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玺华
陈洪德
+4 位作者
侯明才
杨经栋
林良彪
陈安清
钱利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技术
分频解释
地震等时界面
地震
沉积学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地区上古生界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梁全胜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综合利用地震岩性学理论、地震反射同相轴非频变特征、地震数值模拟和时频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三维地震工区上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1基于在上古生界建立的5个参考等时地震反射界面,通过线性内插,在90...
综合利用地震岩性学理论、地震反射同相轴非频变特征、地震数值模拟和时频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三维地震工区上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1基于在上古生界建立的5个参考等时地震反射界面,通过线性内插,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形成311层具有等时意义的地层切片;2在地震薄层(<λ/4,λ为通过砂岩的地震波波长)的情况下,90°相位地震数据的极性与岩性具有对应关系,零相位和90°相位地震剖面具有相同的纵向分辨率;3利用振幅信息进行岩性(沉积体系)解释时,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最佳频率是使目的层内最厚砂岩达到调谐振幅的频率(调谐频率);490°相位地震数据的时频谱不能反映由薄砂层到厚砂层的连续变化特征,所以利用90°相位地震资料地层切片预测岩性时,必须将地震主频调整为最厚砂层的调谐频率。将上述认识应用到工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二段最下部(P1S23)的地层研究,揭示了该时期主要水道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沉积学
鄂尔多斯盆地
参考
等时
地震
反射
界面
零相位
地震
数据
90°相位
地震
数据
调谐频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玺华
陈洪德
侯明才
杨经栋
林良彪
陈安清
钱利军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399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5122110002)
文摘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技术
分频解释
地震等时界面
地震
沉积学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Keywords
90° phase conversion, slicing, SpecDecomp, isochronal seismic interface, seismic sedimentology, Xu-jiahe Formation, Xinchang area,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地区上古生界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梁全胜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18)
陕西省科技计划(2014K10-12)项目资助~~
文摘
综合利用地震岩性学理论、地震反射同相轴非频变特征、地震数值模拟和时频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三维地震工区上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1基于在上古生界建立的5个参考等时地震反射界面,通过线性内插,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形成311层具有等时意义的地层切片;2在地震薄层(<λ/4,λ为通过砂岩的地震波波长)的情况下,90°相位地震数据的极性与岩性具有对应关系,零相位和90°相位地震剖面具有相同的纵向分辨率;3利用振幅信息进行岩性(沉积体系)解释时,频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最佳频率是使目的层内最厚砂岩达到调谐振幅的频率(调谐频率);490°相位地震数据的时频谱不能反映由薄砂层到厚砂层的连续变化特征,所以利用90°相位地震资料地层切片预测岩性时,必须将地震主频调整为最厚砂层的调谐频率。将上述认识应用到工区上古生界山西组二段最下部(P1S23)的地层研究,揭示了该时期主要水道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地震
沉积学
鄂尔多斯盆地
参考
等时
地震
反射
界面
零相位
地震
数据
90°相位
地震
数据
调谐频率
Keyw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 Erdos Basin, reference isochronous seismic reflection interface, zero-phase and 90° phaseseismic data, tuning frequency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张玺华
陈洪德
侯明才
杨经栋
林良彪
陈安清
钱利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地区上古生界地震沉积学研究
梁全胜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