic faults.If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ruptures can be obtained shortly after they 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eavily damaged area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ing surface ruptures of seismogenic faults.If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ruptures can be obtained shortly after they occur,then areas heavily damaged by an earthquake can be readily identified.The information can then be used as a guide for earthquake relief programs.In this paper,an intensity offset-tracking method applied to an ALOS PALSAR image is used to map the Yushu earthquake rupture and to identify the faults activated by the earthquake.Azimuthal displacemen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urface rupture is about 55 km long,running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southeast,trending N310°W,with a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1 m characterized by sinistral slip.The result of range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 wall of the fault is dominated by decreases(i.e.,uplift in line of sight observations) ,whereas in the south wall of the fault,the range displacement is dominated by increases(drops in line of sight observations) .Given the position from which the images were recorded,this means that the north wall moves westward,and the south wall move eastward,i.e.,left-lateral slip motion across the fault.Finally,an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using computer-assiste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shows that buildings near the fault rupture have been destroyed most heavily;therefore,the shape of the heavily damage belt is controlled partially by the fault rupture's geometry and the damage degree relates to the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shu earthquake offset-tracking surface rupture earthquake disaster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