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西早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严兆彬
郭福生
+1 位作者
胡珺珺
刘礼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52-156,共5页
针对地震液化脉体与臼齿构造在宏观上不易辨认的问题,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液化脉中Si、K、Al、Mg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Ca、Sc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水软沉积层液化...
针对地震液化脉体与臼齿构造在宏观上不易辨认的问题,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液化脉中Si、K、Al、Mg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Ca、Sc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水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面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Ca、S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表现为脉体中Ca、Sc含量偏高;因脉体中易溶物质流失,使得难溶的Si质和炭质相对含量变大。对脉体和含脉体围岩纹层中的方解石定量研究显示,两者方解石的各元素含量几乎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表明脉体是层内物质。结果显示,地震液化脉与臼齿构造在微观特征明显不同,为事件地层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脉
碳酸盐岩
臼齿构造
大陈岭组
电子探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西下寒武统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兆彬
裴军令
+2 位作者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6-248,共13页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液化脉中Cs、Ba、Th、Zr、Hf、Cr、Rb、Nb等反映陆源性质元素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Sr、Y、Ni反映海相沉积特征元素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通过对V、Mo富集度和微量元素特征参数Sr/Ba、Th/U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液化脉体表现为氧化环境,含脉体围岩为还原环境,且脉体和围岩均具有淡水作用特点。研究认为,早寒武世大陈岭期白云质灰岩沉积过程中有蚀源区陆源碎屑物的补入;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含水的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因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体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导致脉体中更富陆源物质;地震事件沉积层属潮上带,特别是地震液化泄水后期至成岩期,含地震液化脉沉积层曾暴露地表,受后期陆源物的再补给及大气降水淋滤蚀变作用影响,表现为古气候和古盐度异常,为浙西大陈岭组浅水沉积提供了地球化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脉
微量元素
软沉积变形
寒武系
浙江西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发现臼齿构造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3
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6 位作者
尹崇玉
任留东
李廷栋
陈廷愚
陈炳蔚
李贵书
陆松年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62-973,共12页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海相到大陆缓坡的碳酸盐岩沉积;随着新元古代末次冰期之后,文德系发育了可全球对比的白海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笔者首次确认了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3套臼齿构造,其中巴卡尔组(Bakal)碳酸盐岩臼齿构造与碎屑岩地震液化脉互层共生,特别是大量臼齿构造也发育在大型叠层石中。从臼齿构造与碎屑岩液化脉互层的共生特征,说明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与地震机理的液化作用有关。该3套臼齿构造与中国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臼齿构造(液化脉)时代大体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乌拉尔山
中-新元古代地层
臼齿构造
地震液化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振涛
李现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74,共19页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何家寨组
臼齿碳酸盐岩
地震液化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西早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严兆彬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52-15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2209
41072077)
文摘
针对地震液化脉体与臼齿构造在宏观上不易辨认的问题,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液化脉中Si、K、Al、Mg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Ca、Sc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水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面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Ca、S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表现为脉体中Ca、Sc含量偏高;因脉体中易溶物质流失,使得难溶的Si质和炭质相对含量变大。对脉体和含脉体围岩纹层中的方解石定量研究显示,两者方解石的各元素含量几乎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表明脉体是层内物质。结果显示,地震液化脉与臼齿构造在微观特征明显不同,为事件地层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地震液化脉
碳酸盐岩
臼齿构造
大陈岭组
电子探针分析
Keywords
seismic liquefied veins
carbonate rock
molar-tooth structure
Dachenling Formation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西下寒武统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兆彬
裴军令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6-248,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72209)资助~~
文摘
地震液化脉是地震作用引起的软沉积变形的重要构造之一,前人对脉体形态学和动力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其成因的微观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采取开化裴岭脚剖面2期地震事件沉积的3套地震液化脉层样品21块,分别对其脉体和含脉体围岩做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液化脉中Cs、Ba、Th、Zr、Hf、Cr、Rb、Nb等反映陆源性质元素明显高于含脉体围岩,而Sr、Y、Ni反映海相沉积特征元素则表现为含脉体围岩高于脉体。通过对V、Mo富集度和微量元素特征参数Sr/Ba、Th/U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液化脉体表现为氧化环境,含脉体围岩为还原环境,且脉体和围岩均具有淡水作用特点。研究认为,早寒武世大陈岭期白云质灰岩沉积过程中有蚀源区陆源碎屑物的补入;在地震突发振动力作用下,富含水的软沉积层液化泄水,因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塑性碳酸盐沉积物随水部分流失,使得单位体积内碳酸盐沉积含量低于围岩,导致脉体中更富陆源物质;地震事件沉积层属潮上带,特别是地震液化泄水后期至成岩期,含地震液化脉沉积层曾暴露地表,受后期陆源物的再补给及大气降水淋滤蚀变作用影响,表现为古气候和古盐度异常,为浙西大陈岭组浅水沉积提供了地球化学的证据。
关键词
地震液化脉
微量元素
软沉积变形
寒武系
浙江西部
Keywords
seismic liquified vein
trace element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Cambrian
western Zhejiang Province
分类号
P534.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发现臼齿构造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3
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尹崇玉
任留东
李廷栋
陈廷愚
陈炳蔚
李贵书
陆松年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62-973,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511607
1212010511506)资助。
文摘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海相到大陆缓坡的碳酸盐岩沉积;随着新元古代末次冰期之后,文德系发育了可全球对比的白海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笔者首次确认了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3套臼齿构造,其中巴卡尔组(Bakal)碳酸盐岩臼齿构造与碎屑岩地震液化脉互层共生,特别是大量臼齿构造也发育在大型叠层石中。从臼齿构造与碎屑岩液化脉互层的共生特征,说明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与地震机理的液化作用有关。该3套臼齿构造与中国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臼齿构造(液化脉)时代大体接近。
关键词
南乌拉尔山
中-新元古代地层
臼齿构造
地震液化脉
Keywords
Southern Ural Mountains
Meso- and Neoproterozoic
molar tooth structure
seismic liquefied vein
分类号
P588.245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8.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新认识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振涛
李现根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74,共1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7YFC0602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72073)联合资助~~
文摘
作为国际前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的热点,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简称MT)在前寒武纪古地理重塑、地层对比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南缘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发育大量MT沉积,被前人解释为地震液化的产物。文中对何家寨组MT发育层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系统的微相分析和比较沉积学的研究,确定何家寨组MT沉积于碳酸盐缓坡沉积环境,发现MT具有早期成岩作用特征,其形态类型和宿主岩性、沉积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对比探讨了MT微亮晶和地震“液化脉”之间的不同,明确指出,何家寨组MT的形成受到古海洋条件和沉积岩相的严格约束,具有鲜明的古环境意义,和地震没有必然的成因联系。
关键词
嵩山地区
何家寨组
臼齿碳酸盐岩
地震液化脉
Keywords
Songshan area
Hejiazhai Formation
molar-tooth carbonate
seisimic liquefied vein
分类号
P5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西早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严兆彬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浙西下寒武统大陈岭组地震液化脉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严兆彬
裴军令
郭福生
胡珺珺
刘礼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发现臼齿构造的地质意义
高林志
丁孝忠
尹崇玉
任留东
李廷栋
陈廷愚
陈炳蔚
李贵书
陆松年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寨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新认识
王振涛
李现根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