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珙县下软上硬山岭地貌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方彬 王运生 +2 位作者 寇瑞斌 毕杨杨 向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7,共9页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①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2次地震。研究表明:①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离性。2次地震相距监测站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使M s 4.0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反而比M s 3.2级地震小。②0~30 Hz的地震波在低地山岭的高陡临空面附近有放大效应。1^(#)监测点的主频小于3^(#)与5^(#)监测点,3^(#)监测点的主频最高。5^(#)点的幅值范围为0.018~0.055 m/s^(-2),3^(#)点幅值范围为0.036~0.087 m/s^(-2),3^(#)点相较于5^(#)点,其三向最高幅值同比放大了1.58~2.0倍。③泥质砂岩的主频为4.8~8.4 Hz,灰岩的主频为5.5~21.4 Hz,不同的岩层共振频率不同,灰岩对地震波的选频放大效应强于泥质砂岩。④地震波在不同高程的山岭斜坡部位具有选择放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高程越大地形放大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县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 地震方向效应 放大效应 山岭地貌斜坡
下载PDF
芦山地震数字强震动观测记录及其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赖敏 朱建钢 朱永莉 《四川地震》 2014年第2期6-11,共6页
利用芦山地震获取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资料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得到如下结论:①使用近场加速度可以计算地震震级、震中位置以及震源深度;②在芦山地震中计算的仪器烈度与考察烈度误差小于±1°;③芦山地震... 利用芦山地震获取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资料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得到如下结论:①使用近场加速度可以计算地震震级、震中位置以及震源深度;②在芦山地震中计算的仪器烈度与考察烈度误差小于±1°;③芦山地震中的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特征比较明显的是地震烈度以及地震峰值加速度的衰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烈度 反应谱 地震方向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