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相关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维贺 王振亚 许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8-73,共6页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这些强震沿北纬 40°线和南北地震带呈优势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源地震 地震活动 地震相关活动 东北深震带
下载PDF
新疆境内各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嘉敏 张小飞 蒋志英 《高原地震》 2013年第4期35-43,共9页
新疆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西昆仑、阿尔泰、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衔接地带。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南天山与北天山地震带以及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活动呈西强东... 新疆地震活动分布区域广,主要分布在南北天山、西昆仑、阿尔泰、阿尔金山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衔接地带。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水平不尽相同,其中南天山与北天山地震带以及帕米尔—西昆仑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活动呈西强东弱的特点。自2011年以来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呈现出5级地震连发,6级地震活动频繁,且各地震带均有分布的特点。利用新疆历史地震目录,分析新疆境内各片区发生地震活动是否具有相关性,并从中获得各片区地震活动相关性的量度,以此可以将这些量度作为新疆境内各片区地震中长期预报的辅助性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相关 地震目录 震级差 印度板块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构造及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恩立 张寅生 +1 位作者 郑树杰 陈德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所处区域 ,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相似 ,浅层构造均为断陷盆地 ,深部构造均为地幔异常区 ,浅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呈镜象对应关系 ,说明两者构造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上 ,...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所处区域 ,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环境相似 ,浅层构造均为断陷盆地 ,深部构造均为地幔异常区 ,浅层构造与深部构造之间呈镜象对应关系 ,说明两者构造具有成因上的联系。在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与滁河断裂上 ,现代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丛集性、迁移性及相关性 ,主要表现在 :每当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地震活跃幕中主要地震丛 (ML≥ 3.0 )发生前后 13年 ,相应在滁河断裂带上也会发生类似级别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皖东段 滁河断裂 地震活动相关
下载PDF
应用极值理论研究台湾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成明 姜先畴 +1 位作者 张寅生 陈德兴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4期40-45,共6页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O)。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发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O)。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发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的结果对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综合判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理论 地震活动相关 地震复发周期 台湾省 发震概率 华东地区
下载PDF
西藏申扎构造区近期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忠权 邓桂英 +1 位作者 张军 李乃池 《高原地震》 1999年第1期62-66,共5页
关键词 地震活动相关 近期地震活动 地震构造区 中强地震 地震 地震序列 地震构造带 发震构造 震群活动 晚第四纪
下载PDF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静观 《四川地震》 1998年第3期6-14,共9页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强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强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强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强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强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差异,格局大体是相似的,强震均发生在调制中强震和诱发地震的附近;强震前中小地震形成的早期空区和短临空区不仅位置、大小相近,空区形成的过程—包括形成空区的始发地震、结束地震、跳出地震的图象均可类比。早期空区形成的时间4~5个月,3级地震跳出后1~2个月发生强震。短临空区形成的时间2~25个月,3级地震跳出后6~10天就发生强震。强震均发生在空区边缘靠近空区的始发和结束地震附近,并均位于北东向垂直剖面的纵向空区边缘。强震前5~7年,在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区;强震前3~4年,演化成大面积的波速比低值区;强震前1年左右,再度出现波速比高值区。强震位于波速比低值区包围的两次高值区的交汇部位。强震前1年,震中附近出现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像 强震 地震相关活动 地震异常
下载PDF
准噶尔界山地区的中小地震与天山地区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海英 王桂岭 敖雪明 《内陆地震》 2004年第4期333-339,共7页
系统分析了1970—2003年准噶尔界山地区ML≥4.0地震与天山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同步涨落相关关系且前者往往超前出现。据此提出的相应异常判据和预报指标,对天山地区6级以上强震几个月时间尺度的中短期预报具有一定预报... 系统分析了1970—2003年准噶尔界山地区ML≥4.0地震与天山地区强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同步涨落相关关系且前者往往超前出现。据此提出的相应异常判据和预报指标,对天山地区6级以上强震几个月时间尺度的中短期预报具有一定预报效能。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界山地区 天山地区 地震活动相关 异常判据
下载PDF
2012年5月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地震是否为诱发型地震?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模型评估
8
作者 R.Juanes B.Jha +8 位作者 B.H.Hager J.H.Shaw A.Plesch L.Astiz J.H.Dieterich C.Frohlich 田一鸣(译) 姬计法(校) 张天中(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5期418-425,共8页
由流体的注入和采出所诱发的地震活动已成为一个围绕地下水资源和能源的科学讨论热点。本文展示了流动和地质力学耦合的模拟技术在2012年5月意大利北部卡沃内油田附近发生的破坏性地震(MW6.0和MW5.8)序列的震后分析中的应用。该序列引... 由流体的注入和采出所诱发的地震活动已成为一个围绕地下水资源和能源的科学讨论热点。本文展示了流动和地质力学耦合的模拟技术在2012年5月意大利北部卡沃内油田附近发生的破坏性地震(MW6.0和MW5.8)序列的震后分析中的应用。该序列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些地震是否可能由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诱发。本文的分析强有力地表明,卡沃内油田流体的采出和注入的联合效应并不是观测到的地震活动的诱因。更普遍地,本文研究表明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的计算模型可将地质、地震构造、测井、流体压力、流动速率和大地测量数据整合,并为评估和管理与诱发型地震活动相关的危害提供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动和地质力学模型可将地质、地震构造、测井、流体压力/流动速率和大地测量数据整合 我们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去评估注入和采出流体是否会引起2012年5月在意大利北部的两个约M6地震发生 我们的研究为评估和管理与诱发型地震活动相关的危害展示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下载PDF
1960年智利M_W9.5级大震的讨论
9
作者 郭增建 秦保燕 陈家超 《华南地震》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讨论了1960年智利M_W9.5级地震的位置特点和发生年份特点。将此震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M_w9.0级地震作了对比,发现有类似之处,即它们的位置皆位于深海沟端部相对变浅的地段。另外,其附近早期的大震活动与这两次9级以上大震的发生年份有韵... 讨论了1960年智利M_W9.5级地震的位置特点和发生年份特点。将此震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M_w9.0级地震作了对比,发现有类似之处,即它们的位置皆位于深海沟端部相对变浅的地段。另外,其附近早期的大震活动与这两次9级以上大震的发生年份有韵律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利巨形大震 印度尼西亚巨形大震 深海沟端部 地震活动相关
下载PDF
利津洼陷北部陡坡带水下扇搬运机制及发育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保良 邱隆伟 +5 位作者 杨勇强 王晔磊 南佳盟 徐宁宁 徐爽 张华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 为探讨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样式及其搬运机制、发育规律,基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系统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利津地区沙四上纯下亚段砂砾岩存在高角度退积反射相、前积反射相、低角度退积反射相等地震相类型;研究区砂砾岩沉积主要发育地震活动相关的突发性洪水触发的异重流,扇体末端发育低密度浊流与湖相沉积,伴随少量滑塌沉积;其发育受控于断层幕式构造活动和洪水注入强度;早期伴随边界断裂幕式活动,基底沉降速率快,砂砾岩垂向上呈退积式叠置;边界断层倾角约为26°~32°;晚期构造活动减弱至稳定,随着早期扇体沉积,地形逐渐变缓,陡坡面斜坡角度小于18°,洪水注入强度影响砂砾岩垂上叠置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搬运机制 地震活动相关的异重流 利津地区 陡坡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