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洞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均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李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6-582,共7页
根据物理模型相似性原则制作了不同材料和不同孔洞密度的物理模型,在常温常压和温压条件下分别测试了孔洞模型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分析了孔洞储层特征的变化对地震波属性参数的影响。孔洞密度、围压、温度、模型材料和含流体的变化对地震... 根据物理模型相似性原则制作了不同材料和不同孔洞密度的物理模型,在常温常压和温压条件下分别测试了孔洞模型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分析了孔洞储层特征的变化对地震波属性参数的影响。孔洞密度、围压、温度、模型材料和含流体的变化对地震波的速度、振幅、衰减、主频和主振幅等属性参数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压等条件的不同,孔洞密度引起的地震波特征响应程度不同。实验表明,孔洞密度的变化对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参数(振幅、衰减等)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运动学特征(速度等)的影响,这为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衰减等属性参数进行储层中孔洞分布和发育程度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 地震波属性参数 物理模型 超声波 定比观测
下载PDF
地震波振幅在九龙川井田解释煤层厚度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小喜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0年第2期195-195,共1页
振幅属性能直接反映反射系数(波阻抗界面)、AVO(振幅随炮检距),即地下相邻岩性的变化或含煤地层的存在。因此,振幅属性可直接用于描述含煤地层的变化,并预测含煤性。本文以甘肃省九龙川井田为例,利用地震波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关键词 地震波振幅属性 煤厚 九龙川井田
下载PDF
单孔洞缝模型超声波实验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琼 贺振华 +1 位作者 黄德济 曹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100-104,16,共5页
对储层(特别是碳酸岩储层)中大量发育的孔洞缝。提出了孔洞缝储层研究的物理模型模拟方法。根据物理模型相似性原则从缝洞系统中抽取制作了单孔洞缝物理模型,目的是探讨在缝洞系统中单个缝洞的大小、形状与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变... 对储层(特别是碳酸岩储层)中大量发育的孔洞缝。提出了孔洞缝储层研究的物理模型模拟方法。根据物理模型相似性原则从缝洞系统中抽取制作了单孔洞缝物理模型,目的是探讨在缝洞系统中单个缝洞的大小、形状与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孔洞缝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室内超声波实验,观测不同缝、洞密度物理模型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分析了缝、洞密度的变化及孔洞的尺寸、形状对地震波属性参数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裂缝、孔洞密度与纵波属性的关系。实验表明,在受孔洞缝密度影响的地震波属性参数中,地震波振幅、主频率、品质因子Q的变化幅度普遍比速度高2个数量级,说明地震波的动力学参数比运动学参数对孔洞缝密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这为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参数来检测地下岩层中孔洞缝的分布和发育带提供了实验依据。模型孔洞尺寸大小最大相差42倍,但地震波各属性参数在相同数量级中变化,同时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洞对地震波各属性参数的影响不明显,说明地震波各属性参数对孔洞缝密度敏感,而对孔洞缝的实际尺寸大小及形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洞缝 孔洞缝密度 地震波属性参数 物理模型 超声波实验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成 桂志先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3期69-70,6,共3页
储层参数预测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神经网络法对储层参数进行预测,建立储层参数(储层砂岩厚度和孔隙度)与目的层地震波属性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的。以地震波属性为输入,储层参数为输出,并以... 储层参数预测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神经网络法对储层参数进行预测,建立储层参数(储层砂岩厚度和孔隙度)与目的层地震波属性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的。以地震波属性为输入,储层参数为输出,并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指导神经网络学习,进而进行储层参数预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储层孔隙度与砂岩厚度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参数 神经网络 地震波属性 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凹陷气藏储层建模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国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7-520,共4页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推覆带东侧前陆坳陷—斜坡部位。在坳陷中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上三叠统至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中。在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地震反射波属性分析和联井反演储层标定、地震波属性提取分析、储层三...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推覆带东侧前陆坳陷—斜坡部位。在坳陷中已发现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上三叠统至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地层之中。在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地震反射波属性分析和联井反演储层标定、地震波属性提取分析、储层三维可视化雕刻及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储层参数建模反演、地质随机建模反演等方法的应用对气田的发现和气藏的描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属性 交汇分析 反演 建模 川西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