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难兴邦——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叙事与灾难记忆建构
1
作者 叶茂 梁文烩 罗佳月 《科技传播》 2023年第6期36-41,共6页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个案探讨其记忆生产逻辑与实践现状。博物馆建构起叙述者这一空间叙事主体,组织起凝聚与共享的集体记忆效果。博物馆的内部展陈通过展览文本的筛选和形成到建筑空间的布局来形成感官上的反馈;外部建筑... 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个案探讨其记忆生产逻辑与实践现状。博物馆建构起叙述者这一空间叙事主体,组织起凝聚与共享的集体记忆效果。博物馆的内部展陈通过展览文本的筛选和形成到建筑空间的布局来形成感官上的反馈;外部建筑景观作为表征物质和有型结构的场所构建“记忆之场”。总体来说,博物馆为使参观者从创伤的情绪中重构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使用“多难兴邦”作为空间媒介的叙事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难记忆 媒介叙事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下载PDF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功能定位、作用发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薛峰 毛晓红 +4 位作者 刘仲平 马晓燕 杨孟昀 袁钰博 袁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3-80,共8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中宣部确定的"三基地一窗口"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四川省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龙头项目。明确纪念馆的总体定位,广泛拓展纪念馆的作用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纪念馆价值,是当下纪念馆...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中宣部确定的"三基地一窗口"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四川省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的龙头项目。明确纪念馆的总体定位,广泛拓展纪念馆的作用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纪念馆价值,是当下纪念馆的首要任务,对更好地传承5·12地震凝聚在纪念馆的伟大精神和力量具有重大促进意义。本文通过对5·12地震纪念馆功能、服务、宣传、组织建设各方面的完善以及市域联动普及方面的探索,为进一步发挥5·12纪念馆的功能作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 地震纪念馆 功能定位 作用发挥
下载PDF
裂缝中的记忆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永洁 刘韩昕 邱鸿磊 《时代建筑》 2011年第6期54-59,共6页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方案设计从思考自然事件入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裂缝"主题贯穿于整个纪念园和纪念馆的空间组织设计,营造出大地撕裂般的地景,将自然灾难事件艺术化地定格在大地之间,以此为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永恒记忆。
关键词 北川地震纪念馆 裂缝 空间组织
下载PDF
“非建筑”的设计策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中人与自然的一次审慎对话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永洁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96-101,共6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展现出强烈的纪念性特征。建筑师通过一种"非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一次关于人工与自然、抽象与地域、忘却与记忆的讨论。这种关于人与自然的审慎对话方式引导出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展现出强烈的纪念性特征。建筑师通过一种"非建筑"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一次关于人工与自然、抽象与地域、忘却与记忆的讨论。这种关于人与自然的审慎对话方式引导出生命与死亡这一终极话题,从而呈现出建筑的纪念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人工 自然 对话 策略
下载PDF
中日震灾科普教育的初步对比分析地震纪念馆在震灾科普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龙海云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5期41-48,共8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大地震纪念馆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公众地震危机的意识教育,特别是需要从对中小学生关于地震灾害自救意识开始进行培训。同时,就地震专业人士而言,也有责任兼顾科学研究与公众...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大地震纪念馆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公众地震危机的意识教育,特别是需要从对中小学生关于地震灾害自救意识开始进行培训。同时,就地震专业人士而言,也有责任兼顾科学研究与公众科普教育。相比较日本在这方面的工作与经验,我国需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希望本文能对中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普及起借鉴和推进作用,使得社会公众更加理性地应对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阪神大地震 地震纪念馆 防震减灾 中日两国
下载PDF
5.12的记忆——青川地震纪念馆及旅游接待中心设计
6
作者 刘霄峰 《华中建筑》 2010年第5期79-81,共3页
青川地震纪念馆及旅游接待中心作为青川县级文化建筑,方案设计构思体现现代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设计理念——形式简单明确、装饰简洁、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强调功能性和理性的原则,同时结合环境、地方特色等方面做了对纪念性建筑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5.12青川 地震纪念馆 游客中心 川北民居
下载PDF
谈汶川地震纪念馆的空间设计
7
作者 曹志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0期352-352,共1页
根据汶川地震纪念馆基本功能要求所具有的物质精神双层含义,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进行思索这一精神载体。
关键词 汶川地震纪念馆 物质 精神 空间设计
下载PDF
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展望——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例
8
作者 赵建平 安卫忠 朱祺 《中国应急救援》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党和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国家战略,尤其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发展。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主题场馆,在新时期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弘扬防震减灾科学精神...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党和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国家战略,尤其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发展。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地震主题场馆,在新时期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弘扬防震减灾科学精神,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通过研究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发展短板,提出今后工作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纪念馆 防震减灾 科普教育
下载PDF
自然灾难纪念馆重游意向——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例
9
作者 马遵平 胡静 +1 位作者 谢泽氡 赵乙也 《博物馆管理》 2023年第2期60-70,共11页
灾难纪念馆是记录、保存灾难历史的空间,能带给参观者特殊的情感体验。我国多地都建有地震灾难纪念馆,它们是延续灾难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重游是实现该功能的关键。目前仍缺乏关于地震灾难纪念馆重游方面的研究。据此,基于目标导向行为... 灾难纪念馆是记录、保存灾难历史的空间,能带给参观者特殊的情感体验。我国多地都建有地震灾难纪念馆,它们是延续灾难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重游是实现该功能的关键。目前仍缺乏关于地震灾难纪念馆重游方面的研究。据此,基于目标导向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建立地震灾难纪念馆重游意向的因果模型,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态度、主观规范、积极预期情绪以及消极预期情绪对重游欲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和过去的行为对重游欲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对重游意向的影响不显著;重游欲望对重游意向有显著的正向意向。在讨论上述结果理论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重游意向的管理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纪念馆 重游意向 目标导向行为模型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原文传递
精神家园的守护与重建——北川地震纪念馆项目整体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长福 张尚武 汤朔宁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26,共5页
介绍北川地震纪念馆整体规划设计,从更大的时空范围明确北川遗址保护的功能与构成,综合考虑周边区域发展条件变化、过境交通重建、不同分区的功能侧重、生态恢复和环境重建等方面,充分体现对于北川地区灾后精神家园守护和重建的社会价值... 介绍北川地震纪念馆整体规划设计,从更大的时空范围明确北川遗址保护的功能与构成,综合考虑周边区域发展条件变化、过境交通重建、不同分区的功能侧重、生态恢复和环境重建等方面,充分体现对于北川地区灾后精神家园守护和重建的社会价值,并从实施角度对项目选址、遗址保护、系统设计和纪念馆项目的策划与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大地震 地震遗址保护 北川地震纪念馆
原文传递
浅析建筑现象学视角下地震纪念馆的感知与体验
11
作者 王伟 郭晓君 《风景名胜》 2020年第9期0236-0236,0238,共2页
地震纪念馆是缅怀逝者与纪念抗震救灾事迹的场所,纪念馆纪念情感的传达和氛围营造依赖于纪念空间知觉体验的引导,因此从建筑现象学视角探讨知觉体验的形式和作用方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地震纪念馆的必要性,从纪... 地震纪念馆是缅怀逝者与纪念抗震救灾事迹的场所,纪念馆纪念情感的传达和氛围营造依赖于纪念空间知觉体验的引导,因此从建筑现象学视角探讨知觉体验的形式和作用方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地震纪念馆的必要性,从纪念馆物质组成的空间、光影、材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探讨,概述了知觉与物质空间的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现象学 知觉体验 地震纪念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