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地区地震烈度影响场评价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艳萍 陈文凯 +3 位作者 周中红 张苏平 何少林 李少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704,共8页
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参数快速设计和显示出地震影响场,初步确定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对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和损失分布非常重要。收集、整理甘肃地区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将其与现有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生成的理论烈度图进行统计对比分... 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参数快速设计和显示出地震影响场,初步确定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对于政府及时了解灾情和损失分布非常重要。收集、整理甘肃地区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将其与现有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生成的理论烈度图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与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相结合,研究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分布的影响。结论表明:不同震级档之间,实际与理论地震烈度分布之间规律不同;分区研究发现,除极震区外,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外圈等震线理论长短轴以及面积均大于实际,甘东南地区规律则与之相反。地形因子对烈度影响场的影响是明显的,海拔越高,烈度越高;山顶点处烈度高于周围地区;相对震中而言,坡度大的地方烈度衰减快,反之则烈度衰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影响场 甘肃地区 评价 地形因子 活动构造
下载PDF
甘肃地区地震烈度影响场计算模型参数的改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中红 何少林 +1 位作者 陈文凯 高安泰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针对目前甘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使用的地震影响场模型参数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甘肃地区活动构造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模型参数。并通过实例检验证明,使用新参数得到的不同烈度区的烈度分布与实际烈度分布... 针对目前甘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中使用的地震影响场模型参数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甘肃地区活动构造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模型参数。并通过实例检验证明,使用新参数得到的不同烈度区的烈度分布与实际烈度分布的接近程度有明显提高,可为震后合理判断烈度分布、提高震害快速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本文基于ArcGIS Engine、采用VB6.0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矢量文件的自动生成,可为今后发生破坏性地震时,通过与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中其他空间数据的叠加分析,在应急救援初期制作各类灾区专题图件及辅助决策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影响场 甘肃地区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震害快速评估
下载PDF
震后分时段地震烈度影响场快速判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帅向华 冯蔚 +3 位作者 董翔 刘钦 甄盟 李继赓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95-1204,共10页
震后快速确定地震烈度影响场是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在震后获得地震三要素、获得强震仪器烈度和取得地震现场资料这3种场景下连续开展地震烈度影响场的判定与修正工作。初始获得地震三要素之后,采用适用于全国不同区... 震后快速确定地震烈度影响场是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在震后获得地震三要素、获得强震仪器烈度和取得地震现场资料这3种场景下连续开展地震烈度影响场的判定与修正工作。初始获得地震三要素之后,采用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地震烈度影响场的初步判定;获得仪器地震烈度之后,利用空间插值对初步判定的地震烈度影响场进行修正;取得地震现场调查资料之后,采用现场调查资料、仪器地震烈度与余震分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震烈度影响场修正。从而在震后12 h内,针对破坏性大地震提供较为科学准确的地震影响场判识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以2013年中国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为震例,进行了分时段的地震烈度影响场计算和修正,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烈度进行对比分析,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段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影响场 空间插值 快速判识
原文传递
震源机制和场地条件在河北地震影响场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娜 齐玉妍 +1 位作者 陈婷 王晓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20,I0002,共14页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实际等震线图,将其与加入了震源机制解影响参数的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等震线图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震级的增大,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等震线图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在高烈度区(≥Ⅶ度)相似度更高。另外,根据震后24小时内余震频度的空间变化,对极震区理论等震线修正后,其与实际等震线更加贴合,即理论计算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值更加接近。最后,对河北地区划分网格,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震例对各个网格中心点产生的影响——基岩PGA。提取场地类别属性,考虑场地放大因子,完成基岩PGA到地表PGA的转换。将地表PGA换算成烈度,并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放大效应的地震影响场在高烈度区与实际等震线相似度很高,且相似度超过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影响场 震源机制解 地条件 地震动衰减 河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春市建筑物震害预测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羽 康建红 +2 位作者 魏美璇 李娜 杨清福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收集长春市目标区1 397栋建筑物的特征数据,借助震害预测数学模型进行了单体建筑物震害预测计算,选用ArcGIS10地理信息平台绘制了3D-GIS震灾损失分布图,综合评价了长春市各类房屋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长春市近七成的建筑物是80—90年代... 收集长春市目标区1 397栋建筑物的特征数据,借助震害预测数学模型进行了单体建筑物震害预测计算,选用ArcGIS10地理信息平台绘制了3D-GIS震灾损失分布图,综合评价了长春市各类房屋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长春市近七成的建筑物是80—90年代间建造,近六成的建筑物是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由高至低分别是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多层砌体结构、单层砖柱结构.当遭遇Ⅵ—Ⅶ度地震破坏时建筑物大部分处于基本完好状态,遭遇Ⅷ—Ⅸ度地震破坏时建筑物的破坏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震害矩阵 地震烈度影响场 ArcGIS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