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台资料对近震相对定位算法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天中 武巴特尔 +1 位作者 黄媛 蒋长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3-1130,共8页
从地震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认为近台资料可用于双差定位算法,但不能用于其他相对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应用近台资料时,双差法有可能给出一定精度的地震绝对位置.但仅采用近台资料时,相对位置的误差会比使用... 从地震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认为近台资料可用于双差定位算法,但不能用于其他相对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模拟计算表明,应用近台资料时,双差法有可能给出一定精度的地震绝对位置.但仅采用近台资料时,相对位置的误差会比使用远台资料时有所增加.近台和远台资料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得到较为精确的定位结果.当震源深度远小于震中距时,如果没有深度震相的参与,只能得到误差较小的震中相对分布,深度的相对位置仍有较大的误差.对2003年新疆伽师地震余震序列中部分余震的重新定位试验,验证了近台资料对双差定位算法的上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对定位 双差法 近台 绝对定位
下载PDF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媛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数字化地震监测大规模发展后,如何更好地将大量丰富的数字化波形信息应用到地震定位领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地震定位精度问题。笔者认为"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算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因...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数字化地震监测大规模发展后,如何更好地将大量丰富的数字化波形信息应用到地震定位领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地震定位精度问题。笔者认为"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算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因此分别从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台网实用化过程以及推广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地震定位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及推广使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互相关 地震相对定位 双差算法 波形数据库
下载PDF
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的定量影响——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9-526,I0001,共19页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绝对地震定位 相对地震定位
下载PDF
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方法及在安徽霍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邵磊 王健 林国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0-1450,共11页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法(Source-Specific Station Term,SSST),并应用该方法对安徽大别山的霍山地区1 976~2008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空间上分布...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法(Source-Specific Station Term,SSST),并应用该方法对安徽大别山的霍山地区1 976~2008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空间上分布也更加紧凑.使用bootstrap法对定位偏差进行估计,得到E W、N-S、U-D三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4 km、0.6 km、0.9 km;定位均方根残差得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其均值由定位前的1.34 s下降到定位后的0.11 s.文中比较了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与双差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差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法定位条件容易满足,定位后缺失地震较少且还具有一定的绝对定位作用.应用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的结果对霍山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发现重定位后显示出3条明显的密集条带,由此划分出3个密集区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这3个密集区在深度上分布都具有较浅的特征,但随时间分布却有所差异.条件允许时,将来可以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对定位 台站校正 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法 双差方法 定位误差 安徽霍山地区
下载PDF
2003年云南大姚两次强震破裂区重叠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包丰 倪四道 +3 位作者 汪贞杰 王伟涛 闻学泽 刘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91,406,共13页
地震破裂后,破裂区应变能是否已经充分释放,能否在破裂面内再次发生震级接近的地震,是双主震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两个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发现余震区扩展,但两余震区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水平位置上基本不重叠.又通过相... 地震破裂后,破裂区应变能是否已经充分释放,能否在破裂面内再次发生震级接近的地震,是双主震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两个地震序列的双差定位,发现余震区扩展,但两余震区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水平位置上基本不重叠.又通过相对定位的方法,发现7月21日主震位于10月16日主震的北西西方向.此外,还通过P波初动极性分析的方法,发现两次主震破裂面的走向略有差别,这与余震区重定位后的分布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大姚两次地震有可能发生在断层系统的不同段落上,虽然距离很近,但是两破裂区基本没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姚地震序列 破裂区重叠 双差地震定位 相对地震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